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中贸圣佳25周年春拍』|宋刻孤本《增修东莱书说》残帙浅议

中贸圣佳 2023-09-22 02:45:43

Sungari 25th Anniversary 2020 Spring Auction

小残卷斋珍藏暨万卷——古籍善本专场

10月16日 下午16:00

Grand Millennium Beijing

宋刻孤本《增修东莱书说》残帙浅议

文 |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 赵前 

《增修东莱书说》,共三十五卷,图说一卷。宋吕祖谦撰,宋时澜修定。

《东莱书说》是吕祖谦阐释《尚书》的讲稿。南宋绍熙三年(1192) ,其内弟曾致虚刊刻于南康。《东莱书说》一书,由《宋史》吕祖谦传可知,亦为其重要着述之一。《增修东莱书说》为吕祖谦弟子时澜据其讲义增修而成,共三十五卷,图说一卷。

国家图书馆藏宋版《东莱书说》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婺州人,原籍寿州。吕祖谦为东莱吕氏,莱州望族,故又称“东莱先生”。累官直秘阁、主管亳州明道宫。其所创的“婺学”为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吕祖谦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淳熙八年(1181)卒。宋宁宗时,追谥“成”。嘉熙二年(1238),改谥“忠亮”。后追封“开封伯”。景定二年(1261),配享孔庙。吕祖谦一生着述颇丰,除着有《东莱书说》外,还有:《周易系辞精义》《吕氏家塾读诗记》《历代制度详说》《春秋集解》《东莱博议》《阃范》《官箴》《辨志录》《欧阳公本末》等。吕祖谦《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吕祖谦字伯恭,尚书右丞好问之孙也。自其祖始居婺州。祖谦之学本之家庭,有中原文献之传。长从林之奇、汪应辰、胡宪游,既又友张栻、朱熹,讲索益精。初,荫补入官,后举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调南外宗教。丁内艰,居明招山,四方之士争趋之。除太学博士,时中都官待次者例补外,添差教授严州,寻复召为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轮对,勉孝宗留意圣学。…召试馆职。先是,召试者率前期从学士院求问目,独祖谦不然,而其文特典美。尝读陆九渊文喜之,而未识其人。考试礼部,得一卷。曰:“此必江西小陆之文也。”揭示,果九渊,人服其精鉴。父忧,免丧,主管台州崇道观。…迁着作郎,以末疾,请祠归。…诏除直秘阁,时方重职名,非有功不除,中书舍人陈騤驳之。孝宗批旨云:“馆阁之职,文史为先,祖谦所进,采取精详,有益治道,故以宠之,可即命词。”騤不得已草制。寻主管冲佑观。明年,除着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卒,年四十五。谥曰成。祖谦学以关、洛为宗,而旁稽载籍,不见涯涘。心平气和,不立崖异,一时英伟卓荦之士皆归心焉。少卞急,一日,诵孔子言“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忽觉平时忿懥涣然冰释。朱熹尝言:“学如伯恭,方是能变化气质。”其所讲画,将以开物成务,既卧病,而任重道远之意不衰。居家之政,皆可为后世法。…考定《古周易》《书说》《阃范》《官箴》《辨志录》《欧阳公本末》,皆行于世。晚年会友之地曰“丽泽书院”,在金华城中。既殁,郡人即而祠之。子延年。

时澜(1156-1222)字子澜,一字书观,号南堂拙叟,祖籍开封。孝宗淳熙八年(1181)进士,监潭州南岳庙。历温州天富盐官,泰宁尉,临安府教授、西外宗正司宗学教授,知宁国县,通判袁州。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通判台州,嘉定十五年(1222),卒于台州通判任上。师从吕祖谦。着有《南堂杂着》一书,已佚。

《增修东莱书说》被收入四库全书,四库馆臣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十一进行着录并考证,称:《书说》三十五卷(内府藏本)宋吕祖谦撰。祖谦有《古周易》,已着录。是编《文献通考》作十卷,赵希弁《读书附志》作六卷,悉与此本不合。盖彼乃祖谦原书,未经编次,传钞者随意分卷,故二家互异。此本则其门人时澜所增修也。原书始《洛诰》,终《秦誓》。其《召诰》以前,《尧典》以后,则门人杂记之语录,颇多俚俗。澜始删润其文,成二十二卷,又编定原书爲十三卷,合成是编。

王应麟《玉海》云:“林少颖《书说》至《洛诰》而终,吕成公《书说》自《洛诰》而始,盖之奇受学于吕居仁,祖谦又受学于之奇,本以终始其《师说》爲一家之学,而澜之所续则又终始祖谦一人之说也。澜,婺州清江人。厉鹗《宋诗纪事》收其诗一篇,而不能举其仕履。考周必大《平园集》有祭澜文,称,“从政郎差充西外睦宗院宗学教授”,而澜自序则称“以西邸文学入三山监丞”,盖作是书时爲监丞,其后则以教授终也。吴师道曰:“清江时铸,字寿卿,吕成公同年

