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盛世的标准之一,便是“老有所养”,这一点朱元璋做的不错

山川社 2023-09-21 14:08:33

盛世的标准之一,便是老有所养。

奉行孝道的中国人,素来将养老视作美德。

早在北魏时期,政府为保证老人有儿女所养,首创“存留养亲”制度。该制度规定,如果犯人的直系长辈老无所养,则国家应当对这个犯人减刑或刑罚缓期执行,即便坐牢,也一般关押在当地,不会流放到外地,以便其可以随时回家照顾老人。更有甚者,在特殊情况下,为了达到赡养老人的目的,可以赦免犯人一些不太严重的罪行。

到了唐代,社会上普遍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子女不仅要在生活起居上照顾和赡养老人,而且要在精神上保证老人的心情愉悦,当时称之为“色养”。所谓“色养”,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奉养父母时要和颜悦色,不能让老人不开心。所以,不管是一般家庭,还是官宦人家,唐代的老人除了在物质上老有所养,还能笑着养老。在唐代,如果儿媳妇不能“色养”公婆,那就可以成为丈夫休妻的理由。

在世人的印象中,朱元璋是个严苛的皇帝。殊不知他的严苛只针对奸佞之徒及贪赃枉法之吏。在老百姓面前,朱元璋是个当之无愧的明君。

《明史》记载:

“民始生,籍其名曰不成丁,年十六曰成丁,成丁而役,六十而免。” 朱元璋为全国的老人量身定做了养老政策,进一步确认了与民休息的发展基调。

朝廷命官的言行向来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官员能否善待自己的父母,将直接影响到明朝的养老风气。朱元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在朝的官员赡养自己的父母。

洪武四年,河南知府徐麟因母亲年迈体衰,请求辞官回乡奉养老母。朱元璋并没有将其免职,而是将其调度到距离家乡较近的地方任职。

后来河南右百户张纶向朱元璋奏疏,称自己的双亲都已超过八十岁,所以请求调任临濠,朱元璋亦爽快地同意了,将其调到临濠担任副千户,官职还升了一级。

还有些官员因为职务的特殊性,需要考虑到避嫌等因素,无法调度到家乡任职。朱元璋在发放他们的薪酬时,还会额外发放一部分补贴,将这份补贴送到官员的老家,供其双亲养老之用。

对于社会上的孤寡老人,朱元璋亦十分慷慨。《大明律》规定:

“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私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 为了让这些孤苦无依的老人老有所养,朱元璋诏令各州县开设养济院,收容那些举目无亲的老人。这些养济院并不是形同虚设的“面子工程”,到了明成化年间,仅京城的一处养济院就收容了孤寡老人七千余名。

即便是再混蛋的嘉靖帝,在“全民养老”这项政策上亦不含糊。在他的支持下,嘉靖年间京城又先后开设了五座养济院,收养了全部老无所依的老人。

养济院的收容标准有三条:

首先、是收容的老人必须满足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标准;

其次、是被收容的老人必须是没有子女、兄弟或配偶,或至亲已离世的独居老人;

最后、那些早年作奸犯科触犯刑律的老人,不在被收容之列。

那么,明代的“养老院”里的环境如何?老人能否在这里安享晚年呢?

根据文献的记载,养济院里设置了火炕,并奉行男女分居。院子里栽种着柳树和槐树,可供老人乘凉、休息。此外石磨、水井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每个月,老人们都可以领到一份足以让他们吃饱的口粮,还有做衣服的布。此外,连烧火煮饭的柴薪朝廷也考虑到了,这些均会折算成现银发放给老人。倘若老人患有疾病,那么,官府会请医生为老人诊治调理,免费提供汤药。

老人过世以后,官府会准备一口体面的棺材,让老人入土为安。为了安葬这些离世的孤寡老人,地方政府划拨土地,专门为离世的老人修建陵区。当然,对于那些住在养济院里且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老人,朝廷亦鼓励他们在享受着国家给予的福利待遇的同时,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

例如:请他们来照顾养济院里的其他孤寡老人、烧饭做家务、做手工针线活等等。这并不是无偿劳动,主动参与工作的老人能从官府领到一笔不菲的人工本,表现出色的老人还会得到地方政府的嘉奖。且养济院中的每一位老人都被朝廷记录在册,地方官若有执行不力的地方将算入政绩考核,倘若地方官侵吞孤寡老人的养济款一经查出必遭严惩。

洪武十九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让全国孤寡老人为之泪目的圣旨:

“若贫无产业年八十以上者,月给米五斗、肉五斤、酒三斗,九十以上者,岁加赐帛一匹、絮一斤。” 八十岁以上的孤寡老人,每个月都能享受到五斗米、五斤肉、三斗酒的福利待遇。

明朝的养老政策,不仅面向孤寡老人,有家小的老人同样能享受到朝廷给予的福利。

“民年七十以上者,许令一子侍养,免其差役。” 如果家庭中有超过七十岁的老人,那么可以免除一名男丁的劳役,由他来赡养老人。

由此可见,朱元璋对于老百姓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毕竟,他出身草根,本来就是劳苦大众的一员,所以才会对人间冷暖如此感同身受。

参考资料:

【《明史》、《大明律》】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26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