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来源 | 头条号七追风说起杨贵妃,你第一印象肯定是她很胖,环肥燕瘦嘛。说起朱元璋,你也许觉得他很丑,那张着名的猪腰子脸画像,不就是明证吗?这个问题,还真值得唠唠。
杨贵妃
公元1072年,杭州通判苏轼收到了朋友的求助,求一首诗。苏轼了解到,朋友孙觉建了一座“墨妙亭”,收集了不少碑帖。这是好事儿啊,苏轼挥毫泼墨,写下了一首艺术类评论诗《孙莘老求墨妙亭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 “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于是,流传千古的“环肥燕瘦”就这么出现了,“肥”这个字从此扣在了杨贵妃的身上。
实际上,单单从这首诗上也能看出来,苏轼的意思很明显:杜甫觉得书法要看中“瘦硬”,我觉得不太对,书法无论“短长肥瘦”都各有姿态,比如杨玉环和赵飞燕,谁敢说她俩不是美女!
所以,苏轼没有说杨贵妃“肥”,他是形容书法的。
当然,关于杨贵妃的“肥”,已经波及到了整个唐朝,以至于“唐朝以胖为美”的说法非常盛行。很可惜,这个观点非常值得商榷。
史学界目前大致把唐朝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唐、盛唐、中唐,以及晚唐。除了盛唐之外,其他几个时期,都明显不是“以胖为美”。我们可以从诗人的笔下,找到明确的证据。比如初唐诗人刘希夷的诗中有“愿作轻罗着细腰”,中唐元稹有“腰身瘦小歌圆紧”,晚唐方干也有“舞柳细腰随拍轻”的诗句。当然,这类诗词还有很多,篇幅有限就不举例子了。
1
问题就出在盛唐, 人们认为杨贵妃胖,所以推导出盛唐以胖为美;又发现一些艺术作品中的胖女子,反推出那个时代以胖为美,所以杨贵妃一定是胖的。但是,问题没这么简单。
《捣练图》局部
《开元天宝遗事》中说: “贵妃素有肉。”有肉?那不就是胖嘛。但是,这本书的作者王仁裕是五代人,记录的是传说逸闻,他没见过杨贵妃,也是听的“小道消息”。
网上流传的唐代仕女图呢?比如你看看《捣练图》和《簪花仕女图》,那可都是清清楚楚的胖女孩啊!确实,张萱和周昉笔下的盛唐女子,都有些胖——但是,画家仅仅是记录了这些生活富足的仕女形象,没说她们是美女啊!
也就是说,唐代的胖女孩确实有不少,但并不意味着你胖就是美。陕师大历史系王双怀教授也曾经公开表示:“在唐人的心目中,美人是胖子吗?或者说只有胖子是美人吗?从相关资料看,不是。唐人不是以胖为美,这实际上是一个天大的误会,唐人选美的标准,实际上就是胖瘦适中。”
盛唐诗人杜甫的《丽人行》中有: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看到没,美女是要“骨肉匀”,身材均匀才行的。不仅如此,唐玄宗为太子们选妃的时候,派高力士到民间寻找“细长白皙者”,不也是明显告诉我们“又高又白”才是美?难道唐玄宗自己霸占着“胖美人”杨贵妃,偏偏给儿子都挑瘦高个?所以不能把“美”和“胖”联系到一起。
2
当然,回到杨贵妃这里,苏轼不仅没写“环肥燕瘦”这个词,也根本没见过杨贵妃的真容。我们要找一些那个时代的人,可能见过杨贵妃的人,看看他们的评价。
《妖猫传》中的杨贵妃
《新唐书》中对杨贵妃的评价是“丰艳”,不是“肥”。亲眼见过杨贵妃的李白,写了那着名的三首《清平调》,没有一个字和“胖”有关系。之后白居易的《长恨歌》,也没说杨贵妃胖……
也许盛唐有一段时间,贵族女子普遍有些发福,但这不代表她们在当时都算是美女。而着名的杨贵妃,十有八九是不胖的,应该是身材匀称的。
这其中,唐代的绘画确实有一定的“误导”作用,北宋官方主持编纂的《宣和画谱》中,已经对善于画“胖胖的”仕女图的周昉进行了评论,明指周昉的特点是“兼得精神姿制”,并非“形似”。至于为什么周昉喜欢这么画,《宣和画谱》的解释是: “此无他,昉贵游子弟,多见贵而美者,故以丰厚为体。而又关中妇人,纤弱者为少。”嗯,见的贵族胖女孩多了,所以喜欢这么画……
3
文学和艺术作品,是带有一定夸张性的。另外,古人对于美丑、正邪、贵贱的认识,也会表现在艺术作品中,进而影响现代人的认识。
《邪不压正》剧照
2018年的《邪不压正》中,廖凡饰演的朱潜龙与朱元璋的画像一对比,乐坏了所有观众。这张大猪腰子脸,辨识度太高了,难道朱元璋真的长成这样?
