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抗美援朝老战士冯宝文的战场经历

扶风百姓网 2023-09-21 22:29:55

抗美援朝老战士冯宝文的战场经历

口述:冯宝文 记述:强宏斌 周向东

(一)

1951年5-6月间,时值盛夏,骄阳似火,大地蒸腾,人们以炽热的心情,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又一次掀起声势浩大的参军运动。从城市到农村,“参军光荣!”、“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锣鼓喧天,载歌载舞的宣传队一波一波,鲜红的大标语,闪亮视野,这一切都激荡着人们的心弦,充分显示着党和政府对中华儿女的召唤。

冯宝文当年21岁,时值风华正茂之年,要弃农从戎,自身面对的是传统观念的破除,农民旧意识的改变和家中亲情的割舍。对此,是经过一番刻骨铭心的思想斗争。

破除传统观念

我们国家是一个连年战乱、长期被外敌欺凌、残杀、受辱、多灾多难的国家,人民受尽了难、吃尽了苦。国民党的多年统治,是以抓丁拉夫来充军的,强迫人民替四大家族(蒋、宋、孔、陈)当炮灰,挑起内战,镇压人民,以维持其反动政权。所以,在社会上一直流传着“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说法。在传统观念中,吃粮当兵,是迫不得已的求生之路。

改变农民旧意识

农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分到田产,喜不自禁。精神得到施放,赶上好时代,挺起腰杆,鼓足干劲,总想大干一番,过上幸福美满的好光景。所以,当时社会上,很能反映农民心愿而又很流行的一种提法“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尤其是传统的小农经济,局限着人们的政治视野。以农为本,世代为农,农田的耕耘,人畜是主要生产力。当时冯宝文正是主要劳力,是生活来源的依靠,抽掉家庭至关重要的楔子,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家人难以承受,这个坎,也是不易越过的。

情感的割舍

“儿行千里母担忧”,此话反映了人们情感的真实,流行几千年于民间。

旧社会,家中曾被国民党派过壮丁,刺痛过冯宝文母亲的心。而今,一提到当兵的事,慌恐思绪涌现心头,神情不安。冯宝文兄长曾支前扶眉战役,亲自经受并看到战争惨烈的一面,思想留下阴影,听说我要参军,顷生怜悯,甚至握拳挺胸与我相争,留他在家操持。当年,冯宝文已成家,传统的养家糊口,重任在肩。所以,要参军远离家乡,面对的是母子情、兄弟义、夫妻爱的羁拌和割舍。这是一次很现实而无法回避的思想考验。作出抉择,是经过一番复杂曲折权衡而又刻骨铭心的思想斗争。在这里,特别要提到外因的作用。冯宝文很感激和怀念具有代表性受尊敬的两位亲邻。一位是冯家村北庄组久经考验的党的地下工作者他叔冯俊安,一位是冯家村南场组在解放战争中起义的军官三哥冯得功,在参军过程中,深受他们的关爱和启发,从他们的社会经历中,受益非浅,对认识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振奋精神,转变观念,决然报名参军。

(二)

1951年6月,冯宝文以依恋不舍的心情,离乡别亲,步入人民军队的大门,以革命战士的一员,正式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汽车学校学习技术。

在毕业的当年,经学校动员、个人表态、整装编组,几经转折,坐上闷罐火车(货车),于深夜到达祖国边境安东市(今丹东市)火车站。可出现在眼前的一幕着实令人头晕目眩,不知所措,耳畔飞机轰鸣,眼前炮弹穿梭,大地如同白昼,夜空胜似火海。大家神情紧张,竟有同志提出不要大声说话的“警告”,瞬间下车,席地隐蔽。这次,原是敌机凌空盘旋,寻找目标,企图炸毁与朝鲜一江之隔的鸭绿江大桥,截断我军后勤供应运输线。在我守桥炮兵部队强大火力压制下,弹弹频发,给敌机以迎头痛击,敌机夹着尾巴逃窜了。这一课,对他们上的很实际又及时。

在安东市作短暂停留,即乘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后派的汽车,于夜晚入朝,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沿途一路连连遇险。其中最惊人的两次,曾遭敌机俯冲投弹,虽未打中车辆,但被掷下路旁的炸弹震得他们滚下车。漆黑的夜晚,不少同志被周边的铁丝网挂破衣裤,仅受皮肉之伤,幸免于难。在险境下,经过一夜颠簸,到达部队驻地--山沟里十分隐蔽的、自挖的防空洞。将他们十人分配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暂编汽车八团。该团系独立团编制,政委兼团长邓旭初(战争后期被调上海交通大学任党委书记,军级待遇)以下连、排、班干部,相当一部分是解放战争中从国民党弃暗投明的技术人员,有的在抗日战争中曾赴缅甸、印度的远征军中服过役的。经过党的培养教育,成为部队的基层领导和技术骨干。连队担负驾驶任务的,主要是从上海、北京、青岛、潘阳支前的无军籍人员。他们在旧社会,都有多年的行车经验,具有精湛驾驶操作技术。他们响应党的号召,放弃平顺的生存环境和优越的求生工作技能,毅然报名支前,参加抗美援朝。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具有驾驶汽车的技能,那可是金饭碗,社会上有以下描述:“油门一响,黄金万两,方向盘一转,给个县长都不干”,可他们弃私求公,无私奉献,其精神和情操难能可贵。溶入这样的集体中,与他们肩并肩执行运输任务,经受磨炼,感到欣慰。

