重机枪顾名思义就是在机枪两大分类中体积较大,重量较大的一类的统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重机枪的“重”并不是指口径,而是指持续射击能力基本的概念包括三脚架,水冷式,弹链供弹。其中最着名的就是美国人海勒姆.马克沁设计的马克沁机枪,参战国中德国的MG08,英国维克斯和俄国1910重机枪。
其实这些是概念性的内容,有些混淆。
最早的时候只有轻重机枪而没有通用机枪,通用机枪的概念是在二战中才出现的。而到了现在,各国的军队中是广泛存在着通用机枪,轻机枪和重机枪的。
首先说重机枪,早期的重机枪主要是体积重量大,不便于机动,主要用于执行火力压制,防御等不怎么需要进行机动的作战任务,所以一般被称为重机枪。而且重机枪的一个特点之一是由于要长时间的连续发射,所以早期的重机枪一般使用水冷方式,像马克幸机枪大大的套筒其实就是一个水箱,用来给枪管降温,而且当时的重机枪在口径上大多与轻机枪是一样的,主要是为了后勤保障方便,两者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机动性良好与否。
而在后来,重机枪开始往大口径方向发展,比如着名的M2重机枪,使用的就是12.7*99毫米机枪弹,而且由于弹道平直,杀伤效果好,被美军大量使用,无论是在坦克装甲车辆还是舰艇上都能看到这款机枪的身影。而当时的美国航空兵部队使用的各种战机也大量使用了这款机枪而不是机炮。而且后来像苏联德什卡机枪等等也是使用的12.7毫米甚至14.5毫米重机枪弹,即使是轻装甲目标也能击穿。而现代的重机枪主要指的就是大口径机枪,比如M2HB机枪,中国89式机枪等等。
而通用机枪则是二战中德国人搞出来的产物。当时的德国被限制发展重机枪,而德军有比较需要火力,最终MG34这款机枪诞生,其射速高达1000发/分,而且可以在轻机枪和重机枪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机动性很好。可以直接裸枪作为轻机枪使用,也可以加装三脚架当做重机枪使用。其影响极为深远,战后的M60,FN MAG等都属于通用机枪,被各国大量使用。不过到了现代,通用机枪主要是以轻机枪的形态使用而不是加装三脚架作为重机枪,而且现在更多的是指使用中口径弹药的机枪(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我国的88式5.8毫米通用机枪)。
MG08
一战期间MG08机枪小组
通用机枪的概念最早出现于丹麦的麦德森机枪,一战后的德国按照凡尔赛条约不得拥有重机枪,受麦德森机枪的启发,德国于1926年开始装备MG13机枪,并确定了以MG13发展通用机枪的路线。1934年德国开始装备MG34以取代MG08。MG34采用气冷式设计,弹链以及弹鼓的选择式供弹,可快速更换枪管、附有两脚架以及仿自麦德森机枪的软式三脚架。1942年开始生产的MG42被认为是二战期间作战性能最好的机枪。
二战期间MG42机枪小组
现代意义的重机枪是以勃朗宁M2位代表的.50 口径机枪。这类机枪在破坏力和移动性上有了大幅的提升,二战期间M2被广泛的用于防御工事,车辆载具,航空器等,同时期苏联开始为部队配备DShK重机枪。
安装在吉普威利斯上的M2
苏联DShK机枪小组
二战期间被大量使用的MG34&MG42对步兵的攻击非常有效,但是缺少M2 & DShK对工事和车辆的攻击能力,这些弱点在登陆日和东线反攻期间越发突出。参战各方均使用大规模装甲集群突击战术,机械化装甲部队成为战场主力。
近年来的随着武器装备的现代化,通用机枪的这一概念越发模糊。机枪的分类按照火力,战术特点,技术参数被简单分为轻机枪,中型机枪,重机枪
M249轻机枪
M240中型机枪
M2重机枪
1967年越南战争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手卡洛斯.海斯卡克使用安装瞄准镜的勃朗宁M2狙杀一个2286米的目标,该记录一直到2002年才被驻阿富汗的加拿大狙击手打破。
1980年代苏阿战争期间,阿富汗游击队开创了重机枪反武装直升机伏击战术。
总结!通用机枪越来越不通用,重机枪倒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打得了工事和装甲,偶尔还可以反狙击。
作为步兵的重要武器装备,通用机枪一直为大多数国家以轻机枪状态装备使用,枪架作为附件编配。而我国则一直以重机枪状态编配使用,只在极少数情况下以轻机枪状态应急使用。通用机枪的枪托上装有抢托和两脚架,具有轻机枪的射程、终点效能、射击精度、火力持续性;装在枪架上虽能作重机枪使用,但实施散布射时,操作不便,射击精度因地面及射手不同而变化较大。通用机枪口径为6-8毫米。 以轻机枪状态使用时,能杀伤、压制800米内活动目标;以重机枪状态使用时,能杀伤、压制1000米内活动目标。
供弹方式均为弹链式。枪身重量7-15千克,枪架重量5-20千克,机械式瞄准具。与原来重机枪相比,全枪重量减轻一半左右。通用机枪又称轻重两用机枪,是一种是可由单人携带、气冷设计、弹链供弹、可快速更换枪管、附有两脚架亦可装在三脚架上或车辆上的中型机枪。它既具有重机枪射程远、威力大,连续射击时间长的的优势,又兼备轻机枪携带方便、使用灵活,紧随步兵实施行进间火力支援的优点的一种机枪,通用机枪是机枪家族中的后起之秀。从20世纪50年代起,各国普遍用通用机枪取代了轻机枪与重机枪。如今,轻重两用机枪已经基本取代了轻机枪和重机枪的地位。
QJY-88式通用机枪:
轻机枪状态的MG-42通用机枪:
文字来源|极限特战
轻武讲堂,业界小钢炮!喜欢转起来!
