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清朝的灭亡时间,我们大家都知道,是1912年。这一年,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宣布退位,自此,清王朝宣布灭亡。当然,这也标志着从秦始皇开始,在中国历史上绵延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就此宣布结束,中国就此走向了共和制。
但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不然!虽然皇帝已宣布退位,从君主制转向现代政治的时候,对皇权的处理也没有发生流血事件,但实际上,这次退位,并不彻底。简单来说,清王朝此时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的舞台。
熟悉这段历史的读者都知道,从1912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溥仪一共退了三次位。直到1950年,苏军将溥仪押送过境,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后,大清王朝才算是彻底退出了中国政治的舞台。
为何会这么说呢?我们本文就结合这三次退位的经过来解释一下!
第一次退位:1912年
1912年的这次退位,可以归结成八个字:“权力没了,势力还在”! 首先来说,1912年的这次退位,最直接的原因,自然是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政府眼看着大势已去,加上袁世凯等人的威逼利诱,于是便索性退位了。 不过在这份退位诏书中,有这样一条关键的内容,原文曰: “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
这句话很好理解,说皇帝退位可以,但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新生的民国政府得优待皇帝一家。至于优待的条件也很简单,一是保留皇帝的尊号不变,中华民国要以对待外国君主的礼节来对待退位下来的宣统帝溥仪;
二是要保证皇帝一家的生活待遇,这一点在后来明国政府颁布的优待政策中,有专门提到,即每年提供400万两白银(后来新币出后,改为400万元)。
所以,仅从这两条退位条件中我们就不难看出,溥仪虽然失去了皇帝的权力,但却依然保留着皇帝的威望。而这种威望,如果处理得当的话,那么实现君主制向共和制的转型就非常容易。但反之,处理不当的话,皇帝的原有威望,就会成为新制度中的破坏性力量,甚至还会严重威胁到国家的安全。
所以,从这里我们就不难看出,1912年的这次退位,并不能算作是真正的退位。
第二次退位:1917年
溥仪退位后,在小朝廷待得也算不错。但到了1916年元旦的时候,袁世凯竟然公然违背历史潮流,在紫禁城里宣布称帝。 在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溥仪曾说道,当时袁世凯的称帝典礼是在紫禁城的三大殿中进行的,跟溥仪一家的住所只有一墙之隔。在袁世凯称帝时候,溥仪看得清清楚楚,愤怒无比。
明明最初说好的,皇帝退位,让你们去搞共和,但现在你们竟然不搞共和,而是当起了皇帝。这就让前朝的遗老遗少,以及溥仪的拥戴者们认为,事情从一开始,就是忽悠皇帝退位,然后自己当皇帝。
当然,袁世凯称帝是历史倒退的表现,是绝对不能成功的。因此仅在90天后,袁世凯就在全国的声讨中黯然离世了。 不过,虽然袁世凯已死,但这却让溥仪心中充满了无比的愤怒和嫉妒,在他的心中,皇位不仅没有过时,反而还是一个人人都想要拥有的好东西,所以当年自己是被忽悠退位的,现在自然要继续做回去。
从这个时候开始,溥仪的心中已经有了复辟帝位的想法。 终于,在后来张勋的促成下,溥仪正式宣布复辟。不过,这前后只维持了12天,等到段祺瑞带领讨逆军打入北京后,溥仪便只得匆匆宣布退位。于是,便有了第二份退位诏书。
不过这份退位诏书比起前一份来,就相对比较猥琐了,里面大多数内容都是在推卸责任,即复辟只是张勋的一厢情愿,并非溥仪的真实想法。 之后几年中,虽然溥仪已经是偃旗息鼓,但关于他复辟的消息,却还是时不时就搅动一下政坛。直到1924年,冯玉祥占领北京城,才将溥仪一家赶出了紫禁城。不过,这并不代表大清王朝的余晖彻底散去,这反而又是另一种开始!
第三次退位:1945年
我们知道,“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我东三省,当时国际社会上一片哗然,认为日本扰乱了一战后好不容易才稳定下来的国际秩序。西方的一些国家也对日本的所作所为提出了质疑和谴责。于是,为了缓解国际舆论的压力,日本便决定在东北地区扶持一个傀儡政权,而这个政权的“领袖”的最佳人选,就是溥仪。
所以后来我们也都很清楚了,溥仪在日本人的扶持之下,建立了伪满洲国政权。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开始,溥仪又重新坐上了皇帝之位。 不过在1945年,日本战败后,溥仪的皇帝梦就当到头了,再次宣布退位,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而这次退位,更加狼狈,他在中朝边境一个名叫大栗子沟的地方,接过了一份日本人用汉语写的文件,照着念了一遍,算是发布第三份《退位诏书》。
而反观日本人之所以能占据东北十多年,一方面靠的是武力,另一方面,溥仪的傀儡小朝廷所撑起来的门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这毕竟是毫无正统性,且违背历史潮流的政权体系,必定还是无法长久的。
当然,这一次所发布的《退位诏书》,已经毫无“体面”之说,纯粹就是卖国求荣的铁证了。 之后的事情,我们也都很清楚了,溥仪在沈阳打算坐飞机逃往日本的时候,就被苏联红军给逮捕了。随后,苏军将溥仪移交给抚顺战犯管理所之后,大清王朝才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综上所述,便是我们对溥仪三次退位做的简单概述了!从他的这三次退位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在政治上,没有白给的恩惠,一切都只是利益的交换罢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39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