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杂说》 唐·韩愈
传说春秋时期,有个叫伯乐的人很会选马,他选马的时候,并不需要骑着马真刀真枪地跑几圈,只是看看马的骨相、听听马的嘶鸣就能判断出来好坏。
从很久之前开始,江湖上就有这么一批人专门给人看相,这些人有个共同的称呼叫“算命先生”或者“相师”。据说不同的面相,往往代表着人的不同性格,相师们能从人的面相上看出这个人一辈子的命运。
过去有句俗语说,“娶妻不娶颧骨高,嫁汉不嫁连眉梢”,说的就是人的面相,这句话有道理吗?
一、娶妻不娶颧骨高
人的颧骨是面部位于眼眶下边、嘴巴上边的两块对称的骨头。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每个人的眼睛、嘴巴、鼻子等长得其实都不一样,颧骨也是这样。
如果大家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有些人的颧骨会比较高、比较突出,而有些人的颧骨就比较平,几乎看不出来。
另外,有些人的颧骨还会长得靠外,显得脸宽,总之每个人的颧骨都有自己的特点。
所谓的“娶妻不娶颧骨高”,意思是古代人往往不喜欢颧骨太突出的女人,原因有很多。
首先从古代的审美来看,越精致温柔的女孩越讨人喜欢,而颧骨突出的女性一般会给人一种很 强势的感觉。
另外,古人迷信“颧”通“权”,认为颧骨高的人更喜欢把权力握在手里。在讲究“三从四德”的封建社会,这样的女性自然让人难以接受。
因此过去有“娶妻不娶颧骨高”这种说法,现在看来这样的言论未免太过迷信、荒谬了。从医学角度分析,颧骨不过是人类身体上一块普普通通的骨头而已,每个人都会长。
而且颧骨高的人也不一定就都强势,它与人的性格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这种封建迷信,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比较有意思的是,由于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人们对美的标准也在发生变化,大家并不会将颧骨的高低,作为审美的必要条件。
在新闻或者媒体上,我们甚至可以经常看到,国际上有名的模特一般颧骨都挺高,这是因为高高的颧骨,会让整个面部五官更加立体,给人的视觉冲击感更强,所以颧骨高的女孩也可以很漂亮。
二、嫁汉不嫁连眉梢
“连眉梢”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字眉,指的是左右两条眉毛中间的分界线不明显。一般来说,男性更容易长这种一字眉,因为有些人天生毛发旺盛。
不过在过去,人们眼中的“美男子”大多都面方口阔、剑眉星目,给人的感觉是硬朗、阳光的,而一字眉会让人感觉有些五官有些粗糙,所以人们才说,找丈夫一定不要找“连眉梢”。
在过去,一字眉除了让人感觉不太美观,面相学还认为这样的男人一般都气量小、难成大事。古人常言“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过去的女性在社会上地位很低,只能做做家务事,养家糊口大都得靠男主人。所以人们认为,找丈夫一定不能找个没出息、气量小的,不然要一辈子吃苦受累,因此才有了 “嫁汉不嫁连眉梢”这样的说法。
其实在现在看来,这样的俗语根本就没有科学依据。古人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看法,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封建思想的约束,这样的约束让人们对自身的认识具有局限性,甚至会产生一些偏见。
因为不懂得从科学的角度分析问题,所以古代人才会将客观的麻烦,归结于面相这种子虚乌有的内容。
现在我们都明白,遇到事情不要盲目迷信,要相信科学。所以大家可以看到,社会上的江湖术士、算命先生越来越少了,这是社会整体进步的表现。
回过头来说,其实一个人的性格与先天的长相并没有关联,反倒会受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因此,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可不能再从人的面相轻易判断人的性格。
“娶妻不娶颧骨高,嫁汉不嫁连眉梢”,这句俗语是典型的封建糟粕,但不得不说,现在很多人仍旧有以貌取人的习惯,这种行为是不恰当的,有时候可能会伤害到其他人。各位看官,你觉得颧骨高的女人可以娶吗?
