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元末明初的猛将,可能绝大多数都会想到常遇春、蓝玉、徐达、等等一大批朱元璋麾下的名将,当然这不仅仅是得益于老朱最后赢了,他们本身也确实有一定才华。
但是在元末明初的历史上还有一个被忽视的名将,不世猛将:张定边!
张定边,湖北沔阳(今湖北仙桃)人,出身渔家。他身材魁梧,留着五绺美髯,潇洒英俊。知天文识地理,习兵法,练武功,精拳艺,擅岐黄。为人急公好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他在湖北黄蓬镇与陈友谅、张必先结拜为兄弟,而陈友谅作为一代枭雄,却自始至终都没有怀疑张定边与张必先两人的忠诚,张定边,张必先两人也自始至终效忠于陈友谅,三人堪称元末版的“桃园三结义”。
当然也因为他们最后输了,所以张定边在历史上的名声远不如常遇春等人大。
1355年(至正十五年)正月,张定边随陈友谅起义反元,投靠当时的“天完政权”倪文俊部。但是他们没有远大志向,至 正 十六年年,蕲水就被元军攻破,徐寿辉幸免逃脱。不久声势又起,迁都汉阳,但被丞相倪文俊控制。可以说天完政权在一开始就“完了”。
1357年(至正十七年)九月,倪文俊谋害徐寿辉没有成功,逃到黄州,投奔陈友谅,陈友谅乘机杀了倪文俊,吞并了他的军队,自称宣慰使,有了军队的陈友谅开始率军攻打江西、安徽、福建等地,而在这些征战中张定边每战必猛冲猛杀,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1360年,陈友谅攻陷鸠州,杀徐寿辉,随即登基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张定边为元帅。
陈友谅在于朱元璋的斗争中,看到他的疆土慢慢减少,十分愤怒,尽发精锐进攻南昌,决定元朝末年天下归属的鄱阳湖之战,终于到来了。
武汉为九省通衢,有长江天堑之险阻,刚刚战败,不应急进动师,张定边再三劝陈友谅,当务之急在安民息兵,整军坚防,待机出击。
但陈友谅专横独断,不纳张定边等诸将之言,最终被围于鄱阳湖。朱元璋下令放火焚烧陈友谅的船只,其弟陈友仁等都被烧死。这个时候张定边站出来了,试图擒贼擒王,先斩杀了朱元璋。
当时张定边在关键时刻单刀直入,以孤军冲进朱元璋水军前阵,直指朱元璋所乘的座舰。
并且连斩朱元璋军中韩成、陈兆先、宋贵三员大将,眼看着张定边朝自己冲了过来,朱元璋急命座船躲避,但谁知座船竟然搁浅。千钧一发之时,幸好常遇春看见了,赶紧拉弓射箭,一箭射中张定边,张定边被射中后,无力指挥战斗,就此退出朱元璋水军。
“友谅大举围南昌。从太祖击之。遇于康郎山,舟小不能仰攻,力战几不支。通海乘风纵火焚其舟二十余,敌少挫。太祖舟胶,友谅骁将张定边直前,犯太祖舟。常遇春射中定边,通海飞舸来援,舟骤进水涌,太祖舟得脱。”
此战后双方继续对峙,后来双方大战于泾江口,汉军且战且走,但日落之时仍未能摆脱。陈友谅当时从船中伸出头来,指挥作战,却被飞箭射中,贯穿头颅,陈友谅当即死去。
陈友谅军土崩瓦解,太子陈善儿被擒,太尉张定边趁夜挟持陈友谅的次子陈理,载上陈友谅的尸体逃回武昌。
张定边等护陈理返回武昌后,立陈理为帝,改元德寿。
不得不说张定边确实无愧于其名,大汉国就靠着他支撑着了,可惜神通不敌天命,老朱这个时候大势在握,已经堪称无敌,随后立即进攻武昌。
陈理投降了,但是张定边不愿做朱元璋的降将,遂于洪武元年(1368)戊甲孟秋,遁入泉南灵源山隐居。为避前嫌,削发为僧,自号沐讲禅师。
老朱也是个大气人,没有追究当年差点被张定边砍掉的事反而大手一挥让张定边安心当和尚去了,几十年后才安然而终!
