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刘邦的兄弟之情是真的,为何到后来又不行了呢 还是业务能力

仪圆 2023-09-21 13:42:15

李达源文

刘邦后来的兄弟之情,在萧何张良等人的状态下,我们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兄弟之情在一开始都是真的,后来为啥不行了呢?而韩信、彭越、英布、臧荼、卢绾等人都有着让人难以接受的共同点,就是不守规矩,总之就是无法适应他们在一起的新时代,就是在新时代里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个人素养无法可以让他们走下去,而以萧何张良为首的人,曹参夏侯婴和陈平等人在后来都是兢兢业业为工作而烧脑和费心,自然也没有那么多的闲,自然也不懒,每天很充实,仅此而已。

从雍齿那里我们可以看得出这个人是绝对得无法融入刘邦的团队中,只要给他发言权他就无法自拔了,而在项羽手下做了一个藉藉无名之辈倒也老实了。所以这是典型的不能有发言权有本事亦不能用的典型人才,用之则弊大于利。而卢绾和韩信等人属于没有把自己的状态完全沉浸在工作当中,而不把精力放在工作当中,就会把精力放在别处,自然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所以就会让人感到不安全。再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上级的领导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状态,没有做到下属应当有的所有责任,而谏言也与魏征这样的忠臣有着本质的区别。

所以对于雍齿来说,他是绝对不可以在工作中惹乱子的人,而卢绾和韩信等人的状态需要进一步提升,需要在工作上多下一些功夫,最重要的要把工作转化成一生热爱的事业。而并非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而没有意义的事情做得多了,就会影响工作,最后一定会让所有人对他们产生不好的看法和想法,所以和萧何张良陈平曹参夏侯婴等人可以看出来,刘邦的兄弟之情一直没有变,而从雍齿这个级别的人开始,很多人都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刘邦的兄弟都是混混,为什么却能成为将相?

汉高祖刘邦可以说是历史上出身最低微的一位皇帝,能跟他媲美的只有乞丐皇帝朱元璋了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出身低微的人既然能够打败西楚霸王项羽,并且夺得整个天下不得不说刘邦是很让我们佩服的一个人,人永远不可能只靠自己的力量来获得成功他身边一定有很多的朋友或是兄弟肯于帮助他跟他一起打天下,而刘邦的身边是永远不缺这样的兄弟的但是这些兄弟当时都是混混,为什么后来就能成为个将相之才呢?今天就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

一;时势造英雄

这是一句古话也是一句至理名言,我们现在翻开史书看看跟在刘邦身边的兄弟们,真的可以说是一群混混有打鼓的周博,你把我的生活给杀了,有杀狗的樊哙,还有一个给人家写文书的萧何,这些人都可以说是名不见经传但是有一句话我们一定要记住时势造英雄,这些人虽然在当时的情况下一文不名,但是只要给了他们机会谁又能保证这样一群人不会飞黄腾达呢?事实证明跟在刘邦身边的这群混混确实把握住了这种机会。

二;跟对个人

我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群狼的领导者如果是一只羊那么这群狼也会变成温顺的绵羊,如果一群羊的领导者是一头狼的话那么这群绵羊很可能就会变成凶狠的狼,一个团队如果跟对了一个领导者,那么我们很可能就会拥有更多成功的机会因为这个人会带领我们走正确的方向,走上成功的光明大道刘邦就是这样一个可以走向成功的人,而他手底下的这帮兄弟正是跟对了这个人才能够出将拜相。

三;个人能力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就算你跟对了团队如果没有个人的能力没有才华,那么一切都是水中花镜中月,看一看刘邦身边所谓的这些混混每一个人都是能力出众的,樊哙在战场上以一敌百是靠他的勇猛,而萧何则是能够替刘邦管理偌大一个国家,从这两个人的身上我们就能看出刘邦身边兄弟的个人能力,既有了机会又跟对个人还拥有非凡的个人能力这些混混们想不成功都难。

刘邦后来为何要对自己的兄弟们下手?



樊哙的官方身份是西汉开国功臣,被封为舞阳侯,其实背景也不小。他还是汉太祖刘邦的连襟,也就是吕后的妹夫,还曾在鸿门宴中挺身而出救下了刘邦。

一般来说樊哙跟刘邦这对连襟在开国时期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更是经历生死的考验。属于是亲上加亲,更何况樊哙还是他的救命恩人。

但很多时候,亲情还有救命之恩在最高权力面前还真算不得什么。因为刘邦晚年吕后擅权的野心已经开始暴露出来了,樊哙身为吕后的亲妹夫,如果自己死后吕后真的要擅权,樊哙绝对是一大助力,因此刘邦对于樊哙还真就痛下杀手了,当然理由颇有一些莫须有。

汉十二年,刘邦平定英布叛乱后回师,路上旧病复发,坚持回到长安以后。燕王又开始起兵反叛,这时的刘邦已经无力御驾亲征了,只能命令樊哙以相国名义领兵征讨燕王。樊哙出征以后,有人向刘邦进谗言,说樊哙“党于吕氏”,还“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刘邦最担心的就是他死后吕后趁机迫害他最宠爱的戚夫人母子,于是听到这样的谗言顿时大怒,认为这樊哙见我生病,是巴不得我赶紧死啊!

