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平型关战役打完,八路军大胜,林彪为什么说有一个遗憾

酱知儿 2023-09-21 14:04:51

林彪作为将军,军事技术十分过硬,有一点特别明显,就是他喜欢钻研地图和地形。本来,干什么职业就要精通本门的技术,电工不会用电笔,木工不会用刨子,做出来的活儿肯定不行。

林彪不光钻研地图,他曾告诫部下,地图烂熟于心还不够,作为指挥官,自己一定要亲自勘察地形。通过亲自勘验,对地图进行订正,毕竟图是死的,人是活的,图出错,烧掉就行了,人出错,那就得人命去填。

林彪当年的成名之战——平型关战役,就是他这种精益求精指挥习惯的最好注解。这场八路军的“露脸之战”前后决策过程并不简单,即便胜利后,林彪也留下了一个遗憾。

林彪率115师到达华北前线后,立刻到平型关去踩点。他早就在地图上关注到这个特点鲜明的关隘:平型关,古称“瓶型关”,是内长城的一个关口,扼守群山之间的咽喉要道,华北日军移防的必经之地。

平型关周围山势平缓,没有突兀的高峰,但是一山接一山,有利于隐蔽设伏。林彪接到情报,一队日军正向平型关方向移动,他当机立断,决定“利用这里的险要地形打一仗。”

回到师部,林彪面对墙上挂着的地图,策划了一场利用平型关侧翼山地打伏击的计划,随即通知了八路军总部。作为八路军东出的第一战,这一仗其实并不好打。

1937年9月24日,林彪再次组织营以上干部来到平型关,他们登上山坡,在大雨中仔细勘查地形,定下了最终作战计划。他向全师下达命令:“今夜十二点出发,黎明前各部进入伏击阵地。”并着重强调:绝不能暴露,胜败就在一瞬间。

破晓时分,在师部值班的参谋孙毅(1955年授衔中将)来到林彪的卧室,发现床上没人,被子已经叠得整整齐齐的。走进里屋,煤油灯晃着黄光,林彪正坐在桌前看地图。

孙毅轻声说:“师长,你一夜没睡还是刚起?”

林彪没回答他的问题,只是看着地图说:“记住,熟悉地图,了解地形,才能指挥好。”

这一点正是林彪反复提及的用兵之道:熟悉地图,把战场内化到心里,双方的一举一动都要掌握,所有信息都储存到脑子里,哪怕不看地图,眼前也能生成一副立体的作战图景。

为了就近指挥,林彪将师指挥所放在平型关东南的一个小山顶上,这里离战场足够近,用望远镜就能看到沟底的公路,可以将日军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

9月25日上午7点,等了一晚上,日军终于出现了,先是远方出现一条密集的黑线,不一会山谷传来发动机的轰鸣声。又过了几分钟,密集的黑线逐渐变成了黑压压的“蚁群”,这支日军队伍不太寻常,有很多汽车和马车,上面装满了军用物资。八路军当时不知道,这是日军板垣师团的辎重和后卫部队。

各部队将战报发到师指挥所,在确认日军首尾两端都步入伏击圈后,林彪放下望远镜,语调坚决地喊了一声:“发信号弹,打!”

三颗红色的信号弹窜上高空,在早晨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刺眼,刹那间,平型关周围枪炮齐鸣,无形的杀气急速涌入谷底。日军头车和尾车被击毁,士兵人挤人、汽车接连追尾,整个队形乱成一片。

林彪通过望远镜观察战场,发现日军队伍过长,于是下令将敌军分段切割,逐段打掉,部队接到命令跃下山谷,向日军发起了白刃战。

日本兵营养比八路军好,也经过专门的刺杀训练,白刃战时战斗力很突出,即便被打了伏击,面对一片混乱的局面,仍能依托壕沟和汽车负隅顽抗,战斗打得比预想中要艰难,日军战斗意志很强,不肯投降。

上午8点,战况仍旧胶着,115师副师长聂荣臻坐不住了,带着指挥部的参谋们亲自去战地督战,此时指挥部里只剩下林彪和孙毅两个人,林彪坐在电话旁,随时接听各部队的反馈。孙毅在林彪对面坐着,既担当警卫,也负责给林彪缓解情绪,不时说点闲话。

战斗到中午左右,中伏的日军被全部歼灭,日军增援部队走到半路,被林彪事先派出的独立团阻击,根本没走到平型关。

战斗结束后,整个平型关沟底,到处都是燃烧的汽车、散落的罐头,还有被遗弃的武器,日本板垣师团21旅团损失士兵1000余人、汽车100余辆、枪支1000余支……八路军东出的第一仗胜利了。

