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到底有多厉害 文比蓝玉强,行军打仗不输徐达

秋媚读史 2023-09-21 18:51:35

李文忠,明朝初年的公爵,朱元璋姐姐的儿子,曾为朱元璋立下赫赫战功。洪武初年,他被封为曹国公,在功臣中排行第四,去世后被追封为岐阳王。

投奔朱元璋,初露锋芒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去世,他便跟着父亲李贞到处流浪。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父子俩多次死里逃生。

随着朱元璋的名声越来越大,李贞便领着李文忠前来投靠。朱元璋一见李文忠,虽然当时还是衣衫褴褛的少年,但两眼炯炯有神,便觉得小伙子将来非池中物,因此,他就把这个外甥当自己儿子来抚养,还将其改姓朱。

从此,李文忠认真学习兵法,练习武术,还经常到前线观战。为了栽培这个外甥,朱元璋还为他配备名师,学习儒家经典。数年之后,李文忠不仅文化水平有所成就,而且精通兵法,颇有儒将风范。

1357年,十九岁的李文忠,正式领兵出征,他跟着朱元璋去援救池州,大破元军。首战告捷,李文忠声威大震。接着,他率军攻克青阳、石棣、太平等地,在万年街击败元将阿鲁灰,昌化大胜元朝地方武装。这种辉煌战绩,如果是其他年轻人,可能就会志得意满,但李文忠没有,他下令烧毁所有财物,还激励大家,“大丈夫在世,功名富贵不算什么,只要你们努力打仗,何愁没有富贵,怕就怕你们不思进取”。

后来,李文忠又夜袭淳安,俘虏一千多人。因作战有功,又是朱元璋的外甥,他很快便被提拔为帐前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不久,李文忠又跟着邓逾、胡大海等人,出兵讨伐建德,并将其占领。朱元璋改建德为严州府,由李文忠镇守。

刚刚攻取的严州,城墙破败,防守也不坚固,元朝地方将领杨完者率军兵临城下。李文忠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采取剿抚并用的策略。他先派一支军队,去打杨完者的步兵。经过激战,李文忠大获全胜,他取下敌军的首级,然后放在竹筏上,让这些竹筏顺江而下。当这些竹筏飘到杨完者的水师那里时,水师官兵胆战心惊,纷纷落荒而逃。杨完者重新纠集大军,但早已军心涣散,很快便被李文忠击败。

李文忠趁胜追击,攻克浦江。入城后,李文忠张贴安民告示,严禁官兵烧杀抢掠,违者杀无赦。老百姓平时被各路军阀抢怕了,看到告示,又见李文忠的部队真的不像土匪,于是十分高兴。于是,李文忠不仅收服了民心,而且口碑也越来越好。

杨完者战败后,没过多久就死于乱军之中,他的手下纷纷想要投靠李文忠。李文忠对于自愿投降者以礼相待,很快便吸引到三万多人归降。

保全严州,与张士诚斗智斗勇1359年,李文忠与胡大海合作,率兵攻克诸全。张士诚趁严州空虚,率兵攻打。李文忠为了速战速决,出奇制胜,打败了张士诚。

一个月后,张士诚再次来犯。李文忠率兵,亲自应战。张士诚见胜利无望,便派军在严州附近的三溪安营扎寨,准备长期骚扰严州。李文忠为了彻底解决威胁,猛攻三溪,终于大获全胜。从此以后,张士诚再也不敢打严州的主意。严州得到巩固,李文忠被提升为行政枢密院事。

后来,张士诚以十万大军进攻诸全,守将谢再兴向李文忠打出求救信。李文忠立刻派人支援,但派少了不管用,派多了严州又守不住。这时,李文忠急中生智,虽人手不多,却摆出一副扮猪吃老虎的样子,对外宣称派了十万人去解诸全之围,实际上一人未动,而是将主力部队埋伏在张士诚的必经之路。