当年刘邦就是用陈平之计不费一兵一卒擒住韩信的,现在刘邦又派陈平去对付樊哙,以周勃来代替樊哙统领军队接管兵权,命令陈平和周勃二人去了军中将樊哙就地斩首,可见对樊哙之恨。

陈平是一个老油条,眼看刘邦不行了,觉得杀了樊哙,等刘邦死了吕后掌权自己肯定要遭殃。于是与周勃商量以后,认为先抓樊哙回去由刘邦亲自去处理他得了。其实是在用缓兵之计,果然樊哙还没有被押回京,刘邦就驾崩了,吕后掌权以后,樊哙自然被放出并且被重用。



现在回过头我们来想想,刘邦能以一介地痞流氓成为开国皇帝,那有那么简单相信那样一个很明显的谗言呢。就算是病糊涂了,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怎么可能这样狠心对自己的妹夫兼救命恩人呢,其实最大的原因还是为了防止吕后擅权,所以打算借此机会提前杀了这个肯定会支持吕后的樊哙,甚至宋安之认为这个谗言有可能就是刘邦授意进的,好尽量让自己杀樊哙师出有名。

刘邦晚年,吕后的政治才能已经是初步展现,像韩信、英布、彭越这些大臣被诛,吕后都参与其中了。开国以后刘邦在外征战,看似大坐镇大后方的开国第一功臣萧何,其实真正坐镇负责的是吕后。

正所谓共患难易,同富贵难。(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西汉开国以后,刘邦和吕后这对夫妻也开始出现了裂痕,尤其是虽然刘邦立吕后之子刘盈为太子,但后来宠爱戚夫人,甚至爱屋及乌的想立赵王如意为新太子,还是吕后请教张良以后,让太子请出了大名鼎鼎的商山四皓才打消了刘邦更换太子的意图。

儿子刘盈的无能,吕后的强势,刘邦心里是一清二楚。刘邦也害怕自己死后吕后擅权,江山改姓,还有自己宠爱的戚夫人和赵王如意被吕后报复。

所以晚年刘邦也进行了巩固皇权和预防后宫干政的措施,比如说白马之盟,刘邦亲自与彻侯以上的功臣举行仪式杀了一匹白马,将马血加入酒杯之中,共同宣誓“非刘氏不得为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

刘邦死时,为了做万全准备,听信一个不可信的谗言就要杀了樊哙,其实根本原因就是为了防止吕后擅权,更怕自己宠爱的戚夫人和赵王如意被吕后报复。

奈何刘邦的布局还是太简单一些,高看了儿子汉惠帝刘盈,小看了吕后。最后戚夫人和赵王如意被吕后所杀,吕后的娘家吕氏诸兄弟也被封王的不少,西汉因为吕后擅权差点成为短命王朝,不过还好最后有惊无险的渡过。

刘邦乡下那些所谓的“狐朋狗友”,为何都成了治国统帅之才?

汉高祖刘邦称帝之后,他身边的核心团队,包含了樊哙、萧何等等,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人正是以前喜欢和刘邦“鬼混”的“狐朋狗友”。这是因为他们还是与刘邦志同道合的,而且长时间受到这么一位志向远大的老大所影响,自然成了治国统帅之才。

说起刘邦年轻时候,不喜欢做事情,天天就喜欢鬼混,到处结交“狐朋狗友”,尤其是他在当了亭长以后,更是到各处去结交新朋友,和他们瞎混。后来刘邦被迫走上起义的道路,这些与他“鬼混”的人自然也跟着他一起了。

在这条漫长的起义道路上,樊哙、萧何这些人渐渐发觉刘邦这个人不简单,他的志向远大是他们所不能及的,而且待人真诚,这也让樊哙他们对刘邦十分信服,而他们也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

起点虽然很低,比如樊哙就是个卖狗肉的,但是跟随刘邦长时间的征战也让他累积了经验,萧何、周勃等人亦是如此。随着起义军势力的增长,更多人才的加盟也让这些“狐朋狗友”学到了许多知识,让这支起义军的质量得到了提升。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么一群所谓的“狐朋狗友”,在最后几乎都成了治国统帅之才。起点虽然不怎么高,但是他们的志向也如刘邦一样,越来越远大,这样的人,怎么不算是一个人才呢?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26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