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一生从未到过北方的裴铏为何会写藩镇与聂隐娘

历史百家汇 2023-09-21 15:28:29

都知道,唐代文艺的繁荣不仅是拥有大量传颂后世的诗歌,同时,传奇小说也有划时代意义。不论从文体、内容、思想、语言等各方面,唐代小说已经步入很成熟的阶段,之所以被称为“传奇”,正是以代表作家裴铏留下的名着《传奇》一书命名。

裴铏生活在晚唐,除了小说造诣之外,生平事迹并不算显着,新旧《唐书》的文人传记中并没有什么记载。在其有限的事迹中,裴铏的主要经历除了岭南之外,就是四川成都。裴铏作为藩镇将领高骈的幕僚助手超过十年,两人有密切关系,《传奇》中比较成熟的篇章应该是在成都几年里所作。

裴铏传奇

一、唐代小说“传奇”为何得名于裴铏

2015年,“聂隐娘”故事搬上大银幕,由侯孝贤导演,舒淇主演的《刺客聂隐娘》名扬海内外,获得大奖,使更多今天的人知道,裴铏不仅最重要的传奇作者,更是后世武侠题材的正宗创始人。

而唐代另一武侠小说名篇《虬髯客》的作者虽有争议,目前比较倾向的杜光庭也可以算裴铏的同时代人,但杜光庭唐懿宗咸通时才刚刚参加科举,这时候裴铏已经跟着高骈在静海军节度使幕府供职,杜光庭一直活到五代十国初期,根据经历推算至少比裴铏小十几岁。

电影聂隐娘海报

裴铏不仅有《聂隐娘》一篇经典,另外还有《昆仑奴》等其他佳作,后来经过一些文人“批评”推广,裴铏的小说集《传奇》成为唐代文言小说文体的代言名称。今天人们肯定会认为“传奇”二字算是一种对小说的褒奖,正如小说在古代长期视为“雕虫小技”,在正统文士眼中,写小说并不是一项正道,传奇的实际地位自然也不会例外。

传奇在中晚唐之所以比较兴盛,不少研究者都认为当时的文人有一种“行卷”或“温卷”风气,文人参加科举时,为了使一些达官显宦能够青眼有加,予以提携,为自己的才华提供一种“资质证明”,仿佛是一些没有自信心的文人私底下的一种旁门左道,虽然有些传奇的确写的很好,但总的来说不被传统士大夫认可。

宋代初期还有一个典故。据说范仲淹写了散文名篇《岳阳楼记》后,好友尹洙见了十分喜欢,就称这篇文章很像“传奇体”。而北宋前期,从柳开、王禹偁、穆修、石介、欧阳修等人已经提出文以载道的新古文标准,强烈扭转晚唐推崇辞藻的风气。陈振孙就对范仲淹和尹洙的这个故事进行点评,在《直斋书录解题》以儒家理学标准说:“要之理胜为贵,文正(范仲淹死后谥号文正)岂与传奇同日语哉!”尽管宋代的文言传奇小说还是大量存在, 但随着理学习气越来越浓厚,题材创意和艺术水准总体已经不如唐代。

宋代成书的《新唐书·艺文志》里记录裴铏有《传奇》三卷,估计收入书中的总数大约30篇左右,称“多记神仙诡谲之事”,已经说明裴铏小说的特色在于“神-奇”,因此后人才把裴铏视为写作传奇的代表性作家,更把传奇作为唐代文言小说的专用名称。

聂隐娘插图

以今天眼光看,《传奇》的艺术成就首先在于它创造了一种通过人物的高超技艺来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新的表现渠道,影响和推动了后世武侠小说向描写技艺的方向发展,《昆仑奴》和《聂隐娘》就是其代表之作;其次,小说还创造了一种骈散结合的语言表达方式:以骈文、诗赋描写人物和场景,以散文叙述故事,如《裴航》描写云英之姐樊夫人的外貌就是用大量比喻组成韵语,这种形式并不是裴铏最早创造,早在武则天时代就有张鷟的《游仙窟》堪称唐代小说的发端,但流传不算广,而裴铏及其传奇流行在小说已经比较繁荣的时代,产生影响更为广泛,所以成为后来古典小说叙事方式的滥觞。

