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来聊一聊,我们熟知的但是确实错误的历史常识,这些常识,大部分都是有电视剧,地摊文学把我们给带偏的,虎臣来带大家看一看。
1.清朝的宫斗剧,在前几年,特别多,各种各样的,里面的女人各个都不是善茬,斗来斗去的!但是实际上,还真不是这样,清朝,尤其是康雍乾三朝,皇权空前强大,宫内宫外的体制非常森严,嫔妃想搞小动作,小把戏是没有可能的!
2.关羽用的就不是青龙偃月刀,因为当时,金属冶炼技术有限,说白了,造不出青龙偃月刀,目前能确定的,普及青龙偃月刀是什么朝代呢?北宋!而且这玩意太重,48.6公斤重,快一百来斤重的东西,也没人用它打仗。那关羽用的是啥呢?《古今刀剑录》记载,关羽用的是两把环首刀
3.看电视剧的时候,皇帝穿的都是黄色的龙袍,基本上是个皇帝都这么穿。其实这也是错误的,宋朝以前,也就是秦汉到隋唐时期,皇帝的朝服都是黑色的长袍,那时候认为黑色尊贵。头上戴着的也是旒(liú)冕,秦始皇的那个帽子,大家应该知道,平平的,还带一串珠子,就是那玩意。
4.再来说俩三国的,张飞的字是益德,在三国演义里面,张飞变成了字翼德。孙尚香,大家比较熟悉,就是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的那个。但是实际上,这个人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只是在一些戏剧作品里面被叫做孙尚香,甚至在三国演义中,也没用说她叫什么。
5.说清朝宫里吃饭,每样菜吃起来不能超过三口。这纯粹是扯淡,但是这个说法还流传了很久,说是怕别人知道皇帝喜欢吃什么,这个说法最早出于《宫女谈往录》。其实还真不是这样,不过皇帝不会死盯着一样菜一直吃倒是事实,这首先是个礼仪问题,其次就是对于皇帝来说,他们天天都能吃得上,没必要死盯着一直吃。而且要说怕知道皇帝喜欢吃什么,膳底档都已经记录下来了,比如说里面记载的,光绪吃海鲜多,乾隆吃海鲜少,慈禧膳单里面鸭肉贼多,这已经足够看出来了。
6.清朝压根没有满汉全席这个东西,受到电视剧的影响,一说起满汉全席,很多人就会想到清朝的宫廷菜。但是实际上,清朝不存在满汉全席这玩意,不管是野史还是正史,亦或者内务府记载,都没有说过有满汉全席这个东西,那它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新中国成立之后才有的满汉全席。
关羽用的武器是长柄大刀。
自古以来,关羽使用什么武器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讨论的焦点无非有三个,分别为青龙偃月刀、长矛以及长柄大刀。下面我们来一一分析一下。
首先是?青龙偃月刀?。
这种说法最早不是出自我们熟知的《三国志通俗演义》,而是大约兴起于北宋末南宋初。据南宋文学家周密《癸辛杂识续集》记载,龚圣与所作《宋江三十六人赞》中说:?大刀关胜,岂云长孙?云长义勇,当其后昆。?
