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制度首创于清太祖努尔哈赤,完备于清太宗皇太极。八旗是一种兵民结合的政治与军事组织,是努尔哈赤为整合后金力量与大明王朝抗衡的创造性发明。图为:八旗
八旗分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以八面颜色不同的军旗作为区分和标志。最就只有八旗满洲,但是随着蒙古人、汉人被征服编入蒙古八旗、汉八旗。因此,清朝的八旗,实则上有二十四旗。图为:努尔哈赤
在清军入关之前,八旗本无高低地位之分。但镶黄旗是个例外,镶黄旗一直为皇帝本人及后人一支所属,归皇帝直接统辖,后来正黄旗、正白旗又成为了皇帝的直接统辖。1650年,顺治皇帝福临对八旗进行了调整,将皇帝控制的正黄、镶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由诸王、贝勒控制的正红、镶红、正蓝、镶蓝、镶白五旗称之为下五旗。图为:正黄旗
从抬旗的规模和人数来看,正黄旗和镶黄旗都差不多,二者比起来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在同治元年(1862年)慈禧把自己的娘家从“镶蓝旗满洲”抬入了“镶黄旗满洲”而在乾隆时(1748年)慈禧的姑姑照样是做了皇贵妃,她的家人抬旗却是“正黄旗满洲”。图为:镶黄旗
皇贵妃毕竟只是妃子,但慈禧在同治时期就不一样了,那可是是绝对的实权派。因此,将娘家人抬旗,自然要抬入最尊贵的旗中。图为:正黄旗战甲(左)与镶黄旗战甲(右)
在汉八旗抬旗中也是如此,年羹尧、李侍尧的军功远比田文镜高,所以抬入了镶黄旗,田文镜为正黄旗,阿桂、官文抬入正白旗,比起军功,阿桂等人又比年羹尧等差了很远。因此,从抬旗制度可以窥见,八旗之中,上三旗中最为尊贵和显赫的才是镶黄旗,而不是正黄旗。图为:慈禧
正黄、镶黄、正白为上三旗
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为下五旗
努尔哈赤生前的八旗旗主
正黄(45牛录)和镶黄(20牛录):努尔哈赤
正白旗(25牛录): 皇太极
镶白旗(15牛录):诸英之子杜度
正红旗(25牛录):代善
镶红旗(26牛录);代善长子岳托
正蓝旗(21牛录):莽古尔泰
镶蓝旗(33牛录):阿敏
努尔哈赤晚年将亲统的两黄旗的大部分各授于同母的三个幼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每人15牛录,其余自己统帅做亲军,但他有个明确的指示就是: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多铎领正黄旗,将来自己死后统帅的亲军全给多铎,但另赐一旗给多尔衮.有的史学家认为这等於是明确立多尔衮作继承人的公开宣示.因为这种分配方案使得同母三兄弟的军事力量占有很大的优势,没有一个其他兄弟可以与他们相比,但反之,这也使得努尔哈赤其他的儿子们团结起来抗衡三兄弟.
努尔哈赤去世前不久已经把镶白旗旗主杜度调到镶红旗,准备以此旗给多尔衮.但还来不及做安排就去世了.他刚一烟气,几个大儿子们联合起来逼殉了三兄弟的生母大福晋,皇太极继位后乘机夺取了镶白旗,以自己的长子豪格作旗主.但多尔衮保住了所领的15牛录归附于阿济格的正黄旗下.满族以黄色为尊,皇太极就将原来的正黄旗和镶黄旗改旗号为镶白旗和正白旗,而他所领的两白旗就成了两黄旗.这样一来,阿济格领镶白旗,多铎领正白旗,加上努尔哈赤遗留的亲军,成为八旗中实力最强的一旗.而皇太极的两黄旗这时实力最小.
皇太极这时之所以不杀三兄弟,是因为他们虽然年幼但兵力最强,因为年幼没有太大威胁反而容易掌握笼络,并用来抵制另外三大贝勒.阿济格在三人中军功高脾气最直和莽撞而不易控制,於是皇太极在第二年以他擅自为幼弟说亲为名,废了阿济格的旗主,改由多尔衮领镶白旗.
以后皇太极采用策略先后废了阿敏和莽古尔泰,以听话的济尔哈朗代替阿敏掌镶蓝旗,莽古尔太暴毙后其同母弟德格勒领正蓝旗,德格勒又离奇暴毙,皇太极发动了莽德姐弟三人谋反案,吞并了正蓝旗,将正蓝旗和正黄旗混编后一分为二,组成新的正蓝和镶黄旗,由自己亲自统帅,从中还分出一部分牛录给豪格壮力,豪格的镶黄旗成了正蓝旗,改动结果还是新的镶黄旗实力最小.为了巩固地位,皇太极在崇德二年找岔子把多尔衮和多铎的两白旗混编,以多尔衮为正白旗旗主,多铎为镶白旗旗主,不过两白旗由於历史的渊源一直比较团结,实力是八旗的第二和第三.
