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NO.1678-俄罗斯征服中亚
作者:那日苏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19世纪的俄罗斯帝国是一个令人生畏的存在,它拥有2288万平方公里的庞大领土和近1.7亿的人口数量。一战结束后,苏俄丧失了一部分欧洲领土,但仍继承了俄帝国2240万平方公里的疆域。
即使解体后的俄罗斯仍有着世界最大领土
曾经的俄罗斯帝国和苏联
其领土最大部分无疑来自西伯利亚以及中亚▼
广阔领土背后,是自16世纪俄罗斯国家形成之后,一个又一个游牧汗国的倒下。金帐汗国、喀山汗国、克里木汗国、西伯利亚汗国等等一连串的名字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成为了大俄罗斯疆域的一部分。
庞大的帝国起于小小的莫斯科公国
曾经也强敌环伺,几个汗国是第一批对手▼
这其中,中亚的四个汗国曾经和俄罗斯和平共处数百年,最终却在威逼利诱和潜移默化之下逐渐丧失主权独立性,被渗透、颠覆,并被永远地改变了这片土地的力量分布。
俄国人不肯停下扩张的脚步
直到抵达那群山之巅,想的也是山对面的世界
(图片:NASA,中亚与天山)▼
第三类接触
中国的明清之际,中亚的地缘格局逐渐清晰。
北部哈萨克人建立的哈萨克汗国,和东部蒙古人的准噶尔汗国,成为中亚两股最强大的势力,占据着最广袤的土地和最肥沃的天然牧场。
这也是阿尔泰山两侧
能孕育众多草原帝国的根基所在
(图片:shutterstock@Kristina Postnikova)▼
而南部同时存在着三个乌兹别克人建立的小汗国,它们分别是: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和浩罕汗国。
除此之外,这一时期中亚还同时存在吉尔吉斯、帕米尔等相对独立的地域势力以及伯克(首领)领地,总的来说是一个“一超多强”的态势。
在进入火药帝国时代后
传统的游牧民逐渐丧失其军事优势
曾经诞生帝国的草原,将沦为各大强国争夺的蛋糕▼
在16世纪中叶以前,中亚与俄国的领土没有接壤。中亚西北部与俄国之间隔着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在中亚北部和东北部,西伯利亚汗国将两者分开。
这一时期,中亚与俄罗斯唯一的交集,就是哥萨克人对于哈萨克草原北部和希瓦汗国的西北部时不时的骚扰。
这其中,鄂毕河流域的西伯利亚汗国颇为重要
如果俄国人不能跨过鄂毕河
就会成为一个局限于东欧的完全的欧洲国家
(底图为苏联-俄罗斯疆域,非当时俄罗斯帝国)▼
随着俄国的逐步壮大,他们向东方征服的脚步也逐渐靠近中亚。16世纪下半叶,由术赤后代建立的喀山、阿斯特拉罕和西伯利亚三大汗国相继灭于俄国之手,对中亚地区形成了被半包围的态势。
下一步就是向东吃掉西伯利亚
向南吃掉中亚▼
与此同时,双方开始了试探性的接触。
公元1558年,俄国当局派出了莫斯科贸易公司成员安东尼·詹金森作为代理人,前往中亚深处的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这标志着中亚与俄罗斯之间开始了正式的使节往来。
莫斯科贸易公司的印章
长期垄断英国-莫斯科之间的贸易
(图片:wikipedia)▼
通过这次访问,双方加强了了解。俄罗斯人知道了中亚汗国与他们之前打交道的游牧汗国的差异,而中亚人也在这次会晤中瞧见了俄罗斯帝国的力量。
安东尼·詹金森与杰拉德·德·乔德
绘制的地图(乌拉尔山以西)
(图片:wikipedia)▼
结束访问过后,詹金森做了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举动。他在中亚赎回了25个在当地被卖为奴隶的俄国人。
中亚一直存在着奴隶制,对于两个汗国而言,外来人赎回自己做奴隶的同胞并无可厚非,传闻成吉思汗就曾赎回过在金国做奴隶的蒙古人,这只是游牧民族的历史传统。
而对于俄国来说,这有着特殊意义。
首先它能向欧洲各国表明,俄罗斯反对奴隶制的态度。自称第三罗马的俄国,必须树立扞卫欧洲白人文明的形象。
欧洲人此时还在用奴隶制大发其财
可能反对奴隶制仅仅是反对白人奴隶而已
(图片:wikipedia)▼
其次这也给日后俄国干涉中亚事务埋下了伏笔。既然中亚放马牧牛的野蛮人曾掳掠俄国人民为奴,那之后的报复行为也就师出有名,武力侵略中亚在当时的俄国人看来是最正义的事情。
也不知第三罗马是如何看待本国农奴的
(图片:wikipedia)▼
我是你的保护者
俄罗斯人想要侵略中亚,但他们的手段并不是直接派出军队进攻,而是实施了一个长达数百年的计划。首先是加强这一区域的人民与俄罗斯本土之间的联系,让中亚在经济上依赖俄国,在政治上依附俄国。
