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秦良玉:现实版花木兰,在正史上唯一封侯立传的女将军

博库网 2023-09-22 00:44:52

近期,刘亦菲主演的迪士尼大电影《花木兰》火热上映了,一时间网上无数关于花木兰的各种评议,什么妆容、服装、人物塑造等等。

可是,你知道吗?你讨论的热火朝天的花木兰历史上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因为从没有正规史书记载过,北魏有代父从军的女子花木兰。

其实,真相如此也是可以想到的,毕竟,在古代男权社会的时代,女子不要说当将军了,就是正常出门交际都不行。

那么,咱们这几千年的历史,就真的没有一个女将军了吗?

别着急,女将军还是有的,比如穆桂英、梁红玉,杨门女将等,而其中最为耀眼的一个就是 秦良玉

秦良玉是明末四川的女将军,她崛起于危急之时,同时也是女子地位式微的年代。可她却以文才武功,威慑远近,累官至大明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 死后又被南明朝廷追谥为“忠贞”。

并且,在《明史》中专门有一篇传记就是《秦良玉传》。

要知道,历朝历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记载到《列女传》里,且是群体出现,只有秦良玉,她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一个女子竟被列入了单传,从这也能看出秦良玉在中国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巾帼女英雄秦良玉。

幼习武艺习兵法

1574年,秦良玉出生在四川忠州的一个书香世家。其父秦葵是明末的岁贡生,不仅饱读诗书,还粗通些兵法武功,算得上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

秦良玉出生时,大明的盛世已然不稳,时局再次动荡。所以,秦良玉的童年就在明末天下烽烟四起中度过。

眼看明末天下大乱,身处忧患之世,国家内忧外患,心怀天下的秦葵想:“孩子们一定要学些兵法武功才能生存,也好保家卫国。”

于是,秦葵教导其子说:“能执干戈以卫社稷者”,才算是我的好儿子。

他又对女儿身的秦良玉说:“你一个弱女子,何不学点兵事?免得在这乱世为人鱼肉。”从此,身为女子的秦良玉便开始学习武功和兵法。

秦良玉儿时练马场

一个女流之辈,怎么能抛头露面,更何况还学习兵事?这在当时社会看来真是完全无法想象。可秦良玉在父亲的支持下,不仅学了,而且还学的很不错。

武术、兵器、骑射、兵法,秦良玉学了个遍,大概是真的很有天赋,以致于秦良玉兵法武功样样强,还有勇有谋让大部分男子都不及她。

这样的秦良玉让其父也大为震撼,直言感叹道:“惜不冠耳,汝兄弟皆不及也”。但当时秦父也为秦良玉是女儿身而颇感遗憾,他觉得自己的女儿若是男子一定可以为将称相。

但秦良玉不以为然,她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使儿得掌兵柄,夫人城,娘子军,不足道也 。”意思就是:未来哪天我一定能“掌兵权”,到时候我定能成为超越南朝时期女英雄冼夫人的人物。

得遇了一位开明不迂腐,且前卫有眼光的父亲,秦良玉从小就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也是父亲的支持,让她从没有被性别和世俗的眼光所限制,反而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更在心中种下了平等和报国的种子。

比武招亲选夫君

时光如梭,秦良玉怀着满腔领军挂帅、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渐渐长大了。待到嫁龄,到家里来提亲的媒人络绎不绝,秦父开明,不愿意委屈了女儿,于是征求秦良玉的意见。

秦良玉说:“我看不起那些胸无大志、腹无点墨的纨绔子弟,也看不起一介武夫,我要找个文武全才的盖世英雄,就来个以文会友,比武招亲吧。”

此消息一传出,许多人闻讯而至。前来比武的人云集忠州城,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想胜过他人,缔结良缘。

秦良玉身披锁子银甲,头戴红缨银盔,身起桃花马,手持一杆白木长枪,精神抖擞,双眼含威,身立场中央迎接众人挑战。

不成想,这一比就比了四五年,竟无一人比得过秦良玉。

此时,秦良玉已经过了双十年华,父母兄弟都急了,只有她自己还能淡笑如风,从容地劝慰家人:“婚姻大事,岂能草率,没有意中人,我宁肯一辈子不出嫁!”