当天夜里,林彪十分高兴,但笑得很内敛,一直和聂荣臻、孙毅聊着这场战斗的各种细节,他们谈了一夜,直到破晓才小睡了一会儿,但刚睡醒就叹气,周围人问怎么了,他充满遗憾地说:“我原来还想多抓些俘虏,结果一个也没抓到。”

日军的顽强给林彪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知道抗战注定是一场不平凡的拉锯战,但他没料到,四个月后自己就被友军误伤,从此脱离了抗日一线,再次披挂上阵的时候,对手已经变成了蒋军。

细数林彪一生的十大经典战役

1,龙冈伏击战
战役时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反围剿)1930年11月5日至1931年1月3日,历时60天。
战役地点:江西省永丰县东固镇、龙冈镇,宁都县东韶镇。
战役手段:诱敌深入的山地伏击战。
林彪 职务: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第4军军长。
所辖部队:红4军。
战役特点:中国工农红军总体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但在局部战斗中却以多吃少,以强击弱,集中精力打歼灭战,以伏击战为主。
歼敌情况:共歼 *** 军1个师部和3个多旅约1.2万人,缴获各种武器1.1万余件。林彪所部第10师俘获敌第18师师长张辉瓒。
战役评价:中国工农红军建立后歼敌最多、战果最巨大的一次战役,也是红军由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转变过程中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红4军担任主攻。
2,黄陂草台岗伏击战
战役时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反围剿)1933年2月9日至3月21日,历时41天。
战役地点:江西省宜黄县黄陂镇、草台岗镇。
战役手段:诱敌深入的山地伏击战。
林彪职务: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军团长。
所辖部队:红1军团。
战役特点:中国工农红军总体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但在局部战斗中却以多吃少,以强击弱,集中精力打歼灭战,以伏击战为主。
歼敌情况:共歼灭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近3个师,俘虏官兵1万余人,缴枪1万余支,及大量枪械、子弹、电台等军用物资。俘获蒋介石嫡系部队主力第52师师长李明和第59师师长陈时骥,击伤王牌第11师师长肖乾。
战役评价:首创红军大兵团山地伏击战的范例,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打的最大的一次伏击战,林彪为战场总指挥。
3,飞夺泸定桥激战腊子口
战役时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长征途中)1934年10月10日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371天。
战役地点:转战闽、赣、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11个省,行程25000里。
战役手段:运动战、伏击战、阻击战、攻坚战。
林彪职务: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军团长。
所辖部队:红1军团。
战役特点:中国工农红军总体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但在局部战斗中却以多吃少,以强击弱,集中精力打歼灭战。
歼敌情况:红2师第4团夺占泸定桥,歼灭川军第14军第38团主力;红2师第4团强攻腊子口,歼灭 *** 新编14师第6团一部。
战役评价:飞夺泸定桥和激战腊子口两场战斗,是林彪在万里长征中指挥的许多战役战斗中最为经典之战。飞夺泸定桥一战,红4团一昼夜高速行军240里,仅以22人便夺取了泸定桥,越过天险大渡河,堪称奇迹。激战腊子口一仗,为红军陕甘支队北上打开通路。
4,平型关战役
战役时间: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9月25日,历时1天。
战役地点:山西省灵丘县平型关。
战役手段:山地关隘伏击战。
林彪职务: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5师师长。
所辖部队:八路军第115师。
战役特点:八路军总体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但在局部战斗中却以多吃少,以强击弱,集中精力打歼灭战,以伏击战为主。
歼敌情况:共歼灭日军1300余人,击毙日军中佐2人;缴获日军汽车60余辆、小摩托车3辆(全部烧毁),九二步兵炮1门(无炮弹),七三、七五山炮弹2000余发,长短枪1000余支,机关枪20余挺,大衣数千件,部分马匹、弹药、粮草等军用物资;还缴获大量秘密文件,包括日军整个华北作战计划及标示目的的军用地图。
战役评价:平型关之战是八路军挺进抗日战争前线后的第一仗,取得了中国全面抗战以来“零的突破”,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中国人抗战的决心,打出了 *** 和八路军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威望,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
5,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
战役时间: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2月17日至1947年4月3日,108天。
战役地点:吉林省北部和南部地区。
战役手段:运动战、伏击战、阻击战、围歼战、攻坚战。
林彪职务: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
所辖部队:东北民主联军。
战役特点:东北民主联军总体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但在局部战斗中却以多吃少,以强击弱,集中精力打歼灭战,伏击战已退居次席,作战样式多元化。
歼敌情况:歼灭 *** 军4万余人,收复城镇11座。