中亚地区地处东西商道要地,中国、印度、波斯、俄国等国的陆路贸易必然要经过中亚,因此中亚商人也是活跃在当时世界上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群。
这里确实是陆上丝绸之路的枢纽所在
这条商路养育了沿途众多的商业王国
最着名的便是中亚地区的粟特商人群体▼
由于中亚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土地相对贫瘠,能带来财富的商人社会地位比较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政治走向。
经中亚商人转卖的中国商品还有茶、瓷器和草药。中亚商人转手经营的印度商品主要有靛蓝、药品、黄金和珠宝,转手经营的波斯商品主要有昂贵的丝绸。
俄罗斯、中华、印度、伊朗之间的贸易稳定且繁荣
而这些商品对于缺少航线的俄国人也非常重要
(图片:Mirko Kuzmanovic / Shutterstock/Rosa Frei)▼
同一时期,中亚商人从俄国和东欧商人手中购买的主要商品有斯拉夫奴隶、皮毛、皮革、蜂蜜、海象的长牙、坚果、蜡烛等。在中亚商人购买的欧洲商品中,有一定需求量的是时钟和优质羊毛织锦,以及在中亚被视为珍贵商品的天鹅绒。
对于俄国人来说最重要的显然是皮毛贸易
辽阔西伯利亚的经济价值也就在此了
(图片:wikipedia)▼
俄国就利用与中亚的贸易往来逐步提升其政治影响力。
一般来讲贸易都是民间商队行为,与政治没有直接相关性。但也可以和政治挂钩,比如中亚商人去中国进行交易的时候往往借着朝贡的名义。
因为如果是朝贡的话,可以免除沿途的旅宿费用,甚至还能得到政府官员的奖赏。唯一不方便的地方是需要有官方使节陪同,但也没有什么大碍。
中亚商人对此非常熟悉,早已是传统艺能
毕竟在丝绸之路上已经和中国打了上千年交道
但这次的其实不太一样
(图片:Liudmila Beliavskaia / Shutterstock)▼
俄罗斯也效仿实行了这一制度,如果中亚商人以类似“朝觐”的方式进入俄国境内,且有官方使节陪同,那么不仅可以免交进口税和销售税,还可以买到在公开市场上买不到的货物,有时甚至可以到当时不向外国人开放的都城莫斯科或圣彼得堡城去经商。
本质上是在争夺经济影响力
进而为政治干预做准备
而且俄国人这样做的动机,远比清帝国方面要强▼
由此一来中亚商人需要直接和俄罗斯官员打交道,这样也让俄国更容易得介入到中亚各国矛盾之中。
尽管哈萨克汗国才是中亚最大的国家,但商业贸易主要是布哈拉汗国的人在做。
布哈拉汗国是中亚第二大汗国,在经济上有一定的强势地位,周边的浩罕汗国和希瓦汗国都对他存在经济依赖性。
毕竟布哈拉汗国所在的泽拉夫善河流域
才是中亚真正的贸易枢纽
(布哈拉、撒马尔罕都是历史悠久的贸易名城)
(底图:shutterstock)▼
而从布哈拉汗国去到俄国的路线几乎都要经过希瓦汗国,所以希瓦商人想方设法地阻止俄国与布哈拉等邻邦进行直接贸易。哈萨克人也在贸易过程中与希瓦、布哈拉两大汗国出现了矛盾。
1744年,哈萨克人入侵俄国边境,抢劫了从阿斯特拉罕去希瓦的商队,又拘押了俄国军人。针对这种情况,俄国煽动土尔扈特人、巴什基尔人去攻打哈萨克人,以此削弱哈萨克人。
俄国这一操作非常高明
利用贸易特权来分化瓦解中亚各汗国
而一旦西伯利亚恰克图贸易打通
中亚整体的贸易优势都将荡然无存▼
俄国外交事务委员会曾经指示远征队官员时称:“在发生骚乱时,要利用一个民族去对付另一个民族,以保存俄国实力。"
通过这种手段,中亚各个民族在矛盾之中相互内耗,而且对俄国也越来越依赖。
姓伊还是姓社
第一个轰然崩塌的中亚国家是哈萨克汗国。哈萨克汗国虽庞大,但本身内部还存在着矛盾,汗国内部同时存在着大玉兹、小玉兹和其它相对独立的部落,近乎一盘散沙。
18世纪上半叶,中亚出现两强相遇的格局,两强分别是西边的哈萨克汗国和东边的准噶尔汗国。
清朝拿下了准噶尔汗国
俄国则占领了哈萨克汗国
这可能是最后一代草原帝国了▼
在面临外部强敌和内部不团结力量的压力下,成吉思汗的18代后裔,哈萨克汗国小玉兹的领导人哈布勒海尔汗选择主动向俄国靠拢,公元1731年哈萨克草原西部的小玉兹部分成为了俄国麾下的保护国。
当时面临内忧外患,很大程度也是无奈之举
(哈布勒海尔汗,图片:wikipedia)▼
此后的100多年里,俄国利用哈萨克内部的矛盾和自身的军事经济优势,逐步蚕食鲸吞哈萨克汗国的领土和主权。
1847年哈萨克汗国最后一位可汗克涅萨热因内贼的出卖壮烈牺牲,历史上存在将近400年的哈萨克汗国覆灭。
虽然汗国覆灭,但这段历史也足够悠久
足以成为哈萨克人寻求国家认同的历史记忆
(图片:哈萨克汗国建立550年邮票)▼
然而俄国统治哈萨克汗国仍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直到1867年才在此正式设立稳定的行政机构——突厥斯坦总督区。这一行政区的管辖范围覆盖了哈萨克草原以南的绿洲地区(布哈拉汗国和希瓦汗国除外),首府为塔什干。
