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康乾盛世,为何成就最大质疑却最多

枕猫 2023-09-21 21:15:00

中国古代历史中有四个公认的盛世: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开元盛世,明代的永宣盛世、清代的康乾盛世。而在这四大盛世之中,最后的康乾盛世却遭到非常多的质疑。

首先,有些人认为,在同历史时代中,英国经过了工业革命,生产力大幅度的提升,成就了日后的日不落帝国。反观清代当时的情况一些地区的人民生活艰难,文字狱大行其道,乾隆帝六次下江南劳民伤财。这首先不是盛世该有的样子。

再有,和其他盛世相比较,虽然清代康雍乾三朝的地域更广了,但是政治制度并没有比前几个盛世时更加清明。

最后当乾隆时期之后的清代,整体国力迅速的下滑,甚至不复康乾盛世时的十分之一。这表明了康乾盛世其实是古代帝国衰弱之前的回光返照。

那么康乾盛世是否能够被称之为盛世呢?

盛世之下

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的盛世标准纵观整个中国的古代历史长河,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出现盛世的规律:政治经济制度的完整统一才能造就一代盛世。从秦嬴政时代开始,中国的政治制度便从封疆建国的封建制度逐渐转变为君主专制制度了。而四大盛世正是出现在君主专制制度非常鼎盛的几个时期。

汉代由于文景二帝利用对外与外族和亲,对内使用“举孝廉”的察举制来进行选官任命于是使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唐代的三省六部制能够顺利推行,起源在于隋朝时期便有了科举制,下层阶级拥有了升迁改命的途径。

而且三省六部极大的发展了君主专制统治的动力。明代时期虽然政治制度没有什么明显变化,但是明代的政治制度已经进入了高度的中央集权化了。

更何况明代时期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火器的运用和航海术的发展造就了整个国家经济能力的提升。

也就是说按照政治制度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上讲,只要国家周围没有重大外患,国内国民经济大幅提升就可以称之为盛世。而且相比其他地区的发展这三朝时期的中国也确实在全球视角下独树一帜。

盛世的繁荣景象

但康乾盛世所处的时期,君主专制已经出现了没落的现象,英国当时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欧洲大部分地区工业生产能力要大于当时的大清。而且当时的美洲大陆上也孕育着一个当代的超级大国—美国。相比较而言,康乾盛世只是末日黄花,真的算不上是盛世。

据1793年来清为乾隆祝寿的英国使团成员约翰·巴罗在他所着的《我看乾隆盛世》中称:

“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除了村庄周围,难得有树,且形状丑陋。房屋通常都是泥墙平房,茅草盖顶。偶尔有一幢独立的小楼,但是决无一幢像绅士的府第,或者称得上舒适的农舍。”“不管是房屋还是河道,都不能跟雷德里夫和瓦平(英国泰晤士河边的两个城镇)两岸的相提并论。事实上,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 这就证明在当时的英国人看来,整个康雍乾三朝最接近盛世景象的乾隆年间的民间景象也不过如此,甚至是令人失望的。

但笔者这里要讨论一下,从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制度上讲,康乾盛世时期的政治制度还是符合盛世的要求的。因为在国力上,康乾盛世确实大幅提升了整体国家经济能力。而且各地区的财政收入水平从数字上看也比刚刚建立大清的两朝大幅增长了。

封建时代的经济发展

康雍两朝的内忧外患按照上面所说的盛世的标准,康乾盛世只有乾隆朝确实没有了内外部环境的乱世情况。而康熙、雍正两朝,都存在非常巨大的内忧外患。

首先雍正朝由于政治原因造成的很多国内矛盾日益激烈。雍正皇帝虽然非常勤政,但也精于内耗。康熙大帝的众多子嗣被雍正皇帝残忍迫害,政治环境发生重大改革。其中康熙皇八子皇九子甚至被雍正改名称为“阿奇那,赛斯黑(意味猪狗一般的畜生)”。

很多康熙朝的官员被雍正帝因为各种原因罢免甚至杀害,造成朝政动荡人心惶惶。从民间的野史中传有雍正皇帝利用血滴子来进行政治暗杀排除异己。当然这虽然算是一种民间笑谈,但是不难看出雍正皇帝当年的政治手腕那是相当的硬。