果然,张士诚的人马听到十万敌军赶来,士气大为低落,而诸全的守军却异常兴奋。于是,张士诚决定撤军。李文忠听到张士诚撤军的消息,立刻命令诸全守军出击。等到张士诚进入埋伏圈,李文忠突然杀出,张士诚大败而归。

李文忠与张士诚长期对抗,张士诚数十万兵力不能前进一步,这为朱元璋免去后顾之忧,可以集中精力在西线与陈友谅一决生死。

挥师北伐,再立战功洪武二年,李文忠以征虏偏将军之职,追随常遇春、徐达北伐,攻克了上都,元顺帝被逃。大军追击数百里,俘虏宗王、平章等,以及数万元军。

凯旋途中,常遇春去世,李文忠接替他的职位,配合徐达西征。李文忠走到太原时,大同被元军包围,十分紧急。于是,李文忠声东击西,和元军周旋,最后,终于反败为胜,斩获敌军数万。

洪武三年,徐达为征北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在追击扩廓帖木儿时,李文忠带队出居庸关。徐达大胜时,李文忠同样捷报频传,俘虏元顺帝孙子以及诸侯王数百,部众数万。

捷报传到京城,朱元璋在奉天门接受大臣、使节的朝贺。随后,又奖励有功将士,31岁的李文忠功劳大,在群臣中名列前茅,被授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封为曹国公。

1372年,李文忠与徐达、冯胜兵分三路,再次北伐。这次出兵,只有西路的冯胜有所建树,徐达与李文忠都损失惨重。此后,李文忠长期镇守大明的北部边疆。直到为了打击胡惟庸时,朱元璋才将李文忠调入京城,并坐镇大都督府。

英年早逝,死因成谜洪武十七年正月,李文忠身患重病。朱元璋亲自前往探望,并命令淮安侯华中去给他医治。吃了朱元璋送来的药,李文忠身体却越来越差。就在朱元璋探望后的第三天夜晚,这位战功赫赫的将军,便驾鹤西去,年仅四十六岁。

噩耗传来,朝野震惊。朱元璋怀疑李文忠被毒杀,于是灭了给李文忠看病的华中全家。但是,这样做显然难以服众,只会让人觉得朱元璋在欲盖弥彰。因为,华中是你朱元璋带去的,人家李文忠位高权重,没有你朱元璋的授意,谁敢下手?当然,没有真凭实据,说是朱元璋下黑手,也只是一种猜测。不管怎么说,李文忠英年早逝,还是比较可惜,可能因病而亡,可能被人下毒,也可能是朱元璋想卸磨杀驴。

李文忠去世后,朱元璋亲自书写祭文,还追封他为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

秋媚说:李文忠是一位优秀的将领,比起蓝玉,他更有文化。以他的能力和谋略而论,不在徐达之下。

能进入明朝最牛将帅之列的大将,得具备哪种本事?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清朝官方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 “远迈汉唐”。明朝确实是个了不起的朝代。明朝的文治武功都相当了得,今天我们要来看看明朝的猛将有哪些。

第七 于谦

于谦,字廷益,明朝名臣、民族英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于谦的军事生涯是意外,土木堡战败,瓦剌兵临城下,明朝的精锐都损失光了,这时候,明朝士气低迷,于谦站出来告诉你们,我们可以战胜他们,可说是说了,关键是他做到了。

就好像一支球队,在士气低迷的时候,一个人站出来说我带领你们打败他们,而且这个人一直都是替补,谁会相信。可于谦就是做到了,于谦的实例告诉我们关键人物总是在关键时刻才关键的。他用一批被淘汰的士兵战胜了精锐没有战胜的对手,他告诉关键得看是什么人在指挥,这就是一群狮子跟着绵羊那就是一群绵羊,而跟着狮子的绵羊就是一群狮子。

第六 傅友德

傅友德,明朝开国将领。元末参加刘福通义军,随李喜喜入蜀。后率部归朱元璋,从偏裨升为大将。至正二十七年从徐达北上伐元,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战七胜而平定甘肃,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连败元军,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帅职,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大胜元军,后与汤和分南北两路取四川,以主帅之职攻取贵州、平定云南。以功封颍国公,封太子太师,后坐事赐死。