1868年,俄军占领撒马尔罕(可向左滑动)
(图片:wikipedia)▼
不久,布哈拉汗国也唇亡齿寒。1868年,也就是设立突厥斯坦总督区的第二年,双方签订了《俄国与布哈拉的商业条约》及补充条款,涉及领土、贸易和外交等领域。
自此布哈拉汗国也不再是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沦为沙俄的半殖民地。
在数次扩张后
突厥斯坦总督区基本囊括了今天中亚的南半部
并留下布哈拉和希瓦两个名存实亡的傀儡
(底图为苏联-俄罗斯疆域,非当时俄罗斯帝国)▼
通过该条约的实行,为俄国资本家前往布哈拉城办工厂提供了有利条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布哈拉汗国已经有了50多家俄国企业,大多是棉纺织相关的产业。
棉花这种相对低纬度地区的产物对俄国很宝贵
故而大力发展中亚的棉花种植和棉纺织
(图片:Milosz Maslanka / Shutterstock.)▼
棉纺织业蓬勃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和土地的投入,但也严重损害了该国的农业,使得这个原本粮食可以自给自足的国家不得不依靠俄国提供粮食。两个国家就这样进行了深度捆绑,这种关系一直延续到一战后的苏联时代。
1920年9月,苏俄红军推翻了曼格特王朝,建立了布哈拉人民苏维埃共和国,受沙俄政府保护的布哈拉汗国灭亡。
成了“布哈拉人民苏维埃共和国”
其实一直是附庸,换了个名字▼
同一年,苏俄红军攻入希瓦汗国,推翻当地傀儡大汗的统治,希瓦汗国灭亡。苏俄随后在其领土上建立花剌子模人民苏维埃共和国。
“花剌子模人民苏维埃共和国”▼
此时的苏治中亚格局与之前沙俄时期并无太多异同,就是从两个总督区和两个君主制汗国转变为四个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突厥斯坦、吉尔吉斯(哈萨克)、布哈拉和花拉子模。
为了防止中亚在和平年代诞生出一个统一的大伊斯兰国家,1924年苏联根据民族识别结果重新划界,将中亚划分成5个部分,也就是今天的哈萨克、土库曼、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和塔吉克5个国家。
自此,中亚的千年格局彻底改变。
苏联解体前的一众苏维埃加盟兄弟国徽
包括上面的五斯坦,不知有没有硬核读者能认出来
(图片:wikipedia)▼
参考资料:
1.https://kk.wikipedia.org/wiki/%D2%9A%D0%B0%D0%B7%D0%B0%D2%9B_%D1%85%D0%B0%D0%BD%D0%B4%D1%8B%D2%93%D1%8B
2.《论沙俄保护下的布哈拉汗国》,蓝琪
3.《论16~17世纪中亚三个汗国与俄国的关系》,蓝琪
4.《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俄国政府中亚”辞条考疑》,吴筑星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shutterstock@Pavel Svoboda Photography
END
中亚农业生产的特点:以旱作农业为主、畜牧业分布广、灌溉农业较发达。
中亚五国与我国新疆一样,位于远离海洋的内陆区域,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区。冬夏分明,冷热悬殊。夏季白天气温一般都在27度以上,日温差大。
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间为2000-3000小时,光热同季,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养分积累,尤其有利于优质粮棉、果品、花卉等的生长。在灌溉条件下农作物基本保收。
自然地理
中亚五国的东部以西天山的南脉为界,南部以科毕达山脉和阿姆河的中游及其上源喷赤河为界,与中亚的自然地理界线并不吻合,这是上个世纪沙俄征服中亚和蚕食中国西部领土的结果。
它的北部已越过哈萨克草原,深入到西西伯利亚南缘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也是不与那里的自然地理界线吻合。唯有它的西界是天然界线,那里是里海的东岸,海岸线蜿蜒,形成一些半岛、岛屿和冲积的沙嘴。
在自然地理风貌上它大致为南部的荒漠、绿洲和山区与北部的草原、平原和丘陵,其界线大体在伊犁河、锡尔河的北岸到里海一线。
以上内容参考 --中亚