二、裴铏在四川成都的官宦生涯

裴铏一生主要经历与名将高骈十分密切,高骈是唐懿宗、唐僖宗时期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尤其唐僖宗躲避黄巢流落巴蜀,正是因为高骈此前在巴蜀坐镇,为成都的建设发展,巩固城防做了大量准备,不仅促使唐僖宗来到成都,也为后来十国前后蜀和宋代时期的繁荣奠定最重要的基础。

高骈虽然是一个武将,同时又是雅号文学的人,也能写诗。唐懿宗咸通年间,他以安南都护身份在岭南击退南诏,收复广西地区和交州地区,咸通九年(868),出任静海军节度使(管理交州地区十二州),这时候,裴铏就被高骈征辟为幕府从事,另外在他身边的还有着名诗人顾云,甚至新罗文人崔致远等。

唐僖宗亁符二年(875年),高骈任成都尹,升剑南西川节度使,封燕国公。在成都整肃蜀地吏治,主持修筑罗城,加强军备防御力量,他征集驻扎重兵,促使南诏与唐朝恢复修好,几年间巴蜀地区局势比较安定。唐僖宗被黄巢逼出长安以后,前往四川躲避,一连待了四五年,这期间南诏频频派出使臣到成都问候唐僖宗,还约谈双方和亲的事宜,双方大臣之间宴会赋诗,关系也一直不错。

高骈在成都的几年里,裴铏是最得力的助手,做出许多建言献策,也具体操办许多事宜,三年后将裴铏举荐为御史大夫兼成都节度副使,足见对裴铏的倚重。在新旧《唐书》中,裴铏基本不见记载,只附带称“高骈从事”或“高骈客”。后来《全唐文》卷八零五收录裴铏文章的介绍也只记录:“咸通中为静海军节度使高骈掌书记,加侍御史内供奉,后官成都节度副使,加御史大夫。”

裴铏的文章《天威径新凿海派碑》,算是唯一比较细致透露他跟随高骈具体做什么事情的记录,这篇碑文是在岭南平定交趾以后所写,开凿修复天威径是一件造福交趾及两广百姓,有利唐代航运的大事:“自咸通九年四月五日起手,操持锹锸,丰备资粮,锐斧刚錾,刊山琢石……”说明工程浩大,和军民的辛苦。

就在裴铏记载高骈主持开凿天威径工程的这篇碑文中,也不乏“传奇”文风。他写工程遇到难以解决的障碍时,最后是得到天空雷电之助:“逾月之间,似欲闪济,但中间两处,值巨石嶃嶃焉。缭亘数丈,劲硬如铁,势不可减。凿下刃卷,斧施柄折。役者相顾,气沮手柔,莫能施其巧矣。至五月二十六日当昼,忽狂云兴,怒风作,窥林若瞑,视掌如瞽。俄轰雷磷电,自励石之所,大震数百里,役者皆股栗胆动,掩聪蔽视。移时而〔视〕,四境方廓。众奔验视,其艰难之石,倏而碎矣。或有磊磊者、落落者,约人而不能举〔者〕,俱为雷之攫挐掷于两峰耳。”

在古代破坏山体巨石,人们习惯先加热,再泼浇醋或水裂石,这是以火药爆破岩石的原始技术。裴铏记录之前人们努力多次都失败,只有高骈最后得“雷电”之助,才获得重大成功。显然超过一般纪实性文章,完全有小说痕迹。因为这并不是什么神助,而是晚唐时期摸索火药在爆破上的实践。

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外国学者李约瑟在1986年推测,最早能产生化学爆炸的配方大约出现在850年左右(正是唐懿宗时期),成分包括硝石、硫磺、木炭配合足够比例的硝酸,就能发生从爆燃至爆炸的反应。之后五代初,火药就已用于军事方面,据记载是919年。显然这些技术的运用才是开凿山体巨石的根据,然而裴铏巧妙将这一背景“传奇”化。《天威径新凿海派碑》于咸通十一年(870)立在运河旁,至13世纪末仍有文献提及其尚存,之后才遗失。

裴铏在南粤交趾是作为高骈幕僚的前期,当地风貌在他的传奇中非常普遍,如《孙恪》写孙恪受举荐去南康做张万顷大夫的经略判官,途中路过端州峡山寺等情节都是写实,如唐初诗人沈佺期还有《峡山寺赋》。端州是今天广东肇庆市高要区,而南康是唐代康州,今天为德庆县,也是属于肇庆市,和高要毗邻不远。

