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三国之中,卧龙和凤雏得一可得天下,后面还有一句是什么

趣看历史 2023-09-21 16:31:19

众所周知,卧龙指的是诸葛亮,凤雏指的是庞统。诸葛亮,不用多说,他是智慧的化身,仅以一个“隆中对”之策便帮助刘备建立蜀国,成为三国中的一霸,诸葛亮也从一个山村野夫跃升为蜀国丞相,可谓神也。而庞统也很厉害,知识渊博,行政能力超强,以一个月时间处理一整年的公务,也是一等一的人才。

后半句为“子初孝直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子初指的是刘巴,孝直指的是法正。就是说如果刘备想安定天下、兴复汉室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刘备必须拥有卧龙和凤雏中的一个。刘备把两人尽皆收入囊中,他完全符合这一个条件。第二,法正和刘巴两个人必须好好活着,而且一定是同时好好活着。而刘备则不符合这个条件。

“子初”即是刘巴。刘巴,字子初,荆州零陵郡烝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县、邵东县一带)人。刘备和诸葛亮对他的评价都很高,刘备:“子初才智绝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难独任也”。诸葛亮:“运筹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他的才干,连诸葛亮都自叹不如,当初为了把他请出来,刘备阵营几乎是全部动员。但在刘备称帝不久的章武二年(222年)去世。

刘巴又与诸葛亮、法正等人共同制定《蜀科》,奠定了蜀汉政权的法制基础。刘巴不但在蜀汉作用很大,他的名声在魏国也是闻名遐迩。魏国很多人都称他为“刘君”,可见他的影响力有多大。章武二年逝世。 孝直比子初名声还要大,读三国的人都知道,他就是法正

卧龙凤雏得一者便可安天下,下半句是怎样的呢?

相信每一个第一次读三国的人,都会对蜀国的好感更大一些。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咱们从小知道的大概就都是一些什么桃园三结义或者是常山赵子龙,要么就是草船借箭等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对于这个势力好感颇深,再加上书中对于曹操等人的描写有些水分,这就使得更多的人喜欢蜀国。

但是我们都知道,他们最后并没有什么“主角”光环,在刘备的儿子手中灭亡了。其中我们应该都还记得,有一位高人曾经和刘说过,卧龙凤雏得一者,便可安天下。而在演义里面,这两位都是在其麾下的,可是却并未守住江山,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这句话还有下一句却很少人知晓。

首先呢,刘备得到了卧龙凤雏,这是事实,但是可惜庞统死的有点早了。在短短的出场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作用的确是很大的,想必如果他没有死,真的有很大机会成就霸业。只可惜,没有如果。而在诸葛亮的帮助下,的确是天下三分,成为了鼎立三足之一。但是到了后期,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虽然说丞相依旧十分的妖孽,可惜的是在一系列原因中无力回天啊!这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在标题中的那句话的下一句中提到了。

那就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顾名思义,就是说这两个人只要死掉一个人,那么他们这个国家就够呛能够兴盛起来了。这两个人都是谁呢?他们分别是法正,还有刘巴。对于三国了解的人,一定对这两个人不会陌生。虽然说演义名气人气不是特别特别响亮,但是他们起到的作用,真的是巨大的。


我们都知道,在后来,蜀国可以说是风雨飘摇。演义中虽然说丞相足智多谋,应对这外面的种种动乱,但是对于蜀国一些内部的问题真的是分身乏力了。到了最后,落得积劳成疾的下场,在他病死后,蜀国迅速的衰败着。倘若说,这两位谋士依然在世上,想必可以对于当时的蜀国是一集强心剂了。这两个人可以说是跟了刘备不太长的时间,就相继去世了。但是在他们追随助攻的这一段事件里面,可以说是看得到他们的智慧还有计谋。

我想如果说他们哪怕还剩下一个,结果或者是衰败的过程都会增加很多的变数。毕竟在后期,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当时的刘二代做的并不是很好。如果刘二代能撑起场面,还能力挽狂澜。假如说,真的有这样的可能,结局会是什么样子呢?

“卧龙,凤雏,得其一者可得天下”出自哪首诗?

出自《三国演义》,司马徽老先生说的一句话:“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

一、人物简介:

1、司马徽简介: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徽东汉末年著名的学士,与名士庞德公,徐庶,韩嵩,石韬等人,关系甚密,被庞德公称为“水镜”。东汉末年的士人大多数追逐名利,而卧龙凤雏却隐居起来,不轻易投靠他人,他们两人也得到了水镜先生的赏识,认为他两是治世之能臣。

2、“卧龙”简介:卧龙,源自《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称赞未出茅庐的诸葛亮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语:诸葛玄卒,亮与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所居之地有一冈,名卧龙冈,因自号为'卧龙先生',这是"人以地名"。

卧龙,比喻隐居或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

、“凤雏”简介: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刘备手下的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时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后来庞统所葬之处遂名为落凤坡。

二、对“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的理解:

司马徽老先生早已明言: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 ,又言: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也 。

1、得其一可安天下,关键就在这“得其一”,如果“得其一”,则两人中任何一人都会按会按其制定的既定方针有条不紊地稳步推进,比如诸葛亮的“隆中对”,他就会在确保荆州无虞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制定取川计划,稳步推进,夺取西川,然后“以待天时之变,以一上将起荆州之兵,直驱宛洛”,而刘备也“领益州之兵,出斜谷,直取长安”,两路夹击,曹魏安得不灭度,汉室安得不兴?然而得庞统后,庞统急于立功,在张松被杀,取川事机败露之时,不听诸葛亮良言相劝,贪功冒进,终至阵亡落凤坡,而此时孤军深入的刘备“进无援兵,退必溃败”,若退回荆州,则短期无法再次制定取川计划,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匆忙带上张飞、赵云前去救驾,只留下关羽父子镇守荆州,而高傲的关羽最终大意失荆州,张飞、刘备、黄忠又相继为报仇而死,更是赔上了蜀国的全部军事力量,元气大伤,而后主刘禅又昏庸无能,全国政事、军事尽由诸葛亮一人劳神,终于一代英材倒下,蜀汉再也无力回天。换言之,如果刘备只得到庞统,庞统也必定会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的战略方针,逐步推进,从而实现的伟业。所以说,卧龙凤雏只能得其一,得二必生变故,反欲速则不达也!!!!

2、再说“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也”,司马微老先生早已指出,诸葛亮在刘备手下虽能得到充分施展其才华和抱负,但终究难以吞下“占据天时”的曹操和“占据江东已历三世,独得地利”的孙权,而最多也只能与之分庭抗礼,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关于这一点,三国时的另一位隐士封公玖也早在诸葛亮出山之前向其咨询时就已向诸葛亮言明。另外从淮南许子将对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中也可看出,边曹操这样拥有治世才能的人,在乱世中为能自保都只能成为万人唾骂的“奸雄”,没有野心的诸葛亮和庞统(至少在书中看不出来)辅佐一个处处“为天下共生着想,仁义布于四海”的刘备,又能创出一番怎样的事业呢?

所以说,刘备虽然同时得到了“得其一可安天下”的两个人材,但其失败的命运最终是难以避免的。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30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