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是铁了心的要除了匈奴这个祸患,不过屡立战功的却是卫青、霍去病舅甥俩。这二位还真不是什么将门出身,但是,人家就是能琢磨出一套克敌方法,而且,往往都是以少胜多;同时期的李广,那可是有着陇西世家的背景,自己也有一身好本领,只是,论战功,和前二位相比就差太多了,论声名,翻翻《史记》小小事情都说得很是详细。
从战斗力上来说,匈奴骑兵很长一段时间是压着汉军的步兵打,而且,他们不恋战,抢完东西就跑,对此,汉朝的几任皇帝都很头疼,一直靠着和亲缓和着两者的关系。到了汉武帝这,情况发生了质的逆转,当然,这样的结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刚开始时损失也很惨重,后来,在军事对抗方式上进行改进,才打得匈奴分崩离析,最后被“灭族”。
匈奴在战国时期,就开始兵犯中原了,曾和秦将蒙恬交手过,不过,被赶跑了。刘邦刚刚建立政权后不久,匈奴又来了,这一次还将刘邦给围住了,据说,还是身边的大臣用了些上不了台面的手段,才为其解了围。
此后,汉室避免和匈奴正面冲突,用经济手段来软化二者的关系。不过,就如老祖先常说的“溪壑可盈,是不可餍也。”那样,这厢匈奴一看,只要对汉室摆出狠样,这钱财、粮食就哗哗地来了,所以,一到秋收季节时,匈奴就会来犯,弄得边境民不聊生。
汉武帝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王朝就这么被匈奴牵着鼻子走,于是,他屡次主动派兵出击匈奴,从结果看,造福了后人,但是,在当时他也落得个穷兵黩武的骂名,国内的经济也因此变得很是紧张。匈奴正是在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瓦解,以后就一直再没恢复如初过。
东汉末年匈奴分为南部和北部,南部降了汉室,北部则往西开始寻求发展。五胡乱华那阵,还能看到匈奴的影子。西晋王朝很短,第二任皇帝是个白痴,皇后贾南风联合家族把持朝政,继而,引发了司马家族的大混战。
此时,一旁的外族们早已按捺不住了,于是,纷纷举兵建立王权,南部匈奴王刘渊代司马氏建立王国“汉”(汉赵),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匈奴人建立的最后一个政权。(匈奴和鲜卑的后代建立胡夏政权。)不过,这个政权很短,也就20来年就被后赵给灭了。
自此,匈奴在中国历史上似乎就没了身影,幸存的匈奴人不是各自逃命,就是和其他民族融合了。也有专家研究说,在后来的时间里这部分匈奴人和拓跋族人及其他所有的胡人都被汉化了,他们信奉起佛教,彻底同化成中国人。
甚至,这些人为了保护汉文化,他们改姓,改习俗,改官职,迁都,与北部的柔然作战,甚至,进攻塔里木地区,与之前的王朝没什么两样。就这样他们彻底变成了汉人,以至于,很有可能他们血统已经通过婚姻融到我们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体里。
大约在公元432年前后,西方出现一个部族,首领名叫阿提拉,他们自称是匈人,在欧洲威风了不少年。不过,随着阿提拉的去世,这个帝国也不再存在了。但是,史学界一直有争论,这个匈人和匈奴人是否有关联,正反方各都有着大把的理由,至今欧洲还有不少人自称是匈奴人的后裔。
于是,有人就提出了一个疑问:当年冒顿兵围刘邦时,为何没有“一了百了”,那时匈奴的作战实力还是相当彪悍的,结果,到头来却弄了个“灭族”的结局。匈奴人虽然善战,但是,他们和中原人不同,游牧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很难形成一个真正的“集体”,看似是一个匈奴帝国,其实,还是一个部落联盟,是一个松散的部落集合体。
这样的的政权联盟,除非大Boss特有领导力,否则,各部落之间更多的只会为自己谋划。起初汉兵不适应匈奴的骑射,所以,总是吃败仗,到了汉武帝这,开始改进作战思路,不但训练骑兵,而且,还根据匈奴的作战方法,避其所长,不和匈奴拼骑射,还是贴身肉搏。并且,专找母马产驹的时节主动出击,这样才慢慢消耗了匈奴的实力。