执行运输任务,面对的时局和自然环境,是十分惨烈而又惊人地艰巨。在夜幕下,向前沿阵地不失时机地运送弹药和军需,以保障战争的取胜。可制空权在敌方手中,不分昼夜,敌机凌空盘旋、侦察,那怕是单个军民身影,都是射杀的目标,畜禽无影。更严酷的是在各个路段,敌人以具有特大破坏杀伤力的设置,以其封锁扼杀阻断我交通运输线,妄图达到取胜的目的。夜晚,飞机在沿途上空普洒照明弹,照得大地如同白昼,闪光刺眼,盘旋追寻射杀目标;地面被炸坑坑洼洼,凹凸不平,车辆颠簸,常断钢板,伤损机件;投向路面的三角铁钉,尖刺锋利,刺破轮胎。对此,有如下描述:“天上的灯,地上的坑,路上的钉。”这一切,都以其达到伤人毁车、阻断交通的目的。不仅如此,还向地面丢下触风即爆的风雷弹,捎触即炸的连环子母弹。更有甚者,敌人对交通要道和秃岭山梁的必经之路,夜晚从海岸用大炮集中火力轰击封锁,造成立体式的击打封锁局面。

从朝鲜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来讲,有利于我军作战的一面,但对汽车部队来讲,面临重重困难和险阻,山多、岭多、沟道多,弯道、险路多,加之是仅错过一车的土基路面,紧急任务的战争情况下,事故频频,车容车貌,难持完整,刮掉叶子板,戏称“瞪眼撞”。气候甚似我国东北,漫漫寒冬,常常雪花飞扬,冰封四野,道路溜滑,担惊担险。

行驶在这样一条严酷而惊险的运输线上,身处枪林弹雨之下,可以说,不具备舍得命、不怕死的英雄胆识,不具备熟练灵巧的操作技能,缺乏机智灵活对敌活动规律的判断并应对,是难以园满完成任务的。

尽管敌人伎俩种种,自然条件艰难险阻,但在强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前,还是开辟了一条“打不烂、阻不断、挠不乱”的钢铁运输线。

在付出了巨大流血牺牲代价的同时,涌现出了巧斗机的“飞机大王”和排除重大险情的“钢铁斗士”,其业绩已载入抗美援朝的史册。以下,冯宝文仅回顾个人几例。

排险

在夜幕下,担负任务,与敌搏斗,经受艰险,已是常态。1952年春末,冯宝文与班长同车,满载炮弹,送往前沿炮阵地。行车中途,当翻越一道山梁时,视线中发现前方路面有一障碍物。富有经验的班长迅速提醒我,放慢车速,谨慎驾驶。近前,才是一颗定时炸弹,横倒路中。危在旦夕,不容迟疑,冯宝文立即跳下车,将炸弹贴身抱起,决然用力掷向山沟,片刻,只听爆声如雷,道路畅通,尾随车辆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一同将炮弹送往前沿阵地,园满完成了任务。深知在战火纷飞的时局下,容不得平顺思绪的存在,只有常怀忧患,心存藐视,临危不惧,坦然面对,机智处置,才有可能作到尽职尽责,所以,对以上之举,冯宝文觉得平平常常,很少提及。

抢救战友

时至隆冬,朔风劲吹,雪花飞舞,夜色茫茫,视线模糊,可重任在肩,运送军需物资不容怠慢。在途中,当翻越被敌人重炮封锁的一道山梁时,突遭大炮轰击,战友臂部中弹,我立即取出常备急救包,作简单包扎处理,调换驾驶位置,开车至山沟中人民军医院。说是医院,其实是临时设置的急救医疗机构。此时,战友臂膀已顺身搭拉,神志昏迷,流血不止,命悬一线,危在旦夕,急需输血抢救。医院简陋的设备,没有血源,面对战友的惨状,救命要紧。经检查,我的血型正好与他的血型相符,我随即让抽自己的血,输入战友的血管,战友缓缓清醒过来,抬起头,睁开眼,神志有所清醒,从而延缓并争取进一步救治战友和康复的宝贵时间,后来由部队将战友送回祖国医治。

入火海,抢救战备物资和机密文件

有南韩北朝之称。二次世界大战划分势力范围,南北分界,同一民族,背景各异。战争期间,敌情错综复杂,危机四伏,部队移动,常遭敌机尾随轰炸。

夜幕下,移防住地外坪里山沟,立足未稳,战备军需物资堆放待整,天已破晓,太阳喷薄而出,晴空万里。同志们大都整修车辆或挖原子弹防空洞(美帝扬言要丢原子弹)。驻地突遭十多架敌机狂轰滥炸,刹时大地欲裂、火焰熊熊、浓烟滚滚,眼前一幕,令人吃惊。刻不容缓,一股血气涌上心头,在敌机翻番轰炸扫荡下,我跳入火海,抢救出重要战备物资和机密文件。虽然烧伤,付出了代价,但是,避免了一次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