如果要论元末明初第一猛将,其实不是常遇春,也不是徐达,更不是赵普胜,而是陈友谅麾下的张定边。
张定边1318年出生在湖北沔阳一个普通的贫苦渔民之家。他不但身材魁梧而且长相英俊。最重要的是,他还勇武而且十分有谋略,对兵法有很深的研究。虽然出身低微没读过什么书,但总的来说,张定边是个有勇有谋之人,而且还对中医学有一定的研究。同时,张定边极具侠义精神,急公好义喜欢打抱不平。
张定边与陈友谅是老乡,而且属于发小,两人关系非同一般。陈友谅参加义军后,张定边成了他忠实的追随者。
陈友谅野心很大,他先杀倪文俊,后杀徐寿辉后称帝。而陈友谅能称帝的离不开一个人的支持和帮助——张定边。
张定边文武双全,多次向陈友谅提出宝贵合理的意见,只可惜陈友谅刚愎自用,被暂时的胜利所蒙蔽没能听取张定边的建议,导致了大败。
在张定边的辅佐下,陈友谅的起义军很快就发展成了江南最强大的一支起义力量。
公元1360年,朱元璋利用康茂才对陈友谅诈降时,张定边就极力反对去江东桥,但是陈友谅不听导致惨败。失败之后陈友谅不反思原因,反而急于称帝,张定边哭着劝诫陈友谅不要称帝,这样会把元朝的大军都引向自己,可是陈友谅也不听。
其实鄱阳湖大战一开始,张定边就斩杀了朱元璋麾下三员大将韩成、陈兆先、宋贵。后来双方在鄱阳湖展开生死决战时,一度陷入僵持状态,这种情况对陈友谅的军队很不利,毕竟远道而来缺粮少吃士气必定大降。于是张定边决定实施单独行动,给朱元璋来一个出其不意。
张定边瞒着陈友谅率领三艘战船直扑朱元璋所在中军舰队,直至他的战船快要接近朱元璋时,众将才恍然大悟,于是急忙驾船迎敌,一时间30艘战船将张定边的战船围住。
身陷重围,张定边手持利剑站在船头,从容镇定地指挥将士冲杀,勇猛无敌竟无人能够阻挡,他生生地从30条战船的包围圈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同时斩杀了朱元璋多位大将。
眼看着张定边的战船就要来到朱元璋身边,朱元璋慌忙闪人,不料情急之下船搁浅了,眼看朱元璋在劫难逃了,关键时刻,救星出现了——常遇春。只见他弯弓搭箭,一箭射中张定边。
张定边中箭受伤了,只能退出战斗,更人称奇的是,张定边即便受伤撤退了,朱元璋的战船也没有人敢阻挡他后撤,可见其勇猛无敌。
陈友谅战死后,张定边拼死救出陈友谅的儿子陈理,护送至武昌后拥立为帝。朱元璋没有放虎归山,继续追击,陈理选择了投降,陈友谅的起义彻底失败。
而张定边不愿投降朱元璋于是隐姓埋名过起了隐居生活。当时张定边把部下残兵解散,打算等待时机东山再起。但朱元璋击败陈友谅后,很快就统一了江南。一路势如破竹,没几年就统一了中国。
张定边知道已再卷土重来之机了,于1368年在福建泉南灵源山削发为僧,自号沐讲禅师。
张定边带领僧侣垦田殖桑周济贫弱,而且还用自己所学的中医知识为周围贫苦的老百姓施药。直到永乐十五年(1417年),已达百岁高龄的张定边去世,而这时朱元璋都已经死了19年了。生前没彻底打败朱元璋,但归隐后还是"熬死"了朱元璋,这是不是也算是慰藉呢?
