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11月15日下午,统治了清朝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去世。慈禧生前的生活是非常奢侈的,死后的葬礼同样是非常的浩大。当时,有一位外国摄影师,得到特许,用镜头记录下了慈禧浩大葬礼的场面。
慈禧出殡那天,大街上人山人海,两边挤满了围观的群众,就单单灵柩,就有几百人换着抬。
慈禧葬礼现场,抬灵柩的仆人。
用纸糊的兵马,犹如真的,看起来很阴森。
真是声势浩大啊。
出席葬礼的外国外交官,这是临时搭建的看台。
慈禧葬在清东陵,从紫禁城出发,有100多公里,所以得走好几天。
慈禧的灵柩。
慈禧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人,连葬礼都是搞得轰轰烈烈,世人皆知。
虽然场面浩大,但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慈禧的陪葬品更是价值连城,这个阵容才是最大的。
现在就让我们来扒一扒这位大清太后的天价陪葬品吧!
慈禧简介
中文名:叶赫那拉·杏贞
外文名:Empress Dowager Cixi
别名:慈禧太后,西太后,孝钦显皇后
国籍:中国清朝
民族:满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835年11月29日(农历十月初十)
逝世日期:1908年11月15日(农历十月廿二)
信仰:藏传佛教
婚姻名份:贵人、嫔妃、贵妃
丈夫:咸丰皇帝
儿子:同治皇帝
生活年代:清末
坟墓:定东陵
旗籍:满洲镶蓝旗
主要成就:辛酉政变,镇压太平天国洋务运动。
清末新政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
其他成就:辛酉政变夺得大权,两度垂帘听政,成为清朝晚期实际统治者
【天价殉葬单】
慈禧棺内底部铺的是金丝织宝珠锦褥,厚7寸,下面锒大小珍珠12604粒,红光宝石85块,白玉203块,锦褥之上再铺一层绣满荷花的丝褥,上面铺5分重的珍珠2400粒。盖在慈禧尸体上的是一条织金的陀尼经被。被长280厘米,宽274厘米明黄缎底,捻金织成。经被上缀有820粒珍珠。在经被之上又盖一层缀有6000粒珍珠的网球被。
图为由捻金线织成的陀罗尼经被,经被约三米见方,明黄缎底,被面上织有众多佛经、佛像、佛塔、花纹等装饰,既有佛教的神圣,又不失皇室的威严。
头戴凤冠,冠由珍珠宝石锒嵌而成,冠上有一颗重4两大如鸡蛋珍珠,当时价值白银约1000-2000万两。口内含夜明珠一粒。
脖颈上有朝珠三挂,两挂是珍珠的,一挂是红宝石的。
身穿金丝礼服,外罩绣花串珠褂。足蹬朝靴。手执玉莲花一枝,头前方有蚌佛18尊,头顶一翡翠荷叶。
头两侧有金,翠玉佛10尊,手边各置玉雕马8匹,玉罗汉18尊。
在其尸体旁或足下共有金佛、玉佛、红宝石佛、翠佛108尊,每尊佛重6两。
翡翠西瓜四枚,白皮黄籽粉瓤者两个,绿皮白籽黄瓤者两个,翠桃10个,翡翠白菜两颗,绿色的菜叶旁有两只典色的马蜂。
棺内最珍贵的是座率纹花,烟云流动,用白玉雕琢成的九玲珑宝塔。
其尸体旁边还放满了宝石、玉石、红珊瑚树、墨玉荸芥700多件,当宝物殓葬完毕,发现棺内尚有孔隙,又倒进四升珍珠(8分大珠500粒、三分珠2200粒,二分珠1000粒);红蓝宝石、祖母绿宝石2200块。
