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的司令员兼政委是彭老总,他是几次战役的最高总指挥。最高总指挥坐镇大本营,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前线的指挥也越来越需要几个军协同作战,这样就必须明确前线的指挥官。
从第二次战役开始,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就去了前线,坐镇指挥两个军。第三次战役打响,志愿军分成了左右两个突击集团,韩先楚在右翼一下子指挥了四个军,一举攻破汉城。
到第四次战役的时候,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志愿军组建了三个前线指挥所。这三个指挥所的负责人都是谁?他们后来各自都是什么军衔呢?
(中间坐着的是邓华上将,旁边是甘泗淇上将、刘亚楼上将)
先说“邓指”,也就是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负责指挥的四个军,即第三十九军、第四十军、第四十二军和第六十六军,这基本上是志愿军的精锐部队了,也是最主力的作战部队。
“邓指”在东线,当时的战略是西顶东放,东线是要诱敌深入,然后来一次大的绝地反击,也就是说,“邓指”所在的东线是第四次战役的重头戏,承担歼敌的重要任务。
“邓指”的指挥官就是邓华,湖南郴县人,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东北战场四大兵团司令员之一,入朝作战,他又是第十三兵团司令员、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1955年,邓华授开国上将。
然后是“韩指”,由另一位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指挥第三十八军、第五十军和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韩指”在西线,要顶住并迟滞敌人的进攻,为东线部队完成集结争取时间。
(邓华在简陋的志愿军司令部办公)
如果按照围城打援的战术来说,“韩指”是打援的,是配角,“邓指”负责攻城,是主角。当然了,配角也不容易当,打得也是非常辛苦。就拿三十八军的阵地来说吧,美军陆军、空军、炮兵全出动,对我阵地轮番轰炸。
第三十八军在弹药不足缺衣少食的情况下,前赴后继,宁死不退,喊出了人在阵地在的口号,有力地阻击了敌人,为东线取得横城反击战的胜利争取了时间,也付出了牺牲。
韩先楚在西线顽强阻击敌人23天,歼敌1万多人,成功钳制了敌人。韩先楚是湖北红安人,红二十五军将领,解放战争时期是第四十军军长,进入朝鲜之后,是三位志愿军副司令员之一,他也是开国上将。
(韩先楚和彭老总在朝鲜)
“邓指”和“韩指”的负责人都是开国上将,还有一个呢?叫“金指”,由中朝联合司令部副司令员金雄指挥,金雄指挥了人民军的三个军团,配合作战。
金雄是朝鲜人,却长期在中国从事革命工作,他20多岁就来到了中国,考入南京中央军官学校。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后,金雄来到了延安,进入抗大学习。
后来,金雄加入了黄克诚领导的八路军第二纵队、新四军第三师。解放战争时期,金雄还在东北战场剿匪。回到朝鲜后,金雄受到重用,当上了军团长、中朝联合司令部副司令员。金雄是朝鲜比较能打仗的一位名将,在朝鲜被授大将军衔。
朝鲜战争李维奇全称是马修·邦克·李奇微(MatthewBunkerRidgway)。马修·邦克·李奇微(MatthewBunkerRidgway,1895年3月3日-1993年7月26日),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因在朝鲜战争中挽救了联合国军而闻名于世。李奇微,美国陆军上将。生于弗吉尼亚州门罗堡。1917年他毕业于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1918~1926年在其母校和本宁堡步兵学校任教官。后在中国、尼加拉瓜、巴拿马、玻利维亚、菲律宾、巴西和美国各地服役,并先后进指挥与参谋学校和陆军军事学院深造。1949~1950年任陆军副参谋长。朝鲜战争爆发后,原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阵亡,李奇微于1950年12月任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兼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1951年1月李奇微以放弃汉城为战略诱饵,于1951年2月发动反击(即中国军队第四次战役),成功地遏制住了中国军队的攻势。
众所周知,陆军是我军的强项。解放军陆军在全球是数一数二的存在,在朝鲜战争上的杰出表现,甚至连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都赞叹不已。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空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使得新中国成为仅次于美苏的第三空军强国。其中有三位陆军名将半路出家,他们凭借过人的天赋和惊人的刻苦,从对空军的一无所知,到转型成功为让强大的美国空军都畏惧的优秀空军将领。
这三位空军将领分别是:首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四野麾下名将刘震上将,许世友上将麾下第一爱将聂凤智中将。
刘亚楼上将
刘亚楼(1910年-1965年),福建省武平县湘店乡湘洋村人,是林元帅麾下第一爱将,毛主席评价他“将才难得”。从1939年到1945年,刘亚楼在苏联留学,期间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系统地学习了现代化战争的作战经验和指挥艺术。归国后的刘亚楼担任了四野的参谋长,平津战役中,担任了攻打天津的前线总指挥,仅仅用了29个小时就解放了天津。1955年,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曾经担任过国防部副部长兼空军司令员等要职。
新中国建立后,刘亚楼出任空军司令员,受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是首任空军司令员,是我人民空军之父。1949年,我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刘亚楼创办了六所航空学校。为我人民空军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飞行员,比如日后首位空军上将王海、刘玉堤等朝鲜空战英雄。
空战英雄王海,后成为首个空军上将
日后的朝鲜空战,志愿军空军共出动了26491架次,击落敌机330架,击伤95架,被击落231架,被击伤151架,116名飞行员碧血染长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抗美援朝结束后,刘亚楼上将指挥我空军多次击落了美军和台湾的飞机,体现了我军坚决捍卫领空的坚定意志。
刘震(1915年—1992年),湖北孝感人。刘震和韩先楚上将在红军时期都曾经在徐海东大将的红二十五军效力,两人在同一个班,都救过对方的性命,可谓生死之交。解放战争时期,刘震率领的部队被称为“东北猛虎军”,即为东北野战军的2纵队,这是一支林元帅极为倚重的部队。在这一时期,是刘震军事生涯的高光时刻,可谓战功赫赫,捷报频传。
刘震上将