确实,目前流传的朱元璋画像中,有为数不少的“异象画”,也有面容正常的形象。也就是说,朱元璋同时存在两种形象。关于朱元璋画像的专家研究非常多,这里我们就不详细介绍,仅仅从一些文献记载,简单找找答案。
先从《明史·太祖本纪》入手,其中对朱元璋长相的记载是这样的: “比长,姿貌雄杰,奇骨贯顶。”明人何乔远在《名山藏》中也描述朱元璋:“凤目龙姿,声如洪钟,奇骨贯顶。”
什么是“奇骨贯顶”呢?用相学来解释的话,大概就是头骨方正饱满,大而威严,有帝王之相。猪腰子脸的形象,肯定算不上“奇骨贯顶”。
明朝邓士龙编撰的《国朝典故》中收录《蓬轩类记》有记载: “高皇尝集画工传写御容……又闻苏州天王堂一土地神像,洪武中国工所塑。永乐初有阎百户者,除至苏州卫,偶见之,拜且泣。人问故,云在高皇左右日久,稔识天颜,此像盖逼真已。”见过朱元璋真面目的并不多,这位曾在朱元璋身边的人看到洪武年所塑的土地神庙,说非常像朱元璋的真容——土地神一般正襟危坐,面目端庄,不然百姓早就议论纷纷了。所以可见,朱元璋的长相应该是正常的。
另外,明嘉靖年间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表示,自己亲眼见过皇宫中朱元璋的真实画像: “余为南司空,入武英殿,得瞻仰二祖御容。太祖之容,眉秀目炬,鼻直唇长,面如满月,髯不盈尺,与民间所传奇异之象大不类。”
这里有两个关键信息,一是宫中收藏的朱元璋真容,确实没这么长相怪异。第二,至少在嘉靖年间,民间已经有了朱元璋的“奇异之象”。
4
这么丑的画像,在嘉靖年间就有了,难道画画的人、收藏的人、传看的人,不怕因为“大不敬”而被满门抄斩吗?不害怕的原因只能有一个:这事儿在当时不违法。
朱元璋晚年像
朱元璋真实形象之所以有疑问,和他自身有很大关系。文献记载,朱元璋找画工为自己画像,并不喜欢 “笔意逼真者”,因为他不想让太多人知道他的长相。明人谈迁《枣林杂俎》中解释说: “太祖好微行察外事。微行恐人识其貌,所赐诸王侯御容一,盖疑像也。真幅藏之太庙。”也就是说,朱元璋往外公布的画像,都是“疑像”,他害怕立国未稳,自己的样子被人知道比较危险。
当然,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朱元璋要让自己名正言顺的当皇帝。历朝历代的皇帝,无不宣传自己受命于天,是命中注定的统治者。尤其是那些改朝换代的皇帝,在这一点上尤其重视。他们会在自己的出生上“做文章”,比如有风雨雷电、紫气红光的之类的异象。如《史记·高祖本纪》中,刘邦的母亲就在睡觉时梦到了神仙,而且在雷电之夜身上趴了一条龙……
朱元璋当然也不例外,《明史·太祖本纪》中,朱元璋的母亲也是做梦得到了神仙给的药丸,生朱元璋的时候, “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惊以为火”,也算是刚出生就带来了“神迹”。
这种神迹自然也要表现在样貌上,刘邦左大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一般人长不出来吧?所以,朱元璋长相怪异一点,只能证明人家是帝王之命,相貌奇特很正常。
民间老百姓对皇帝的长相自然不清楚,所以充满了神秘感。这种“异象”就是一种崇拜心理、神秘心理,朱元璋及他的后代子孙也乐于见到民间崇拜,根本没有必要纠正。但是,流传到现在,由于审美观的变化,曾经神秘的帝王之相,变成了“丑”。
所以,不管是杨贵妃的“肥”,还是朱元璋的“丑”,都是我们以现代观点看待古人,所造成的一种误解而已。
注: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与欣赏,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明太祖朱元璋的画像流传很多,其相貌也一直是网上热议的话题,民间一般认为朱元璋其丑无比,一副麻脸,下巴很长,额骨稍凸,朱元璋难道真是相貌清奇,有着鞋拔子脸、麻子脸吗?
《明史》记载,朱元璋“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前八个字写得是朱元璋的相貌,后八个字说的是他的气质,由此可见朱元璋的相貌可能并不是那么奇丑无比。
现在流传的朱元璋画像版本主要为明亡后所绘,距离朱元璋死亡已经有两百多年历史,真实性存疑,而实际上这些画像也千奇百怪,错漏百出,服装完全不符合明朝风格,翼善冠上没有折巾,冠上还有帽正(清朝才出现)。
现存的朱元璋官方画像有两张,一张为中年,一张为老年,两张画像高度相似,都为明显的宫廷画像。在该版本中,朱元璋天庭饱满,地角方圆,面如满月,不仅不丑,甚至还颇有英气。
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大明历代皇帝都方面大耳,长相极为相似,作为血脉的源头,朱元璋难道会例外?假如,朱元璋真的长得奇丑无比,郭子兴会将自己的义女嫁给还是亲兵的朱元璋吗?