战斗民族如何定义? 许多人提起俄罗斯,就会开始车轱辘般地念叨「 ”战斗民族”。但是,大部分人对「 ”战斗民族”的印象,来自那一组组的搞笑视频。显然,这无法成为「 ”战斗民族”的衡量标杆。撇除「 ”战斗民族”这种带有民间戏称的说法,许多人会用「 ”尚武”或者「 ”善战”形容俄罗斯人。 这个印象的由来与苏联有直接关系。作为击败纳粹的头号功臣,俄罗斯被冠以「 ”善战”的称呼,似乎当之无愧。当然,这是不考虑苏联与纳粹的交换比,作为前提条件。 【苏德的人员交换比为2:1,坦克为9:2】 但是,与法国一样,我们不能因一次战争而对整个民族定性。更何况,俄罗斯有着全世界最辽阔的领土,这意味着它有着足够的战略纵深,以及后备基地。否则德军的闪电战,足以在一开始摧毁苏联的全部工业,也就没有后期的大反攻了。(法国就死在这里) 如果扣除俄罗斯客观拥有的地理、资源、人口优势,单独对这个民族本身的「 ”善战”与「 ”尚武”进行评判。我们就需要先给「 ”善战”和「 ”尚武”下一个定义。「 ”善战”可以解释为指外线作战能力强大,即境外作战不依靠自己的国土,进行防守反击的能力。比如全盛时期的英法,无论在欧陆还是在海外,都能打出不错的战绩。尤其是英国,人口、资源、纵深都是二流水准,却能打出日不落帝国,让人不得不竖起大拇指。 【一直到二战,皇家舰队都是海洋上的绝对霸主】 「 ”尚武”的定义更为简单,即这个民族对「 ”武力”的看法,以及军人在社会中的实际地位。最后,需要看体育在这个国度的地位。虽然,现代化的武器,正在抹平士兵体格上的差距。但一个优良的体魄,依旧是军人的根基。一个全民鄙视运动,恐惧武力的民族,肯定无法称之为尚武。 俄罗斯与欧洲各国的战争 我们先对俄罗斯人的「 ”善战”与否做出评判。看看历史上的俄罗斯人,在离开自己广袤的战略纵深后,是否有能力打出漂亮的战绩。 扣除金帐汗国时期,大部分中国人对俄罗斯的印象来自近现代。所以,我们选147-19世纪的俄罗斯进行解读。它既不像莫斯科公国那样,被蒙古人奴役;也不是不攻自破,真实实力为迷的苏联。它被人攻入过首都,也曾远征欧亚大陆,建立起辽阔的殖民地。 这个阶段的俄罗斯,是典型的两个拳头往两面打——既进攻欧洲,也入侵亚洲。前者主要体现在,对波兰为首的东欧各国进行长达数百年的入侵、殖民,以及与奥斯曼帝国多达十一次的大战;后者主要体现在对中亚各国和清王朝的蚕食上。 前者由于交通相对便捷,俄军可以出动几万至数十万的军队争霸。这让欧洲人一直蔑称毛子为「 ”灰色牲口”。但蔑称归蔑称,俄罗斯的战绩究竟如何?我们以波兰和土耳其为代表,看看「 ”战斗民族”的实际水平。 波兰人作为罗斯宿敌,双方从基辅远征算起,双方一共进行了18次大战。若把时间限定在17-19世纪,并将几次不对称战争去除。我们会发现,俄军虽然能够在战场上击败波军,但是无疑都占据数量优势,而且波兰特色的制度缺陷也引发了问题。俄军既有在波兰-莫斯科战争,以及斯摩棱斯克战争中被波军按地上摩擦的惨痛回忆,也有俄波战争和镇压巴尔联盟的爽快。总体而言,俄罗斯人能击败波兰,很大程度依靠波兰人内部问题(第一次瓜分波兰的理由,便是波兰人无法靠自己稳定秩序),以及自身的体量优势。 但并非所有欧洲国家都是如此。当俄罗斯的对手换成奥斯曼时,战争的过程便顺利许多。从1676年,双方进行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开始(不计算1568年的阿斯特拉罕远征),俄罗斯赢了大部分战争的胜利,奥斯曼仅有的几次胜利都建立在欧洲盟友的基础上。可以肯定,大部分时间段,奥斯曼的单兵素养不如俄罗斯,至少在步兵素质上,双方有巨大的差距。相比信奉天主教的波兰,有着更多亚非特色的奥斯曼在单独面对毛熊时,无疑十分吃力。 俄罗斯对亚洲的侵略 如果说俄罗斯打波兰和西欧需要盟友的帮助,以及确保自身的体量优势;打土耳其需要保证,其在外交上的相对孤立,不让奥斯曼人有机会得到欧洲的增援。那么在攻打北亚、东北亚、中亚时,俄罗斯只需要确保,没有其他列强玩虎口夺食,以及气候站在己方。哪怕军力上,俄军处于绝对弱势也没有关系。 1839年,俄军开始入侵土耳其斯坦。俄军在军力上,处于弱势,战斗部队+后勤一共5000人。12月30日,2000-3000名希瓦汗国的士兵袭击了他们。结果,俄军仅仅战死5人,受伤13人,希瓦汗国却被杀80人。最后,俄军因气候不适,大量士兵患病死亡,不得不下令撤退。 1847年,俄罗斯人吸取了1839年的失败经验,改为缓步推进。他们现在锡尔河三角区建立两座堡垒,然后利用蒸汽船顺流而下探险。这种相对保守的战略,取得了成果。最后,俄军以400多人死亡,不到千人受伤,600多病死的代价,消灭了上万土耳其斯坦的士兵。 【与哈萨克人激战的哥萨克】 在外东北,俄军的挺近更为顺利,往往几百人上千人的探险队配合 *** 版的堡垒战略,就能让清军疲于应对。在外西北,清朝通过胡雪岩得到英国人的贷款,购买大量的德械装备,才勉强稳定住西线战局。