举个例子,1948年11月1日,刘震指挥2纵队和第1纵队,担负了主攻沈阳的重任。在攻沈阳战斗中,第2纵队共歼国民党军3.1万余人,俘获国民党军将官18人。1949年8月1日,改任13兵团副司令员兼39军军长。率部指挥了衡宝战役、广西战争等,为解放中南和华南地区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朝鲜战争中,刘震指挥空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1950年11月调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兼志愿军空军司令。1951年3月担任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空联司)第一任司令员。1951年9月,指挥空四师对战美国空军,连续三日,共击落美飞机26架,击伤8架,其中击落的飞机有美军当时最先进的F-86。1951年12月,刘震将军指挥空三师再战美空军,共击落敌F-86飞机9架,F-84飞机4架,击伤F-86飞机2架。此次空战规模空前巨大,我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美军当时最先进的战斗机F86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刘震与部队总结了喷气时代空战理论,这是我军首创的第一个有世界影响力的空战战术理论。1954年刘震任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后担任过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新疆自治区第2书记等要职。
聂风智(1914-1992),湖北大悟人,有着”黑虎将军“的美誉。红军时期,聂风智曾经在徐帅的红四方面军效力。聂风智是许世友上将麾下第一爱将兼悍将,没有之一。许聂二人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解放战争时期,聂风智担任过三野九纵队副司令员、27军军长,战功赫赫,血战孟良崮,济南战役中,带领部队第一个冲入城中。渡江战役又是第一个过江,每逢大战,都亲临第一线。
聂凤智中将
1951年9月,时任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的聂凤智奉命率领华东军区空军组建轰炸指挥部赴朝参战。 1952年12月份,是志愿军空军空战战术运用较为成功的一个月,全月作战26天,出动战斗机157批1623架次,其中与美机空战34批398架次,击落美机37架、击伤7架。自己被击落12架、击伤14架,美空军与志愿军空军被击落击伤飞机之比为3.1 l。
朝战的空战战果证明了聂凤智将军是一位十分优秀的空军指挥员,他两次赴朝参战,执掌志愿军空军最高指挥权10个月,指挥了大小数百次空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抗美援朝结束后,聂风智领导空军解放浙江沿海岛屿,包括一江山岛和大陈岛等。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后担任过南京军区司令员等要职。
志愿军空军
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中国空军白手起家,在战斗异常残酷的朝鲜战场,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空军。逐步成长为拥有23个航空兵师,近3000架飞机的强大阵容,其空战实力居全球第三位。刘亚楼、刘震和聂凤智三位空军司令员 ,为我国空军的发展作出了永载史册的巨大贡献。
他们在朝鲜战场上的空战战果,有力地配合了地面部队,空战是朝鲜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朝战胜利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派出志愿军于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赴朝进行的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继续在军事上援助蒋介石,同时扶持朝鲜、越南等国的反动势力,建立针对中国的包围圈。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即采取武装干涉政策。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声明,宣布出兵朝鲜,并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同日,联合国安理会在美、英等国的操纵下通过决议,联合国会员国要派兵随从美国军队入朝。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同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遣责美国侵略朝鲜、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自由的人类,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美国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新侵略。”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并在14日发出《关于举行‘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周”的通知》。抗美援朝运动开始播及全国,形成第一个高潮。
1950年9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75000人在朝鲜西海岸的仁川港登陆。此后,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退却。10月1日,美伪军越过三八线,随后侵占平壤,并继续向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进犯。
从8月27日起,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进行侦察和轰炸扫射。面对这种形势,中共中央根据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0月19日,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分别从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辑安等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参战。从10月25日至12月24日,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连续进行了两次战役,歼敌5万余人,于12月6日收复平壤,并把敌人赶回到三八线附近,初步扭转了朝鲜的战局。
