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考证,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远古时期,撒哈拉大沙漠是一片绿 色的平原,非洲居民在这片绿洲上创造了最古老和最值得骄傲的一代灿烂文化。那 么,是什么原因使当年绿洲变成了“穷荒绝漠鸟不飞,万溃千山梦犹懒”的千里沙海 呢?
1850年,德国青年探险家首次发现了撒哈拉沙漠上的神奇壁画,画上有水牛、 犀牛、河马等水生动物,唯独没有他苦苦追寻的“沙漠之舟”——胳驼的岩画。沙漠 中出现这些水牛的岩画,说明远古时期这一带存在着适合水牛生存的自然环境,一 定会有游牧民族在这一带生活和居住。而骆驼作为沙漠的象征,有它适合生存的条 件,特别是胳驼的生理结构比较特殊,能够适应艰苦的沙漠生活,它的那种耐饥耐 渴的能力,更是人所望尘莫及的。另外,胳驼全身都是宝,它的肉可食用,皮可以制 成帐篷,毛是制作地毯或毛毯的上等原料……尤其重要的是,胳驼是沙漠地带缺一 不可的运输工具,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沙漠之舟”,也有人称之为沙漠中的“卡车”。
巴尔斯回国后,发表了一篇考察文章说,水牛、犀牛、河马这些水中动物是与草 原绿洲相联系的,而与沙漠结缘的骆驼的岩画却在同一时期没有出现,说明撒哈拉沙漠在远古时期是一 片草原绿洲地区,并不 是一片干旱荒凉的茫 茫沙漠。巴尔斯进一步 提出论断指出,撒哈拉 沙漠地区分为水牛时 期与胳驼时期两个历 史自然阶段,撒哈拉沙 漠存在着草原时期和 沙漠时期的明显界限。
接着,考古学家连 续在撒哈拉沙漠地区 获得新的发现。他们在沙漠地区发现了许多河流的遗址,并且获得大量的鱼骨骼和 生物的化石。这些考古成果说明,在远古时期,撒哈拉沙漠地区是一片草原,河网密 布,湖泊众多。
有的考古学家断言,撒哈拉沙漠底层埋葬着大量的动植物遗体,使这一地区蕴 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到了 1936年,人们终于在撒哈拉北部地区勘探出大量储量 的油气田。这有力地证明,如果这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沙漠地区,绝不可能蕴藏着 如此丰富的石油。考古学家们还在恩阿杰尔地区发现了大量栎树和雪松的化石,说 明这些树木在6000多年以前曾经生长在这一带。
1981年11月,飞越撒哈拉的美国航天飞机利用遥感技术,发现了茫茫黄沙下 埋藏着的古代山谷与河床。随后,地质工作者通过实地考察,证实了沙漠下面的土 壤良好,并且发现了古人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这些古人的生活年代早则在20 万年前,迟也在1万年前。
于是,人们认为,大约在6000多年前,撒哈拉曾处于高温和多雨期,以塔西利 台地为起点,南到基多湖畔,北到突尼斯洼地,构成了庞大的西北陆网。台地在多雨 期出现了许多积水池,沿着这些积水池,便繁殖起来了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撒哈拉 文化也因此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并曾昌盛一时。
可见,撒哈拉地区以前确实是绿洲,那么撒哈拉地区何时由桑田变成沙海,原 因是什么呢?也就是说,撒哈拉史前文明又是怎样开始衰落的呢?
科学家们发现,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以后的撒哈拉壁画里边,那些水牛、河马 和犀牛的形象开始逐渐消失了。这就说明,那时候的撒哈拉地区的自然条件正在发 生变化。到了公元前100年的时候,撒哈拉地区所有的壁画几乎快要停止增加了。 撒哈拉地区的史前文明也就开始彻底衰落了。科学家们经过分析和研究,估计这也 许是由于那时候的水源开始干涸了,气候开始变得特别干旱了,要不就是发生了饥 荒和疾病。
经过科学家们测定,山洞里边的胳驼形象大约是在公元前200年出现的。也就 是说,至少在公元前200年的时候,撒哈拉就变成了一片茫茫的沙漠。
但是,撒哈拉地区作为非洲远古文明的“河流乐园”,又是如何变成沙海的,非 洲远古居民又怎么眼睁睁看着自己亲手创下的远古文明被沙漠侵吞呢?还是有无 法阻挡的自然灾害?
对于绿洲变为千 里沙漠这个问题,地质 学界提出了人为成因 和自然成因两种对立 的观点。
前者认为,这片土 地自古以来自然条件 就很恶劣,一直经受着 太阳的暴晒和季风的 侵扰。之所以会有绿洲 变沙漠的结果,是因为 人类自身的活动所致。据分析,这里的人们犯了一个难以挽回的错误:远古时代撒 哈拉诸部落为了扩大自己的政治与经济实力,无节制地烧木伐林,放养超过草原承 载能力的牲畜,而且人口也越来越多。若干世纪下来,随着人口的增多,田地变广 了,牲畜也变多了,渐渐地绿色原野就无法负荷了,这样,森林锐减,草原枯萎,土地 沙化,最后就演变成为大沙漠。
后者也有两种看法。有的认为,这是自然条件变化的结果。因为这一带气候极 其干燥,日照时间特别长,最热的几个月中平均温度30丈,地表温度更是高达70^。 此外,这里还受到一股“哈马丹”的东北风的影响。这种风终年不停,吹起来使整个 地区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再好的植被也会被扫荡一空,无法留存。有的认为,这是 地质历史大周期的转折,改变了撒哈拉的古气候环境,年均降水量由300毫米左右 突然降至仅50毫米,于是河水枯竭,由岩石碎屑构成的沙砾层完全裸露在烈日之 下,在年复一年的风化剥蚀下,大量的碎屑变成可以被风刮走的沙粒,旧的沙粒被 风吹送到远方,积聚、连接成一片,新的沙粒继续产生——直到有一天,厚厚的沙粒 铺盖在地面上,于是,沙漠形成了。
也有人认为,撒哈拉沙漠的植被特点促使了撒哈拉地区的沙漠化。撒哈拉沙漠 里的植物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根系非常发达,也许露出沙层的部分仅有一两 米,但它的根部可能长达20多米,弯弯曲曲地伸入到沙层的深处,千方百计地吸收 沙层深处的水分。
以上几种说法,也只是人们的一种猜测,关于撒哈拉绿洲是如何变成沙漠的, 这个问题,还没有找到正确的答案。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41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