但是,清朝依旧丢失霍尔果斯河以西,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所以,俄军在东线战场上,完全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在东亚称得上武德天花板的日本,在日俄战争中,需要靠英国人的援助,以及数倍的人员伤亡,才勉强击败远东俄军。 【俄方画的日俄战争图】 俄罗斯人的"尚武” 「 ”尚武”不同于「 ”善战”,它可以从很多维度去解析。但是,最佳的方法,无疑是观察民众,尤其是上层精英对参军的看法。因为,穷人可能为选票或者金钱而战。国家再穷困,也不太可能让军人饿肚皮,当兵对穷国的底层人而言,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贵族和精英阶层没有这个顾虑,他们也是这个国家的上层结构。他们的参军热情,是个很好的指向标,标志这个民族的实际情况。 例如英军的军官阶层一直被贵族把持,他们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一战后许多贵族的继承人战死,不得不修改继承法,才能维系家族。 【一战带给英国的伤痛,远比二战多】 同理,德国的容克贵族,为帝国的建立和维系付出血的代价。尤其是二战后,名字中带有「 ”冯”的德国人,基本被排挤出政界。甚至连哈耶克这样,知名的自由派人物,也会因为名字中的「 ”冯”字而被对手抨击。这也暗合「 ”责任与义务等同”的真理,虽然希特勒不是贵族,但德国发动了战争,贵族无论是否愿意都要参战,并为战败买单。 反观俄罗斯,双方的武德差距不是一星半点。俄军最初为终身兵役制,全体国民只要参军,就必须在军队里度过余生。不过,贵族阶层很快便成功简化了其服役的条件。先是争取到贵族家庭兄弟中有一人可以免除兵役,后又将服兵役的期限限制到25年,1762年贵族阶层更是全部免除了兵役义务。 之后,有钱人也加入这个环节中,提出用金钱来免除兵役。19世纪,俄国总共有3000万纳税人,包括商人、荣誉市民、中产,其中有600万人通过经济手段免除自身的军事义务。实在很难将他们与西边的邻居相提并论。 但俄罗斯精英也并非一无是处,这个阶段的俄罗斯以音乐、绘画、小说闻名于世。和一些人心中傻大黑粗的「 ”战斗民族”印象截然相反,俄罗斯人非常文艺且富有艺术气息。许多苏联时期的课本,到今天依旧是中国在内的许多艺术生的教材。只能说部分国人对北方的邻居,真是缺乏最基本的了解。竟然将这么文艺的民族,视为美国式的傻大个。 结语 俄罗斯人善战也不善战,关键要看对手是谁。对手是波兰、瑞典人时,俄罗斯就依靠体量碾压,再利用外交夹击;对手是土耳其人时,俄罗斯人就利用步兵和海军的素质、技术优势配合体量碾压,同时尽可能地不让奥斯曼通过外交手段获取援助;当对手换成亚洲各国时,俄罗斯人则需要提防其他列强的干涉,尤其是英国搅屎棍的干涉。只要确保这点,再克服水土不服的客场劣势,俄军的进攻基本势如破竹。 至于尚武,俄罗斯的兵役制度已经很好地表达,「 ”俄罗斯人不尚武”这一事实。毕竟在一战前,精英阶层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也是这个民族的风向标。相反,俄罗斯的艺术造诣,完全可以匹敌西边的邻居。只能说网络时代,造成的误解比我们想象中更多。
中国国土面积按官方的说法是约 960 万平方公里,请注意这个 “ 约 ” 字其误差 之大堪称世界第一!好,就算藏南还没有完全划界,去掉被阿三占领的九万平方公里,我们仍然可以说有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真是国大气粗。
中国外交部公布的美国面积为 9372615 平方公里,当然我们也不和能相信美国的面积能精确到 1 平方公里。按照这个数字,中国的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根据《中国地图册》( 2004 年 1 月第 10 版)的数字,将它上面的各省、市、区的面积进行累计,得到总面积是 933.3027 万平方千米,各省区的面积都仅精确到万,有 24 个省区都为 XX 多 万平方 千米,每个地方平均加 0.5 万平方千米,共加 12 万平方千米,总面积才为 945.3 万平方千米,与 960 万平方千米,还差 14 万平方千米,比安徽还大。真不知道这些数字是怎么测出来的。