到了这时,汉室才开始掌握战争的主动,不但将失去的领土重新拿回,还夺得了河西走廊,匈奴因此一度无力再犯。匈奴霸着河西走廊时,汉室是无法和西域一带做贸易的,匈奴退出该区域后,丝绸之路才真正畅通。直到公元前36年,东汉又败匈奴,分裂的匈奴一部分投降,另一部分西迁。
据说,这些西迁的匈奴人先来到中亚,但是,他们和当地人冲突不断,所以,不得不继续往西走,穿过了中亚草原后,就没再听到过他们的消息了。但是,就在公元4世纪,欧洲突然出现一个匈人帝国,也有人说他们就是匈奴人。他们马踏欧洲,先是占领多瑙河流域,接着进攻波斯到处劫掠,他们还占领匈牙利地区并建立国家。
这一时期,是匈人帝国最鼎盛时期,但随着首领阿提拉的去世,这个一度让欧洲人心惊胆战的帝国很快瓦解。如果,匈人帝国真的就是匈奴人创立的,那么,从他们离开中亚到再度出现于欧洲,这300年的时间里又经历些什么呢?没有任何文字记载。现今,虽然匈奴已经不复存在,但他们在历史上的事迹却无法让后人不去正视他们。
参考资料:
【《史记》、《匈奴的西迁》】
汉武帝是铁了心的要除了匈奴这个祸患,不过屡立战功的却是卫青、霍去病舅甥俩。这二位还真不是什么将门出身,但是,人家就是能琢磨出一套克敌方法,而且,往往都是以少胜多;同时期的李广,那可是有着陇西世家的背景,自己也有一身好本领,只是,论战功,和前二位相比就差太多了,论声名,翻翻《史记》小小事情都说得很是详细。
从战斗力上来说,匈奴骑兵很长一段时间是压着汉军的步兵打,而且,他们不恋战,抢完东西就跑,对此,汉朝的几任皇帝都很头疼,一直靠着和亲缓和着两者的关系。到了汉武帝这,情况发生了质的逆转,当然,这样的结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刚开始时损失也很惨重,后来,在军事对抗方式上进行改进,才打得匈奴分崩离析,最后被“灭族”。
匈奴在战国时期,就开始兵犯中原了,曾和秦将蒙恬交手过,不过,被赶跑了。刘邦刚刚建立政权后不久,匈奴又来了,这一次还将刘邦给围住了,据说,还是身边的大臣用了些上不了台面的手段,才为其解了围。
此后,汉室避免和匈奴正面冲突,用经济手段来软化二者的关系。不过,就如老祖先常说的“溪壑可盈,是不可餍也。”那样,这厢匈奴一看,只要对汉室摆出狠样,这钱财、粮食就哗哗地来了,所以,一到秋收季节时,匈奴就会来犯,弄得边境民不聊生。
汉武帝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王朝就这么被匈奴牵着鼻子走,于是,他屡次主动派兵出击匈奴,从结果看,造福了后人,但是,在当时他也落得个穷兵黩武的骂名,国内的经济也因此变得很是紧张。匈奴正是在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瓦解,以后就一直再没恢复如初过。
东汉末年匈奴分为南部和北部,南部降了汉室,北部则往西开始寻求发展。五胡乱华那阵,还能看到匈奴的影子。西晋王朝很短,第二任皇帝是个白痴,皇后贾南风联合家族把持朝政,继而,引发了司马家族的大混战。
此时,一旁的外族们早已按捺不住了,于是,纷纷举兵建立王权,南部匈奴王刘渊代司马氏建立王国“汉”(汉赵),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匈奴人建立的最后一个政权。(匈奴和鲜卑的后代建立胡夏政权。)不过,这个政权很短,也就20来年就被后赵给灭了。
自此,匈奴在中国历史上似乎就没了身影,幸存的匈奴人不是各自逃命,就是和其他民族融合了。也有专家研究说,在后来的时间里这部分匈奴人和拓跋族人及其他所有的胡人都被汉化了,他们信奉起佛教,彻底同化成中国人。
甚至,这些人为了保护汉文化,他们改姓,改习俗,改官职,迁都,与北部的柔然作战,甚至,进攻塔里木地区,与之前的王朝没什么两样。就这样他们彻底变成了汉人,以至于,很有可能他们血统已经通过婚姻融到我们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体里。
大约在公元432年前后,西方出现一个部族,首领名叫阿提拉,他们自称是匈人,在欧洲威风了不少年。不过,随着阿提拉的去世,这个帝国也不再存在了。但是,史学界一直有争论,这个匈人和匈奴人是否有关联,正反方各都有着大把的理由,至今欧洲还有不少人自称是匈奴人的后裔。