古时候,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及对世界认识的不全面,许多人会下意识地把不曾了解过的、用常理无法解释的事情归为怪力乱神之流。不得不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们对鬼神之流的信仰。
一、先秦时期的相师众多,汉武帝时期相师流入民间。
任何信仰都不是凭空产生,它们都有着一定的现实基础。虽然,它们所根植的现实基础有时候不能完全地给与他们支撑,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与现实基础是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联系的。
古时候,由于人们普遍相信世界上有鬼神的存在,所以人们对一些与神或鬼有联系的东西总是十分敬畏的。例如,"相术"。相术在某些方面来讲是独特的,它们是独属于相师所有的。相师在现今时期已不常见,在先秦时期却大量存在。
古时候,相师还是有着一定的话语权的,因为他们能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推算出他人想知道的东西。他们大多都会依附在权贵身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权贵选拔人才做一份贡献。可惜好景不长,汉武帝时期,"察举制"应运而生。
"察举制"作为一个专门选举人才的制度,总要比那些相师们靠谱得多。因此,这些"相师"们就理所当然地失业了。相师们无法再依靠权贵们进行生活,只能到民间讨生活。这就导致"相术"开始在民间范围内流传开来。
二、这句俗语跟相术、相师有着密切的关联,理解相术有助于理解这句俗语。
"相术"在民间范围流传开来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相术"的影响范围变广了,坏处就是"相师"的门槛变低了。说句难听的,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来当相师了。或者说,有很多人在打着"相师"的幌子在招摇撞骗。
但一竿子打死所有人的做法也是不对的,那些真正流落民间的相师还是有些真本事的。例如,内阁首辅张璁就是得到了一位相师的指点,在考了二十年科考之后毅然决然地又考了一次,这一次使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大转变,是他命运的关键点。
之所以会赘述这么多关于"相术"的东西,是因为这句俗语跟相术还是有着一定关系的。理解了相术,才能够更好更深的理解这句俗语。
这句俗语是非常简单易懂的,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这句俗语到底在讲些什么东西。就是在劝大家在娶妻子的时候,尽量不要娶颧骨比较高的女孩子。在嫁丈夫的时候也要注意,最好不要嫁给眉梢相连的男子。
三、这句俗语产生于相师的规律总结之中,是一种较为迷信的说法。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古人认为颧骨的"颧"与权利的"权"同音,所以,颧骨高的女子,肯定会对权利有着更深的渴求,就人们常说的"有野心"。因此,古人认为娶妻子的时候最好要避开这种颧骨比较高的女孩子。
连眉梢的男子不能嫁并不是因为"谐音"的问题,而是古人认为连眉梢的人都是小气的。那为什么会特地强调不能嫁连眉梢的男子呢?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女人即使小气一点,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简而言之,也翻不出什么大波浪。
而男人就不一样了。男人如果小气,给人的印象一定是不好的。除此之外,一个小气的男人是很难做出什么成就来的。一个注定没有成就的小气男子,又有哪个女子愿意嫁呢?这些规律都是相师总结出来的,因此人们对这一说法还都是比较相信的。
其实这也是一种比较迷信的说法。事实上,颧骨高与连眉梢都只是简单的面部特征,并不能代表生着这种面相的人就比较注重权利或小气。相师总结出这种规律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参考意义,反而对一些人造成了实质性的伤害。
有一句老话说得好,“相由心生”,意思就是说,人的起心动念都会通过外在表现出来,时间久了就会影响到面相。正因为如此,古代人喜欢通过人的面相来识人,判断一个人的性格、能力、人品,以及未来的成就。
其实,古代的面相学是非常复杂的,光书就有《麻衣神相》、《水镜相法》、《柳庄相法》、曾国藩的《冰鉴》等,无论哪个派系,他们都达成了一项共识:人的面相跟命运有关。
在农村地区,有很多俗语就是关于面相学的,特别是选择结婚对象更要看面相,比如今天要讲到的,“娶妻不娶颧骨高,嫁汉不嫁连眉梢”。
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如今是否可信呢?下面我来为大家探讨一下。
首先来说,“娶妻不娶颧骨高”。
颧骨是什么位置呢?颧骨其实就在眼眶正下方,鼻子两侧边的脸颊。从科学的角度讲,颧骨高是因为皮下脂肪太少,说白了就是脸上肉太少,所以面部塌陷,脸上的颧骨就会凸起来。
但是,在古人看来,女人颧骨高,意味着这个女人性格强势,占有欲和控制欲太强了,喜欢命令别人,处处要别人听自己的,不允许别人跟自己意见相左。试想一下,这样强势的女人,哪个男人受得了呢?
古人认为,女人颧骨高是“刑夫克子”的面相,往往会被人歧视和排挤,这类女人最后的下场往往都不好,要么是孤独一辈子,要么就是命苦,不受男人待见。
并且,颧骨高的女人往往脾气很大,一旦男人不能让他满意,就会随意发火、吵架,造成家庭不和,婚姻不幸福。
再来说说,“嫁汉不嫁连眉梢”。
连眉梢,是指的两条眉毛连在了一起,中间没有断开,也就是俗称的“一字眉”。从面相学的角度来讲,两眉之间的正中间,代表着印堂。印堂是一个人命运的关键所在,如果眉毛没有断开,直接穿过了印堂,那么就成了面相学中的“两眉破印”,相学上有种说法,认为这种男人的命运非常坎坷,难以有大的成就。
从性格方面讲,面相学认为,“连眉梢”的男人心胸狭隘,心智成熟慢,常常显得太幼稚、糊涂,还容易钻牛角尖,并且脾气暴躁,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冲动,甚至有“家暴”倾向。很显然,嫁给这样的男人,既不能享福,又可能挨打,没有幸福可言。所以,古代女人几乎都不愿意嫁给这样的男人。
这句俗语,“娶妻不娶颧骨高,嫁汉不嫁连眉梢”,在古代看来,还是有其根据的,毕竟流传了千年,相当于经过了大数据的检验。当然,即使到了现在,这种面相理论,也是适用的,不信?那就对照着身边的熟人看看吧。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35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