【日常开销】
《颐和园庆寿图》
老太后60岁的生日时为自己的生日准备的首饰合黄金1万两,白银38万两;置办衣服花去黄金23万两;从颐和园回紫禁城所经道路的景点设置与装饰,花去白银240万两……
太后这个生日,约花了白银1000万两,相当于整个北洋舰队的经费。
吉羊麻将
慈禧太后进药底簿
按摩器
紫檀百宝嵌福禄寿文具盒
据清王朝最后一任总管太监小德张回忆:慈禧当年一天的宫中费用大致是纹银四万两。
这意味着清宫半月之费可购甲午海战时日方吉野级巡洋舰一艘;两月之费可购一超级主力舰;一年之费可装备一支居当时全球六七位的海军舰队。
如厕是人都要吃喝拉撒睡,太后也不例外
慈禧太后的座便器
官房
慈禧用来装粪便的物件叫“官房”,也就是一般老百姓口中的便盆。慈禧用的“官房”,那真真切切是件国宝。
一般的“官房”大多是磁盆。可慈禧用的是檀香木做的,雕刻成一条大壁虎的形状,栩栩如生。
壁虎头往后扭着,两眼向上注视着骑在背上的人,嘴略略地张开一条缝,缝内恰好可以衔着手纸;两只眼睛镶着红红的宝石,闪亮闪亮的。
“官房”的口是略张的椭圆形,有盖,盖的正中卧着一条螭虎,做为提手。大壁虎的肚里,是香木的蓬松细末,便物下坠后,立即滚入香木末里,被香木末包起来,根本看不见脏东西,也不会有什么恶气味。
慈禧太后的如厕工具“官房”
传“官房”
慈禧一说传“官房”,立刻就有几个宫女行动起来,各有各的差事。一个去传专伺候官房的太监。
这个太监自从慈禧从养心殿回来,就随时等候着传唤,所以宫女出去,点首便来。
太监把用黄云龙套包着的“官房”恭恭敬敬地顶在头上,送到寝宫门外,请跪安(因头上有官房没法磕头),然后把黄云龙套迅速打开,请出“官房”来,由宫女捧进更衣室。
在这片刻的工夫里,慈禧便已经宽衣解带了。第二个宫女赶紧去取油布,把地面铺起来,约二尺见方。
每次都用油布把地遮上,把纸放在壁虎的嘴上。慈禧使用“官房”时,常用手纸逗着大壁虎玩。
手纸
双面贴寿字卷轴筒式纸包
慈禧用的手纸也是宫女特制的。先把一大张白绵纸分开裁好,再轻轻地喷上一点水,喷得比雾还细。
把纸喷得发潮发蔫以后,用铜熨斗轻轻地走两遍,随后再裁成长条,垫上湿布,用热熨斗在纸上只要一来一往就做成了。
熨两遍,一是图干净,二是要把纸毛熨倒了。不带毛的纸发滑,带毛的纸又发涩,只有把纸毛熨倒了的纸最好用。
洗脚、洗澡
澡盆
金易、沈义羚着《宫女谈往录》说:“老太后洗脚不仅是为了卫生,更重要的是为了保养,说深了,有点小病小灾的,洗脚比吃药还便当。”
“储秀宫里把给老太后洗脚看成是很重要的事。洗脚水是极讲究的。譬如:属三伏了,天气很热,又潮湿,那就用杭菊花引煮沸后晾温了洗,可以让老太后清心明目,全身凉爽,两腋生风,保证不中暑气;如入三九了,天气极冷,那就用木瓜汤洗,活血暖膝,使四体温和,全身柔暖如春。当然,根据四时的变化、天气的阴晴,随时加减现成的方剂,这也可以算是老太后健身的秘密了。”
画珐琅缠枝花唾盂
毛巾
老人家每洗一次澡要用40条毛巾!当然了,这些毛巾不是一般的毛巾,是拿到博览会上每条都可以当工艺品展览的。
【衣食住行】
衣远超一节车厢!
慈禧的服饰很多。她乘火车去奉天时,有专门一节车厢载运她的服装。她并不预备在那边耽搁太久,因此所带的衣服只是晚春时适用的一部分。
但这已足以使她的御前女官裕德龄惊叹:“它的伟大和富丽几使人目为之炫,神为之夺。除却你能看见的一片彩云似的锦绣之外,你就不用想细细鉴别它们。因为它们委实是太多了,太美丽了!”