进士,与弟鋹率羣从子弟十余人,悉从公游,若澐、若澜、若泾,尤时氏之秀。成公辑《书说》,澜以平昔所闻纂成之,今所行《书传》是也。”然则是书一名爲《书传》矣。又朱彝尊《经义考》是书三十五卷之外,又别出时澜增修《书说》三十卷,并注曰“存”。今三十卷者未见,不知所据何本也。

通过上述文字,可知四库馆臣对《增修东莱书说》进行梳理考证,并确认“澜始删润其文,成二十二卷,又编定原书爲十三卷,合成是编”。又引用吴师道之说“成公辑《书说》,澜以平昔所闻纂成之,今所行《书传》是也。”故可知《增修东莱书说》“…一名爲《书传》矣”。

《增修东莱书说》曾入藏清宫,为乾隆皇帝的插架之物。在《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二着録:一函十二册,题宋巾箱本,曰:“第十三卷至三十卷刊本;第一卷至十二卷,第三十一卷,第三十五卷,影宋钞本。椠法固精妙,钞者笔法墨气俱匀细入格,几不可辨,不止如唐摹晋帖,下真迹一等也。

国家图书馆藏《东莱书说》宋刻原书卷12-15

是书现藏国家图书馆。钤印有“沈与文印”“姑余山人”“宋本”“甲”“毛·晋”“子晋”“汲古主人”“毛子晋氏”“毛晋之印”“毛晋私印”“毛扆之印”“斧季”“天禄琳琅”“天禄继鉴”“五福五代堂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乾隆御览之宝”等。非常遗憾的是,这部书入藏国家图书馆时也已经为残帙,仅存十六卷:卷一至十五,图说。卷一至十一、图说配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也就是说,只有卷 12—卷 15,共 4 卷为宋刻原书,其余 12 卷为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查国家图书馆藏本, “匡”字缺笔,知避宋帝讳。此书半叶十四行十九字,四周双边,细黑口,双鱼尾,有耳题。上鱼尾上题字数,下题“某卷”,下鱼尾上题叶码。其版匡高:10.6 厘米;宽:8.2 厘米。由此可知,此书为巾箱本。所谓巾箱本,既刻印或抄写非常小的书本,可置于古时男士存放头巾的小箱子里。其用途携带方便,可随时阅览。宋人戴埴在其所着《鼠璞》中有:“今之刊印小册,谓巾箱本,起于南齐衡阳王手写《五经》置巾箱中,……今巾箱刻本无所不备。”

此册宋刻《增修东莱书说》,亦为巾箱本。存 1 册,共 3 卷:卷 27—29。其版式与国家图书馆藏本相同,皆为半叶十四行十九字,四周双边,细黑口,双鱼尾。有耳题。上鱼尾上题字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图书馆藏本与本册《增修东莱书说》,在上鱼尾上端所记字数时,大多数把“百”字用点代替。上鱼尾下题“某卷”,下鱼尾上题叶码。宋刻之后,元明两代无刻本,直到清初通志堂翻刻。从这册《增修东莱书说》的字体和版式风格看,符合南宋中后期,福建刻书的特点。

该册存《增修东莱书说》卷之二十七,其内容:周书;蔡仲之命第十九。《增修东莱书说》卷之二十八,其内容:周书;多方第二十。《增修东莱书说》卷之二十九,其内容:周书;立政第二十一。此书原书衣为灰色洒金笺纸,书签题字为魏碑体,书于白绢之上。上题小字双行:宋本□纸 / 二指开□;书名大字:增修东莱书说;下题小字双行:卷至廿七起 / 弍拾玖止。

此册宋刻巾箱本《增修东莱书说》虽仅存三卷,却为传世孤本。存世数百年,历经天灾人祸,尚存天壤之间,当有神灵护佑。望识者珍之,爱之!

Lot3251

增修东莱书说卷二十七至二十九(宋)吕祖谦撰

南宋中期福建刻本

1册 黄麻纸 线装

提要:此书传本极罕,公藏仅见中国国家图书馆存卷十二至十五,四卷宋刻原书。此件拍品存卷二十七至二十九,三卷均为宋刻宋印,是传世孤本。

着录:1.《四库全书》经部书类

      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十一

      3..《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二

      4.《国家图书馆宋元善本图录》0062.10503

14×10.1cm

RMB: 600,000-800,000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44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