洪武五年,傅友德率领五千骑兵攻打西凉,击败元将失刺罕;后攻打永昌(今属甘肃),击败元太尉朵儿只巴,杀敌数千;攻打元军于扫林山(今甘肃酒泉北),活捉元朝平章,并杀敌五百余人;攻打甘州,元将上都驴迎降;攻打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元军守将卜颜帖木儿开城投降;别笃山遇元岐王朵儿只班的元军主力,击溃元军上万人,抓获平章长加奴二十七人,马驼牛羊十余万。元岐王朵儿孤身一人逃走;傅友德追至瓜州(今甘肃安西),击败当地元军,缴获牛羊等大量战利品。七战七胜,确实了得。

第五 张玉

张玉,字世美,明朝靖难名将。张玉原为元朝枢密知院,后投降明朝,累功至燕山左护卫指挥佥事,隶属朱棣麾下。他在靖难之役期间,夺取北平九门,升任都指挥佥事,并担任燕军先锋,大败南军主帅耿炳文。后为燕军中军主将,在郑村坝、白沟河两次击败李景隆。张玉参加东昌之战,为救朱棣,闯入敌军阵中,力竭战死。

燕军自起兵靖难,转战三年,兵锋极锐,张玉是第一个战死的大将,以致三军夺气。燕军退回北平后,诸将叩头请罪。朱棣道:“胜败乃是兵家常事,不足为虑,只可惜在如此艰难之际,失去张玉这样的良辅。”他泪流不止,诸将尽皆哭泣。后来,谭渊、王真相继战死,朱棣虽然痛惜,却都不如张玉死时那么伤心。

第四 李文忠

李文忠,字思本,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是朱元璋的名将、谋臣,明朝开国第三功臣。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曹国长公主就去世了,父亲李贞带着他辗转乱军之中,多次濒临死亡。二年之后才在滁州见到舅舅朱元璋。朱元璋见到李文忠,十分喜爱,便将他收为养子,跟随自己姓朱。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朱元璋对李文忠十分宠信,常派他监军随将领出征。文忠转战沙场,官至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复姓李。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

第三 常遇春

常遇春,字伯仁。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勇猛敢战,这是常遇春戎马生涯的最大特点,并贯穿于历次重大战役。

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于直言,效命疆场,尽瘁而终。朱元璋对常遇春很爱重,认为常遇春的功勋“虽古名将,未有过之”。朱元璋还赋诗:“朕有千行生铁汁,平生不为儿女泣。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此后朱元璋令宫廷画师为常遇春公绘制身穿龙袍的全身像。

第二 戚继光

戚继光,字元敬。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戚继光的妻子王氏,将门虎女,野史上说她“威猛,晓畅军机,常分麾佐公成功”,戚继光很怕老婆的。戚继光被部下所激,命亲兵接老婆入军营。帐内众将皆盔明甲亮,手执利刃,一派杀气腾腾,想给其妻一个下马威。不一会儿,其妻抵达营帐,见了这等阵势,却无丝毫恐惧之色,反而目光威严,对着戚继光喝道:“唤我何事?”戚继光闻言,胆战心惊,扑通一声跪下说道:“特请夫人阅兵。”

第一 徐达

徐达 这人基本上没什么好说的,实在是牛的过分,开国第一功臣,大明第一名将,这是无可置疑的啊。他太牛了,牛到只要他打仗,就不会败。平民出身的徐达是真的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而成长起来的。他扎实的军事素养,随机应变的军事实力,对大规模战斗的把握。。。即使是那场洪武五年的非胜仗也告诉我们他的成功不是偶然。在先期作战中失利的明军能够在徐达的带领下稳住阵脚,甚至修建堡垒,挡住了王保保的数十次进攻,还能带领大军安然返回,难怪王保保此生不胜徐达啊。由于徐达过分的牛,这明朝第一名将舍他其谁啊!

