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里,总有那么一两个行事有点儿“怪”的高僧。他们往往其貌不扬,却武艺高强。艺术源于生活,在古代历史上也确实有不少深藏不露的高僧。虽然他们并不一定在武学上很牛,但却有令人钦佩之处,比如本期笔者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位鸟窠道林禅师。
这位高僧法名叫圆修,他9岁出家,拜在名师门下,后云游各地,成了一位得道禅师。他之所以会得这么一个怪名,是因为到了杭州后,他不愿意住在寺里而是喜欢住在一棵松树上。那棵松树树叶繁茂,长得很有特点,树上有一个巨大的鸟巢,不知从何日起圆修就住了进去。
圆修本就是名声在外的高僧,这可急坏了杭州的历任太守们。他住在上面,会让外人觉得太守不尊贤者。所以每一任太守上任后,都要来松树下劝他,还都表示要拿钱给他建寺,但圆修就是不同意。太守们,只能不管了。
一日,又一个太守来到了他的面前,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刚到任杭州的诗魔白居易。和其他人一样,白居易以太危险为由劝他下来,没想到圆修却表示白居易的处境比自己危险多了。白居易不解,圆修说道:
薪火不停,识性交攻,安得不危? 这话的意思是,白居易身在官场,经常在朝堂与人尔虞我诈,自然是很危险的。白居易觉得很有道理,又问其怎样才能让自己转危为安,圆修告诉他要“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而后圆修还解释了自己为何要住在树上,因为在他看来危险其实是由心而生的,只要内心坚若磐石,遇到任何事都能泰然处之。
这种想法在当时来说,是颇有禅意的,白居易听完觉得很有道理,当场拜他为师。此后,白居易便就经常与圆修往来,还在他的影响下悟出了两首妙诗赠给他,大家且看:
《赠鸟窠和尚》(其一)形羸瘦骨久修行,一纳麻衣称道情。曾结草庵倚碧树,天涯知有鸟窠名。(其二)空门有路不知处,头白齿黄犹念经。何年饮着声闻酒,迄至如今醉未醒。
从中年开始,白居易就受到了很多高僧的影响,所以他的诗作里经常透着一股禅意,这两首诗也是如此。
第一首是表达对圆修的敬意。前两句写他平时的穿着打扮和形象,麻衣打扮、形消瘦骨,这是一副很精神的老者形象。后两句笔锋一转,写他平时的生活常态。他曾在碧树上居住,全天下都知道杭州出了个鸟窠僧师。
与第一首诗相比,第二首诗的禅意更盛。全诗的诗眼是一个“空”字,后三句都是围绕什么是空来写的。从念经、饮酒有些相悖的事,来诠释空的概念。从这首诗来看,白居易也认为为了追求佛法真意,不应该太在意形式。是醒还是醉,都是看心中是否明净。
虽然这两首诗在白居易平生的作品里,算不得多高明,但此后这种与禅有关的思想,一直都伴随着他,让他写出了大量很有水平的禅诗。
和白居易相处久了,圆修也视其为知己,两人多有唱和之作。后来白居易被贬至苏州,圆修也不想在杭州待了,回到福建老家。他依然不愿意在寺中生活,便在山旁自己垒了个洞,隐居于洞中。
没事的时候,圆修会把以前白居易给他念的诗,都念给来往的行人听。这段诗人和高僧之间的友谊,也成为了当时的一段佳话。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找一些圆修的诗作来读,他自己的诗也很有水平,相信大家会有所收获。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27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越国遗珍——浅论无锡鸿山越墓出土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