衣服大概有2000件,鞋子不能算多,也有三四十双。太后身高中等偏低,喜欢穿高跟的鞋,有的高达6英寸。
她有一款大典时才穿的绣花鞋,鞋底很高,四周缀有小珍珠串,如同穗子一样。
慈禧与多数女人一样,喜欢检阅和欣赏自己的衣物。
有些衣服虽是从不再穿,却因有纪念意义,如数十年前她为贵妃时穿过的衣服,时常要叫太监取来把玩,追念往日的绮年玉貌,美景良辰。
即使在出行途中,“每隔四五天工夫”,也“总要把所有的衣服等等查看一番”由两个太监抬到慈禧面前,全部看完,不啻上千百人的队伍。
女为悦己者容,慈禧花在“梳妆台”的时间,也十分的惊人!
织锦多格梳妆盒
发式——“大拉翅”
据说是她自己所创,后来官宦命妇、民间女子纷纷效仿,一直流传到今天的戏剧舞台上。
慈禧的“大拉翅”发髻,实际是一个高约一尺有余、内以铁丝为骨架、外包青缎青绒布做成的两把头冠套。
摘戴自如,又可美饰头发。两把头的头饰有扁方、簪、头花、流苏等。
碧玉朝珠
慈禧夏天最喜欢戴的扁方是六十整寿时张之洞进贡的,用檀香木、金丝和小珠子镶成。
头花是“大拉翅”发髻的主要首饰,大多以珠宝镶嵌而成。慈禧许多画像、照片中,都能见到她“大拉翅”发髻正中的大朵珠宝头花。
皇室“珠宝狂”
银粉盒
翡翠“发烧友”
“御风而上”玻璃种翡翠
“福从天降”三彩翡翠
“日日茂盛”翡翠
“岁月惊喜”三彩翡翠
“蝴蝶翩翩”玻璃种翡翠
美国女画家卡尔为慈禧画的油画像中,有一幅身穿黄底绣紫藤萝团寿字氅衣,头上梳的“大拉翅”,簪插了许多珠翠首饰:翠簪、凤钗、金扁方、宝石头花、珍珠头箍及下垂的一串串流苏,显得雍容富贵。
但卡尔说:“慈禧佩戴之首饰,种类虽多,而终不过珠翠二者。”
金镶东珠耳环
“据说宫里各种首饰都有,但我只看见过慈禧常戴的几种。她最爱的是一个翡翠戒指,一个碧绿戒指,还有头上戴的几朵珠花和一件珍珠串起的披肩。慈禧还戴一副小珠子耳环,永远也不摘下来。”
据老太监们说,这副耳环是慈禧进宫时,咸丰皇帝赏给她的。慈禧每次戴两副耳环,因为她有四个耳孔。
食每日三餐+糕点、饮品
一、正餐
慈禧太后的饮食之奢侈,在中外历史上是有名的。她每顿正餐用的肴馔,要摆满三四张拼起的膳桌,品种常在百种之上,冷热大菜,烧烤炉食,各种小吃,应有尽有。
她一声传膳,大小太监列队恭候,肴馔即刻就要摆好,少数特殊的随吃随上。肴馔上席后,慈禧要过目一番,满意的留下,不想吃的即刻辙下。
二、糕点
遇到节日,比如重阳节,御膳房还额外为慈禧做菊花、枣泥、八宝等各种花糕上供,还有各式饽饽。
据说,这天慈禧要到颐和园排云殿吃一种她最爱吃的专用木炭和松枝烤出来的“烧饼夹烤肉”。慈禧小食爱吃小窝头、臭豆腐。
光是苹果,就消耗了15万个之多。平均算下来,每天要消耗400多个苹果。就算慈禧太后晚上不睡觉,白天不休息,一天24小时不停吃,每个小时也要吃上差不多20个苹果。这可能吗?
