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一位从湘西大山中走出的青年,辗转数千里,前往广州,准备投考军校。
不料,因山高路远,当他赶到报名地后,报名日期已经截止了,他错过了报名时间。
沮丧之时,青年碰见一个老乡。这个老乡报名两次,有两个名额,于是就给他一个。
就这样,青年冒用他人之名考入了军校。多年后,该青年成为了中将。后来,他还当上了民-革中央副主席。
这名青年名叫郑洞国。
郑洞国,字桂庭,1903年1月13日出生于石门县磨市商溪河南岳寺村一个农民家庭。
郑洞国的父亲是郑定琼,母亲是陈英教。陈英教四十多岁时才生下郑洞国。
郑洞国自幼聪明好学,7岁起进乡间私塾,读《论语》、《孟子》、《大学》等书。
1919年,郑洞国升入石门中学读书。毕业后,他到磨市乡小学任教。
1923年,郑洞国再度求学,考入湖南省商业专门学校。
在商业专门学校期间,郑洞国从同乡王尔琢那听说广州有个黄埔军校在招生,是中山先生创办的。于是,他带着借来的60元钱,辗转多个城市,来到了广州。
当郑洞国满怀希望准备报名时,他被告知来晚了,报考军校的日期已过。
郑洞国十分郁闷,这该咋办?只能留在广州等待第二期招生了。
就在这时,郑洞国遇见了湖南老乡黄鳌。
黄鳌说:“你别急,巧了,我有个办法,不知能否一试。”
郑洞国忙问道:“什么办法?”
黄鳌:“我怕一次考不上,就先后报了两次名,谁想第一次考试就被录取了,空着一个名额。我建议你顶我的名字去考试。你试一试。”
郑洞国沉吟半天,别无他法,就决定冒名顶替一试。他顶着黄鳌的名字进了考场,最终通过了考试。
郑洞国成为了黄埔军校一期学生。凑巧的是,入学后,真假黄鳌被分在一个队里,都编在第二队,出操训练时,教官一点名,两个人都答“到”,同时出列。值得一提的是,同编入第二队的还有黄维、俞济时、李延年、桂永清、周士第、酆悌、李之龙等人。
点名时的尴尬困扰着郑洞国。他压力特别大。半个多月后,他终于鼓起勇气找到校方领导,主动承认了错误,报告了为何要冒名顶替。
校方领导宽宏大量,未追究此事,只是让他把“假黄鳌”名字更改过来。
就这样,郑洞国恢复了真名。
郑洞国在黄埔学习、深造,并效忠蒋介石,加入国民党。
随着东征、北伐,在血与火的战场上,郑洞国沿着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的阶梯一步步的上升。1936年10月,郑洞国晋升陆军少将。
抗战时期,郑洞国参加过长城古北口战役、平汉路保定会战、台儿庄战役、以及徐州会战,并远征缅甸。
在台儿庄战役中,郑洞国率部开抵运河南岸,占领阵地,结果日军恰巧到达北岸,准备渡河。郑洞国下令开炮,将日军阻止在对岸,迟迟不能过河,为台儿庄大捷立下大功。
1939年12月,郑洞国率部参加昆仑关战役,一举攻克昆仑关天险。
1945年2月20日,郑洞国晋升陆军中将。
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任命郑洞国为国民党东北保安副总司令、代理司令长官职务。
1948年2月,郑洞国奉卫立煌之命,将一些部队撤往长春,随后长驻长春。
辽沈战役时,郑洞国被活活包围,与十万大军一起成了瓮中之鳖。
后来,郑洞国的部属们都动摇了,觉得犯不着给蒋介石卖命,于是纷纷起义、投诚。
曾泽生给郑洞国写了封信,劝其起义,但郑洞国却愤愤地答道:“放下武器是做不到的。蒋介石对我有知遇之恩,在这最后关头,我不能因临阵起义而落下个‘卖主’的坏名。那么你们干你们的,我干我的好了。”
1948年10月21日,眼看山穷水尽了,郑洞国在亲信将领的劝说下,被迫率部起义。
郑洞国起义后,一直受到优待。之后,他积极学习,拥护政策,参加新中国建设,还当上了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
1991年1月27日,郑洞国在京病逝,骨灰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27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欧洲未来有多凄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