我查了一下国外中美国土面积的数字资料,问题又变得更加复杂起来。按 Microsoft 的电子百科全书 (Encarta Encyclopedia), 中国面积为 9,571,300 sq km ,而美国的面积为 9,629,047 sq km ,数中还明确指出美国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面积第三的国家。大英百科全书记载的中国面积为 9,572,900 sq km ,美国面积为 9,518,287 sq km ,第三大的还是中国。美国哥伦比亚百科全书记载的中国面积为 9,561,000 sq km ,美国面积为 9,166,598 sq km ,并称美国面积是世界第四大。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网站上查到的数据为,中国总面积为 : 9,596,960 sq km 其中陆地面积为 : 9,326,410 sq km 水域面积为 : 270,550 sq km ,并特别指出中国面积比美国面积稍稍小一点。美国总面积为 : 9,631,418 sq km ,其陆地面积为 : 9,161,923 sq km ,水域面积为 : 469,495 sq km 。查了这么多的资料,按说都 很 权威,但中国和美国谁是第三面积大国,仍然不清楚。中国面积与 960 万只差 2--3 万平方千米,而美国面积数据差别很大,估计是水域面积计算方法不同造成的,美国北方五湖,与加拿大共有,总面积就有 245,660 sq km 。哥伦比亚百科全书记载的美国面积可能仅为陆地面积。我不知道我国公布的美国面积为 9372615 平方公里是怎么来的。如果按陆地面积算,中国应排世界第三,加上水域面积,中国应排第四,如果再加上海洋面积(中国的海洋面积约为 300 万平方千米) , 中国应排第二。
中国现虽号称960万,其实至少有四十万不在我们手中。我今天不想谈政治,仅就中国领土问题从专业角度谈谈。我现在读的研究生专业的是地图学,本科时念的是GIS,我不敢说我所说是都对的,但我敢肯定我比大多数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地图。众所周知,前苏联解体后,中俄两国边界比起前苏联时期少了很多,就西段而言,只有50公里左右,新疆中国是控制得很严的,根本不可能丢失领土,但的确与临国有领土争议,这我呆会专门来说,但中国与俄罗斯在西段确无领土纠纷。
这样说来,那位仁兄所说的四十万平方公里是在中俄边界东段。稍微熟悉地理的朋友都知道,中俄东段边界主要由三条界河组成,分别是额尔古纳河,这是俄罗斯与内蒙古自治区的界河;黑龙江以及乌苏里江这两条是俄罗斯与黑龙江省的界河,兴凯湖西南部为陆地边界,但不长,所以应该不是他们说的四十万所在地。所以问题只可能出在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流域。今天我对照地图,把沿黑龙江流域以及乌苏里流域的几个边境城市(包括县城)一一列出、我倒要看看这些地方有那些“不在中国人手上”。这些地方分别是漠河,呼玛,黑河,逊克,嘉荫,箩北,抚远。前几个可以轻松排除,漠河是中国有名的北极村,这人人知道,99年我记得还有一次天文奇观说是在中国漠河是最佳观测点,因而漠河排除,呼玛是中国著名的金矿,这不用多说。黑河我虽然不熟悉,但巧的很,我大学有一个同学是来自那里,据他说那里是边防重镇,而且交通特别发达。逊克,嘉荫,箩北,抚远。这几个地方我不清楚,但我用google以及yahoo搜过,可以查到上述地区的面积,人口政府所在地,甚至邮编和电话区号,这足以证明都在中国控制中。如果这个论坛上有黑龙江的朋友,看到我写的这些一定会觉得很好笑,认为这是常识,但的确有些不明真相的人被蒙蔽着。
至于新疆与临国的领土纠纷,这就要上溯到清朝时期。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沙俄怂恿中亚游牧民族窜犯中国新疆,并在新疆成立所谓的“九城之国”,宣布新疆脱离清政府,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之下,清政府派左宗堂领兵收复新疆,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协作下,清军收复了除伊犁一带的全部新疆领土。因为伊犁(就是今天的伊宁市附近)有俄军直接驻守,当时的清廷想先和谈,不行的话再打。和谈中俄罗斯摆出一贯的贪婪嘴脸,赤裸裸的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清朝代表拒绝了沙俄的要求。左宗棠命令进军,他让人抬着一口棺材走在前面,表明了他誓死收复祖国河山的决心。迫于中国坚定的态度,沙俄决定从伊犁撤军,但仍然蚕食了中国近7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因为这次侵占正处于新疆秩序还未完全恢复,清政府忙于肃清残匪,加之侵占领土并不象以前那样连成块而是分成几段,所以中国丢了多少自己心里也是一笔糊涂帐。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曾派人赴实地测量,这才发现俄罗斯在不知不觉中已侵占中国领土7.1万平方公里,中国历代政府都申明决不承认俄罗斯侵占中国领土所造成的现状。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次就该地区向前苏联提出异议,但对方均以“堪界未明”为由,拒绝与中国谈判。苏联解体后,上述地区被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实际控制,但中国一直没有放弃主权要求。2000,2001年迫于中国强大的外交压力以及“银蛋政策”的引诱,塔吉两国向中国交还了3700平方公里的土地,稍熟悉国际时事的朋友可能知道,这曾在塔吉两国引发大规模示威游行。尽管3700离中国主张的还差得太远,但毕竟是个好的开始。