另外《崔炜》也写到很多广州的情况,像南越王赵佗和南海尉任嚣的墓,还有越井冈,海光寺,蒲涧寺等地方。裴铏了解得非常仔细,如果不是到过那里,很难把这些内容融合到故事中那么形象。正像裴铏随高骈开通运河,也是实地参与其中,所以他的传奇有鲜明的写实特色。

唐僖宗乾符二年(872),高骈从天平军节度使调任西川节度使到成都,裴铏在蜀地生活这几年,同样是创作的重要源泉,也把很多巴蜀风物写进小说。

如《许栖岩》写蜀道艰险,然后发现山洞中的一处桃花源,这是古人的常识。正如同为晚唐文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书名寓意秦末藏书的山洞,也就是桃花源的一种象征。段成式青少年时代一直在巴蜀生活,今天重庆酉阳还依然作为历史上桃花源的一处重要标志。另外有《杨通幽》也是明白写出蜀地风物的作品。

就两个创作时期相比,岭南时期的数量可能比在巴蜀要多,但不排除前面也有一些青年时期的作品。在巴蜀时期,裴铏的地位提升,公务相对较多,在闲暇时期的创作而言,却代表了更加成熟的内容,质量显然更高。

当时另一幕僚顾云,与杜荀鹤、殷文圭等友善,曾作《筑城篇》称赞高骈在成都修城得到当地居民拥护:“三十六里西川城,围绕城郭峨天横。一家人率一口甓,版筑才兴城已成”,又说“西川父老贺子孙,从兹始是中华人”,虽然诗歌用来对高骈进行称颂,但其实可以看到当时一些工作的浩大和繁杂,例如对百姓的动员工作,肯定需要裴铏、顾云等官吏去具体操办。

无独有偶,清代编撰《全唐诗》卷597,有收录裴铏的诗一首《题文翁石室》:“文翁石室有仪形,庠序千秋播德馨。古柏尚留今日翠,高岷犹蔼旧时青。人心未肯抛膻蚁,弟子依前学聚萤。更叹沱江无限水,争流只愿到沧溟。”似乎是裴铏目前可见唯一的诗,被许多相关研究晚唐诗歌或巴蜀文化者经常提及,其内容主题和顾云写筑城的诗歌相似,是通过这一方式记录当时高骈在地方重要政绩的背景。

就像顾云用诗歌记录在成都修筑罗城,裴铏写“文翁石室”用意也大同小异。都知道,文翁石室是古代成都着名的教育场所,比宋代以后南方各地兴起的书院早得多,是悠久的基础教育和私人书院的前身。唐代的文翁石室依然发挥着教育职能,成为地方官府培养学子、输送科举人才的重要机构。裴铏对高骈来蜀地稳定大局,提倡兴教重学充满振奋的感情,祝愿文翁石室绵延后世,发挥巨大的作用。

从另一方面说明,裴铏其实也能写诗,可能不是很突出,所以流传不多。加上他是一个混迹幕府的文人,相关史料记载较少, 他的生平主打小说创作,只能更被认为是雕虫小技。

后来和裴铏齐名的袁郊,他的小说集《甘泽谣》与《传奇》名声相当。袁郊流传诗歌目前有4首,全是写天象的咏物诗:《月》、《霜》、《云》、《露》,后来昭宗时被提为翰林学士,先为祠部郎中,再为虢州刺史(隋唐时期以弘农为州治,今天河南灵宝市一带),和诗词名家温庭钧是好友。

从简略的生平经历看,显然袁郊也比裴铏年纪略小。可若以官职看,袁郊后来就成为一方长官,比裴铏强多了。虢州为中原腹地,尽管唐朝末年战事频繁,但能够出任虢州刺史,至少也说明袁郊是被朝廷看重的。也许正因为他的诗歌才华要比裴铏表现更突出,有机会通过科举成为翰林学士,这在中晚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仕途发迹的跳板。

与裴铏经历相似的还一个小说前辈陈鸿,就是和白居易一起创作过《长恨歌传》的那位。当时诗歌和小说同步流传,一度声名显赫,但真正捧红的是白居易,显然没有多少人还记得陈鸿有什么事迹。