明朝的大将还有很多,他们也是非常优秀的将领,当然今天我列举的这几个是他们的中的佼佼者。喜欢历史的朋友欢迎关注和收藏我的文章。让我们一起学习历史,感悟历史,以史为鉴,以史为引。

明朝开国将领李文忠是怎么样的人呢?

至正十七年(1357年),著名的池州大战中,19岁的李文忠第一次震撼了所有人,他以舍人的身份,带领朱元璋的亲兵,对阵陈友谅麾下悍将邹普胜。结果一战成名,大败邹普胜,攻下青阳、石埭、太平、旌德四县。

转年,也就是1358年(至正十八年),朱文忠会同邓愈、胡大海由徽州进入浙江,从元朝军队手中夺得建德,升为亲军都指挥,镇守建德,收降苗帅杨完者的旧部三万多人。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张士诚派李伯升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新城(今浙江诸暨南)。朱文忠率朱亮祖等迅速救援,在离新城十里之处扎营。次日,大雾笼罩,天空昏暗,朱文忠召集诸将仰天发誓道:?国家之事在此一举,我不敢贪生而死于三军之后。?于是命徐大兴、汤克明等统率左军,严德、王德等统率右军,而自己亲率中军首当其冲。

浓雾稍散,朱文忠横握长矛率领数十名精锐骑兵,从高处奔驰而下,冲往敌军中坚之中。浙江新城,李文忠仅有万余人马,却带头反冲锋,一战将张士诚的二十万兵马打得丢盔弃甲。戳破了张士诚的阴谋,避免了陈友谅和张士诚联手,两线夹击朱元璋。

1369 年(洪武二年)春天,李文忠以偏将军的身份跟随常遇春出塞,逼近上都,赶走元顺帝。常遇春死后,李文忠受命代替常遇春统率军队。

洪武3年(1370年),李文忠接替死去的常遇春统领大军,作为徐达的左副将军,征讨北元大漠。朱元璋给李文忠的任务是?北进元帝国首都应昌,挑战元昭宗。?

其实让一个副将军这么重的任务,是朱元璋多信任李文忠的实力么?其实不是,朱元璋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李文忠其实是个掩护,牵制一下东路的元军,真正的战略意图是徐达西线。

然而让朱元璋瞠目结舌的是,李文忠不但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为精彩的一幕拉开了,李文忠用了十天时间强行军,突然出现在了应昌,结果攻下应昌,俘获元太子买的立八剌及后妃、诸王公、将相官属数百人。

元昭宗北逃,李文忠派精锐穷追至北庆州而返。经过兴州和红罗山,搂草打兔子,擒获江文清、杨思祖等,降伏5万4千余人。

李文忠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打出野狐岭、攻克兴、端掉查干淖尔的元帝的行宫、强攻骆驼山、赶走沙布丁、逼降元上都。后来人们才发现这个表面有种书生文弱的李文忠,打仗兼有徐达和常遇春的特点。他擅长在敌人立足未稳时,直接精准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其眼光之毒辣,动作之迅捷,让人叹为观止。

此战解决了洪武3年以来,朱元璋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李文忠得胜回朝后,终于被列为开国功臣,封为曹国公。

李文忠之死

1384年12月,曹国公李文忠患病不起。而且新年过后,李文忠的病情仍不见好转。1385年二月,朱元璋派遣皇太子朱标前去探视。朱元璋命淮安侯华云龙之子华中督理太医进行诊治。

华云龙是安徽定远人,在龙湾之战中,华云龙跃马冲入陈友谅军队之中,痛击陈友谅军。洪武四年(1371年),华云龙巡边云州时,突袭北元平章僧家奴,败元朝诸将,致使北元军队不敢轻易冒犯,为明王朝初期的边境稳定作出了贡献。

洪武七年(1374年),有人弹劾华云龙擅自居住在元朝丞相脱脱的府邸,还越级享用元朝宫中的物品,于是朝廷召回华云龙,华云龙在回京的途中去世。二月二十七日,朱元璋亲往曹国公府探望。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33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