民间传说,朱元璋奇丑无比;民间传说,朱元璋因为自己相貌丑陋,宫廷画师把自己画的太真实,而勃然大怒,把画师推出去斩了;民间版本朱元璋画像相貌清奇。这些民间传说、版本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当然是大清朝啦。
历史的真相,我们现在无从得知,但奇丑无比的朱元璋已经上了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也落在了我们大部分人的心里,可以说,大清你赢了!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从乞丐慢慢的到皇上,让我们看到他的政治才能,他除了自己的文治和武功举世无双之外,自己的长相也一直是网友们热议的话题,它有很多不同的画像,有的话像英俊挺拔,还有的则是给人一种阴险狡诈的小人感觉,并且脸上还有大小不一的雀斑,让人觉得与民国皇帝的气质有很大差别,不过对于他的长相,历史上也没有太多记载,只能从书籍当中对他的长相进行判定。
通过《明史》中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朱元璋在早年参加义军的时候,是郭子兴的部下,而郭子兴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朱元璋,这足以说明朱元璋的相貌不算丑陋,而目前在故宫博物馆里面保存的朱元璋画像,我们也可以看到他是仪表堂堂,威风凛凛的形象与网友们所说的一些狡诈,毫不相关,反而给人一种正气凌然的感觉,有相关专家指出。网上流传的朱元璋画像,更多的是清朝的画家对于朱元璋的丑化,这是由于当时有很多的势力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进行起义而清朝的统治者为了抹黑明朝的形象,而对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进行丑化,将他的脸上画满雀斑。并且大肆宣传,进行丑化和抹黑,这也是导致现在有很多不同的朱元璋画像。
通过史实我们可以了解朱元璋的长相,不算英俊,却也是颇具气派和威严但也绝对不是不堪入目,网上流传的画像更多是不真实的,而我们要以真实的历史考证,朱元璋作为一个没有家世背景的人,从士兵凭借自己一己之力建立强大的大明王朝,这也足以说明他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从这一方面来看,它与网上流传的丑陋形象毫不相关。
朱元璋的画像为啥那么丑,大概因为他本人比画像还丑。
?
有一篇有意思的新闻:说是南京城的模样,其实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样子——将南京的古城墙连在一起,加上紫金山玄武湖等景点来看,分明是一张惟妙惟肖明太祖的脸:塌鼻梁、刀瓦脸、高颧骨、大鼻子、大耳朵、粗眉毛。如此丑陋模样,与藏于明孝陵中那一张朱元璋的绝版图极为相似。有人猜测可能性有三:一是“高端黑”,是南京城的设计者怀着对朱元璋的刻骨仇恨有意抹黑。这当中以捐资助修南京城的江南大户沈万三以及谋士刘基(刘伯温)嫌疑最大。
也有人认为这城墙是朱元璋故意按照自己模样设计的——朱元境耿直固执自负异常,尽管为了掩饰真实相貌杀了不少画师,画像也越来越漂亮,不过他还是想将自己的真实模样以更隐秘的方式加以保留。毕竟,那才是真实的自己。并且,比较起宣纸的画像,用砖块混凝土做成的城墙要千秋万代得多。
也有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冥冥中的巧合。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南京古城墙的轮廓与朱老八的模样如此相像,只能说是天造地合了。
明太祖朱元璋到底长着啥模样?从现存世的绝大多数画像来看,朱老八威风凛凛相貌堂堂气度不凡。史书上也有朱元璋“资貌奇伟、奇骨冠顶”的记载。不过现藏于明孝陵的一张朱元璋图却与此大相径庭,在那幅画像中,朱元璋身穿朝服,端坐在龙椅上,两只手交叉地放在袖筒里。该人长着黑黑的大脸,塌鼻梁,额头与太阳穴高高隆起,一对眼睛鼓突如金鱼;气质冷酷阴鸷,让人觉得恐怖无比。这张像的脸部的比例也怪异:下巴又长又宽,远超于他的额头。有不少专家说,这一张才是朱元璋的真实模样,至于那张方正端庄的,极可能是经过美化。
这样的推测并非没有道理。自从汉元帝错失了王昭君一怒之下杀了毛延寿之后,那些原先自命不凡的宫廷画师一个个都学乖巧了,心里都装了一个“美图秀秀”软件:画像一定要往好看的地方画,三角眼要画成丹凤眼,塌鼻子要画成高鼻梁,矮小的要画成高大的,猥琐的要画成威猛的……在此观念之下,留存于世的是一大堆高大威猛的古代皇帝图,你看过之后根本分不清谁是秦始皇谁是汉武帝谁是魏武帝谁是唐太宗……他们全都是理想中的皇帝模样,也成了现实中他们自己的模样。朱元璋长啥样就这样搞不清了
朱元璋若是长得稍好一点,当年他哪能看得上大脚马皇后啊!虽然郭家的干女儿丑了些,不过朱元璋一番思量后,还是自我安慰说:得了吧,就以我这长相,哪能娶得着漂亮老婆啊!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还是从了吧!
所以,无论怎么推理,朱元璋的长相应该是很丑很丑。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27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秦国统一后,其它六国的君主下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