1595 年春,秦良玉依然全身挂甲,骑着桃花马,提着白杆长枪入了场。这一天,前来比试的是石柱宣抚使马千乘。

这一年,马千乘二十三岁,因其父马斗斛开矿受惩,被株连入狱三年,万历二十年才出狱归家承袭,因此尚未娶妻。

比试这一天,马千乘骑着一匹火焰驹,头戴凤翅金盔,身穿银鳞细甲,腰挂宝剑,手持大刀,一双浓眉大眼炯炯有神,身姿威风凛凛、仪表堂堂。

第一天,秦良玉与马千乘先比骑射,二百四十步外的箭垛,马千乘飞马奔驰,连射十箭,箭箭射中红心。秦良玉紧随其后,箭去如流星,十箭皆穿靶心而过。

此时,天上正好有一队大雁飞过,秦良玉对马千乘说:“看我射第三只大雁右眼 。”随后,弓声响,大雁哀声坠地。

马千乘不甘示弱,说到:“我射第十只大雁左眼 。”话落弓响,第十只大雁就掉了下来。

当时现场欢声动地,鼓声震天,叫好声连绵不绝,但二人一番比斗未能分出胜负,只好继续比试。

接下来又比了武功,秦良玉手持银枪,马千乘手握大刀,一个左挑右拨,一个上劈下砍,大战了三百回合,又斗了个棋逢对手。

晚宴上,秦父秦葵考了马千乘治国安邦之策、排兵布阵之道,马千乘也都对答如流,满座都夸他良将人才、有勇有谋。

当晚,秦良玉独坐闺中,她想到自己这几年的比试,又想到了马千乘,“这人确是少有的佼佼者,且长相英武,还有勇有谋。”于是,她打定主意明天须得让他赢一回!

到了第二天,两人又披挂上马,这时,一个满心取胜,一个无意斗赢。于是,你来我往地打了半天,秦良玉卖了个破绽,长枪被打落在地。

“将军神勇,妾家认输了。”秦良玉翻身下马,拱手言道。

如此,这场比武招亲终于落下了帷幕,秦良玉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更找到了一个可以施展才华的平台。

婚后,夫妻二人琴瑟和鸣,一起操练兵马,一起创建“白杆兵”,一起率领千军万马南征北战、东伐西讨,这才成就了一个名垂青史的女英雄。

白杆兵复原图

夫死妇替战清兵

1599年,四川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秦良玉夫妇受命领军跟随明川湖黔三省总督李化龙参加平叛。

其中,秦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 不仅在邓坎大败守将杨朝栋,而且在随后的乘胜追击,与其他援兵汇聚桑木关时,更趁着明军正面进攻吸引敌人注意力,悄悄率领白杆兵从侧面攀援而上,将桑木关一举攻破。

此后明军势如破竹,播州之乱也很快被平息了。

因为此战中秦良玉表现出色,因此连主帅李化龙都对她赞叹不已,夸赞她:“秦氏以一妇人,能捐赀给兵,辞赏报效”,还专门命人打了一面写着“女中丈夫”的银牌,赏赐给秦良玉以示表彰。

此战在《明史· 秦良玉传》中也有记载,其中“大败贼众,南川路战功第一”就是称赞秦良玉夫妇功绩的。

而平定播州这场战争对于秦良玉来说也是一个开始,此战之后,秦良玉第一次在军事上声名远播。

终于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秦良玉很是高兴。然而,好景不长,1613年,马千乘与钦差太监邱乘云发生冲突被构陷下狱,不久后竟然病死狱中。

中年丧夫,这对秦良玉来说无疑是个重大的打击,而此时也有两条路同时摆在了她的面前。

一条路是“殉节”,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当时的社会对女性贞节尤为看重,而以秦良玉当时的声望,只要她“殉节”,那就是忠于国家,又忠于丈夫,这样完美的做法,足以让她“流芳百世”。