凡是装两脚架(支撑前端,后段由人托着)的就叫轻机枪,不管它有多重。
凡是装三脚架(支撑全枪的重量,不用人负担)的就叫重机枪,不管它有多轻。
两种支架都能装的,就是通用机枪了。
轻机枪为班组支援武器,使用两脚架支撑,弹药一般和步兵班装备的武器通用(如我国的56式步枪弹、95式步枪弹,北约的SS109弹、M193弹,也有部分使用NATO弹。)重机枪为排以上支援武器,一般使用三脚架支撑,使用重弹(如北约7。62NATO弹、我国和华约国家的53式步枪弹)。通用机枪则是源起二战末,兴起于6、70年代,可根据情况使用三脚架或两脚架,使用重弹,北约国家强调作为轻机枪使用,我国强调作为重机枪使用,现许多国家在逐步撤装。其实轻重机枪划分各国标准也并不相同,如现在北约国家一般把大口径机枪(12。7MM以上)称为重机枪,中小口径机枪称为轻机枪,通用机枪的概念正在逐步淡化。
枪可分为三大类:步枪、手枪、机枪、冲锋枪。(发明时间的先后顺序)
狙击枪属于步枪,其祖先是老式单发步枪,现在仅作收藏或猎枪之用。现在部队以装备突击步枪为主,即快速连发的步枪。狙击枪用作特殊用途,如“斩首行动”、解救人质等,并不用来消灭敌人的部队。
重机枪属于机枪,机枪的发明用途是防守之用,乃“以静制动”也,充当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角色。我国的黑白战争电影中少不了机枪的身影,许多的战斗主线均是围绕着如何夺取或防守一个机枪火力点而展开的如《董存瑞炸碉堡》《上甘岭战役》等。机枪不同于其它的枪支,机枪是公共武器,战斗中一旦原来的机枪手阵亡,附近的人员必须马上放下手中的武器去继续操作机枪,狙击手以及长官均不例外,因为机枪的战斗能力远大于其他枪支。
冲锋枪是最现代化的枪种,也是最年轻的枪种。它是德国人发明用来清扫战壕中残余的敌兵,适合在近距离射击,手持冲锋枪的士兵无论是在快速奔跑中,还是在做着各种复杂的动作时都可以轻松地干掉附近的敌人。
比较一下各种枪支的各项属性:(相同条件下)
重量:机枪>狙击枪>突击步枪>冲锋枪
枪管长度:机枪>狙击枪>突击步枪>冲锋枪
枪管壁厚度:机枪>狙击枪>突击步枪>冲锋枪
单发子弹的杀伤力:机枪>狙击枪>突击步枪>冲锋枪
穿透力:机枪>狙击枪>突击步枪>冲锋枪
射速:冲锋枪>突击步枪>机枪>狙击枪(转轮机枪等是特殊情况)
有效射程:机枪>狙击枪>突击步枪>冲锋枪
精准度:狙击枪>机枪>突击步枪>冲锋枪(机枪突击步枪差不多)
灵活机动性:冲锋枪>突击步枪>狙击枪>机枪
连续射击的稳定性:机枪>冲锋枪>突击步枪
多说点:我想楼主肯定不明白“火力”“压制”到底是什么意思吧!
有人说射速快就火力强,这是很不正确的,机枪火力最猛,但绝大部分机枪射速均比冲锋枪、突击步枪慢。火力应该相当于攻击力,是对敌人部队而言的并不是对某个人而言的,即是在短时间内能对敌军造成多大的损失,这也就要看射速、精准度、单发子弹的杀伤力等的综合情况了。所以,除了机枪以外许多步枪齐射也会造成很强的火力压制。压制是士兵由于看到对方火力太猛而产生极度的恐惧,致使其不敢动弹分毫,所以“压制”是压制的心理而非身体,说白了就是让对方吓得不敢动弹。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45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