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一生征战从未败过,比李靖还要牛的“武神”

徽脸 2023-09-21 23:05:05

他是元末反抗元朝统治的农民起义的一员悍将。论谋略,比不敌身边的刘基、李善长;论武艺,比不过同军的徐达、汤和。但他自上战场第一天起,征战数十年,从末吃过败仗,堪比战国白起,比唐朝的李靖还要神。

他是一名武将,一生悍勇,征战南北,从未吃过败仗,却只活到40岁,从一个无家可归的乞儿到明朝开国元勋“异姓王”,他的沙场天下是个传奇,他就是安徽凤阳府怀远县常遇春。

金庸有一部《倚天屠龙记》,描述的是元末明初的动乱江湖,小说中胡青牛断言常遇春本有80岁的寿命,这般只能活到40岁了。

听到这话,常遇春哈哈一笑,慨然道:"大丈夫济世报国,若能建立功业,便三十岁亦 已足够,何必四十?要是碌碌一生,纵然年过百岁,亦是徒然多耗粮食而已。"

小说虽然是后世杜撰,但也用常遇春之口将常遇春一生的性情表达的淋漓精致:大丈夫一生坦荡,当胸怀天下,济世报国,建功立业。

朱元璋虽然多疑,但是对他却从未生过疑心和不满,连徐达都自叹勇猛不如。

少年立大志,舍命赌天下

常运春是南直隶 凤阳府怀远县人,生于贫苦家庭,年少的时候,不甘心一辈子种田,便习练武术,其长大以后体貌奇伟,而且力大过人。这是《明史》对常遇春少年时代的描述。

但是寥寥几笔,却能看出常遇春少年时便胸有大志。

在元代,汉人属于第四等级,管理甚严,民间禁武。虽说史书上只是寥寥几笔,却也能看出来常遇春年少时不甘心只做个农民,元朝统治者的横征暴敛早于让常遇春不甘心于被欺负和被侮辱的命运。

乱世之间,保命的最好方式是依靠自己,淮右之地向来是武术之乡,学武博得自己生存的技能,在那个禁武的年代里还要拼命学武的少年,又怎么会是历史上只会打仗的悍勇之将。在元末动乱的年代里,常运春就做好了人生的第一个选择。

乱世难立,自己只有一身的蛮力和武艺,为了吃饱肚子,便做了土匪,随着一个叫做刘聚的打家劫舍,按照道理上来说,常遇春并没有收到什么委屈,日子过得还不错,总不至于吃了早饭不知道中午饭怎么办了,在刘聚的土匪帮也是干得不错,还颇受重视。

但是吃饱了肚子的常遇春便不满足现状了,打家劫舍哪里是长远之计。常遇春的志向是纵横天下,元末起义风起云涌,天下动乱,正是大好男儿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此时的朱元璋并非势力最大的起义军,何况天下大势谁能说最后雄主是谁。对于常遇春来必须看清形势,这一次的投奔是舍命赌天下,不由得不谨慎。

首先朱元璋是他的老乡。

其次常遇春早就听人说过朱元璋仗义豪侠,很有作为。他便利用在和州相遇的机会,装成老百姓观察朱元璋的行经。他亲眼目睹了朱元璋平易近人,视士卒如弟兄的作风,也看到了朱元璋的部队纪律严明,不害百姓的行为。经比较他知道朱元璋是个做大事者,陈友谅心狠手辣,张士诚胸无大志,韩林儿以教徒为众。他当机立断,决定在和州投奔朱元璋。

自此,常遇春开始跟随朱元璋征战天下,也开启了他一代“武神”一路。

“武神”是怎么炼成的

勇猛敢战,这是常遇春一生征战的特点,用今天的话来说:“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

因为常遇春做过土匪,朱元璋并不信任他,以为他是为了吃饱肚子的闲汉,没有料到常遇春在投奔朱元璋的第一场采石之战中就表现出战场上视死如归的气概。

当时常遇春自荐先锋,不被允许,元军在石矶上列阵,农民军没有谁能登上岸,常遇春驾小船飞快地到来,持戈奋力直冲向前,敌人抓住他的戈,他乘势跃起跳上了岸,大喊着跳跃扫荡,元军纷纷溃败。众将趁机而上,于是拔取采石,进军攻取太平。

常遇春锋芒初露,立了头功,开始受到朱元璋的信任,由渡江先锋升至元帅,戎马生涯自此开始。

听从指挥,这个在毫无条件忠实执行朱元璋的命令也是常遇春能不吃败仗的因素。

朱元璋善于听取身边人的意见,对李善长和刘基的谋略十分看重,在征战天下的过程中也善于分析利弊,在指挥战斗中比对手占着先机。常遇春向来是无条件执行朱元璋的站场规划。

无论是大战九华山,还是大破陈友谅中,都会按照朱元璋的规划步步进取,加上战场的勇猛善战,所以能够攻无不克。

常遇春大兴州(今隆化县城)大破元军,在大都赶走元统治者的事迹,《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元主先已北走,追奔数百里,俘其宗王庆生、平章鼎住等,斩之。凡得将士万人,车万辆,马三万匹,牛五万头。”

从大破陈友谅获得朱元璋的夸奖:“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再到击败张士诚,最终将元统治者赶出关外。常遇春立下了汗马功劳,并在历史上留下了无数次可以称为教科书的战役。

常遇春的死则是十分蹊跷的事情,在南征中,大军走到柳川时,忽然得暴病死掉。很难想象到一个征战沙场的武将会然得暴病身亡,而且终年只有四十岁。

想他一生征战, 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人们美称他为“天下奇男子”。

对于一心建功立业的大将来说,他的人生理想已经达到,但是正值人生的最好年华里死去,不由让人心痛。

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吃饭,十分震惊,手里的碗也把控不住掉到地上,之后赐葬钟山之下,并亲自出奠,追封为“开平王”,并将他的两个儿子封为国公。也算是对他一生征战的奖励吧。

朱元璋时时思念,竟然让画师画上他穿上蟒龙袍的样子。对于之后杀死功臣的朱元璋来说,常遇春在他的心里大概谁都不能与之比较。

常遇春逝世后,中很多地方怀念他的功绩为他建祠祭祀。乾隆皇帝亲笔御提“勇动风云”四字,颁诏常遇春家乡建开平王庙。尹继善奉旨题联一副:“将十万众之威名,常诵都人仕女;居七八分之功业,永留大地河山。”

《明史》赞曰:“开平摧锋陷阵,所向必克,其智勇不在中山(徐达)下,而公忠谦逊,善持其功名,永为元勋之冠。身衣日月剖符锡土若王者,可谓极盛矣!”

读史到此,笔者也忍不住要说:不愧天下第一大丈夫也。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39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