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三立有一位高徒叫高笑林,能耐大,人缘好,说学逗唱无一不精。其父高桂清则是马三立父亲马德禄的亲传弟子,是津门最早的“相声大本营”南市三不管儿内连声书场的“掌穴”。高桂清深得马德禄、周德山(周蛤蟆)、李德钖(万人迷)等人信任。马三立、高笑林、刘宝瑞等都在此从艺。后济南建立晨光茶社,高桂清被邀请去那里“掌穴”。那么,高笑林上哪了?后来又是什么处境呢?
天津解放前夕,高笑林、苏文茂、高元钧、任文利(杨少奎弟子)等到南京“走穴”,高笑林在“夫子庙”红极一时,任群鸣相声队队长。抗美援朝第一批赴朝慰问,荣立三等功。1957年夏天“大鸣大放”,高笑林写了一段三句半:“曲艺轻骑兵,未能打冲锋,领导指挥差,无能!”由此被打成“右派”。安徽合肥市曲艺团惜才,将其“挖走”。
十年动乱期间,有人揭发他在台上演《铡美案》,抓了一个“现挂”:“包公对秦香莲说:‘要告状你明天再来吧。’包公正在闹情绪,工资太低。”他报的包公的月薪是他的月工资数,结果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全家下放农村。当时高笑林四个孩子都年龄小,妻子又身患重病,全家生活全靠他一个人在田里劳动挣工分来维持。在其面临绝境时,1978年,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到萧县视察,高笑林上台说了一段相声。演出结束谢幕,万里上台接见演员,握着高笑林的手说:“真没想到在安徽能听到如此纯正的相声,安徽还有这么高水平的演员!”他向有关部门询问了高笑林的情况,立即督促为其平反。当时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还未得到全面落实,在万里的关心下,蚌埠市文工团先聘用了他,一年后正式录用,高笑林全家回城。1982年,他被调到安徽省曲艺团。
1983年,侯宝林到安徽看望了高笑林,为其亲书“寿”字条幅,祝福他健康长寿。天津也没忘记他,1998年,天津电视台录制中国传统相声集锦,邀他到津,录制了他的七段传统相声。同行们的关心,对他又是一次激励。当时相声在南方还不太景气,没想到,他七十多岁时,竟然能在安徽电视台《相约花戏楼》戏曲栏目中,彩唱《李逵下山》,唱、做、念一丝不苟,显示出的功力,让业内外惊叹。
在业内,还有一位老干部何迟,下次讲讲他“发财”的故事。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44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