康熙

而且雍正帝大兴文字狱,让整个国家的文化出现了巨大的退步,和皇太极在朝时的广开言路相比,雍正帝并不是非常遵循恪守祖训的原则。

传说雍正四年礼部侍郎查嗣庭遭到严惩,原因是他在科举考试时出题“维民所止”其中“维”“止”二字正是“雍正”二字去掉上面的笔画。其意思是要斩皇帝的首级。虽然民间野史不足为信,但是也看出当时的百姓对于雍正皇帝的统治非常不满。

康熙帝在朝61年,这61年并不是海内生平,反而是内忧外患。1661年顺治帝驾崩,康熙皇帝8岁便登基作帝,顺治遗诏由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辅政。

权臣鳌拜结党营私,日益骄横,甚至不顾康熙的圣旨随意屠杀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等大臣,甚至连同是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都没有放过。这一点也证明了在康熙皇帝刚刚临朝的那几年甚至连朝中大臣都无法控制的住。

雍正

1673年-1681年发生了三藩之乱,康熙十二年时吴三桂为首的平西、靖南、平南三镇藩王以朝廷撤藩之由起兵反叛。其最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是大清当时的政治统治并不能完全控制整个中国地区,于是想要利用撤藩来进行进一步的中央集权化。

可见当时康熙朝满族皇权并不能完全控制住所有政治地区。更何况康熙二十九年平噶尔丹和在这之前的收复台湾,虽然康熙大帝确实穷兵黩武,但是也看出康熙朝的内忧外患非常剧烈,朝政并不稳定。

这可以看出康乾盛世之中最起码前两朝与前三个盛世相比,整体上国家动乱不堪。国民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中

乾隆

经济贸易制度僵化导致的不被认可康乾盛世的最鼎盛时期,当然是乾隆皇帝的统治时期。但是与其他同时代的帝国相比,乾隆皇帝所统治的大清帝国其实已经不顺应当时的世界历史环境了。当时的世界历史环境已经拥有了非常多具有全球化商业贸易的国家往来,很多欧洲国家都开始进行出海航运等国际贸易。

但乾隆皇帝所统治的大清帝国却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只接受外国来使的进贡,并不接受国内外通商通航的新奇贸易形式。导致整个大清在民族统治和经济制度上处于时代落后地位。

虽然在皇宫之中,摆满了西洋人送来的天文望远镜,蒸汽小火车等当时世界颇具领先的产品。但在当时的乾隆皇帝眼中看来,这些不过是西洋的奇淫怪巧,压根上不了台面。乾隆皇帝根本没有国际贸易以及经济发展的远见卓识。

同时代的西方

曾经二战时期的一个德国将军看到美军军营里的蛋糕时就判断德国在二战中必然失败的例子就非常明显。一个将军都能从一块蛋糕的日期以及新鲜程度看出国力差距,乾隆皇帝作为一代帝王居然没有明白,西洋人送来的这些奇淫怪巧的玩意儿其实已经发展到了生产以及国家贸易之中了。

在当时乾隆皇帝其实还是想要通过统治来稳定他在臣民心中的统治地位,已达到大清江山的稳固。对于当时的全球发展变化,他当然没有察觉。

更何况长达千年的儒家文化和腐朽的科举制度让当时的国内官员将眼光停留在了学习圣贤走过的老路上,全国完全没有经济创新、科技创新这样的意识。

乾隆皇帝感兴趣的是如何通过人治,让他的臣民永远俯首称臣于他。他要做就是让大清的江山万年不灭。所以他对当时的世界变化,一点也没有察觉。执政六十余年的乾隆皇帝虽然完成了历史上最牢固的专制统治,却把民众的思想意识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关进了专制统治的笼子里。

高傲的清政府

总结从各个方面来看,康乾盛世确实造就了整个中国君主专制以来最强大的经济生产能力。但是横向观察全球的经济发展,康乾盛世却是落后的。

清朝的康乾盛世虽然养活了更多的中国百姓,但是这也是中央君主专制没落的源头。最重要的是,在四大盛世中康乾盛世的统治者自以为是,国民精神封闭,完全没有了前三个盛世的统治者所拥有的国际政治眼光和开拓进取的才能。称其为盛世真的不足以服众。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36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