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7年,朱元璋准备过了年头就要正式登基做皇帝,看到自己已经有7个儿子了。这时形势已经初安,他决心要为儿子们正式取名。十二月,他祭告太庙,把自己渡江后生的7个儿子归因于祖上的阴德:仰承先德,自举兵以来,渡江生子七人,长子命名曰标,……四子曰棣… …。
到了1402年,燕王朱棣打着“靖难”的旗号挥师南下,不费吹灰之力攻陷应天。燕军入城后,皇宫燃起熊熊大火,建文帝朱允炆消失在这场大火中,行踪成谜。燕王朱棣野心膨胀,以暴力手段将在位的皇侄赶下台,篡夺政权,坐上了龙椅。
而这一年,距离太祖朱元璋去世还不到四年。
朱元璋与刘邦一样,都是出身底层社会的草莽英雄。朱元璋年轻时吃过百家饭,到庙里当过和尚,他的出身在历代开国皇帝中堪称最低。由劳苦大众到一国之君,地位的落差正是朱元璋能力的体现。
朱元璋的政治天赋极强,在天下初定,百废待兴之际,以铁血手腕稳固江山,为明朝数百年江山奠基。朱元璋在皇储问题上煞费苦心,为了给太子朱标、黄太孙朱允炆打基础,朱元璋不惜背负“兔死狗烹”的恶名替后人扫清威胁。
可惜的是,朱元璋千算万算,没算到祸根潜藏在自己的子孙中。仅仅四年,朱元璋苦心构造的政治格局土崩瓦解。
那么,在朱元璋生前,难道真的没看到皇子朱棣的野心吗?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朱元璋已经用三十一载洪武朝证明了自己的眼光和智商,朱元璋登基后没多久,便察觉到了燕王的野心,以至于,朱元璋晚年时就长期谋划除掉朱棣这个生有反骨的儿子。
朱元璋一共有几十个儿子,这些皇子中哪个最优秀?当然是燕王朱棣。朱元璋为何不将继承权传给最优秀的朱棣呢?储君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朱元璋在选定太子时一定经过了仔细的考量和斟酌。
皇长子朱标活着的时候,朱元璋本着“无嫡立长”的原则选择了朱标。朱标的能力虽然不如朱棣,但是,他的性格温和,适合守成,在文武大臣中也有较高的支持率。此时,天下太平,已经不需要“武帝”了,擅长守成的朱标明显是最合适的人选。
除此之外,朱标是皇长子,在同辈中年龄最大,最有威望,能够压得住其他皇子。钦定了继承人后,朱元璋便开始全心全力为太子朱标扫清政治场上的潜在威胁,在这一过程中,朱元璋对朱标的能力深信不疑,认定他就是继承江山的最佳人选。
可惜的是,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早期的一切努力化为乌有,只能重新考虑皇储问题。
此时,摆在朱元璋面前的人选有两个: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四皇子朱棣。论能力,朱棣绝对是皇子中的翘楚,但是,统治江山光靠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考虑其他因素,朱元璋必须站在全局之上客观思考。
所以,笔者认为:朱元璋当时甚至考虑过秦王与晋王,不过,最终仍决定把江山传给黄太孙。
那么,朱棣为什么会落选呢?
首先,除朱标外,朱棣还有两个哥,他们分别是二皇子秦王和三皇子晋王,这两个人虽然能力平平,但手握重兵。他们都是朱棣的兄长,资历辈分均比朱棣高,若朱棣登基,他们必然不会心服,由此将会引发藩王之战,这是朱元璋不想看到的。
皇权延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呢?
两个字:稳定!
所以,必须树立稳定的典范,千万不能出现血雨腥风,否则,一旦开了藩王夺权的坏头,国家势必无法长治久安。况且,这是大明王朝第一次接班,对以后的“千秋万代”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而藩王夺权是朱元璋绝对无法容忍的。
朱允炆是个不错的小伙子,他在伦理宗法上的优势是朱棣等皇子无法比拟的,那就是朱允炆皇长孙的身份。除此之外,朱允炆遗传了朱标的性格,待人宽厚,且对长辈非常孝顺。虽然,朱允炆的年纪不大,但他在文武大臣中口碑极佳。
笔者认为,之所以朱标和朱允炆能在朝廷建立口碑,完全是因为他们性格仁慈,文武百官有谁不喜欢好说话的仁慈之君呢?