1950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简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成立。各行政区、省市先后成立分会或将原有的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合并改组为抗美援朝分会。11月4日,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发表宣言,“誓以全力拥护全国人民的正义要求,拥护全国人民在志愿基础上为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任务而奋斗。”4日至11日,全国自然科学联合会、全国科普协会、社会科学研究会、全国妇联、全国青联等人民团体分别发表宣言,拥护中共中央和各民主党派的联合宣言,号召广大群众积极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11月27日,全国政协与各民主党派举行联席会议,于12月1日发出《关于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对慰劳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运动的协议的通知》。12月22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新年拥政爱民拥军优属运动的指示》。1951年2月16日,全国政协发出电文,号召把抗美援朝运动“进一步地普及和深入到每一农村、每一机关、每一学校、每一工厂、每一商店、每一街道和每一民族聚居的区域。”3月14日,抗美援朝总会发出通告,“努力普及深入抗美援朝的实际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务使全国每一处每一人都受到这个爱国教育,都能积极参加这个爱国行动。”此后,抗美援朝运动进入了更加普及和深入发展的阶段。
1951年1月14日,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关于慰劳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并救济朝鲜难民的通知》。1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踊跃参加爱国募捐运动。到5月30日,全国人民就捐款1186亿余元,捐献慰问袋77万多个,慰问品126万多件。4月初到5月中旬,由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群众代表组成的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分赴朝鲜各地,慰问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及群众。
1951年6月1日,抗美援朝总会发出通告,号召全国各界同胞捐献飞机、大炮。此后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青年团中央、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国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纷纷发表宣言、通告,号召各界同胞积极捐献。到9月25日为止,共捐献飞机2481架,捐款入库的达9970亿元。
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7日,志愿军发动了第三次战役,歼敌1.9万多人。1月25日至4月21日,志愿军又发动第四次战役,歼敌7.8万人。4月11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被撤职,由侵朝美军第八军军长李奇微接任。4月22日至6月10日,志愿军又取得第五次战役的胜利,共歼敌8.2万余人。
1951年7月10日,联合国军方面和中朝方面在朝鲜开城首次举行谈判。美国在谈判桌上进行政治讹诈,要求将军事分界线划在中朝军队控制的三八线以北地区。以后朝鲜战场出现了谈谈打打的复杂局面。8月18日,美军集中8个师的兵力,发动了“夏季攻势”,接着又于9月29日发动了秋季攻势。与此同时,美国空军实行所谓“绞杀战”,对中朝人民军队后方和后方运输线实行大规模的日夜轮番狂轰滥炸,企图切断中朝人民军队前线粮食弹药的供给,迫使中朝方面接受其谈判条件。经过中朝人民军队的英勇战斗,到10月下旬便粉碎了敌人的攻势,共歼敌25万人。
1952年初,美国侵略军公然违背国际公约,在朝鲜北部和中国东北地区撒布大量带有鼠疫、霍乱、伤寒和其他传染病的动物和昆虫,企图以所谓的“细菌战”从根本上削弱中朝军民的战斗力。2月24日,抗美援朝总会主席郭沫若发表声明,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坚决声讨并制止美军撒布细菌罪行。3月8日,周恩来发表声明,抗议美国政府使用细菌武器和侵犯中国领空。为了战胜美国的细菌武器,中朝两国人民紧急动员起来,开展防疫卫生运动,采取种种措施,动员一切可能的人力、物力、药力扑灭带菌毒虫。美国的细菌战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极大公愤,使美国完全陷于世界人民的声讨、审判的被告地位。4月28日,“细菌将军”李奇微下台,由美军上将克拉克接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的“细菌战”遭到失败。
1952年6月23日,美国侵朝空军大规模轰炸了中国境内的鸭绿江水电厂。7月11日,美国空军对北朝鲜和平城市平壤进行轰炸扫射。中国各地掀起了抗议声讨活动,揭露和抗议美国这一暴行。美国企图阻挠中朝战俘全部遣返,并对其俘获的中朝人员施行极其野蛮的摧残和迫害,引起了中朝人民的极大愤慨。1952年2月至10月,《人民日报》多次发表社论和声明,揭露和谴责美军迫害战俘的罪行。全国人民也积极掀起了抗议活动,要求全部释放战俘。
为了挽回败局和迫使中朝方面接受美国的谈判条件,克拉克于1952年10月14日发动了上甘岭战役。美军先后投入6万多人的兵力,出动3千架飞机和170多辆坦克,动用18个炮兵营,进攻不到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在44天的激战中,美军向上甘岭发射了200万发炮弹和5千枚炸弹,发动了900多次冲锋。但是,志愿军战士,守住了阵地。此战役志愿军歼敌2.7万人。1953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中国人民志愿军配合停战谈判,先后发动两次进攻性作战,歼敌4万余人。7月13日,中朝人民军队发起金城战役,歼敌5万余人,收复土地178平方公里。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
美国在形势更加不利的情况下,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同中朝代表签订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历时3年零32天的朝鲜战争结束。中朝军队共歼敌百余万人,其中美军39万人,击落击伤敌机12200余架,击沉击伤敌舰艇257艘,击毁和缴获敌军各种作战物资无数。至此,中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也胜利结束。
朝鲜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又帮助朝鲜人民为战后的恢复和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返回祖国。
1984年,中共中央为当年志愿军被俘人员平反,落实政策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33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