这次,突遭敌机大型重点轰炸,看来敌人是有情报指引,目标在胸,击点很准,对部队和邻近的民众,毁伤十分惨烈。民众依山蜇居的简易防空棚,都被炸掉并燃烧殆尽,人员死伤众多,活命者,两手空空,衣食无着,他们竟将部队主食高粱米,经炸被烈火浇熏过具有焦糊刺鼻味的凝块都捡了去,面向深山蹒跚移动,惨状令人痛惜。可我们自身的装备极简,也是在零下30多度,仅以一方雨布,四斤重的棉被,一双解放鞋为枕,不定点地露宿山林、草坡或寒洞(自挖的潮湿滴水的防空洞),在严寒的冬季渡过。可同志们还是不以为苦地戏称“天为被,地为床”的宿营生活。以东北高粱米为主食,未见蔬菜,少许干末付食,也是以惯常饱腹为欣。所以对民众在战争中带来的流离失所的惨状,只能深表同情与怜悯。顺此,特别要提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热情和表达的爱意,是十分感动而记忆犹新的。

智对敌机

接受急送文件的任务,要求按时安全送达,不能贻误战机。时近黄昏,太阳的余晖铺洒大地,四野空旷,心存警觉,急急起程,匆匆赶路。耳畔隐隐传来飞机轰隆声,抬头了望,敌机正向我身后方向飞来,判断似有向下俯冲之势,我瞬间卧倒。只见频频射下的子弹,在阳光的反射下,金光闪烁,雨点般的洒落在我身前大地上,激起土尘扑扑冒起,眼前烟雾笼罩,视线一片模糊,可我神志还清醒,急速爬起,将文件及时无损地送达。躲过这一劫,体会甚深,因我在行进中,敌机是以动态目标实施射杀的,我应对及时,利用了时间差,顷刻卧倒,才免一难。

逢险致残

东方欲晓,晨雾缭绕,受领任务,去上级军务部门领了四枝美式卡宾枪,四枝加拿大汤姆式冲锋枪,急急向驻地返回,刹那间,敌机黑压压一片,凌空盘旋,情况危急,无处隐蔽,我瞬间卧倒,敌机连连掷弹,狂轰滥炸,火光四起,大地蒸腾,震得人头疼欲裂,眼前发黑,怎的失去知觉。这中间,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从朦胧中只感到胸闷气短,好像全身被沉重物体堆压,用力推动,才从土沙石中挣脱出来,眯开双腿,吃惊的发现,自己爬卧在足有二、三米深、直径四、五米,炸弹炸的深坑边缘,枪枝还算完整,只是我的耳窍出血,听力受损,留下残病。与同志间语言交流受到严重影响。差之毫厘,定会血肉横飞,丧命异邦。

说起这次遇险,我还念及在汽车学校同班学习的老班长(1947年入伍,首长的警卫员),他当听到飞机轰炸时,想出防空洞看看,可巧,刚迈出一脚,就被飞弹将右脚从脚腕处炸掉,成为终身残疾。由此可见,在朝鲜,时刻都会有战友流血牺牲,为胜利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

在这里,我特别要提到部队为配合停战协定签订的前夕,超常的担负任务的艰巨,惊心动魄的一面。为了将战线向美李集团一方阵地推进延伸,扩大战果,进行了一场激烈而残酷的乔岩山争夺战。据讲,前沿炮阵地,一个起发,就需要数万发炮弹提供,射向敌方阵地,用火力压住敌势,以利我军前进。汽车部队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所以,一场近距离、惊心动魄的与敌搏杀,破天荒地展开了。一反常态,白天出车,不避艰险,迎着敌机的狂轰滥炸,向前沿炮阵地运送炮弹,不失时机的连续熬战了几个昼夜。这中间,值得回味而不寻常的是给每个人发了一个熟鸡蛋,入朝以来从来未有过,据说是朝鲜领袖金日成特送。讲到此,不能不提协同对敌的高射炮部队,在高炮阵地上,面对敌机的轰炸,他们真是气炸了胆,打红了眼,个个战士扔掉衣服,光膀赤膊,扛抬炮弹,集中火力,弹无虚发,打得敌机连连坠落山坳。这些,都共同有力地配合了停战协定的签订。

在震惊世界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身处枪林弹雨之中下,历经艰险,坎坷曲折,经受磨砺。

我因表现突出,先后两次记功。

评为学习模范一次;

受祖国赴朝慰问团奖励一次;

具有深意的获得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军功章两枚。

回顾往昔,34年的军旅生活,历经艰险,道路曲折坎坷。经过战争洗礼,闻过道道生死关,而今带病寿突90岁,可以说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珍惜。

2020年10月15日写于扶风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38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