这当然不可能。
慈禧太后喜欢苹果,这不假。但是,她之所以喜欢苹果,不是吃,而是闻苹果的香味。慈禧太后就吩咐在居住活动场所,摆放一些苹果、梨子、柿子等水果,闻闻这些水果的香气。等这些水果的香气慢慢消散了之后,就换下去,重新换上新鲜的水果。
这就是慈禧太后一年消耗15万苹果的秘密所在。
燕窝
三、饮品
慈禧爱饮花茶。她嗜茶成癖,特别讲究。泡茶用的水是当天从玉泉山运来的泉水;所饮的花茶不是经过火焙的茉莉、玫瑰,而是刚采摘的鲜花,搀入干茶里再泡入茶盅,饮起来既有茶香又有花香。
慈禧饮茶用白玉茶杯。金茶托上放三盏白玉杯,中间是茶,两边是花。两名太监双手将茶托共捧至慈禧面前,口呼:“老佛爷品茗了!”慈禧方才饮用。
普洱茶
住精巧华丽,宏伟壮观!
咸丰二年(1852年),慈禧奉咸丰谕旨,以“兰贵人”的身份入住紫禁城西六宫的储秀宫,在那里生下了同治。
门洞中的后宫
储秀宫金砖地面和紫檀木器
储秀宫改造后的四进庭院宽敞幽静,两棵苍劲的古柏耸立其中,殿台基下东西两侧安置一对戏珠铜龙和一对铜梅花鹿。
回廊壁上刻满了大臣们恭写的《万寿无疆赋》。正殿装修精巧华丽,正中设地屏宝座,后置五扇紫檀木嵌寿字镜心屏风,上悬“大圆宝镜”匾。
储秀宫北房明间御用宝座
储秀宫西梢间玉壶、烛台
行中西合璧!
皇舆,凤辇,御船 ,火车、汽车,堂堂皇太后,出门当然不用脚!
慈禧坐在轿子里准备上朝
慈禧出行,除传统的皇舆、凤辇、御船外,还增加了近代新式交通工具。其中有东洋车、火车、汽车。
慈禧常坐东洋车出游,“车制绝精美。其把手处盘以金龙二,作昂首遐观状。二轮为橡皮所制,轻快流利,得未曾有。一宫监在前曳之,又有一宫监则在后向前而推。太后坐其中,极以为快”,但慈禧说,还是不如乘轿舒服。
慈禧曾对德龄说:“只要是新鲜的我都愿意试试,尤其是这种外边人不会知道的事情。”
火车除慈禧曾改造了一列专车乘之赴奉天外,紫禁城内也设有短距离轻便轨道,起于宫门入口,终点为慈禧寝宫之外。
车上一切设备俱全,只比平常者略小。然慈禧不喜欢坐火车出游,觉得机车声音过于震荡,车座又太狭窄。
大内所有汽车不下十余辆,都是清朝出洋官员进呈以博慈禧欢悦的。其中有一辆为黄色,绘以双龙,玻璃室内设宝座,是慈禧的御用汽车。
但慈禧从未坐过,因为驾驶汽车的车夫须坐于慈禧之侧,就中国传统而言,此大为不敬!
又怕有意外危险,故宫中诸人商量甚久,终莫能决。虽慈禧极欲一试为快,终为他人谏阻。
当然,老太太的奢侈远不止她个人的衣食住行!
爱美之心——画像拍照
慈禧一生追求权欲和享受,凡世间享乐之事,诸如美食华服、纸牌戏剧、游山逗狗,她无所不好,在其晚年,又对照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慈禧像 1905年
慈禧晚年喜欢为自己画肖像,曾以厚金聘外国画师进宫供役。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和皇后将一幅八英寸着色全家照,命驻华公使赠送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
当她看到摄影比画像快而方便,并且神情酷肖,效果更为真实时,跃跃欲试的心情便日益强烈,对照相产生浓厚兴趣,想亲身领略一下其奥妙了。
慈禧太后是观音菩萨的忠实“粉丝”。宫中人称慈禧为“老佛爷”。慈禧信佛,以菩萨自居,自视为观世音菩萨转世,是观世音菩萨在人间的化身。
也就是说,观世音菩萨以慈禧的面目来统治这个世界。慈禧常常将自己装扮成观世音菩萨的模样让侍从照相。
最经典的一张是:扮成观音菩萨的西太后,一脸庄严神圣的模样,坐在正中。她的左边,李莲英扮成韦驮天尊。她的身后,侍立着两名少女,一个捧着经书,一个捧着香炉。
慈禧太后扮观音照
为了照相,在颐和园寝宫前搭席棚,用布景屏风为衬,布置豪华陈设,为了突出立体形象,又不触犯忌讳的阴阳脸,提高成相清晰度,利用自然散射光,使“尊容”达到最佳拍摄效果!