作为单纯的小说家,史书虽然简略记录陈鸿后来也有一点地方官经历,还有一些编撰史书的迹象,可毕竟非常含糊。后人往往还把他和《东城老父传》的作者陈鸿祖猜测是否就是同一个人,哪怕真是同一个人,陈鸿也就流传两篇质量颇高的传奇小说,与裴铏的经历完全相似,这就是当时小说作者的尴尬和无奈。

三、裴铏代表作“聂隐娘”的真实出处

我们知道,《聂隐娘》作为裴铏小说中最出名的一篇,这个故事表现的魏博节度使(天雄军,今河北南部,辖魏州、博州、相州、贝州、卫州、澶州)、陈许节度使(忠武军,为河南中部,辖许州、陈州、蔡州、汝州等)所在属于中原北方地区,裴铏一生从来没有到过,历来对《聂隐娘》是否真的是裴铏所作,其实颇有争议,不少观点还一度认为是袁郊所作。

实际上,裴铏之所以在《聂隐娘》流露和其他多数描写岭南和巴蜀的作品有较大差异,看似与裴铏的人生经历没有直接关联,但实际上还是和巴蜀有很重要的背景关联,同时作品也反映了一些巴蜀地区的文化传统。

唐宪宗画像

首先,豪侠文化的一大渊源是巴蜀地区的传统特色。之前,李白的任侠和仙气是唐代文人一大代表。不少研究李白的文章都指出,修仙的流行自然是因为唐朝特别推崇道教,但是,李白身上对剑侠文化的热衷,很大程度是植根于家乡巴蜀的悠久传统。

巴蜀地区为何会成为推崇剑侠豪杰的一大主流?实际自秦汉大一统后,历朝历代不断压制原来大批生活在燕赵等地的豪侠人士,这些豪侠家族子弟都辗转迁入巴蜀,为这一方土地注入了豪侠文化基因,所以从三国到唐朝,崇尚豪侠的子弟涌现不少,如李白十分景仰的巴蜀诗人陈子昂,来自射洪地方豪族,同样推崇剑客豪侠,本身侠客少年也是盛唐诗歌一大热门主题。

正如前面提及《虬髯客传》倾向于杜光庭所作,他的后半生一直生活在蜀地。杜光庭是陪同唐僖宗来成都的道士,一直在青城山修道。大唐社稷日益衰微,杜光庭感慨往事,天下没有真正侠义豪杰出来力挽狂澜,产生缅怀当年大唐应运而生的辉煌,连虬髯客这样的慷慨之士都只能让位真命天子,避居海外。

很多人之所以质疑杜光庭这样一个道士会是《虬髯客传》作者,就是不理解道教文化崇尚清静无为,怎么可能写豪侠故事?事实上杜光庭身处蜀地,充分吸收巴蜀文化,加上杜光庭自身流离辗转的经历,对时代的反思,才写了这样一篇表现豪侠的作品。

其次,小说发生的地点和事件可以纯属虚构,但为何写这样的故事,又以什么样的条件写好这样的故事却与作者生平无法割裂。《聂隐娘》是借助一个义侠人物,揭示唐代衰微的重要根源就是藩镇之害。

虽然裴铏没有在北方藩镇生活的经历,但巴蜀却是唐朝重视藩镇问题一个重要的起点。聂隐娘故事涉及的宪宗李纯削藩背景本就和巴蜀息息相关。宪宗登位之初就遇到暂代西川节度使刘辟的挑战,他想要集合西川和东川于一身,宪宗听从大臣建议,毅然选择打击,而平定刘辟,稳定巴蜀的大将就是高骈的祖父高崇文。

众所周知,宪宗是一个积极有为的中兴之主,号称“元和中兴”,正依靠武元衡、裴度两个得力干臣开启平定藩镇的大手笔。但武元衡居然在上朝途中被藩镇派出的刺客杀害,裴度也受重伤。宪宗没有放弃,继续倚重裴度先后消灭淮西和淄青两镇,招抚河北三镇。虽然没有完全解决,但使朝廷的威望得到重振,为后面武宗继续平定藩镇打下有利基础。

