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甘肃省博物馆】八思巴文虎符银牌,一枚元代通行证

通渭书画艺术网 2023-09-21 14:44:41

△八思巴文虎头圆符牌(正面)

说起这块牌子,郝苏民教授的记忆一下被拉回到几十年前。郝苏民,着名社会学、民俗学专家。

郝苏民回忆说那是“文革”后期的一天,他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这位客人是甘肃省博物馆的一名文物工作者,他拿着一张拓片想请郝苏民看看上面写着什么。据此人说那时火车西站有一批从外地拉来的废旧铜器,他听说后去看了看,在里面发现了一块圆形牌子,上面有书写的文字,看着像藏文或者满文。凭着对文物的敏感,他把这块牌子带回了博物馆。郝苏民看到拓片惊喜地说“这是八思巴文”。

郝苏民介绍说八思巴文是元世祖忽必烈时代创建并推行的一种文字。西藏有一个大文人,是喇嘛教萨迦派的高僧,才识渊博,备受僧众尊崇,八思巴在藏文里是圣者的意思,而他的本名是罗卓坚赞,忽必烈对八思巴很是赏识。1260年,忽必烈即位,当年就尊封八思巴为“国师”。那个时候忽必烈认为元朝疆土之大,民族众多,有很多不同的语言文字,要利于统治必须先统一文字,新生的蒙古族统治的大元帝国应当有自己的文字,于是就把创造新文字的任务交给了八思巴。后来八思巴以藏文字母作基符,研创出一种新的拼音文字,忽必烈下旨在全国推行,说“蒙古新字,译写一切文字”,这就是今天所说的八思巴文。郝苏民说,放在今天都能看出八思巴在文字上的造诣很高,但元朝共98年,其中曾多次推行八思巴文字,直到元朝灭亡,也没有流行,随着元朝的灭亡,八思巴文也灭亡了。

这块符牌两面镶嵌凸起的5行八思巴字,一正一反,正面从左至右读,最后通过郝苏民破译,译作汉语就是说长生天气力里(仰仗永恒苍天的威力)皇帝圣旨:如不遵从,严惩。

△八思巴文虎头圆符牌(背面)

郝苏民说从已发现的文物来看,在元朝八思巴文主要应用在碑文,如现在甘肃泾川、陕西、河南等地的寺院里看到用八思巴文刻的皇帝圣旨,内容多涉及保护寺院;还有印章、钱币、书籍,如用八思巴文翻译的《百家姓》《萨迦格言》;再就是符牌,元代由于疆域辽阔,要成功的治理,必须以畅达的交通为前提,所以元朝最早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水陆两类驿站。有了驿站,使者往来于各个驿站之间必须要有相关凭证,符牌就起到这个作用。

△八思巴文虎头圆符牌(侧面)

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八思巴文虎头圆符牌,铁质,文字和虎纹毛发上镀银。通高18厘米,圆牌直径11.7厘米,重249克。圆牌上部为弧齿叶端形趺座,座顶有用于系绳佩带的椭圆形活环,系环牢固而灵活。郝苏民说:“这种活环在今天看来很普遍,但是在元代能有这样的工艺实属难得。”趺座两面都有微微凸起的正面虎头、前爪和云气纹,属于浮雕,虎头上毛发冲天,浓眉大鼻,两眼圆睁凸出,厚唇大嘴,略微张开,威武而含蓄。符牌上的八思巴字应该是预制好的银字,嵌入按字形镂空的牌体上,所以符牌两面文字一正一反。郝苏民说这面符牌从造型设计到制作工艺都让今人叹为观止。

元代到现在已经有七八百年了,符牌流传至今极为罕见,据说世界范围内也不过三四。最早发现的银质长牌是在沙俄时代的米奴辛斯克,称为“米奴辛斯克”牌子。铁质银字圆牌已发现的有两块,第一块出土于俄国托木斯克的波克托尔,习惯上称之为“波克托尔牌子”,第二块就是收藏在省博物馆的这一块,这两块牌子的外形和文字完全相同,但据说“波克托尔牌子”的图纹不如我们这块清晰。2000年,在内蒙古兴安盟境内发现了迄今世界上唯一一块元代八思巴文圣旨金牌。

郝苏民说我省这块符牌的发现也正好印证了世界蒙古大师鲍培先生的话:“八思巴文的故乡在中国”。

今日拍品:荷韵砚

【砚名】:荷韵砚

【砚种】:洮河砚

【坑口】:水泉湾老坑

【尺寸】:14.5*10.5*2.2c m

【赏析】:此款属水泉湾老坑。色泽碧绿、做工精致、素雅大方,案头重器,文房必备。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27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