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川军,可能不少人都会不屑一顾:丢了大渡河和泸定桥的部队,还能有名将?的确,川军在和中央红军交手时鲜有胜绩,经常被打得灰头土脸。但有一个人却是例外,他就是郭勋祺。土城战役中,郭勋祺率部和红军鏖战,竟然丝毫不落下风,最后连朱老总都上了前线,可见当时的战况有多危急。
最终靠着陈赓干部团的浴血拼杀,红军才摆脱了险境。土城之战,郭勋祺一战扬名,随后被刘湘提升为模范师师长,成为川军第一名将。但如此难缠的郭勋祺却在天全战斗中败给了许世友,击败川军第一名将,许世友自然很开心,当即上报战功,不料不仅没等来嘉奖,反而被徐帅痛批为“军事盲子”。打了胜仗还挨批,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段故事。
红一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自恃兵强马壮,不断向中央索要权力,当上红军总政委后又要求红军主力南下,在川康一带建立根据地并“赤化全川”。主席认为南下是绝路,因而拒绝了张国焘的提议。最终主席率一方面军主力北上,张国焘则带着红四八万之众南下。南下之初,在徐帅的指挥下,红四接连击败了刘文辉和杨森,连战连胜,张国焘因此志得意满。
但徐帅却十分清醒,部队虽然打了不少胜仗,但都是击溃战,但是打的都是击溃战。以绥(靖)崇(化)丹(巴)懋(功)战役为例,红军击溃刘文辉、杨森部6个旅,只毙俘敌人3000余人,相当于每旅被歼一个营,均未伤筋动骨。这对于拥兵20多万的刘湘来说,区区3000人不过九牛之一毛。
击溃战打得再多,也很难抹平双方在兵力上的巨大差距。经过仔细考虑后,徐帅决定在接下来的天全战斗中打一个大的歼灭战,并把目标瞄准了郭勋祺的模范师。考虑到该敌战斗力较强,为了一击制胜,徐帅特意把攻打天全的任务交给了许世友的第4军和程世才的第30军。之所以一战动用两支王牌,为的就是全歼郭勋祺的模范师,震慑川军。
面对敌人严密设防的天全城,许世友并没有一味强攻。他先是和程世才前后夹击,夺取了郭勋祺设在城外的据点。接着又在夜间让部队穿上缴获的川军服装,诈开了城门。正在休息的郭勋祺得知城破的消息后大惊失色,率部匆忙抵抗了一阵后夺路而逃。面对大好局面,许世友却没有趁胜追击,而是用了一天两夜的时间来修筑工事,防备敌人反扑。徐帅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当即发来了这样一份电报:志(亮)、仕(友)、建(安)、世(才):郭师全退,你们见敌不追,失此千载一时之机,真军事上之盲子,革命之罪人,一误再误,酌先予你们各严重警告一次,如敢再犯即以军纪制裁。
战前一再要求的歼灭战竟然又打成了击溃战。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在敌我兵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只有多打歼灭战才能逐步抹平双方兵力的差距。而郭勋祺的模范师又是川军中的精锐,如果天全战斗红军能趁胜追击将该敌歼灭的话,对整个川军的士气将是极大的打击,接下来的战斗将会有利的多。然而可惜的是红军却错失了这次良机,致使郭勋祺全身而退。在接下来的百丈关大战中,郭勋祺的模范师顶在了最前头,反扑的也最为凶猛,给红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百丈关失利,也成了红四的拐点,之后红军一退再退,伤亡不断增加,南下最终失利。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36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