很多时候,跟对人,真的非常重要。跟对人和没跟对人的差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体现:云泥之别。元末明初的天下第一猛将张定边之所以凄惨落幕,主要是因为没跟对人。当时,他跟的人是陈友谅。陈友谅和朱元璋争夺天下失败之后,张定边就基本上销声敛迹了。如果他一开始跟着朱元璋,他很有可能能享受和徐达同等的荣耀。
1、张定边的个人简介
张定边,元末排名第一猛将,湖北沔阳人,出身普通,父母打渔为生。不过张定边的父母给了张定边一副好皮囊和一个好头脑。他身材高大,五官俊美,五绺美髯迷倒万千少女,他饱读诗书,天文、地理、历史、行军、打仗,治病、算命样样精通。他是陈友谅的结拜兄弟,陈友谅打江山时,一直跟随左右。他打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乃陈友谅的左臂右膀。
2、张定边的英勇事迹
张定边,打仗勇猛无比。前期,对垒元军,从来就没有输过。中后期,朱元璋麾下大将,给他砍杀了不少。赵子龙有长坂坡之猛,张定边有“单船冲阵”之威。当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一决雌雄,某日,张定边发现了朱元璋的军舰,于是张定边决定来一个斩首行动,干掉朱元璋。他亲自驾驶快船,直扑朱元璋的军舰。朱元璋方面,派出三十多艘船,进行拦截,张定边一往无前,砍杀了多名将领,拦截纷纷失败。快要杀到朱元璋的军舰之时,常遇春趁乱,暗中射箭偷袭,最终射中张定边臂膀。张定边只好退走。
3、张定边的最终下场
陈友谅在鄱阳湖身死之后,张定边在千军之中,夺回陈友谅尸体,然后保护陈友谅儿子突围而出,直奔武昌,然后在武昌立陈友谅儿子陈里为帝,全力辅佐。但陈里能力有限,很快就投降朱元璋。张定边不愿意投降朱元璋,隐遁民间,削发为僧,隐居山野。
我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陈友谅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1351年,红巾军首领徐寿辉起兵,建立天完政权,先后攻占今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湖南等大片地区,众至百万。与此同时,陈友谅于黄蓬起义,加入徐寿辉领导的红巾军,后以功升元帅。七年之后的天定二年(1359年),陈友谅挟徐寿辉,移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次年,在采石杀徐寿辉,自立为大汉皇帝,年号大义,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张定边为太尉。这三个人中,除了邹普胜外,张定边和张必先二人是陈友谅的结义兄弟,发誓生死与共,风雨同舟,共谋前程。然而世事无常,1363年,陈友谅率六十万水军进攻朱元璋,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也在突围时中流箭而死,年四十四岁。陈友谅死后,他的这两位兄弟的反应却是截然不同,他们一人选择投降朱元璋,一人选择奋战到底。
张必先,元末农民起义军将领之一。他在湖北黄蓬镇与陈友谅、张定边结拜为兄弟,生死与共,风雨同舟,共谋前程。1360年陈友谅杀徐寿辉于采石,自立为帝。建国号大汉,改元大义,以恢复汉族王朝的统治为号召。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张定边为太尉。1363年,陈友谅率六十万水军进攻朱元璋,张必先、张定边皆随军奋战,此战,朱元璋乘陈友谅军久攻坚城受挫,分兵据守鄱阳湖口,先断其退路;继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歼其主力;后水陆截击,全歼陈军于突围之际,大败之后的陈友谅也在突围时中流箭而死。陈友谅死后,张必先、张定边等人在武昌立陈友谅次子陈理登基为帝,改元德寿。次年,朱元璋西吴军廖永忠部兵临武昌城下,围武昌四个月,城坚不下。此时身为丞相的张必先自岳州率军赶来增援,朱元璋派常遇春突然中道攻袭,活擒了这位外号“泼张”的骁将。
常遇春押着张必先来到城下,向上喊话:“汝所恃者,惟‘泼张’一人,今已为我所擒,尚何恃而不降!”张必先也气沮,仰头向上,对张定边喊话:“吾已至此,事不济矣,兄宜速降为善。”朱元璋派俘虏的陈友谅旧臣罗复仁入城劝降,表示说:“陈理若来降,当不失富贵。”罗复仁入城,与陈理抱头大哭,张定边也在一旁大哭。于是,转天大清早,陈理衔璧肉袒,率人出城诣军门投降。随着陈理的出降,张必先这样的骁将当然也便没了什么用处,此后更是不知所踪。
张定边,沔阳人,元末第一猛将,若论勇猛天下无出其右者。张定边出身渔家,身材魁梧,留着五绺美髯,潇洒英俊。知天文识地理,习兵法,练武功,精拳艺,擅岐黄。为人急公好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在湖北黄蓬镇与陈友谅、张必先结拜为兄弟,生死与共,风雨同舟。从陈友谅起义,定都武昌,转战荆楚,征伐两江、闽、浙边陲重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在征朱元璋之时,陈友谅专横独断,不纳张定边等诸将之言,最终被围于鄱阳湖。朱元璋下令放火焚烧陈友谅的船只,其弟陈友仁等都被烧死,当时张定边在关键时刻单刀直入,勇不可挡,以孤军冲进朱元璋水军前阵,直指朱元璋所乘的座舰。张定边挥刀力战且越战越勇,连斩朱元璋军中韩成、陈兆先、宋贵三员大将,眼看着张定边朝自己冲了过来,朱元璋急命座船躲避,但谁知座船竟然搁浅。
千钧一发之时,在不远处作战的常遇春拉弓射箭,一箭射中张定边,张定边被射中后,无力指挥战斗,就此退出朱元璋水军,竟无人阻挡。张定边作了一回赵子龙,但朱元璋可不是曹操,没有规定不许放冷箭。此时的陈友谅军已经到了失败的时刻,陈友谅被流矢射中头颅而死,汉军全军覆没。张定边身披百矢,犹冒死黑夜驾小舟,载陈友谅之尸,护谅之子陈理奔武昌,立陈理为帝。但随后朱元璋发大军猛攻武昌,力量悬殊之下,陈理出城投降。张定边不愿做朱元璋的降将,遂于洪武元年(1368)戊甲孟秋,遁入泉南灵源山隐居。为避前嫌,削发为僧,自号沐讲禅师,数十年后寿终而死(1318—1417),活了近百岁。
元末第一猛将是徐达吗?是常遇春吗?是蓝玉吗?都不是!那是谁呢?小姐姐认为,朱元璋若得此人,必能提前五年建立大明。然而,在历史中这个第一猛将不仅没有让朱元璋提前五年称帝,反而差点要了朱元璋的命。因为他是朱元璋的死对头陈友谅的头号大将——张定边。那么,元末明初谁又是第一幸运的人呢?不是徐达,不是汤和,不是刘伯温,而是张定边!
