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真实历史

中式大美生活 2023-09-21 14:26:12

清初诗人吴伟业的《圆圆曲》中,一句“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极为简练地说出了一段历史——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历史。

大致情况,我们多少有所耳闻,更详细的经过,我们这里一起了解。

祖籍江苏高邮的吴三桂,出生于辽宁绥中县,为将门之后。

父亲吴襄调入北京后,娶了辽西望族祖大寿的妹妹为续弦,在父亲和舅舅的教诲、影响下,吴三桂文武双全,不到二十岁就考中武举。

天启末年,吴三桂曾带20余名家丁救其父于4万满洲军中,当时人称誉他“勇冠三军,孝闻九边”。

崇祯四年(1631年)八月,皇太极在大凌河城与明军作战,吴襄赴援祖大寿时临阵脱逃,导致全军覆没。

由此吴襄入狱,而吴三桂被提拔为宁远总兵,镇守山海关。

吴三桂所率部队士气高昂,作战勇敢,是明末最后一支颇有战斗力的队伍。对此,清廷皇太极采取招降策略。

一开始,吴三桂坚定拒绝之。他以明朝忠臣自许,死守孤城,决不投降。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打到了大同,崇祯帝诏令吴三桂领军还卫京师。

吴三桂知道大顺军厉害,不敢贸然前进,军队到达今河北唐山时,传来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自缢身亡的消息,于是他引兵回到了山海关。

李自成知道关外清兵一直虎视中原,最怕清兵乘乱入关。而关外的清廷也密切关注着中原战局的变化,准备伺机而动。

双方的目光同时落到了吴三桂身上。

李自成进入北京时仅带了部分兵员,大量精锐部队留在了山西、陕西、湖北,准备平定北方之后一举平定南方。

如果吴三桂倒向李自成、遏制清军,那么李自成便可挥师南下,一统天下指日可待。反之则后果严重。

李自成必须招降吴三桂。

李自成让吴襄写信劝儿子,同时派降将、原明朝居庸关总兵唐通带4万两白银去利诱。

吴三桂心中是偏向大顺朝的。

一来,和他作战的一直是清廷,他和大顺朝并没有直接恩怨。

二来,大顺毕竟是汉人政权。

三来,包括父亲吴襄在内的举家数十口都落入李自成手中,心中难免顾忌。

尽管如此,吴三桂还是暗中与清廷保持往来,做了与大顺政权对抗的准备。

不过既然要归顺,为表诚意,那就朝北京前进吧。

吴三桂沿途遇到从北京来的人,便找来询问。

结果问出麻烦来了。

先是听说父亲吴襄被抓,家产被抄,吴三桂恨恨不已,归降之念消去了大半。

后来,有人说他的爱妾陈圆圆已被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霸占。

这下,吴三桂炸了,厉声喊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当即挥师第二次返回山海关。

怒发冲冠之下,吴三桂让将士们一律换上白盔白甲,宣布要给死去的崇祯帝报仇。

几天后,大顺朝的使者带来吴襄的第二封劝降书信,吴三桂看都没看,便下令杀死使者。接着率兵击败大顺援军白广恩部,宣告与李自成彻底决裂。

四月十九日,李自成带10万大军前往山海关,从三面猛攻,并截断吴三桂逃往关外的通道。

只有5万兵力的吴三桂自知不是大顺军的对手,急遣使者出关,请求清廷多尔衮入关援救。

多尔袋立刻发兵。原本和吴军作战具备优势的大顺军,面对突然出现的清军,思想准备不足,激战溃败,死者万人。

之后的事情我们知道了,清廷入主,一统江山。

而吴三桂与陈圆圆得以聚首,失而复得,说不尽的珍惜。

而多年后,陈圆圆年老色衰,加之与吴三桂正妻不谐,且吴三桂另有宠姬数人,日渐失宠,礼佛以度日。

一代佳人,终寂寞而逝。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27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