皇太极死时,他和豪格加起来有117个牛录,是八旗第一大势力,多尔衮三兄弟则有98个牛录,排行第二,老代善的两红旗(其子岳托死,由代善领两红旗)和济尔哈朗的镶蓝旗则有96牛录是八旗的中间力量.从这里大家就可以看到为什么多尔衮不愿意为了皇位硬拼,豪格兵力占优,而且一向勇捍,多尔衮三兄弟虽然人数少些但作战力较强(努尔哈赤的嫡系部队,皇太极换来换去也没有换走太多),但是济尔哈朗倒向豪格,代善虽然态度不明朗,也倾向于豪格多些.
但是豪格其实没有得到两黄旗和正蓝旗的全力支持,两黄旗有部分大臣亲多尔衮,并且又有些担心豪格继位后把蓝旗换成正黄旗.还有一点,就是后宫并不支持豪格,豪格非后宫五妃所出,而孝端后的意见两黄旗也要买帐.选举关键时刻老滑头代善和胆小鬼济尔哈朗始终态度不明,豪格原指望两人推举他,等来等去等不到,负气离开,给多尔衮抓住时机.
以后多尔衮打击豪格势力,吞并了正蓝旗,和自己的正白旗混编成新的正白和镶白旗,原来的镶白旗在多铎死后改为正蓝旗由多铎长子多尼领旗.多尔衮死后,其养子多尔博领两白旗.顺治亲政,清算多尔衮,夺其嗣令多尔博归宗,这样正白旗就归了顺治,和两黄旗一起抬为上三旗.镶白旗则还给了豪格的长子.
这样由於上述历史,形成了八旗的排序: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这时的正黄旗早已不是努尔哈赤的亲军了.
八旗制度首创于清太祖努尔哈赤,完备于清太宗皇太极。八旗是一种兵民结合的政治与军事组织,是努尔哈赤为整合后金力量与大明王朝抗衡的创造性发明。
八旗分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以八面颜色不同的军旗作为区分和标志。最就只有八旗满洲,但是随着蒙古人、汉人被征服编入蒙古八旗、汉八旗。因此,清朝的八旗,实则上有二十四旗。
八旗
在清军入关之前,八旗本无高低地位之分。但镶黄旗是个例外,镶黄旗一直为皇帝本人及后人一支所属,归皇帝直接统辖,后来正黄旗、正白旗又成为了皇帝的直接统辖。
1650年,顺治皇帝福临对八旗进行了调整,将皇帝控制的正黄、镶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由诸王、贝勒控制的正红、镶红、正蓝、镶蓝、镶白五旗称之为下五旗。
努尔哈赤
这个划分就开始明确了八旗的地位高低,清朝直到灭亡这个划分都没有改变。
上三旗也由此成为地位最高的旗,主要担任皇宫禁卫等职务,而下五旗则驻守各地。但是,上三旗中,究竟谁的地位最高?谁才是老大?一直以来众说纷纭。
在不少网友的心中,一直认为正黄旗才是八旗之首,因为正黄旗看上去更加威严,与皇家气派最为符合,那么事实真是这样吗?
正黄旗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得知道八旗还有一个特殊的制度??抬旗。什么是抬旗制度呢?说白了就是破格,就是提拔。八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下三旗的人只要有大功劳或者地位尊崇了就可以抬入上三旗。
那么在清朝总共有多少次抬旗事件呢?我们可以通过一张图来看看:
抬旗
从抬旗的规模和人数来看,正黄旗和镶黄旗都差不多,二者比起来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在同治元年(1862年)慈禧把自己的娘家从?镶蓝旗满洲?抬入了?镶黄旗满洲?而在乾隆时(1748年)慈禧的姑姑照样是做了皇贵妃,她的家人抬旗却是?正黄旗满洲?。
皇贵妃毕竟只是妃子,但慈禧在同治时期就不一样了,那可是是绝对的实权派。因此,将娘家人抬旗,自然要抬入最尊贵的旗中。
慈禧
在汉八旗抬旗中也是如此,年羹尧、李侍尧的军功远比田文镜高,所以抬入了镶黄旗,田文镜为正黄旗,阿桂、官文抬入正白旗,比起军功,阿桂等人又比年羹尧等差了很远。
因此,从抬旗制度可以窥见,八旗之中,上三旗中最为尊贵和显赫的才是镶黄旗,而不是正黄旗。
镶黄旗
镶黄旗是八旗之首,其次是正黄、正白。那么下五旗谁为首呢?下五旗中,皆为平等旗次,并没有明确顺序。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29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