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宦官黄皓是如何一步步权倾朝野的,诸葛亮为什么不除掉他以绝后患

十万个历史为什么 2023-09-21 22:16:18

蜀国的宦官黄皓在蜀国末年,权倾朝野,几乎掌握着蜀国所有大权,在他影响下,蜀国一步步走向衰亡直至灭亡。

那么黄皓是如何一步步掌握了蜀国大权的?诸葛亮生前干嘛不杀了这个祸害呢?黄皓从小和刘禅一起玩着长大,而且很会阿谀奉承、甜言蜜语,因此深受刘禅喜欢。223年,16岁的刘禅继位,黄皓也成了刘禅身边的小太监。诸葛亮在世时,黄皓还没有什么权利,是一个微不足道但是又精明能干的小人物。诸葛亮大权在握,刘禅也把诸葛当成父亲看待,国家大事一般由他说了算,此时的黄皓只是唯唯诺诺,对于朝政根本没有发言权。他也知道诸葛亮法纪严明,所以不敢违非作歹,以身试法。

诸葛亮逝世后,董允任丞相,也是非常抵制宦官。但是,没有了诸葛亮刘禅渐渐自由了一些,开始宠幸黄皓。精明的黄皓处心积虑地想要往上爬,而他也经常听到董允告诫刘禅记住诸葛亮的叮嘱,勤于朝政,亲贤远佞,知道刘禅比较信任严厉的董允,因此这时的黄皓仍旧不敢胡来。 董允去世后,陈祗为相。他与黄皓很合得来,两人互相依靠,于是黄皓有了可乘之机,逐渐开始参与朝政。陈祗去世后,黄皓被任命为中常侍、奉车督尉,逐步独揽朝政。刘禅的弟弟刘永看不惯黄皓把持朝政指手画脚,就劝谏刘禅杀了黄皓,但是刘禅听信于黄皓,并不理会弟弟。这一时期,蜀国众多大臣渐渐都要依靠黄皓,他开始权倾朝野。

259年,樊建任尚书令,姜维在外打仗,诸葛瞻父子对黄皓也是不管不问,也没有劝谏刘禅,黄皓更加肆无忌惮。景耀五年,姜维痛恨黄皓干涉朝政,便劝谏刘禅处死黄皓。刘禅认为黄皓微不足道,没在意,姜维看到这种情况,干脆到沓中屯田不回成都。后来姜维听说钟会正忙于操练军队,于是请求刘禅着手国家防备。但是黄皓瞒着朝中大臣劝阻刘禅,说魏国根本没有进攻蜀国的胆量,请刘禅放100个心。直到邓艾偷渡阴平,兵临城都,蜀国的大好山河就此被黄皓葬送给了司马昭。

总之,诸葛亮在世时,黄浩完全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太监,诸葛亮找不到要斩杀黄皓的理由,他权倾朝野时诸葛亮已经死了20多年了,而以前正因为诸葛亮是讲究国法之臣,所以觉得不能滥杀“无辜”而无缘无故的杀了黄皓。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诸葛亮怎么不除掉奸臣黄皓??

1. 当时的黄皓还不是什么显赫的人物,在宫中没有太大的影响力;或者是虽然在宫中有一定的地位,但是无奈诸葛亮太强势,刘禅的话都没有什么分量,何况是黄皓呢?

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太监要作威作福,一般都是仰仗其后台老板皇帝,如果连皇帝都没有什么发言权,那太监就彻底焉了。很明显,诸葛亮更强,而诸葛亮明显对太监没什么好感,否则不会在《出师表》里对刘禅强调,要亲贤臣,远小人。所以,黄皓即使在宫中有地位,也不敢放肆,否则被诸葛亮逮住了,就没命了。而诸葛亮整天忙于军国大事,说不定连黄皓这个人是谁都记不住,哪能去除掉他呢?

2. 诸葛亮一向崇尚法制,强调依法治国,他在蜀国执法虽然以严峻著称,但是判刑都有依据。他对黄皓本身也不过了解,所以不会去抓他;就算他知道了黄皓是个十恶不赦的人,但是当时还没有表现出来,而没有证据,他就不能抓人,否则就违背了他的法制精神。

我们知道,蜀国建立之后,其内部的争斗从来没有停止过,各派势力一直在争权夺利,而诸葛亮极力维护内部团结,最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执法公平,让大家都无话可说。所以,即使他预知了黄皓在他死后会作恶,也不会无凭无据就杀了黄皓,失去法制基础,因小失大,引起朝廷内部的剧烈争斗。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38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