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林则徐在《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中写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艰苦的八年抗战历史,是所有中华儿女永远都不会忘记的经历。曾经为了国家安全和民族独立,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战士们用生命铸造了中华民族之魂,为整个中华民族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曾经在战场中得以幸存下来的士兵,带着满身伤痕走出了枪林弹雨,重新回到了平凡的生活当中。他们从不炫耀愿意自己的功绩,也不愿再提起那段充斥着鲜血和杀戮的时光,在平淡朴实的日子中默默耕耘,继续以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做贡献。
▲抗日战争场景绘画(部分)
但国家没有忘记这些英雄,很快就出台了给予抗日老兵们特殊优惠的政策,好让他们今后的生活有所保障。可有一位老兵却因搞丢证件,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始终得不到自己应该享有的待遇,他就是如今已经年过九旬、年近百岁的山西老兵郝志全。
01郝志全,出生于山西省榆社县桃阳村,曾经也是千千万万个抗日战士中的一员。抗战胜利后,他脱下军装,回到家乡过上了平凡的日子。他最为珍惜的就是自己的军功章和一张特殊的黑白相片。这张照片上有两个人,一个是神采飞扬的郝志全,而另一个就是他当时的营长郝三成。
▲郝志全老人近照
后来当地革命纪念馆计划着打造红色纪念营,馆长知道郝志全手中还有一张非常珍贵的革命相片,便几次登门拜访,希望郝志全能够捐这张照片用以展览。尽管郝志全对这张照片十分不舍,却也还是向纪念馆捐出了这张相片,希望它能够发出更大的能量。
▲郝志全(红圈处)与营长郝三成合照
可没想到,这张珍贵的历史相片后来却成了证明老人革命战士身份的唯一证明。在一次搬家中,郝志全的军功章和其他能够证明其身份的材料都不幸丢失了,郝志全的抗日战士身份从此无从证明,自然也就不能够享受属于老兵的厚待了。
▲志愿者帮助郝志全老人收集证据
直到有一天,郝志全老人突然想起自己的照片还在县里的博物馆中,便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去到了纪念馆中,看到自己曾经的像片,他非常激动,指着那张照片里的自己说:那就是我。可几十年前的黑白照片早已模糊,尽管照片中人的脸型轮廓和郝志全老人十分相似,但由于其五官已难以辨认,人们依旧无从判认其身份。
021944年,16岁的郝志全投身到了八路革命军的队伍中,他所在的部队正是由刘伯承师长领导的八路军第129师385旅14团。郝志全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努力奋进,取得不俗的战绩,后来他又在部队的安排下,从11连转到了榆社独立营中,成为了营长郝三成的警卫员,也就是在这个阶段,郝志全和郝三成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历史相片。
▲1945年日军投降仪式旧照
1945年,日本政府宣布投降,持续了八年的抗日战争终于结束,但随之而来的不是国家的安宁,而是同样惨烈的内战。刚从抗日战场上脱离出来的郝志全又决然投身到了内战之中,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最终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可遗憾的是,有着光辉历史的郝志全老人,后来竟无法证明自己曾经立下的战功,甚至连战士的身份也得不到承认。
▲八路军制服近照
幸运的是,一位长期帮助郝志全的志愿者,费劲千辛万苦找到了他当年的战友,从战友的口中证实了郝志全的身份。虽然根据现行的政策规定,原始证件是老兵享受相关待遇的唯一凭证,因此年近半百的郝志全还是无法获得厚待,但是能够得到战友的认同,并证明了自己的身份,郝志全老人表示也已经心满意足了。老人还曾表示,只有自己的身份得到了证明,才能有脸去黄泉见老战友们。
▲郝志全老人与妻子近照
如今,郝志全夫妇依旧生活在一间50年代的土坯老屋里,门上还贴着一张写着"国泰民安"的纸张,房屋内的家具陈设也相当的简陋,只有木箱、碗柜、立柜三件家具。而郝志全老人也过了90岁高龄,听力大不如前,说话也不像从前那般清楚了,但每当谈起自己的军队生活,他仍然十分激动。
结语 徐锡麟在《出塞》中写道“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和平年代的平凡生活,对于像郝志全老人一样曾经经历过残酷战争的老兵们来说是来之不易的幸福。无数的英勇战士们曾牺牲他们的热血青春,为我们换来了一个不再有压迫和剥削的社会环境、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安定幸福的生存空间,他们为整个中华民族作出的贡献,值得所有人永恒地铭记。 参考资料: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出塞》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34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