慈禧在照相之前,要亲自翻阅历书,选定吉日良辰。
拍照时常命御用摄影师勋龄为其连续拍上几张不同姿态的宫装像,并迫不及待地命令将每张放大数幅,还要速将尚未上光的带水的样片呈奉御览。
慈禧在颐和园的赏雪照
慈禧一生吃穿用度极度奢侈,搜刮天下极品,号称“皇室珠宝狂”,死后都恨不得天下财宝,都钻进她的墓里!有人说, 她的奢侈,不是一个人的奢侈,是以整个大清的灭亡作为代价,大清才是她的陪葬品!
温馨提示:图片文字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不作商用,转载请注明来源。
慈禧死后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长度为大清皇后之最,亦超过大清开国皇后及孝德、孝贞二位正宫,同时也超过入关后满清所有皇帝的谥号。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扩展资料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的帝制时代中,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自身的绝对权威,清朝因为她的能力而续命数十年。
慈禧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
为因应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汉族重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在洋务自强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叛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系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
慈禧的改革手段其实非常高明,百日维新改革速度过快,根本只是一场闹剧,不可能成功。在庚子年一场大祸之后,慈禧皇太后意识到时局已不容她坚持帝制传统,所谓的“祖宗成法”,乃容许清廷推展多种新政措施。庚子后新政牵涉多端,其中荦荦大者包括:官制改定、准备立宪、废科举制度、禁止妇女缠足、兴办女学、新学、庚子退款建设教育事业等。
参考资料-慈禧
【摘要】 慈禧生于1835年,姓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她的父亲是安徽徽宁池太广兵备道惠征。咸丰元年清朝大选秀女,叶赫那拉氏被选中。第二年五月九日入宫,当时她只有十八岁,被封为兰贵人。咸丰四年十一月封为懿嫔。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未时,叶赫那拉氏生儿子,就是后来的清同治皇帝。第二天叶赫那拉氏便晋封为懿妃。咸丰七年正月封为懿贵妃。咸丰皇帝帝死时,懿贵妃才二十七岁,同治帝尊她为圣母皇太后,徽号慈禧。
...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cn/js.ng/channel_range=1/1013/40472/55544/55547/55558/&channel_id=55558&PagePos=10&size=350250&site=people" type="text/javascript"> </script> <noscript> </noscript>
同治的母亲慈禧太后,由于她的特殊地位、身份、影响与作用,对其身世,有多种异说。尤
其是慈禧的出生地,可谓众说纷纭。除北京说之外,还有五种说法:(1)甘肃兰州,(2)浙江乍浦,(3)内蒙古呼和浩特,(4)安徽芜湖,(5)山西长治。
慈禧出身于满洲镶蓝旗(后抬入满洲镶黄旗)一个官宦世家。慈禧的曾祖父吉朗阿,曾在户部任员外郎,遗下银两亏空,离开人世。祖父景瑞,在刑部山东司任郎中,相当于现在部里的一个司局长。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时,因没能按时退赔其父吉朗阿在户部任职时的亏空银两而被革职。外祖父惠显,在山西归化城当副都统。父亲名叫惠征,在吏部任笔帖式,是一个相当于人事部秘书、翻译的八品文官,后屡有升迁。根据清宫档案《内阁京察册》(清政府对京官三年一次的考察记录)记载:慈禧的父亲惠征,在道光十一年(1831年)时是笔帖式,道光十四年(1834年)考察被定为吏部二等笔帖式。十九年(1839年)时是八品笔帖式。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再次考察定为吏部一等笔帖式。二十六年(1846年)调任吏部文选司主事。二十八年(1848年)、二十九年(1849年)因为考察成绩又是一等,受到皇帝接见,被外放道府一级的官职。同年四月,任山西归绥道。咸丰二年(1852年),调任安徽徽(徽州府)宁(宁国府)池(池州府)太(太平府)广(广德州)道的道员。
从慈禧之父惠征的履历看,他曾先后在北京、山西、安徽等地任职。那么,慈禧出生在何处?