朱允炆即位后,会实行什么样的政策呢?像历史上的孝文帝一样,悲天悯人的朱允炆一定会实行一套较为宽松的政策,缓解社会压力。朱元璋拼了一辈子,明朝当前面临的武力威胁所剩无几,国家再也不需要杀伐果决的武皇帝,太子朱标与皇太孙朱允炆有成为守成之君的潜质。
决定了人选后,朱元璋便开始考虑燕王朱棣将来会给朱允炆带来的威胁。
若由朱标即位,朱棣会碍于辈分不敢谋反,但是,朱标死后皇储成了朱允炆,形势已大不相同。洪武二十年,朱元璋终于决定对朱棣采取行动,于是,朱元璋暗中培养了一批亲信安插在燕京城内,时刻观察燕王府的风吹草动,对朱棣的言行进行严密监视。
朱元璋等了六年,终于迎来铲除朱棣的机会。
洪武二十六年,朝鲜国王李成桂从国家挑选了几百匹骏马,派五王子靖安大君李芳远出使明朝,将骏马作为贡品献给朱元璋。李芳远从平壤出发,途经燕京,在燕京盘桓数日,期间与朱棣来往密切。据朱元璋的探子汇报,两人在燕王府中彻夜长谈,对未来两国的外交发展达成共识,一拍即合。
探子将两人密谈的内容一字不漏地记在纸上,次日快马加鞭赶赴南京将情报送到朱元璋手上。
李芳远在朝鲜的境遇与朱棣差不多,所以,两人才会惺惺相惜。李芳远是朝鲜国王的第五子,在兄弟中能力最强。在李成桂建立朝鲜时,李芳远居功至伟,结果,李成桂却并不打算将王位传给李芳远,反而将小儿子立为储君。后来,李芳远野心膨胀,将其他兄弟全部杀死,还将父亲李成桂赶出了朝鲜,不过这都是后话。
李芳远与朱棣在燕王府聊得热火朝天,李芳远觉得自己与朱棣相见恨晚,便自作主张,把即将送给朱元璋的贡马分成两份,将其中一份送给朱棣做礼物。
朱元璋收到线报后,心中已有些不忿,后来更听说李芳远将贡马分给朱棣一半,再也按捺不住心里的怒火,想要借着“克扣贡马”的罪名除掉朱棣,再将燕王府的大臣一网打尽。朱棣找到大臣刘三吾,与他聊起这件事,想要借刀杀人,让刘三吾做屠夫。刘三吾听说朱元璋要除掉四皇子后,连忙对朱元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他打消这个主意。
刘三吾认为:此时还不是除掉四皇子的最佳时机。
朱元璋冷静下来,觉得时机的确不成熟。虽然,自己能找个理由杀掉朱棣,但是,朱棣一死无人牵制二皇子和三皇子,岂不是“按倒葫芦起了瓢”?于是,朱元璋收起杀心,放朱棣一条生路,等待更好的时机。
洪武二十八年,秦王朱樉病故,朱元璋的身体亦一天不如一天。此时的朱元璋放松了警惕,他觉得自己驾崩后,尚有三皇子制衡朱棣,凭借明朝禁军的强大风险尚在可控范围内。况且,此时的朱元璋已垂垂老矣,那颗杀伐果决的心也被岁月磨平了棱角。
毕竟,朱棣是朱元璋的亲生儿子,虎毒尚不食子,教朱元璋如何下得去手?