第三,虽然并不绝对,但传奇流行一大背景是“行卷”“温卷”,通过传奇小说表达一种“拉关系”,这是一大风气。尤其裴铏的《传奇》被明确点出有这种意图,出自宋代赵彦卫的笔记史料《云麓漫钞》,也是关于唐代文人行卷最早的记载:“唐之举人,先籍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如《幽怪录》《传奇》等皆是也。盖此等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

可以基本总结,裴铏通过高骈的引荐获得最终的官位,高骈本人就是坐镇一方的节度使,《聂隐娘》揭示了唐代藩镇的问题和背景,表达一种提倡“忠义”与“豪侠”的双重特色。通过聂隐娘行刺的故事,反映藩镇与朝廷的关系应该弘扬忠义,对当时一些悖逆朝廷的藩镇,应该有豪侠与忠义藩镇联手进行惩罚。

《聂隐娘》是一个义侠故事,骨子里其实是“主旋律”,与裴铏其他表现男女爱情奇遇,充满诡异神怪的传奇风格所以有较大差异,实际正是他和高骈之间一种感激和称颂的“拉关系”心态反映。

裴铏在成都时,已经跟随高骈近十年,一方面,裴铏将“聂隐娘”设定在宪宗平定藩镇最激烈的时代,另一方面,高骈最终是最受朝廷倚重的节度使之一,而高骈是高崇文之孙,小说的主题结合高骈在蜀地的背景和与祖父的历史渊源,表达对当时藩镇林立的一种态度和主张,实在是很合乎身份的。

中晚唐藩镇割据的缩影:聂隐娘“娘”家的红黑史

《刺客聂隐娘》这部电影中对原著进行了较大的改动,但仍然以中晚唐藩镇的斗争为故事主线,原本发生在两个敌对藩镇间的故事被简化成了一个藩镇的内部事务,张震饰演的田季安(聂隐娘的表兄)也从原著中的酱油形象变成了电影的主角。

大家在看电影的时候应该注意到,聂隐娘虽然是侠女身份,但家庭背景却相当显赫,他的父亲聂锋是魏博一镇的都虞候(和《水浒》里的陆虞候不同,是节度使的绝对亲信),聂隐娘的母亲聂田氏就更了不得了——她是前任节度使的堂妹,并且是下任节度使的亲妹妹。这个田氏,也就是聂隐娘的舅姥爷家——割据河朔近60年,让大唐王朝又爱又恨的魏博节度使(张震饰演的大表哥可是确有其人呦!)。

田氏家族登上《传奇》小说也不只就这一回,为什么这么受朝廷和民间重视呢?今天我们就说说聂隐娘的强大娘家。

天下第一藩镇

田氏的发迹还要从安史之乱说起。

由于唐玄宗沉迷于马震,导致节度使实力极速膨胀,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安史叛军以河北为基地,一度差点干掉李唐王朝。经过了近8年的厮杀,安史叛军最终被唐军逼入绝境,叛军的第四任领导人——史朝义被唐军围困在莫州。

危急时刻,史朝义身边的一位大将给他出了个主意,你应该赶回幽州,让留守幽州的李怀仙发兵,我来坚守莫州,等你带部队打回来!史朝义感动的不行,握着这位田姓部下的手说,我满门一百余口就托付给你了!史朝义也许想不到,他这一走象征着安史之乱的彻底平定,也象征着魏博田氏的崛起。

让史朝义大为感动的人叫田承嗣(聂隐娘的堂舅姥爷,好像有点乱),是安史军中不多见的 *** 将领,史载其为人深沉猜忌、好逞勇武。田承嗣是平州卢龙人,世代为军,父祖都是远近闻名的豪侠。

田承嗣最初在平卢节度使安禄山手下打工,有一次安禄山夜查军营,发现田承嗣手下军兵秩序井然,时刻备战,安禄山非常满意并开始重用田承嗣。等到安史乱起,田承嗣作为叛军前锋,一度所向披靡,堪称安禄山的头号打手。其后虽一度降唐,但等到史思明南下又再次反唐,工作还是前锋,但这次又多了个头衔——魏州(今河北大名)刺史,这刺史就一直坐到史朝义被唐军赶到莫州。

