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时候的朝代更迭仿佛是在一开始就编织好的,无论一个朝代当年有多强大,最后总会因为各种原因,被其他更加强大的势力取代。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历史而言,这其实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因为正是在这种权势的不断更迭下,中国古代社会才没有停滞不前,而是一直处于动态的前进阶段。
当然,这从与清朝时期的对比之中,其实就可以看出。大清王朝正是因为无忧无虑的统治华夏大地两百多年,才会开始闭关锁国,最后造成整个华夏民族永远无法遗忘的伤痕。而在此前,由于朝代不断更迭,以及边境战争危机,促使中国人一直居安思危,才会一直屹立于世界之林而不倒。
不过,我们对于朝代更迭的上述看法,其实是作为后辈之人,站在上帝视角进行的评述。而对于王朝的帝王而言,则是万劫不复的痛苦。
以一代创业楷模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的覆灭为例,明崇祯这个末代皇帝,在李自成攻入皇城之后,在极端懊悔和痛苦之下,为了仅剩的尊严,最终选择在身边太监的陪伴下,在煤山上吊自杀,结束了自己的帝王一生。
明崇祯,是否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我们其实无法客观评述,毕竟我们没有做过皇帝,不可能从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但是明崇祯这最后自杀的行为,至少也表明了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有血性的男子汉。
不过,自明崇祯自杀,大明王朝彻底灭亡之后,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统治的封建王朝也就结束了,之后建立起的大清王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起的第二个王朝。有些讽刺的是,朱元璋从元朝这一少数民族政权手中夺取了帝王之位,最后却被自己的后代又给丢给了少数民族手中。
不过,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明崇祯原本是有机会反杀李自成,不至于陷入自杀境地的。这一点,从明崇祯死前高呼的"明朝灭亡不是帝王之错,而是大臣之错"中,就可以窥得一二。
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当时明崇祯手里其实还有一张王牌,这张王牌手握大明王朝八十万精兵,是大明王朝最后的有生力量。倘若当时这张王牌成功发挥了作用,那么李自成很有可能就是进城容易出城难了。
这张王牌,就是明朝大将左良玉。
那么,左良玉为何没有发挥出王牌该有的实力呢?他是救驾失败了还是救驾晚了呢?其实都不是,左良玉之所以没能救下崇祯皇帝,是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去,而且还是崇祯皇帝多次乞求他,他都按兵不动,在最后崇祯皇帝开出一系列诱人条件后,他才决定出兵。可惜,还在路上的时候,崇祯皇帝就已经自杀了。
左良玉是与敌人勾结在一起了嘛?不然为何能做出这种事呢?但其实也不是。这位纠结帝,在路上得知自己的君主殉国之后,竟然还当着全军的面痛哭流涕,悲痛到无以复加,甚至还咳出了鲜血。
如果说左良玉是为了作秀,为了面子才这样的话,但他也并没有必要这么做,因为大明王朝都已经灭亡了,也没有人在意他了。从这一方面来说,左良玉也是爱国的。
那么,为何他没有背叛国家,那么爱国,却在大明王朝生死存亡之际,握有重兵而不救援呢?这其实与他的身世和性格有关。
左良玉自幼便是一个孤儿,无父无母,只能蹭在叔叔家生活。但古时候贫苦之家哪有多余的粮食养其他人,他叔叔在左良玉稍微大些的时候便让他参军,不再养他。
小时候的这种成长环境,对于左良玉的性格形成有非常大的影响。学过教育学的人都知道,人类个体的性格养成基本就是在他童年时期就形成了。而左良玉小时候颠沛流离,没有家的生活,让他极度缺乏安全感,即使在成为大将军之后都仍然极度渴求安全感。
参军之后的左良玉遇到了人生贵人—侯恂,侯恂见到这个年轻人后,稍作了解,就知道此人很有能耐,便一路提拔他。左良玉也不负众望,在与战争狂人皇太极的对战中,一举打败了他。
在受到未及时救驾的影响,左良玉也倍受煎熬。但他的操作总是令人防不胜防—之后南明建立,左良玉非但没有一致对外,还内战消耗了自身力量,间接导致南明政府败亡。
要怪只怪,左良玉童年的影响太大,极度没有安全感的他做任何事都小心翼翼,最后造成这种结局。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崇祯时大明的最后一个皇帝,当时明朝是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灭亡的,所以明朝并不是被清朝灭亡的。当时的李自成灭亡大明朝主要是因为明朝不得人心。
李自成在灭亡大明前的最后一场大战就是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在潼关打败了孙传庭,李自成打败孙传庭之后在整个北方都没有实际上阻挡了。然后第二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并且在三个月内打到了昌平的城门口。此时,由于明朝不得民心,兵部尚书主动打开了城门放李自成进城,至此大明王城灭亡。
后来李自成的做法就导致了明朝的官员决定归顺清朝。李自成灭亡大清之后所占领的地区都是属于常年饥荒,没有任何实力的,内忧外患之下,李自成当时的立足非常艰辛,因此在清朝打过来的时候李自成毫无招架之力,屡战屡败,清朝打到哪里李自成只能退到哪里,但战争的失败并不是导致李自成失败的最终原因。
李自成失败的最终原因还是因为他自己的一些执政风格,李自成习惯打不赢就跑,因此长期战败,让大顺的武将失去了统一的信心,在李自成一路败到山东河南的时候他开始斩杀文官泄愤,因此原先归顺了李自成的明朝军队马上就投向了清朝。
李自成的失败其实是非常正常的,因为明朝末年已经是连年灾荒了,而且李自成不擅长做一个君王,他只会打游击战,这样不利于国家稳定。
大家都知道,相比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浩荡威武,明朝末年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他死的真的是很憋屈。他也不是不理会朝政,不理会国家和人民的事情,他也是一位勤勤恳恳的好皇帝,只是因为听信了周边大臣的话,在军事方面做出了错误的决断才导致国家被灭亡。
李自成进入京城之后,崇祯皇帝亲自召集百官,却没有一个人前来,他最后在树上自杀死亡了。当时明朝的将军左良玉,手上还有80万军队。却为什么选择了拒绝援助明朝呢,而是归降了清朝。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第一个是因为时间上来不及,明朝京城被攻克的时候,左良玉在湖北,李自成部下的骑兵很多,他们行进的速度非常快,不到三个月时间就破了宣府。
皇帝这个时候才着急起来,连忙调遣吴三桂和整个北方的军队去营救皇帝。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没有多长时间,李自成的军队就打到了京城,贪生怕死的明朝兵部尚书选择了开城投降。另一个原因,左良玉的军队外面看着很强,其实并没有对阵敌人的决心和勇气,他的80万大军看着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老人和残兵,还有一部分俘虏,他的战斗力并不强。
第三个原因就是左良玉在驻守陕州的时候,由于明朝国库空虚,很长时间不发放军饷,导致许昌叛乱。左良玉全家已经被灭门,只留下一个在参与战争的儿子。现在的左良玉从一个族的主人变成了孤家寡人,心中一定很气愤,一定会怪罪朝廷。最后攻打明朝军队的行为,也有可能是报复。?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43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