最后,我告诉大家中国现在的实际领土面积:948万平方公里(不含领海,不含印度所占的藏南8.9万平方公里),这是我在国家地理中心查到的数据。
/observe/2564,0,50,0,40,2.html
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连小学生都知道;但中国海洋面积有多少,却并非人人清楚。对于“争议中”的海洋国土,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利益?军事手段是一个好的选择吗?如何实现我们的海洋主权、发挥我们海洋的作用,考验着我们民族的智慧。
显然,只有在法理上、事实上拥有
了海洋主权之后,才能更好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对于“争议中”的海洋国土,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利益?外交努力和军事手段都很重要,但很多问题却不是仅靠武力能解决的。最终如何解决,考验着我们民族的智慧。
中国海洋国土是多还是少
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是个小学生都知道的问题。但对于“中国海洋面积有多大”这个问题,就并非人人都知道了。
在北京东北部一个住宅小区的网站上,记者随机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10个人进行了回答,其中有7人干脆地回答“不知道”,还有两人瞎猜了一下,一个说780万平方公里,一个说大概是500万平方公里,只有一个叫“紫烟”的网友回答说是300万平方公里。回答正确的“紫烟”是国内某新闻网站的工作人员。
“300万平方公里”是国内公认的中国海洋国土面积。记者采访过程中从权威部门获悉的中国海洋面积是299.7万平方公里,约为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陈光琪说:“我国的国土面积,除了常说的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之外,还有300万平方公里可管辖的海洋国土,这一定要考虑进去。”
中国是个陆地大国,又是个海洋大国,这是常见的说法。从拥有海洋资源的绝对数量来看,的确可以这样说:我国海岸线长度为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大陆架面积位居世界第五,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
但陈光琪对此有自己的看法。他说:“中国是个海洋大国,但又不是个海洋大国。”根据陈教授提供的数据,从单位陆地面积平均拥有的海岸线长度来看,中国只占世界第94位。如果按照可管辖的海域面积与大陆面积之比,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0.94,中国仅为0.3,不到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我们的邻国日本超过11,朝鲜是2.17,越南是2.19,菲律宾是6.31,都大大超过中国。至于人均海洋面积,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0.026平方公里,而中国只有0.0029平方公里,只是世界平均数字的十分之一,而与我国相邻的海洋国家的平均数都超过中国的10倍以上。
多少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
上述这些数据,都是在“中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这个前提下而言的。但实际情况是,中国面临着激烈的海域划界争端,要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得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还有相当大的困难。