史朝义前脚刚出门,田承嗣就召集众将直接投降了唐军,史朝义交给他的一百多口家属正好是给唐军的见面礼。史朝义就这么被卖了,可见田承嗣的人品实在不怎么高尚!史朝义走到幽州,幽州连门都不给他开,绝望之下,史朝义上吊自杀了,折腾了李唐8年的安史之乱终于平定。

唐代宗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可田承嗣心里却开始打鼓,生怕唐军像他一样言而无信,找机会把他给咔嚓了。于是,除了交出史家家属,田承嗣一直不肯到唐营投降,这可把围困莫州的仆固气坏了,还真打算派人把他给咔嚓了。可田承嗣天天带着一群保镖,又死活不出莫州,仆固也只能干生气没办法。

田承嗣也明白这么僵持不是长久之计,反复思量之后,他带着其他几位安史降将,绕过仆固直接去拜唐军统帅仆固怀恩(仆固他爸,平定安史之乱的重要功臣)的山头。仆固怀恩此时正在寻找地方上可以合作的政治盟友,于是在仆固怀恩的运作下,田承嗣被任命为魏博防御使(同年改为魏博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李怀仙为幽州节度使。

唐宪宗元和年间的藩镇形势,可以看到黄河以北的魏博

唐中央 *** 对这几位前叛乱者的宽大也实属无奈之举。一场安史之乱把李唐王朝折腾得奄奄一息,从很多唐诗中不难看出当时经济民生凋敝到了何种程度!唐中央 *** 虽然名义上收复了河北,可是再也没有力气对这几位反复无常的叛将用兵,为了能稳住这几位,只能把河北分给他们,反正中央 *** 也没能力控制河北,就当顺水人情了。可以说从打安禄山起兵的那天起,李唐就失去了对河北的控制权,直到灭亡也没能真正收回过。对河北叛将的姑息也开创中晚唐藩镇割据的局面,安禄山虽然倒下了,无数个微缩版的安禄山正在这片土地上崛起,终将成为李唐挥之不去的梦魇。

田承嗣出卖主子得到了一个节度使的头衔,以及魏、博、德、沧、瀛五州土地(今天河北南部及河南北部)。田承嗣也从中央 *** 的妥协中看破了唐王朝的虚弱,于是他表面上接受朝廷的命令,但实际上将魏博打造成了只忠于他的独立王国。在这个独立王国里,田承嗣可以自己任免官吏,征收税负,征召军队,而朝廷不能从他这里得到一个铜板的税负,更不能指挥他手下的那怕一个士兵,最可气的是表面说是李唐的臣子,这家伙却一直供奉着大反贼安禄山的灵位(人格分裂很严重)!田承嗣的举动给各地手握重兵的节度使提供了一个范例,只要有私心的节度使都开始效仿他,把自己的辖区变成自己的王国。田承嗣开创了藩镇割据的时代。

除了开创了第一个割据藩镇,田承嗣还拥有其他几项第一。

经过多年经营,他把魏博变成了拥兵十万之众的超级藩镇,而且从中精选一万余人组成了类似御林军的衙兵,其他藩镇也赶快效仿,于是衙(牙)兵登上历史舞台。田承嗣在开创这个第一时恐怕没有想到,这些此时完全忠于他的队伍,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田氏的掘墓人。

等到田承嗣兵强马壮,原本就不安分的心,自然也骚动起来。最先欺负的就是原来的同事,现在的邻居。

孙传芳晚年被一名女刺客所杀,这名女刺客是什么来历?

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宫二这个人物,其实是有原型的。她的故事比起电影,少了一分“墨镜王”式的浪漫,更多的是沉重。宫二的原型,正是民国第一奇女子施剑翘——翘首望明月,拔剑问青天。没错,就是为父报仇,使孙传芳毙命于寺院的那一位。

正如王家卫所说,“民国人的刚烈,达到这个极致。”施剑翘原名施谷兰,一个饱读诗书的大家闺秀,一个蕙质兰心的名字。她父亲施从滨,时任奉系第二军军长。一切在她20岁那年天翻地覆。那一年,施从滨在北伐战争中受俘于北洋军阀孙传芳,因为拒绝倒戈而被孙传芳所杀。