于是,有人就提出了一个疑问:当年冒顿兵围刘邦时,为何没有“一了百了”,那时匈奴的作战实力还是相当彪悍的,结果,到头来却弄了个“灭族”的结局。匈奴人虽然善战,但是,他们和中原人不同,游牧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很难形成一个真正的“集体”,看似是一个匈奴帝国,其实,还是一个部落联盟,是一个松散的部落集合体。
这样的的政权联盟,除非大Boss特有领导力,否则,各部落之间更多的只会为自己谋划。起初汉兵不适应匈奴的骑射,所以,总是吃败仗,到了汉武帝这,开始改进作战思路,不但训练骑兵,而且,还根据匈奴的作战方法,避其所长,不和匈奴拼骑射,还是贴身肉搏。并且,专找母马产驹的时节主动出击,这样才慢慢消耗了匈奴的实力。
到了这时,汉室才开始掌握战争的主动,不但将失去的领土重新拿回,还夺得了河西走廊,匈奴因此一度无力再犯。匈奴霸着河西走廊时,汉室是无法和西域一带做贸易的,匈奴退出该区域后,丝绸之路才真正畅通。直到公元前36年,东汉又败匈奴,分裂的匈奴一部分投降,另一部分西迁。
据说,这些西迁的匈奴人先来到中亚,但是,他们和当地人冲突不断,所以,不得不继续往西走,穿过了中亚草原后,就没再听到过他们的消息了。但是,就在公元4世纪,欧洲突然出现一个匈人帝国,也有人说他们就是匈奴人。他们马踏欧洲,先是占领多瑙河流域,接着进攻波斯到处劫掠,他们还占领匈牙利地区并建立国家。
这一时期,是匈人帝国最鼎盛时期,但随着首领阿提拉的去世,这个一度让欧洲人心惊胆战的帝国很快瓦解。如果,匈人帝国真的就是匈奴人创立的,那么,从他们离开中亚到再度出现于欧洲,这300年的时间里又经历些什么呢?没有任何文字记载。现今,虽然匈奴已经不复存在,但他们在历史上的事迹却无法让后人不去正视他们。
匈奴在东北亚之外的影响 北匈奴远走欧洲,一部分在高加索,一部分在中伏尔加河地区(今天的俄罗斯鞑靼自治共和国),一部分在下多瑙河(今天的保加利亚),一部分在中多瑙河(今天的匈牙利)。中亚匈奴,一部分与图兰低地民族融合(中亚两河地区),一部分在阿富汗山区,一部分在印度旁遮普邦。 在3世纪末,这个几乎消失了的民族突然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内,东征西讨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匈奴人于350年左右进入了欧洲,随后在称为巴兰比尔王的领导下开始了他们的征服战争,第一个目标便是当时称为阿兰的突厥人国度。 阿兰人的灭亡 350年,当时的阿兰国堪称强国,阿兰王倾全国之兵与匈奴军战于顿河沿岸,却遭惨败,阿兰王被杀,阿兰国灭,阿兰余部最终臣服于匈奴。匈奴在西方史书第一次出现即伴随著阿兰国的灭亡,整个西方世界为之震动。灭亡阿兰国后,匈奴在顿河流域附近逗留了几年,然后在他们年迈的国王巴兰比尔的带领下继续开动他们极具毁灭性的铁蹄,踏向西方。 对日耳曼民族的征服 374年时,位于黑海北岸、日耳曼人所建立的东哥特王国是一个成立不久的国家。它辽阔的疆土东起至顿河,与阿兰人接壤;西至德聂特河与西哥特人为邻;南起黑海北至德聂斯特河的支流,普利派特河沼地;匈奴联同被征服的阿兰人,大军进入东哥特领土,被曾被东哥特人征服的部落乘机造反,内乱以致东哥特人屡战屡败,终于475年投降。 东哥特人灭国后,匈奴人接著继续向西,西哥特人以德聂斯特河为险,布兵防守,试图击匈奴军于半渡。匈奴军一边在河对岸作势佯攻,大部却从上游乘夜偷渡再回攻。这边西哥特人在河岸构筑工事备战正酣,却不料被拦腰一顿痛打,数十万人马渡过多瑙河逃入罗马帝国境内,并于378年在阿德里雅堡大败罗马皇帝瓦伦斯,由此动摇了罗马的根基,罗马再也没法控制管辖下的诸侯和领土。 匈奴人再征服北方的诸日耳曼部落,夺取了匈牙利平原。由此,起自黑海至多瑙河以北的大片地土,尽入匈奴人之手。 对拜占庭和色雷斯各省的进攻 395年冬,匈奴人攻入色雷斯,大掠而返。400年,匈奴人再次攻入色雷斯,以后对色雷斯连年侵扰。431年,东罗马帝国不得已,答应每年向匈奴交纳页税,并允许他们在境内的几个城镇同进行互市。 435年左右,阿提拉杀死与自己共同掌政的兄弟而大权独揽。