我国的海洋国土由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组成,除渤海属于内水不存在争议外,其他3个海区都需要按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邻国合理划分。
那么,究竟有多少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呢?有媒体报道说,中国有一半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也有报道说是100多万平方公里。
据《了望东方周刊》报道,在黄海,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有25万平方公里。可是在海域划界问题上,韩国主张等距线为界,如果按此划分,朝、韩可以多划18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我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
在东海,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列岛被日本非法占领;东海大陆架是我国陆地的自然延伸,因此,面积77万平方公里的海区中应归我管辖的为54万平方公里,但是日本却提出中日两国是共架国,要求按中间线划分海域。按日本的无理要求,日本与我国有16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在南海,我海洋权益受到的侵犯更加严重。
记者对此多方求证,从权威的海洋研究机构获取的数字是:有大约12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但由于各种原因,具体数据不得公布。
主权和开发哪个优先
面对争端,我国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建议。应当说,“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提出,充分反映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善良愿望,但遗憾的是,我们等待共同开发,别人却在抢先开发,虽然签署了南海地区行为准则,但形势依然严峻。
我们如何应对这种局面?
《中国海洋石油报》原总编辑王佩云以书面形式接受了本报采访。他说:“我认为,首先不要忘记‘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主权属我’。因为所谓有争议地区,包括南海诸岛和钓鱼岛在内,自古以来属于中国,过去世界各国从来没有对此提出过异议。”他认为,我们应当理直气壮、据理力争,同时还要有所作为。“如果我们没有积极开发的实际行动,只是消极等待别国来与我们共同开发,不会有人理这个茬儿,共同开发根本无从谈起。比如在南沙海域油气富集地区,有些地方有争议,有些地方并没有争议,我们至少应当先在没有争议的地方尽快展开勘探开发,把我们的钻井平台和采油平台摆上去,在南沙显示我们的存在。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为在有争议地区与相关国家共同开发奠定一个基础。”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文木在接受本报电话采访时说:“如果说中国主权利益要出问题,那么将首先出在海上。”
维护国家主权,就是维护国家利益。王佩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走出去,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他表示,首先应该积极参与联合国有关海洋方面的国际法规的讨论和制订,使之能合理反映我们的利益和要求。其次,要积极参与有关海洋的国际学术交流,尤其不要回避已经存在的争议。要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观点,熟悉中国海洋现状的来龙去脉,以得到广大正义之士的理解和支持。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35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韩信遗迹何处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