然而,洪武三十一年三月的一场变动使形势再次逆转。三皇子晋王朱棡病逝,此时,再无皇子能制衡朱棣。问题突然变得棘手,要知道朱元璋是在这年闰五月去世的,此时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朱元璋听闻三皇子死后,急火攻心,一病不起。
朱元璋已经意识到自己命不久矣,而三皇子的病逝更是让他伤心。朱元璋活了一辈子,大半个身子都已入土,却还要白发人送黑发人,多么凄凉悲痛。此时的朱元璋神志尚清醒,对驸马梅殷说道:“燕王病矣!”,这里的“病”意为危险之意。
直到此时,朱元璋才深切体会到当初没有处理朱棣是多么大的错误。
朱元璋仍能意识到危险,但他已有心无力。此时朱元璋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恐怕他诛杀燕王的手谕还没传到燕京,自己就已一命呜呼。朱元璋万分无奈,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梅殷,他对自己最信赖的驸马留下了一句话:将来全靠你了,一定要好好辅佐皇孙。
最终,一代传奇枭雄告别人世。
朱棣听说朱允炆于南京即位后,怒不可遏。不过,朱棣是个聪明人,他隐忍了这么多年,不差这一年半载。朱棣前往南京奔丧未果,回到燕京后秘密训练了一大批死士,与此同时,朱棣扩编了燕军。一年后,朱棣以太祖驾崩时朱允炆禁止皇子奔丧为由,发动“靖难”。
由于,朱棣登基后,大量篡改了史籍,所以,现今的我们看不到更多朱元璋针对朱棣的历史,甚至,在史书中反而出现了一些证实朱棣皇权合法化的内容。可以说,朱棣此举开明朝篡改实录之先例,荼毒无穷,后世学者无不对此大为批判。张岱更是痛斥道:“事皆改窜,罪在重修”,夏燮直接指出:“自谓伦序当立,借以文其篡逆之名也。”
成王败寇,所见不一定为真,这类被修改过的内容,后人自有公论。只是,可怜朱元璋辛苦构建的格局,最终,还是逃不过命运的安排。该来的终究会来,站在后人的角度来看,历史就是这么残忍。
一,嫡长子继承制度;二,朱标仁义无双得人心;三,朱标势力够庞大
朱棣和朱元璋的性格最像,也深受朱元璋喜爱,十岁就封了燕王,让明朝第一将徐达亲自辅佐,后来亲自做主把徐达的女儿许配给了朱棣。朱棣在北边更是战功卓著,对抗元顺帝残余势力多次取得胜利,保证了明朝江山安定,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不选择朱棣做皇子反而选择了朱标,甚至在朱标去世后还是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
一,嫡长子继承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度是历史上长久以来的一种继承人选拔方式,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皇帝子嗣的夺嫡行为。朱标作为嫡长子在朱元璋还没称帝之前就已经确立了世子的位置,在称帝之后就被选为太子重点培养。所以朱棣作为第四子,前边还有两个哥哥,如果确立为太子容易引发皇子间的夺嫡之争。
二,朱标仁义无双得人心
朱标虽然和朱元璋性格不一样,但是才识深厚再加上性格宽厚,关爱百姓,善待群臣,友善兄弟,威望极高。这样优秀的太子朱元璋没有废太子的可能性,并且历史经验告诉朱元璋新朝刚立,朱标这样性格和推行相对缓和的政策更适合休养生息,恢复民生。
三,朱标势力够庞大
朱标二十几年的太子之位积累了大量的人脉,乃至二十五年太子的朱标突然撒手人寰,朱元璋有了想要立朱棣的心思,都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当时朱元璋为了子孙后代的王位安定,几乎杀光了功臣武将,这帮文臣在朝廷有很高的地位。朱元璋拗不过众臣的反对,立了嫡孙朱允炆。
四,野史传闻?历史之谜?
虽然《明史》记载,马皇后生了五个儿子第四子是朱棣,但是很多史学家认为朱棣生母非是马皇后而是他为了让自己"靖难之役"后登上帝位变得顺理成章。毕竟当初他的口号是"清君侧"不是"夺帝位"。如果朱棣非马皇后所生,那么朱棣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他继位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朱元璋确实非常欣赏朱棣,尤其欣赏他的?武?,这是朱允炆不具备的特殊优势。
朱棣是闻着战争的硝烟味长大的,1360年4月17日出生于南京,正是陈友谅大举进攻南京的那一年。他11岁封燕王,17岁迎娶徐达 的长女,20岁就藩北平。
朱棣的才能不在朱元璋之下,弯弓射大雕不在话下,尤其喜欢打仗,智谋过人,知道怎么打胜仗。作为罕见的勇士和智慧人物,朱棣可谓一代?战神?。现在他 33岁,正当青春年少。论才能和胸襟,朱棣都胜过朱允炆。
一次,大家在宫里看赛马。朱元璋出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朱允炆没有打仗经验,所见不过平凡琐事,憋足劲想出?雨打 羊毛一片毡?,软绵绵的,没什么味道。