他对南俄罗斯和波斯帝国发动了一系列的突袭。不久他将目光投向了拜占庭,逼使东罗马缴纳更多的贡税,并且不继插手西罗马帝国的外交事务。罗马自然无法满足这年年高升的贡税,匈奴人则以此为借口于441年向拜占庭宣战,大肆洗劫巴尔干半岛,442年才被东罗马的阿斯帕尔将军阻截于色雷斯地区,被迫后撒。 443年,匈奴攻到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城外,东罗马全军覆没,不得已签城下之盟,与匈奴订立和约。 阿提拉的统治时期,盛极时的匈奴帝国 由448年至450年,匈奴帝国的版图到了盛极的地步:东起自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这广大区域的一带附属国,都有自己的国王和部落酋长,平日向阿提拉称臣纳贡,战时出兵参战。 对西罗马的侵略和匈奴帝国的瓦解 罗马军队在教皇里奥一世的率领下,打败阿提拉带领的匈奴人。451年,在意大利本土,入侵的匈奴人被击退。 450年,阿提拉转而进攻西罗马帝国,他带著大约十万名战士渡过了莱茵河。在向前推进的一百英里内,匈奴军团洗劫了位于现今法国北部的大部分村庄。罗马将军阿提纽斯组织了一支高卢罗马军团以抵抗正在围困奥尔良城的阿提拉。在查隆丕尼的大决战中,阿提拉终于被打败。尽管匈奴人的战力没有被完全毁灭,这埸战役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战役之一,它阻止了整个基督教的覆灭和游牧民族控制欧洲的严重后果。 453年,阿提拉在迎娶日尔曼公主的第二天被发现死于动脉破裂。在失去了强有力的领导人之后,曾经称雄一时的匈奴帝国面临著崩溃的边绿。异族的奴隶纷纷起来反抗,不同的派系为了争夺统治权而激战不休。匈奴帝国最终由于汪逹尔部落等新敌人的入侵而灭亡,从历史的长河中消逝不见了。 影响 匈奴人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但他们的帝国是短命的。他们的帝国很快被瓦解后,甚至整个民族也消失在欧洲的历史和文化当中。匈奴人促成了欧洲历史的发展,他们把丛林里的日耳曼人推上了历史舞台,并与后者一起摧毁了罗马人的时代。帝国的历史消失后,多元化的封建国家政治开始了,一个几乎延续至今的欧洲国家的主要划分格局形成了。 匈奴后裔 有些学者认为匈奴4世纪西迁到了欧洲东部,并入侵欧洲,与第4、5世纪侵入欧洲的匈人有血缘关系或系同一民族。匈人驱逐日耳曼人等野蛮民族使得蛮族大迁徙,从而灭亡罗马帝国。 从史书中似乎找到了匈人即北匈奴的证据。关于匈人灭阿兰国,是匈人首次出现在欧洲历史典籍中,但这次战役在中国典籍中也有记录。《北史》中说:“粟特国,在葱岭之西,古之奄蔡,一名温那沙,居于大泽,在康居西北,去代一万六千里。先是,匈奴杀其王而有其国,至王忽倪,已三世矣”但粟特国并不是奄蔡,也不符合“居于大泽,在康居西北,去代一万六千里”的条件,奄蔡却符合,关于奄蔡,《后汉书》中说:“奄蔡国,改名阿兰聊国,居地城,属康居。土气温和,多桢松、白草。民俗衣服与康居同。”。《三国志》为:“又有奄蔡国一名阿兰,皆与康居同俗。西与大秦东南与康居接。其国多名貂,畜牧逐水草,临大泽,故时羁属康居,今不属也。”在中国古书中,“大秦”即为罗马帝国。《史记》为: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行国,与康居大同俗,控弦者十余万。临大泽,无崖,盖乃北海云。”《北史》中那段记录的是该国遣使节到北魏。匈奴灭其国的“已三世矣”即75年,而遣使节到北魏为西元445年,正好为西元370年左右,与欧洲记录一致。 另外,有少量的匈奴邦彻底消失在异国,在东、西罗马帝国军队服役的匈奴军人不少,大多驻扎在北叙利亚、北非洲与南英格兰地区,有几个匈奴邦随西哥特人进入法国与西班牙,有一个匈奴部落随东哥特人进入意大利。 有人认为今天的匈牙利人就是匈奴的后裔,这个问题现在仍是个疑问
麻烦采纳,谢谢!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39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