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史上,红二十八军是可圈可点的,它不仅经历了两次重建,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而且还在后来被改编成了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主力部队之一的新四军第四支队。出生于六安的黄仁廷就是从这支传奇部队走出来的。在即将建成的中国共产党合肥历史馆里,就收藏着步枪、子弹、钢笔等黄仁廷使用过的文物。
壹
1911年,黄仁廷出生于六安县黄涧河(今六安市裕安区石婆店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小家境困难,15岁那年父母双双去世,家里无田无地,黄仁廷只好给别人家打长工、做短工,虽起早歇晚、终年辛劳,但也难得温饱。
○黄仁廷
好在几年后的1929年11月,有一支红军游击队来到黄仁廷的家乡,他参加了游击队,开始走上革命之路,并在1930年2月随新成立的红三十三师攻打麻埠、独山等地,在红军队伍中接受了革命教育。但在这年6月第三次攻打麻埠的战斗中,他不幸受伤,回到老家养伤。在养伤期间,他又先后担任七区七乡(黄涧河)苏维埃政府赤卫队教官、少先队队长,在家乡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
1932年3月,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在麻埠成立。这时身体已完全康复的黄仁廷加入了这支队伍,被编入红二二五团当班长,相继参加了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和皖西北苏区保卫战。据资料记载,战斗中的黄仁廷非常勇敢,这从两件事可以看出,一是当时他是全营最出色的投弹能手,凡阻击敌人或攻击敌人碉堡,就多发手榴弹让他投,大量杀伤敌人。二是在1934年8月的一次战斗中,黄仁廷腹部被弹片划开一条长口,肠子流出来都不知道,直到战斗结束时发觉腹痛,才简单地进行包扎。
红二十五军北上长征后,敌人对鄂豫皖根据地实行更残酷的“清剿”。因战斗中受伤在山林医院诊治的黄仁廷,开始了与敌人三个月的周旋,天天转移,经常打仗。1935年5月,黄仁廷所在的鄂东北独立团再次编入红二十八军,黄仁廷任军部特务营营长,随军西进桐柏山,再返大别山,与围追堵截之敌周旋,不断歼灭小股敌人。一次,黄仁廷率特务营攻占敌军占领的制高点,消灭敌人一个营,缴枪200多支,掩护红二十八军部队顺利通过。激战中,黄仁廷左眼被打伤,一度昏迷不醒。
红军转移后,黄仁廷和几名伤病员才在便衣队的掩护下,在大山林里东躲西藏,不仅要避开敌军的多次“清剿”,还要经受一次又一次风霜雨雪的侵袭。在以后的几年中,黄仁廷在鄂豫皖边区开展游击战争,其间又几次负伤,但他仍坚持战斗。
贰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红二十八军和鄂豫皖边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担任四支队九团二营营长的黄仁廷保持着一贯的英勇作风,挺进皖东皖中抗日前线,开始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
1938年5月11日下午,根据侦察到的敌情和团首长的决定,黄仁廷率团部侦察队和二营四连从巢湖银屏山出发,向北直插巢城东南5余公里处的蒋家河口,12日拂晓前悄悄进入阵地。上午8时许,日军30多人分乘两艘汽艇沿裕溪河而来。待敌官兵相继上岸进入新四军伏击圈后,黄仁廷一声令下,机枪、步枪一齐怒吼起来。日军猝不及防,纷纷中弹倒地。活着的企图夺船而逃,黄仁廷令二排以猛烈火力封锁河口,阻敌退路,一一被歼。战斗仅用20分钟就全歼敌人。蒋家河口战役也因为是新四军东进抗日第一战而被永载史册。
○黄仁廷使用过的步枪
史料还记载,新四军第四支队进驻皖中后,国民党军队处心积虑制造摩擦。一天,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十四团进驻合肥县东油坊集。国民党军李本一部从全椒县古河镇向油坊集发起攻击,黄仁廷率第二营猛力阻击,并切断其后路,激战两小时,将李本一部击溃。在追击顽军途中,黄仁廷身负重伤,被送往师部医院休养两个多月。
伤愈后,黄仁廷先后任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特务营营长、盱眙县独立团团长、盱嘉支队副司令员、甘泉支队支队长等职,在皖东和苏皖边区抗日反顽。他带领部队粉碎了日伪军的一次次“扫荡”和顽军的多次进攻,攻克许多据点,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在1944年农历除夕,黄仁廷率部夜袭盱眙县城,一举歼灭伪县政府、伪警察局及伪保安队一部共200余人,我军无一伤亡。
日本侵略者投降后,遵照上级指示,黄仁廷率部横扫津浦路南段两侧残余伪军。同时,他率部打退反动武装的进攻、袭扰,阻止国民党军主力向北进犯,从而配合了新四军主力北撤的战略行动。
叁
解放战争期间,黄仁廷依然一直在坚持战斗。1946年7月中旬,国民党调集“王牌”的整编七十四师和第五军共四万人,分两路进攻天长、盱眙一带。我军两万人奋起迎战,激战两周,后因战略考虑向苏中和淮北转移。黄仁廷所在的独立旅奉命阻击敌人,掩护军区机关和主力部队转移。
○黄仁廷使用过的钢笔
据史料记载,黄仁廷率第三团节节抗击,顽强阻击敌重兵两天,在三河(沟通洪泽湖、高邮湖之河)边遭敌包围。河宽水深,却无渡船,敌人的炮火、枪弹越来越近。他紧急动员几名当地籍战士带路、探水,挑选几十名会游泳的战士在深水处保护,命令部队手拉手排成人墙,摸水前进。他自己也不顾身体多处伤残,带头跳下水去。在他的指挥、激励下,部队很快就趟过河,胜利突围。
部队进入苏中后,黄仁廷调任野战军第六师十八旅副参谋长,参加了苏中战役、涟水保卫战和鲁南战役;1947年2月后,骁勇善战的他又先后参加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南麻临朐战役、沙土集战役、陇海路破击战等多个重大战役。1948春,黄仁廷调任新组建的淮北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后任江淮二分区司令员,在这期间,他除了积极发展武装,加强政权建设,还率分区武装参加淮海战役。
肆
从黄仁廷的经历和他后人捐赠给中国共产党合肥历史馆的步枪、子弹等文物,就可以看出一直坚持战斗的他是战场上的一员“虎将”。
○黄仁廷捐赠的子弹
也正因为如此,黄仁廷曾十多次受伤,战争年代又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医疗和休养,导致他左眼失明、左小腿骨折,身上多处创伤时常作痛,严重损害了身体健康。但是他一直身残志坚不自哀。
新中国成立后,黄仁廷一直在军队部门工作,并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不管在什么岗位上,他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努力工作。比如,他担任空军第二十九师师长时,人民空军还处在初创时期,虽然觉得自己是个门外汉,但他不畏艰难,勤学苦练,很快掌握空军指挥业务。根据“稳步前进,完成计划,提高质量,保证安全”的训练方针,他带领部队开展高级复杂的训练,提高飞行日利用率和飞行技术,并进行条令教育、整顿编制、健全机关(定型、定员、定额)和实施四项制度等正规化建设,同时带领部队担任国土防空任务。为人民空军建设做出了自己贡献。
○黄仁廷穿过的衣服
上世纪70年代中期,黄仁廷主动要求退居二线,回到安徽定居。1982年12月,黄仁廷病逝于合肥,走完了自己光辉革命的一生。
来源:合肥晚报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35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高丽好大王碑》古拙厚重,奇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