而始作俑者是民族英雄岳飞,他曾亲手绘制关羽全身画像,其中关羽铠甲鲜明,横刀立马,顾盼回眸,长髯飘动,犹如疆场获捷,缓辔回营之状。头上悬?汉寿亭侯?封印,旁落?岳飞之印?。有好事之人还把此画刻于石上,存留至今,现保存在河南省洛阳市的龙门石窟研究院。
或许是受此影响,到元代刊行的《三国志平话》里面,关羽就使用大刀在沙场上冲锋陷阵了。随着偃月刀的锻造工艺在宋代出现,从外形上看比原先的长柄大刀更显威武,更具震撼力。
到了元末明初,罗贯中根据民间说书艺人口耳相传的三国故事话本,以《三国志平话》为蓝本,创作出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为了塑造关公?义绝?的形象,罗贯中除了将他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的外貌写得非同凡响外,更是让他腰胯赤兔千里驹,手提青龙偃月刀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第一回是这样描绘青龙偃月刀的: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
?冷艳锯?突出了此刀的肃杀之气,?重八十二斤?更是突出了?义绝?关公有楚霸王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盖世武力。 由于《三国志通俗演义》的魅力和影响力太大了,以至于长久以来人们习惯性的以为关羽使用的武器是?青龙偃月刀?。但据相关方面的专家如成都武侯祠谭良啸先生等人严肃考证,发现?偃月刀?的锻造工艺是在宋代被发现的,所以将近1000年前的关羽是不可能使用?青龙偃月刀?的。
其次是?长矛?。
这个说法来自于《三国志》中的一段话:?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于是有人据此认为关羽所用武器乃是?长矛?或枪、戟之类顶端尖锐的武器。
其实这也是一种想当然的臆测。因为我们说?刺杀?,并非是用?刺?去杀,就比如荆轲刺秦王,用的就是匕首,其实就是小刀的一种;民国时期特务刺杀爱国志士,用的是手枪炸弹。所以?刺?表现的是攻击的迅疾性和隐蔽性,跟使用什么武器并无多大关系。而翻阅史料,并未有任何一则关于关羽使用?长矛?的记载,因此此项可以排除。
提起武圣关羽,大家就会想到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之间的兄弟情义让所有男人羡慕,所有的男人都希望自己这一辈子能够遇上几个如此肝胆相照的兄弟,但是现实却相当残酷,历史上刘关张根本没有结拜,自然也就不存在桃园三结义的说法了,这一段只是罗贯中的小说演义而已,其实三国这段历史如今已经非常的模糊,因为我们很多人将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与正史混为一谈,将小说当成了历史,比如诸葛亮借东风、空城计等等,这在正史上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今天小编要为大家再次爆料:就连武圣关羽用的兵器青龙偃月刀也是假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且听小编一一道来。
首先我们先普及一下青龙偃月刀的发展历史和冷兵器的发展知识,青龙偃月刀属于偃月刀的一种,据目前的出土文物显示,最早的青龙偃月刀应该在宋朝出现,而青龙偃月刀并非是实战中的武器,因为其重量非同一般,主要是在平时演练中练习臂力,其实战性并不强,如果谁抬着青龙偃月刀上战场,估计还没来得及抬刀就被敌人砍死了,因为在战场上两军交战最重要的就是速度,青龙偃月刀由于太过于笨重自然被士兵淘汰掉了。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重达八十二斤,换算成今天的重量就是近五十斤,关羽用青龙偃月刀斩杀了不少名将,比如斩颜良诛文丑、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等等,都与青龙偃月刀有关,因此青龙偃月刀成为了后世心中的宝物,和关羽一样享有美誉,在小说中关羽被杀后,青龙偃月刀被潘璋夺走,后来又被关兴夺回,所以一提起青龙偃月刀自然就想起了关羽,二者互为象征。