在那个男权时代,施剑翘首先所想到的,是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堂兄——双亲早早去世,被施从滨收养的堂兄施中诚的身上。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施靖公以代为复仇为交换来求婚,而施剑翘就这么把自己嫁了出去。他们婚后育有两个孩子,而丈夫步步高升,却老是推脱“时机不成熟”。最终,心灰意冷的施剑翘带着孩子,不辞而别。

次日,施剑翘化名“董慧”,混入了居士林。她打听到了孙传芳讲经时固定的座位,并且给自己找了掩护点——孩提时任性的拿父亲的枪来玩,她始终没有忘记如何装子弹,如何瞄准,如何射击。靡靡佛音的寺庙,突兀的三声枪响,孙传芳当场毙命。

1979年,施剑翘因癌症晚期去世,这位奇女子的一生,在74岁画上了句号。临终时,施剑翘对小儿子施羽尧说:“娘老了,但还有一个心愿,如果健康许可,愿为祖国统一尽一份力量,宋美龄我见过,蒋经国我也见过,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

分析裴铏唐传奇《聂隐娘》聂隐娘人物形象

《龙凤宝钗缘》二号女主角、《大唐游侠传》、《慧剑心魔》主要配角之一,方辟符的女友,史若梅的好友。这个人物可能很受读者的喜欢,她成熟,聪明,而又个性刚强,但却给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比柳清瑶、白发魔女更具亲切感,比奚玉瑾则少了她那种可怕的心机,虽然她也很聪明,比师妃暄,小龙女则更有人情味,比云素素,史若梅则更成熟。比韩佩瑛、于承珠更有女人味,比白飞飞、绾绾更具有侠义精神。[1]
——节选自 金古温梁黄 《梁羽生笔下一百单八侠个人魅力指数英雄排座次》
唐传奇中聂隐娘主要特点还是武功神奇,而梁书中的聂隐娘比起幼稚的史若梅要成熟很多,虽然武功不高,但无论是闯荡江湖,还是待人接物,举手投足都有侠女风范。与牟世杰的失败感情则使得聂隐娘从聪明的姑娘成长为睿智的女侠。少女总是充满幻想,即便聪明如聂隐娘也是如此,意气风发的牟世杰不但令各路豪杰心折,亦俘获了少女的心。只可惜聪明反被聪明误,牟世杰野心膨胀,权力的诱惑之下,没有任何的犹豫就移情别恋于史朝英。自己的爱人薄幸变心,心中的英雄原是不堪的小人,双重打击之下聂隐娘黯然心碎。得知真相的聂隐娘依然只身前往敌营劝说牟世杰,幻想能够让牟世杰悬崖勒马,免于身败名裂,万劫不复。感情伤人,能拿得起却放不下,总想以一分痴心感动对方,却已是缘木求鱼,对牛弹琴。情感上的求不得愈是加重内心的不甘。如同古龙所言:“女人喝了酒后她往往只会想到一个男人。大多数时候她想到的是一个抛弃她的男人。”聂隐娘是有大智慧的女人,放下失败的情感,找到自己的幸福,没有伤痕累累,有的却是成熟后的睿智。梁公笔下经典情感数不胜数,聂隐娘的放手并不非常出名,但这份智慧在现实生活却是非常的重要。
——节选自 梁羽生家园花无语《梁羽生之唐人传奇:龙凤宝钗缘》
最早认识牟世杰的是聂隐娘,最早看清他的也是聂隐娘。聂隐娘的档次比史朝英确实高了不少。不过她对段克邪的误导也很明显。
梁老刻画聂隐娘让人觉得不解有两点,一是过多地渲染她的须眉气,所以有时候会觉得她很吃力地在装男人,她有点迷失;二是最后又给了她一个方辟符,让她回归小女人。这不是不好,但这个,这个,总觉得缺乏说服力。——金庸写的霍青桐,真的不让须眉啊,但我们会觉得她就是个女孩子,而且还是很性感的女孩子。——所以聂隐娘这个处处正确并且似乎很智慧的人(她放下牟世杰而接受方辟符,是最世俗的爱情智慧了,只是很不衬她应有的。也许,可以考虑更多的。方辟符吗?方辟符就是出身比展元修好的展元修第二,没什么说的。)
——节选自 河流如金《史若梅——段克邪——史朝英——牟世杰——聂隐娘——方辟符:纠结的六角》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28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