张定边到底有多厉害?
第一、堪比关羽的擒“王”术
张定边智勇双全,攻城略地,战无不胜。可惜张定边的把兄弟陈友谅一意孤行,不听张定边劝告,以至于打败仗。而陈友谅被打败后,张定边又全力奋战,保他全身而退。
张定边最神勇无敌的一次,当属万军之中欲取朱元璋首级。1363年,鄱阳湖大战。陈友谅以60万大军压境,朱元璋以20万军队扼守湖口,战争一开始双方就打的很惨烈。张定边想着一劳永逸地解决朱元璋,带船三艘,以挖心之术,横冲直闯。张定边堪称当年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韩成、宋贵、陈兆先等人率三十艘将船围堵,张定边连杀数将突围,直接向朱元璋的帅船疾驰。朱元璋见张定边如此骁勇,慌忙调头,不幸搁浅。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常遇春一箭击中张定边。负伤的张定边面对朱元璋新来的护船,决定撤退。一时间,在廖永忠等人的追赶下,张定边身中百箭,且边战边退,竟然全身而退。
《湖广总志·张定边传》里就曾记载了,”定边身披百矢,犹冒死黑夜驾小舟,载陈友谅之尸,护谅之子陈理。奔武昌,立理为帝。”友谅枭将张定边奋前欲犯上舟,舟适胶浅,遇春从旁射中定边,定边舟始却。通海来援,舟骤进水涌,上舟遂脱。永忠随以飞舸追定边,定边走,身被百余矢。《实录》纪戊子之战,张定边直犯御舟,中矢百余而走。第二、花甲之年秒杀老虎超武松。
张定边真是幸运,中百箭安然无恙,原因除去勇猛之外,还有铠甲护体。而陈友谅就倒霉了,本来走出船仓视察战况,结果竟然被流箭穿脑,当场毙命。陈友谅去世后,陈部一蹶不振,陈理被朱元璋俘虏送到了朝鲜半岛。
张定边见朱元璋称帝,争雄无望,又不愿辜负自己的把兄弟,就改名换姓,到了寺庙当了和尚。走起了朱元璋曾经走过的路。根据他后世子孙王炳南推断,张定边改为王姓,子孙后代从此姓王。张定边平时研究草药,治病救人,时不时的还云游四方。
武松打虎只是一个传说,而且也就是个传说,还是在年轻力壮喝醉之后,壮胆打死老虎的传说。而张定边以59岁的高龄打死老虎,却是有据可查的。1377年十月廿三日晨,已经化名王氏高僧的张定边上山打了老虎。其实,他本来是在山上练习武功,正当习武最惬意之时。猛然间发现一头猛虎。这只猛虎飞扑而来,只见张定边闪跳于老虎右侧。说时迟,那时快,扭身向老虎脑袋叉去。但见那老虎大吼一声,脑浆迸裂,鲜血满地,瘫卧在地。
张定边有多幸运?
有句话说,“报复敌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比他过得更好”。小姐姐认为,报复敌人最好的方法除了比敌人过得更好外,还有一个就是比敌人活得更久。张定边1318年出生,比朱元璋大10岁,1417年去世,比朱元璋多活了19年,累计算下来他比朱元璋多活了29年,熬死了朱元璋的儿子和孙子。
前边说了张定边挨了百箭几乎没什么事儿,而他的老领导铁哥们陈友谅一箭毙命。如果当年张定边跟着朱元璋干,荣华富贵是能享受,但也绝对会死在朱元璋前面,甚至会被灭门,李善长就是个证据。就这点而言,张定边无疑是幸运的。
小姐姐认为,元末明初第一勇将而又第一幸运的人是张定边。对此,您怎么看呢?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45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