根据现存史料的研究,正史中的关羽所用的兵器并非青龙偃月刀,最早的青龙偃月刀见于《武经总要前集·器图》。《武经总要》成书于北宋初期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是中国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修的军事和兵器大百科全书。书中“刀八色”章节共绘制了当时军队中使用的八种刀形,除手刀为短柄武器外,其余七色均为长杆刀,包括“偃月刀”。后来在清代早期偃月刀甚至变成了武举考核膂力的道具。事实上,关羽是否用刀作战一直是个疑问,《三国志》上说:“曹公使张辽及关羽为先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陈寿的一个“刺”让人有了诸多的疑问,如果关羽用的刀,那就应该是劈字,因此陈寿的一个刺字引起了后人的诸多猜疑。
三国这段历史正因为受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影响才变的更加模糊,而三国这段历史也正因为小说《三国演义》的推广而被大家所熟知,可以说是成败接受罗贯中的影响了。
1.关羽并没有青龙偃月刀,因为在三国时期,战场上面不会出现长柄大刀,因为那个时候技术还不够,容易折断,如果有出现的话,也只是用作礼仪来用的,关羽并非是斩颜良的。
而是趁着颜良不注意,直接用长矛刺死的,然后用短刀取下颜良的首级,不过关羽也确实是在敌人阵中取下颜良首级的。
2.长坂坡之战,张飞二十骑断后,张飞也确实在那边大喊:我乃燕人张翼德是与,谁与我决一死战,那为什么魏将不冲过来跟张飞对决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张飞把当阳桥给弄断了,曹魏一时过不来,根本没法跟张飞对决。
3.三国演义好多单挑的情景,我们也知道在历史上这种其实很少出现,不过三国也确实有过一次单挑,是发生在吕布与郭汜之间,结果就是吕布用长矛刺中了郭汜,郭汜被其人救了,所以两军各自退军。
4.东汉有三个人叫曹节,一个是汉灵帝时期的宦官,因为迎立汉灵帝有功,被封为育阳侯、尚书令、车骑将军,另外两个与曹操有关,一个是曹操的曾祖父,曹腾的父亲,一个是曹操的女儿,嫁给了汉献帝成为皇后。
个人比较纳闷的是,难道曹操给自己女儿取名字,不用避自己曾祖父的名讳吗?竟然取一模一样的。
5.历史上的司马懿与张春华的关系其实没有像《军师联盟》那样的好,司马懿也完全不怕张春华,当司马懿有了柏夫人之后,就很讨厌张春华,那电视剧为什么那么演绎呢,原因也很简单,司马懿是主角嘛,优点多一些,缺点少一些。
6.孙坚有五个儿子,分别是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朗,其中孙权活到了七十一岁,而另外四个人都只活到了二十几岁,有一个叫刘琬的给他们看过相,说过,孙家兄弟个个寿命都不长,只有孙权寿命会比较长。
历史上的关羽用什么兵器
《三国演义》中,关羽手握青龙偃月刀,在三国故事中频频亮相,制造话题,成就了“武圣”的美名。就连《水浒传》中,“天勇星”关胜自诩关羽后人,以擅使青龙偃月刀为荣。表面上看,人和刀融为一体,实质上关羽真的用过这把大刀吗?
刀的神话
《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中,“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这把刀伴随关羽的一生。“面如重枣,眉若卧蚕,绿袍金铠,提青龙刀,骑赤兔马,手绰美髯”,成为关羽的标准形象。
在青龙偃月刀的助力下,关羽温酒斩华雄、只身斩颜良、官渡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众多名将死于青龙偃月刀下。凭借卓越的战功,关羽位列蜀汉五虎上将之首。而青龙偃月刀在关羽知名度提升之后,有了“关刀”的外号,形成了独特的“关刀文化”。一人一刀的神话,为后世留下了充足的谈资。
汉将用汉刀
关羽用的什么刀,是由所处时代决定的。两汉时期,首次使用了大规模骑兵作战。短兵相接之际,士兵迫切需要一种杀伤力巨大的武器,环首刀应运而生。这种刀单面开锋,厚脊直刃,因有圆环状刀柄而得名。
环首刀始于战国,盛于汉唐。它经历冶金、淬火、研磨、复合锻造等工艺。环首刀的刀茎分为通茎式、偏茎式、中茎式和宽茎式等4种。由于蒙古马平均肩高128.4mm,环首刀的长度一般在90至100cm之间。
据《居延汉简》记载:环首刀“视白坚未至锋三分所而绝,此天下利善剑也。又视之身中生如黍粟状,利剑也,加以善。”“白坚”和“黍粟”说的是刀在淬火过程中产生了马氏体组织。有了淬火的加持,环首刀刃部锋利,脊部坚韧,在格斗中不易卷刃折断。
山东苍山曾出土过一把长刀,全长111.5cm,刀身铭文:“永初六年(112年)五月丙午造卅涑大刀吉羊宜子孙”。“卅涑”是指“三十炼”,说明两汉已经有成熟的“百炼钢”技术。经检测,这把刀含碳量控制在0.6-0.7%之间。曹操曾下令制作5把百炼刀,3把送给3个儿子,2把留着自用。
