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十大元帅,为什么朱德元帅是第一位

天马行文 2023-09-22 02:35:05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名单上,朱德位列十大元帅之首,为什么是他呢? 因为朱总在革命部队中有很高的威望,但是这威望从何而来,就要先从里程碑式的南昌起义开始说起。

南昌起义时,朱总已经是一位资历丰厚的老革命了,但是那时的他手底下兵不多,将不广,算是领导团体的后备军,所以大家当时对他多是尊重,并不是服从。 南昌起义中部队的核心力量是由叶挺和贺龙所率领,朱总在起义当晚的任务是拖住滇军的两个团长,陪他们吃饭聊天,策应起义。

起义后,朱总被任命为新成立的第九军副军长,但这个第九军本身就没有军长和将士,原计划是将部分策反的滇军充入进来,但是没能成功,所以这个任命算是虚职。

在南昌起义后,部队准备南下,一路上有很多的滇军部队可能对起义军进行阻击,因为朱总曾在滇军中服役过,和滇军有过较深的交往,所以朱总承担起先遣部队的工作,一边宣传革命精神,一边筹措粮草,还要和滇军协调部队过路的问题。就连周总理后来也说朱总在南昌起义中是一个很好的参谋和向导。

1927年9月,起义军在三河坝分两路开进。主力部队由周恩来、贺龙承等率领向潮汕开进。朱德率领约4000人留守三河坝当地,掩护主力部队的转移。在三河坝进行了三天的阻击战后,撤出战场时,只剩下一半的兵力。朱总原本计划是带领剩余的起义军去潮汕和主力部队会合,但半路上遇到了败退下来的二十军残众,才知道主力部队在潮汕革命失败了,主要领导人们已分头撤离。

失去主力部队的朱总部陷入了困难局面中,余部里绝大多数都是二十五师,二十四师人员,朱总自己的亲兵少之又少。 他们与上级部队失去联系,周围还有很多的敌军对他们虎视眈眈,部队里将士们思想波动很大,对革命充满了迷茫和困惑。

在这个危险的时刻,朱德表现出了可靠和高超的领导能力,他提出去湘南的战略目标。彷徨不安的队伍在听取他的意见和原因后,决定按照他的计划进行转移。

最坏的情况发生在赣南安远的天心圩。已是初冬的季节,将士们还是只有单衣、短裤,有的人光着脚,连草鞋都没有。部队的粮食也十分不足,饿肚子是常有的事情。缺医少药、武器不足更是雪上加霜。 部队的情况越来越糟,战斗力越来越弱。这只部队走到江西安远的天心圩,很多将领、高级干部接着或离开队伍或不辞而别,有的还把自己的队伍带走。

组织体系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濒临崩溃。师以上军事干部只剩下朱德一人、团级干部只剩下七十四团参谋长王尔琢,政工干部只剩下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陈毅。 团以上干部全部加起来,仅剩朱德、王尔琢、陈毅三人。

部队已经形同散沙,稍有不慎,满盘皆输。就在这个时候朱总站出来了。 部队在天心圩召开军人大会,会上朱德坚定地说:“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败了,我们的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是要革命的。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1927年的中国革命,好比1905年的俄国革命。俄国在1905年革命失败后,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暂时的。到了1917年,革命终于成功了。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也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暂时的。中国也会有个‘1917年’的。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你们应该相信这一点。”

朱德用他执着坚定的革命精神感染了部下,将士们相信他,赢得了将士们的尊重和信赖,也让他们重新燃起革命的热情。也正是从这次开始,他在革命队伍里树立起威望,也为革命保留了继续燃烧的火种。

十大元帅里的林彪、陈毅以及大将粟裕都是天心圩大会上保留下来的高级将领。 漫长的革命史上,每个人都可以带着自己的画笔留下色彩,但是能不能扛起这个画笔就要各凭本事了。

朱总从南昌起义时候的边缘领导人物到井冈山的核心时代,最后任解放军总司令,不仅是有高超的领导能力和军事才华,更离不开他舍生忘死的精神信仰。

伟人的成长并不是因为他们足够特殊,而是因为在生死攸关的命运转折点,他们能坚持自己的判断和信仰,不抛弃,不放弃,坚定无畏的走向革命,走向胜利。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44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