战役评价:林彪指挥东北民主联军采取“南拉北打,北打南拉”的战术,彻底粉碎了杜聿明“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 *** 军队的机动力量,在民主联军的不断打击下遭到严重削弱,转主动进攻为被动防守。东北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6,辽沈战役
战役时间: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
战役地点:吉林省、辽宁省。
战役手段:运动战、阻击战、围歼战、攻坚战。
林彪职务: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
所辖部队:东北野战军。
战役特点:双方力量对比已发生根本变化,东北野战军的军力和经济力均已超过 *** 军,在数量上特别是质量上都占优势。已不打伏击战,作战样式多元化,以城市攻坚战为主,阵地阻击战相结合。
歼敌情况:歼灭国民军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反正及投诚6.49万人,起义2.6万人,包括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国军共损失1个东北“剿匪”总司令部、1个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1个冀辽热边区司令部、4个兵团部、11个军部和36个师,此外还有1个骑兵司令部,5个炮兵团、战车团等特种兵部队。损失各种火炮4709门、轻重机枪13347挺和其他枪支175361支。
战役评价:辽沈战役结束后,国民革命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 *** 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东北野战军获得了第一个战略决战的完全胜利,取得了打大规模歼灭战的宝贵经验,率先成为 *** 中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
7,平津战役
战役时间: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历时64天。
战役地点: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
战役手段:运动战、阻击战、围歼战、攻坚战。
林彪职务: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
所辖部队:东北野战军。
战役特点:东北野战军与 *** 军相比在数量上特别是质量上都占优势,已不打伏击战,作战样式多元化,以攻坚战为主,围歼战、追歼战相结合,还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和平战。
歼敌情况:东北和华北野战军共同歼灭和改编 *** 军队1个“剿总”司令部、1个警备司令部、3个兵团部、13个军部、50个师,共52.1万人。
战役评价:平津战役中产生的“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绥远方式”,成为 *** 对 *** 军队实行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的基本方式。东野与华北军区联合完成 *** 三大战略决战的最后一战。
8,衡宝战役
战役时间: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9月13日至10月16日,历时33天。
战役地点:湘南衡宝地区。
战役手段:两翼大迂回钳形包围,正面大突破强攻。
林彪职务:第四野战军司令员。
所辖部队:第四野战军。
战役特点:四野已成为 *** 中最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追歼战、围歼战已成为主要作战样式,伏击战不用打,攻坚战也很少打; *** 总体以多胜弱,以强击弱;但在局部战斗中却以少吃多,以弱胜强。
歼敌情况:四野主力和二野一部共歼敌正规军3个军部、5个整师,共4.7万人,其中俘虏3.8万人,包括17名将级军官,收复县城24座。
战役评价: *** 前后只用33天就歼灭了白崇禧赖以起家的第7、第48军的4个精锐师,并消灭了湘系惟一美械的第62师,给湘系战力最强的第10师以歼灭性打击,成为 *** 渡江以来华中最大的一次战果。
9,广西战役
战役时间: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11月6日至12月14日,历时39天。
战役地点:广西、广东两省。
战役手段:两翼大迂回钳形包围,正面强攻大追歼。
林彪职务:第四野战军司令员。
所辖部队:第四野战军。
战役特点:四野已成为 *** 中最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追歼战、围歼战已成为主要作战样式,伏击战不用打,攻坚战也很少打。
歼敌情况:指挥3个兵团9个军31个师及粤桂边、滇桂黔边纵队共40多万人,共歼灭白崇禧集团和余汉谋集团17.29万人,其中俘虏16万余人,包括78名将级军官,解放广西全境和广东部分地区。
战役评价: *** 解放了桂林、柳州、梧州、南宁和广西全境及广东西南沿海城镇和全部海港。华中华南所辖范围除海南岛一隅外已全部解放。桂系及蒋介石在华南区残余的歼灭,加速了全中国解放的进程。
10,海南岛战役
战役时间:解放战争时期1950年3月5日至5月1日,历时58天。
战役地点:海南岛。
战役手段:偷渡海峡强攻战、海岛围歼战、追击战。
林彪职务:第四野战军司令员。
所辖部队:第四野战军。
战役特点: *** 以木船为主、配以部分机帆船作为航渡工具,突破敌人海军军舰、空军飞机、海岸炮兵立体封锁;海岛陆地作战,双方势均力敌,最后战胜敌人。
歼敌情况: *** 共歼灭敌军5个师9个团,总计33148人,其中俘虏26469人,缴获火炮418门、飞机4架、坦克和装甲车7辆、汽车140辆,击落敌机2架,击沉敌舰1艘、击伤5艘。
战役评价:海南岛战役是人民 *** 以木船为主、配以部分机帆船作为航渡工具,突破敌人海空封锁的一次成功的渡海作战,开创了陆军乘木帆船大规模渡海作战,摧毁敌立体防御的先例。该战也是林彪指挥四野的最后一次大战。战役十大经典林彪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26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