打量环首刀的外形,显然和青龙偃月刀格格不入。事实上,关羽确实有过配刀。南朝学者陶弘景在《刀剑录》透露:“关羽为先主所重,不惜身命,自采武都山铁为二刀,铭曰:‘万人’,及羽败,惜刀,投于水。”也就是说关羽爱刀如命,曾亲自采铁监造,制作2把“万人”刀,败走麦城后,他宁愿将刀投入水中,也不愿将刀留给敌人。从文献资料可以推断,关羽锻造的刀很可能是环首刀。
陈寿在《三国志》记述:关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当时关羽用的应该是汉军常用的矛。其他杂史笔记也未见关羽使用青龙偃月刀的痕迹。综上所述,汉末三国未出现青龙偃月刀这样的长柄兵器。去除演义的滤镜,关羽和青龙偃月刀是个美好的误会。
青龙偃月刀的由来
事实上,青龙偃月刀是典型的宋刀。北宋兵书《武经总要》列举了“刀八色”,偃月刀就是其中之一。此刀“刃前锐利,刀后斜阔,长柄,柄末端有鐏”。偃月刀因刀身镶有蟠龙吞月的图案,故此得名“青龙偃月刀”。
偃月刀属于重型兵器,劈砍威力巨大,只是制作成本高,且形制过于笨重,不利于推广。时至明朝,宋朝“刀八色”,只有四种留存。《武备志》记载:“即长刀、短刀、钩镶刀、僵月刀,后一种以之操刀,示雄风,实不可施于阵也。”表明青龙偃月刀只在操习上现身,不宜于战斗搏杀。
明清时期,青龙偃月刀登上了武举的舞台。万历年间,开设“将材”武举,青龙偃月刀是“初场”中“刀”科的必考项目,整把刀重达120斤。“刀”科考验的是考生刀术是否精湛,择优录取“术”和“力”俱佳者。崇祯四年(1631年)武举会试中,考生王来聘和徐彦琦“能运百斤大刀”。
清朝时,武举同样少不了青龙偃月刀。大刀的重量分为120斤、100斤和80斤等三号。应试者自选刀号,完成左右闯刀过顶、前后胸花舞等动作,所有动作必须一次完成。由此可见,青龙偃月刀“中看不中用”,挥舞此刀靠的是力量而非技巧。
人刀合一
出现宋刀配汉将的怪现象,必定事出有因。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在《通鉴纲目》中确立了“尊刘抑曹”的史学观。关羽以匡扶汉室、忠君勇武的形象,赢得了儒家的青睐,取得了与“文圣”孔子并列的“武圣”地位。
在儒家的影响下,历代帝王掀起一股造神运动。隋朝时,文帝下令修建玉泉寺,关羽晋身为护法伽蓝尊者。到唐朝,肃宗将关羽列为孔子的从祀,列入皇家祭典的殿堂。进入宋朝,徽宗在21年间先后追封关羽“忠惠公”、“崇宁真君”、“昭烈武安王”、“义勇武安王”等封号。
元朝建立后,文宗为了缓和民族矛盾,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显灵武安英济王“。时至明朝,关羽的祭祀由”从祀“升级为”专祀“。明亡清兴,当权者进一步提升关羽的地位,封他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赏宣德关圣大帝”。
随着关羽地位的提升,他的形象也在转变。宋金时期,文学家元好问在《续夷坚志》中提到,济源关公庙中,关羽手持的就是一把大刀。而北宋末期的一副画像中,关羽身后的周仓手中举的是一把介于屈刀和偃月刀之间的长柄大刀。
元初学者郝经将长刀、赤兔马和关羽相互捆绑,关羽的形象从此定型。元末明初,文学巨著《三国演义》问世。作者罗贯中刻意强化关羽的武圣形象。关羽挥舞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豪气盖世,给读者留了深刻印象。伴随着《三国演义》影响力的扩大,青龙偃月刀穿越到汉朝,成了关羽的标配。有了官方的认证、戏剧的推广和小说的普及,青龙偃月刀和关羽达到了人刀合一的境界。
明末清初学者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点评:关羽“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明朝文献学家王圻在《三才图会·器用》称赞:“关王偃月刀,刀势既大,其三十六刀法,兵仗遇之,无不屈者,刀类中以此为第一。”当现实和梦想交织,“名将第一”和“刀类第一”强强结合,封建统治者、传统文人和普通百姓各取所需,塑造出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形象。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30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于成龙为什么如此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