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牵牛花形留声机
张建洛在电影放映室
手摇式电影放映机
馆名:洛阳百年留声博物馆
馆址:洛阳幼儿师范学校院内(位于老城区)
馆藏珍品:老唱片、电影胶片、留声机、电影放映机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双节长假,宝龙广场搞了一个大动作:邀请洛阳百年留声博物馆入场,举办“时光隧道穿越百年”千件文物展览,把文物送到离市民最近的地方,在休假购物中共享历史文物,彰显洛阳“东方博物馆之都”的魅力。
中外经典黑胶唱片、老式电影放映机、三合一黑白电视机、一百多年前的留声机……“立体环绕,声情并茂”,述说着中国百年历史变迁。
那些老唱片、老电影胶片上的声音、影像,伴随着几代人的回忆,遥远又熟悉,模糊却亲切,重温再三,如逢故人来,叫人悲喜交集,感慨万千。场内观者如云,人气高涨。
01 岁月如歌,光影留声
洛阳百年留声博物馆,是一个民办专题性影音史料博物馆,主要收藏、展出近现代黑胶唱片、电影胶片、电影放映机、留声机等文物。其主馆在洛阳幼儿师范学校院内,分馆“气壮山河——抗战歌曲唱片展馆”和“抗战胶片电影资料馆”同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共同打造。
馆长张建洛是老城人,热情健谈,干脆豪爽。他说,洛阳百年留声博物馆创建于2015年,馆内现有中外经典电影胶片1.2万部(含1978年前的新闻简报和纪录片2000部),电影放映机62台,晚清、民国以来的老唱片1.8万张,各式留声机203台。
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剧烈变迁,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唱片和胶片不仅记录了中外音乐、影像在中国的传播轨迹,也折射出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过程。
张建洛认为,文字资料、图文书籍或可篡改,但这些早期的老唱片、老电影是纪实性记录,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不可能篡改,因此,它们忠诚、客观地记录了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变迁。
02 情归洛城,细说曾经
1961年,张建洛生于洛阳老城。其父张拴虎是第一届全国劳动模范,1959年进京参加全国“群英会”,花了40多元买回来一台留声机。
张建洛自幼听着咿咿呀呀的曲子长大,对黑胶唱片和留声机有一种天然的好感。
1976年,15岁的他揣着5元钱路过洛阳新华书店,见店里摆着一些黑胶唱片。那5元钱是父母让他交学费的钱,他用这钱换了3张唱片,然后哄着舅舅帮他交了学费。此后,他从无意到有意,开始了长达40多年的收藏生涯。
1979年,张建洛参军到了祖国边陲,休息时,他常到边寨的少数民族居住区逛地摊儿,搜罗从海外回流入境的老唱片。
20世纪80年代初退伍回洛后,张建洛一直从事宣传工作。1993年,他到北京电影学院进修,经老师指点,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抢救性、“掠夺性”收藏,通过各种渠道搜罗电影胶片和老唱片。
电影胶片售价不菲。为了筹钱,张建洛曾拿着3部照相机和数百卷胶卷,到驻洛部队给士兵拍照,两张照片、1张底片总共1元。
有一次,他甚至借钱凑了60万元,近乎疯狂地买了整整十四卡车电影胶片。品相完好的珍藏,其他的卖给其他收藏家,以藏养藏。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年深日久,张建洛手中的藏品越来越多。在省、市文物部门的支持下,洛阳百年留声博物馆成立,这些珍贵的藏品大方亮相。
一个人的收藏,变成了一座城的窗口。
一个人的感动,变成了千万人的感动。
●看点:19世纪蜡筒移动式留声机
这台留声机,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保存完好,仍可正常使用。配套的唱片,装在咖啡罐似的圆罐子里,音质醇厚。
●看点:手摇式电影放映机
这台电影放映机,诞生于一百多年前。20年前,张建洛花了360元从国外的收藏家手中买下了它——当时,一块酱肘子才卖3毛。
洛阳百年留声博物馆内收藏有许多中外经典电影故事片,并设有放映室,定期免费放映老电影。
有一位老太太,年轻时曾抱着小孩去看《冰山上的来客》,孩子哭哭闹闹,她进进出出,没看完整,遗憾不已。
老太太的孩子找到张建洛,请其在老太太生日时放映了一场《冰山上的来客》。老太太终于圆梦,心满意足。
●看点:抗战时期手摇警报器
这个外形看起来像闪光灯的物件,其实是一架手摇警报器。
抗战时期,日本飞机对洛城狂轰滥炸。守城的中国士兵在洛阳城楼上了望,遥见日本飞机飞过来了,就马上摇响这个机器拉警报,提醒乡亲们赶紧躲避。
警报声高亢尖锐,刺破长空,能传方圆10公里。
抗战结束后,这架警报器被人从洛阳带到了四川。张建洛“追踪”了8年,好不容易才把它重新带回洛阳。
●看点:《穆桂英挂帅》黑胶唱片样片
提起豫剧大师马金凤,洛阳人妇孺皆知。这张唱片是马金凤年轻时演唱的《穆桂英挂帅》唱片样片,灌录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属于非卖品,全国罕见,极其珍贵。
●看点:双喇叭落地柜式手摇留声机
这台留声机诞生于1906年。那一年,全球只生产了13台同款留声机。适逢慈禧太后大寿,其中一台被作为生日贺礼送给了“老佛爷”。
●看点:松下牌黑白三用电视机
这台松下牌黑白三用电视机,不但能看电视,还能听广播、放磁带。
1976年元旦,张建洛的父亲把它搬回了家。当时,洛阳有电视机的家庭很少。街道主任动员张家把电视机搬到了街头,邻居们围着电视机,一起看电视新闻。如今,打开这台电视机,还能收看洛阳电视台的节目。
●后记:采访当天,郑州大学历史系的专家学者来洛参观,专程到洛阳百年留声博物馆观看了一部数十年前的彩色新闻纪录片,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自觉传承优秀文化和优良作风,出自一个老兵的家国情怀、忧患意识。”张建洛说,他和战友们曾经用生命和热血保卫过这个国家,而今希望能尽绵薄之力,通过这个博物馆,保留住珍贵的历史影像和几代人的回忆,让后人可以更直观地感知祖国昔日的磨难和今日的辉煌,珍惜当下,继续奋斗,实现中国梦!
[责任编辑: ]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guoxue/1338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历史上的今天|电磁感应现象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