而朱棣见过世面,巧对?日照龙鳞万点金?,气魄宏大,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燕王朱棣就藩北平,以他为众藩王之首,与宁王、晋王、肃王、秦王等沿长城一线封国,为天子守边,抵御北方蒙古人的侵犯,号称塞王。
朱元璋允许他们拥有 3000人的护卫,最多的可以达到1.9万人。燕王、晋王、秦王势力最强,多次奉诏攻打蒙古,即使傅友德、蓝玉 这样的大将也要听塞王指挥。尤其是燕王朱 棣,负有控制北部门户的重任,能够直接指挥的军队多达30万人,军中大小事自己裁决,只有天大的事才向朱元璋汇报。
1390年,一场战斗使年仅30岁的朱棣威名远扬。那年元旦刚过,朱元璋命令燕王和晋王分兵合击,打垮元代丞相咬住、平章乃儿不花。朱棣首先派出几股哨兵四出侦查,摸清乃儿不花的确切位置。
3月,天下大雪,千里荒原上银装素裹,车马辎重行进十分困难,士兵们冻得直打哆嗦。将领们请求燕王安营扎寨 ,等大风雪过后再想办法。朱棣说:?战机就摆在你们眼前,你们怎么看不见呢?这正是出奇制胜的大好时机!?命令大军顶风冒雪,快速而进。大军出现在乃儿不花面前时,他竟然还在帐篷里烤火。
朱棣围而不歼,派乃儿不花的好朋友、降将观童劝降。乃儿不花知道是鸡蛋碰石头,只好请降。朱棣摆酒设宴,酒喝得十分爽,令乃儿不花感动得眼泪哗哗的,主动要求劝降咬住。朱棣第一次大规模出征,兵不血刃就大获全胜 ,让朱元璋非常高兴,赏赐宝钞100万锭,夸赞朱棣:扫清沙漠里的蒙古人,就全靠你了!而另一路晋王,生性怯懦,一踏上当年成吉思汗 征战的土地,就两腿发虚,走一走停一停,不敢深入蒙古腹地,连个兔子都打不到。
朱棣和朱元璋是同类,雄才大略,各方面能力都比朱允炆杰出,更适合当皇帝。经过权衡再三,最终朱元璋选择了立他的孙子朱允炆而不是朱棣。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其一、朱元璋是想立原太子朱标,只因朱标与他政见不一,并且性格不同,加上朱元璋疑心太重,导致太子抑郁不得志,英年早逝。死后朱元璋非常后悔,而朱允文需朱标各方面又很相像,出于感情上的补偿,就想立朱标的长子朱允文。
其二、朱标做太子多年,背后也有一些支持者,因此,立朱允文朝廷会更加稳定,让朱元璋放心。
其三、立朱棣是太平一代,立朱允文是太平万代。如果让大家知道做太子是立贤不立长,那后人就有更加正当的理由造反,天下更加不安。
其四、朱棣不是马皇后亲生,他的目前是偏妃而且可能还是是少数民族,古代讲究立皇后的儿子为储,名正言顺。
其五、为了确保朱允文的能够顺利延续大明王朝,朱元璋几乎除掉了他认为有威胁的猛将和权臣,结果他没想到的是却为朱棣造反去除了屏障。用今人的眼光来看,朱元璋当初的选择是个错误。如果选朱棣当皇帝,就不会出现后来历时4年的内战。但历史不相信道德,也不相信眼泪,它只相信实力。朱棣发 动战争,将朱允炆赶下台取而代之。这应该是朱元璋当时万万没有想到。
朱元璋之所以选择朱允炆继位,还是因为太过于喜欢朱标。其实他本身也知道相对于朱允炆来说,朱棣更适合当皇帝,但是由于个人感情,所以他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嫡长孙继位。但是朱元璋做错了一件事,那就是他为了确保朱允炆能够顺利继位,所以杀了很多的功臣,他以为朝中没有重臣,就没有人能够威胁到朱允炆皇位。没想到的是朱棣竟然造反了,而朱允炆此时已经到了朝中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
如果朱标不死的话,那么他真的是朱元璋最好的继承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具备了君王所需要的一切优良品质。为了确保朱标顺利继位,朱元璋和马皇后从朱标年幼之时就悉心的培养他。
首先朱元璋和马皇后为朱标选择了很多德才兼备的老师,朱标也正如他们所愿,长成了一个孝顺谦恭又有学识的少年。在这里我不得不提的是,别看朱元璋是一个心思缜密而又小心眼的人,但是他就从来不防着朱标和朝中大臣走得过于近。历朝历代的君王都不喜欢自己的儿子和朝中大臣关系关于亲密。但是朱元璋足够相信朱标,他知道朱标不会做出任何违背自己的事情,所以朝中重臣大多都是太子之师。
朱元璋还特别的放心让朱标替他料理朝政,朝中大事朱标都可以过问。朱标的政治思维也特别的敏锐,他能把朝中大事都处理的非常得当,这一点朱元璋甚是欣慰。可惜这么有才华的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因为对于朱标太过于喜爱,所以就传了皇位给朱允炆。不过令朱元璋没想到的是,朱棣后来造反成功,夺了自己侄子的皇位。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37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三体为何会说宇宙是一座“黑暗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