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在义安区西联镇棋杆村汪平洲老人家中的一扇门上,写有这样一句话,字迹显得有些歪歪扭扭。91岁的汪平洲曾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时隔70年,时光的年轮印在了老人的脸上,很多新近发生的事情老人都记不太清了,但这位老战士依然记得他当年参军报国的那些经历。
二哥牺牲,我上!
1929年,汪平洲出生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父亲母亲都是地道的农民,家中弟兄三人,他排行老幺。儿时的汪平洲经历了日军在家乡的土地上烧杀抢掠的岁月。谁也不曾想到,汪家老二有一天脱离了父母温暖的臂膀,走上了战场。那时候汪平洲虽然年纪尚小,但“新四军”三字却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里,因为他的二哥正是有着这样一个光荣的身份。“二哥当时跟着部队打游击,常年都不回家,爹妈心里想,却从不说出口。”汪平洲说,皖南事变发生后,全家人听到了一个噩耗——二哥在战场上牺牲了!
在痛失至亲的悲痛中,汪平洲却暗自下定了“我要向二哥学习,我要当兵,我要保家卫国”的决心。1949年底,刚刚20岁的汪平洲加入了皖南军分区贵池司令部独立团。
剿匪之后奔赴朝鲜战场
穿上军装后的汪平洲感觉整个人焕然一新,精神振奋。几个月的时间里,从农民转换为军人,汪平洲为之不断努力,清晨起来跑操,随后训练枪法,上午军事课、下午政治课,在此期间还有扫盲班,汪平洲从没落下,在他看来,那段忙碌的日子辛苦却充实。后来,部队接到奔赴江西剿匪的任务,在那次战场上,很多战友牺牲,他仿佛看到了在战场上牺牲的二哥,战斗起来就更加勇猛。
随后,汪平洲和战友被调到南京军区后勤部,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7军。1951年6月,他随部队入朝参战,从此开始了人生的新篇章。“朝鲜人的装扮跟我们中国人不一样,语言也不通,为了入乡随俗,同时方便作战,我们在入朝之前跟随着部队里的翻译官学习了一些常用的朝鲜语。”汪平洲至今还记得“父亲”“大嫂”“你好”等朝鲜语词汇。
枪林弹雨下几度勇救战友
来到朝鲜,汪平洲和战友们开始了那段刻骨铭心的峥嵘岁月,“为了防止敌军的突袭,我们整个部队的战士们在夜间不停行走,饿了吃干粮,困了掐掐自己继续走,没有一个人拖累大伙,到了白天我们就躲避在山洞里就地休息。”汪平洲回忆说,那个时候他们听到最多声音的便是盘旋在上空的敌军飞机的声音,还有飞机丢炸弹的巨响,“你们过来了,我们就要好好会会!”敌军飞机上的广播重复着这样一番话。
就在这则“广播”发出的第三天,敌军开始大举袭击我军,面对飞机轰炸、坦克侵袭,战士们立即打起十二分精神。
“战友胳膊被敌军打到了!”就在汪平洲身处不远处,一位战士的胳膊被敌军的枪支射中,胳膊上的血不停往外流,而这位战士也开始逐渐失去意识,“他还有救,我不能放弃他!”汪平洲火速冲到受伤战友处,迅速将战友背上身,“你别怕,也不要睡,马上我们就到安全地带了!”汪平洲一面跑一面呼唤背上的战友,待他看到一片茂密的草丛,才放心将他放下,委托其他战友帮忙照看。早已气喘吁吁的他并没有就地休息,而是继续回到战场,帮助那些有需要的战友,前前后后他背了三个负伤战友脱离险境,正因为此,汪平洲荣立三等功。
无惧无畏,与敌军殊死搏斗
在朝鲜的那几年里,汪平洲上过好几次战场,有一次经历尤为惊心动魄。当时身为联络员的汪平洲和其他几位战友一同前往敌军碉堡处侦察情况,当他们准备离开时,恰巧碰上敌军换防,敌军立即对他们展开攻击。虽然与对方殊死搏斗,但无奈敌众我寡,前去的7个人只剩下汪平洲和另一位战友。好在战友立即拿起冲锋枪朝天射击发信号,后援部队及时赶到现场,将汪平洲和战友救了回来。
“汪平洲,你的头!”战士们惊讶地朝他看去,本以为只是被敌军将帽子打下的汪平洲这才意识到脑袋有些隐隐作痛,他用手摸上去,竟然全是血!原来,在刚刚的战斗中,敌军的弹药打到了汪平洲的脑袋。不过,经过后方医护人员的诊治,发现幸好只是一次擦伤。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
或重于泰山!”
朝鲜战争结束后,汪平洲随部队回国,在山东青岛调养了一段时日。1956年10月,他终于回到了久违的家乡!母亲早已不在人世,父亲和大哥与他相见时,恍如隔世,又近在眼前。“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父亲没有流泪,而是激动地紧握着孩子的手,一旁的大哥更是竖起大拇指,为有这样优秀的弟弟而自豪。
退休前,汪平洲先后在排涝站等处工作多年。如今,四世同堂的汪平洲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他常常坐在客厅桌前跟孩子们讲述那过去的事情,当被问及当初为何要参军参战,老人指着大门上那段关于生死的话说:“那就是原因”。
编辑 / 方超
记者 / 姜蕊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43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最香的几款茶,你喝过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