这无疑是最轻松、也是最适宜的做法,但秦良玉却没有这样做。

秦良玉选择了另一条不被看好,也更艰难的路,她要承袭丈夫土司之职,代替丈夫领兵出战。

于是,历史上便少了一位大受标榜的节妇,却多了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

1618年,后金努尔哈赤起兵反明,辽东清军打了过来,秦良玉报销国家的愿望终于有了实现的契机。

1621年,沈阳陷落,秦良玉的两位哥哥秦邦屏、秦邦翰及千余名白杆兵为夺回沈阳力战而死;弟弟秦民屏重伤突围;年仅十六岁的儿子马祥麟也在率队巡关时被敌箭射中一目。

这一场大战,让白杆兵名扬天下,也让秦良玉以永远失去两个哥哥,弟弟和儿子双双重伤的代价明白了战争的真正意义。

保境安民留芳名

经历了残酷战争的洗礼,秦良玉彻底成熟了起来。

此后,明朝与后金这场漫长的拉锯战中,每当国家危急之际,秦良玉都会主动调赴前线支援,并给清军打一记漂亮的回马枪。

然而,国家已危如累卵,内忧外患交加,各地农民起义不断,明朝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1621 年,四川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叛乱,还派使前来拉拢秦良玉,秦良玉怒斥其不忠,毫不犹豫斩杀了来使,随后调集重兵前去平叛。

平奢之战持续了三年,期间,秦良玉弟弟秦民屏也为国捐躯了,但秦良玉从未后悔忠君报国。

1629年,皇太极率兵绕道漠南,突入塞内,一路势如破竹,直抵京师城下。

此时,明朝已有覆亡之像,各地官兵都举棋不定,作壁上观,秦良玉得知消息后,耻与之为伍,遂变卖家产充作军饷,率兵日夜兼程赶往京师救援。

秦良玉与孙承宗等部军队会和后,立即展开了对后金的反击战,很快他们就收复了滦州、永平、迁安、遵化等四城,解了京师之围。

这样的战绩让崇祯帝大为感动,不仅特意召见了秦良玉,还为她赋诗四首: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蜀锦征袍自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露宿风餐誓不辞,忍将鲜血代胭脂;

凯哥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凭将箕帚扫虏胡,一片欢声动地呼;

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得皇帝赋诗,这大概是秦良玉一生中最荣耀的时刻了,而此时,她已戎马三十载。

崇祯帝

1634年,张献忠、罗汝才等相继率农民起义军进攻四川,紧急关头秦良玉再次受命平叛。

1640年,秦良玉率白杆兵以寡击众大破罗汝才,夺了对方帅旗。然而由于四川战败,秦良玉成了孤军,最终在逆战张献忠军队之时,苦战不支,所部尽没。

1644年,崇祯帝自缢身亡,大明终于还是亡了。

崇祯帝煤山自缢

秦良玉得讯悲恸不已,回观自己的一生,她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兄弟,失去了许多一起征战沙场的同伴,但她从未失去忠明之心,也从未失去初心。

她效忠明帝、效忠国家、效忠民族,可现在帝亡国破,环顾四周,满目凄然。秦良玉看不到前路,也找不到同行者,一时间孤独和绝望盈满她的心间。

曾经陪伴她一路走来的人已经所剩无几,可秦良玉还在坚持。

面对张献忠的招抚,她说:“我的兄弟二人皆为国捐躯,我一个妇人却承蒙国恩二十年,现在不幸到了如此境地,却又怎敢以风烛残年侍奉贼寇呢?如果有想跟随贼寇的,‘ 族无赦’ !” 面对清军她也全力抵抗,毫不妥协。

最终,石柱在秦良玉的庇护下得以保全。

1646年,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政权,秦良玉被加太子太保,封忠贞侯。 1648年,秦良玉又被加封太子太傅。

怀着复国的奢望,她想要重跨战马,可不久之后,这个朝廷就被清军所破,秦良玉最终也未能成行。

不久后,秦良玉也在绝望中含泪病逝于石柱,享年75岁。

秦良玉死后,后世人都对她赞颂有加。文人们为她撰写诗词、编写剧本,在文创工作者的笔下,她不仅成了抗清保境的英雄,更是抗倭,甚至援朝抗日的民族英雄。

孙明珠京剧秦良玉形象

这些因为正义目的“嫁接”在她身上的优良事迹,让她的人设变得更加完美。

但在男权时代下,以一介女儿身,习武练兵、率军出征、平定叛乱、抗清保国、保境安民的她,原本人设就已经足够完美了。

因此,为了政治上对民众的鼓舞,再给她的完美人设增添一些色彩,又有何不可呢?

纵观历史中英雄无数,哪个又没有点虚构成分呢?而秦良玉身为女子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被载入正史的、封侯立传的女将军,称她是“中国第一女将军”绝对实至名归。

编辑:杨初一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41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