关于慈禧的出生地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文献记载,因为谁也没有料到几十年后这个普通官宦之家的女子,会成为执掌大清国朝政近半个世纪的圣母皇太后。近几年,北京的学者从清宫档案中找到了新的史料,就是清朝皇帝选秀女的名单,这在档案中叫做“排单”。其中有咸丰五年(1855年)慈禧的亲妹妹被选为秀女的记录。慈禧的这位妹妹后来成了醇郡王奕的侧福晋,光绪皇帝的生母。“排单”上明确记载:此女属满洲镶蓝旗,姓叶赫那拉氏,父亲名叫惠征,最高官职做到五品的道员。一些学者主要根据这份“排单”认定,咸丰五年之前,慈禧的娘家住在北京西单牌楼北劈柴(辟才)胡同。所以,这里应该是慈禧太后的出生地。按照京师八旗分城居住的规定,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镶蓝旗满洲都统衙门在阜成门内华嘉寺胡同;到民国初年,镶蓝旗满洲都统衙门旧地在阜成门内华嘉寺14号。劈柴胡同距华嘉胡同很近。慈禧的父亲属于满洲镶蓝旗,应当住在劈柴胡同一带。
此外,还有人认为慈禧出生在北京东城方家园。《清朝的皇帝》记述:“慈禧母家在东城方家园,父官至安徽徽宁池太广道,时当道光末年,洪杨起事,惠征守土无方,革职留任,旋即病殁,遗妻一、子女各二,慈禧居长。”有书说:“恭亲王曾慷慨言之:‘大清天下亡于方家园’!”注云:“方家园在京师东北角,为慈禧母家所在地。”慈禧之弟照祥,袭承恩公。《翁同龢日记》同治九年(1870年)八月十七日记载了慈禧母亲发丧一事:“昨日照公(照祥)母夫人出殡,涂车刍灵之盛,盖自来所未有,倾城出观,几若狂矣!沿途祭棚络绎,每座千金,廷臣往吊者皆有籍,李侍郎(军机大臣、户部侍郎李鸿藻)未往,颇忤意旨。”
慈禧家的具体地点至今没有解决,慈禧入宫时选秀女的“排单”至今也没有发现,所以慈禧的出生地点以及身世仍存在着如下五种异说。
第一,慈禧出生在甘肃兰州说。是根据慈禧的父亲惠征曾任过甘肃布政使衙门的笔帖式。传说慈禧出生在当年他父亲住过的兰州八旗马坊门(今永昌路179号院)。但是,经过专家查阅文献、档案,发现惠征虽然做过笔帖式,但其地点是在北京的吏部衙门,而不是在兰州的布政使衙门。
第二,慈禧出生在浙江乍浦说。是根据慈禧的父亲惠征曾在浙江乍浦做官。《人民日报》曾发表一篇小文,题目是:《史界新发现——慈禧生于浙江乍浦》。这篇文章说:慈禧的父亲惠征,在清道光十五年至十八年(1835~1838年)间,曾在浙江乍浦做过正六品的武官骁骑校,而慈禧正是在这段时间出生的,所以她的出生地在浙江乍浦。这篇文章又说:在现今乍浦的老人当中,仍然流传着关于慈禧幼年的传说。当时的规定,京官每三年进行一次考核。学者查阅清朝考核官员的档案记载:这时的惠征被考核为吏部二等笔帖式,三年后又被“懿妃(慈禧)遇喜大阿哥”档案作为吏部笔帖式进行考试,可见这时惠征在北京做吏部笔帖式,为八品文官。所以,这种说法值得怀疑:其一,惠征不能同时既在北京做官又在浙江做官;其二,官职也不对,在京师是文官,在浙江是武官;其三,品级也不合。
第三,慈禧出生在安徽芜湖说。是根据慈禧的父亲惠征曾做过安徽徽宁池太广道的道员,道员衙署在芜湖,因此说她出生在芜湖。慈禧既然生长在南方,便善于演唱江南小曲,由此得到咸丰帝的宠幸。一些小说、影视多是这么说的。电影《火烧圆明园》中有一个情节,兰贵人(就是后来的慈禧)在圆明园“桐荫深处”唱一曲缠绵小曲,咸丰皇帝听得如醉如痴,从此博得宠爱。显然,不能以慈禧擅唱南方小曲,孤立地作为她出生在南方的证据。就像北方人会唱黄梅戏,不能以此证明出生在安徽一样。根据历史记载:惠征当徽宁池太广道员是在咸丰二年(1852年)二月,正式上任是在同年七月。而慈禧已经在咸丰元年(1851年)入宫,被封为兰贵人;档案中还保存有兰贵人受到赏赐的赏单。可见慈禧不会是生于安徽芜湖。
第四,慈禧出生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说。是根据慈禧的父亲惠征曾任过山西归(化)绥(远)道的道员。清代的绥远城,今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这种说法又称为内蒙古说。慈禧的父亲惠征当年曾任山西归绥道,道署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据说在呼和浩特市有一条落凤街,慈禧就出生于落凤街的道员住宅里,甚至传说慈禧小时候常到归化城河边玩耍。但文献记载,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惠征任山西归绥道道员时,慈禧已经15岁,所以说慈禧不可能出生于归化城。不过,慈禧可能随父惠征在归化城住过。慈禧的外祖父惠显,从道光十一年至十七年(1831~1837年)年,在归化城做官,当过副都统。慈禧可能在外祖父家住过。以上就成为慈禧出生归化(今呼和浩特)说的一个历史的影子。慈禧的母亲不可能从北京回娘家生孩子,因为这在当时既路途遥远,也不合礼法。所以,慈禧不大可能出生在今呼和浩特市。
第五,慈禧出生在今山西长治说。这是近年来的一种新说法。此说认为慈禧不是满洲人,生父也不是惠征。今山西长治当地传说:慈禧原是山西省潞安府(今长治市)长治县西坡村王增昌的女儿,名叫王小慊,4岁时因家道贫寒,被卖给上秦村宋四元家,改姓宋,名龄娥。到了11岁,宋家遭到不幸,她又被转卖给潞安府(今长治市)知府惠征做丫头。一次,惠征夫人富察氏发现龄娥两脚各长一个瘊子,认为她有福相,就收她作干女儿,改姓叶赫那拉氏,取名玉兰。后来玉兰被选入宫,成了兰贵妃。说慈禧是王家的女儿,当地提出的根据是:(1)王姓家谱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一直续谱到现代。王氏家谱上更写着:“王小慊后来成为慈禧太后”。但是,这份家谱不是原家谱,是后来重抄的。(2)当地还传说:在西坡村外边的山脚下,还有据说是慈禧生母的坟。坟前有碑,原来是木牌,后来竖立石碑。说慈禧是宋家的女儿,当地提出的根据是:(1)在上秦村里至今保存着一处娘娘院,被认为是慈禧入宫前住过的院落。(2)在宋家的炕上曾刨出了当年慈禧给宋家写的家信等,据说她娘家六代侄孙还保存着这封信。(3)在上秦村居住的宋家老人说:“慈禧太后是咱家的。”为此,宋家曾联名写信,要求政府调查澄清这件事。上面的传说,有文有物,具体生动。长治地方众口一词,画押证明,说慈禧是长治人。长治市还为此专门成立“慈禧童年研究会”。上述动人的传说,真是太传奇了。经专家考证,在这段时间,历任潞安府的知府共有七个人,但是没有惠征。既然惠征没有在山西潞安府做过官,那么慈禧怎会在潞安被卖到惠征家呢?
总之,不管慈禧生长在哪里,她都是出身于官宦家庭。再加上慈禧在咸丰身边的政治阅历,使她具有一般女子所没有的远见、胆识、机智、谋略和手腕。慈禧在咸丰皇帝死后,帝后集团与帝胤集团结合,发动宫廷政变,摧毁“赞襄政务”八大臣集团。这场政变发生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即农历辛酉年,所以史称“辛酉政变”。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38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