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继秦之后兴起的大一统王朝,历时约四百年,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人们列举两汉有名的皇帝时,绝大大多数都出自于西汉,如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元帝等等,而东汉时期只有汉光武帝以及汉末的汉献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历史功绩不大,权力受到限制:
从历史功绩上来看,西汉从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建立了大一统的汉朝。文帝、景帝休养生息,创建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期间还平定了七国之乱。到了汉武帝即位后,对内,削减诸侯权力,强化皇权;对外,派大将军卫青、霍去病等出击匈奴,又收服了西南夷,派张骞出使西域,强化与西域的联系,建立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帝国。这几个皇帝,在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有其历史功绩。相比较这些西汉的皇帝,东汉的皇帝除了光武帝刘秀,其他皇帝在历史长河中确实比较缺乏存在感,大多数不干正事。
缺乏传奇性,描写东汉皇帝的艺术作品很少:
西汉从楚汉相争,到文景之治,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再到汉武帝征伐匈奴,出现了卫青,霍去病,李广这样的名将,至今仍然令人神往。历史上也有许多古诗词、演义、评书对此进行过大量的艺术描写。西汉皇室的后宫,传奇色彩也很强。汉文帝的母亲薄姬,原来是魏豹的女人,被俘虏后,充实入刘邦的后宫;汉景帝的母亲窦漪房,一生也充满传奇色彩;汉武帝的母亲王娡,先是嫁给金王孙,离婚后入宫,很快得到宠幸。这些题材,妥妥的都是宫斗剧的剧本。
再比如王昭君,王政君,在历史上都很有名,仅一个昭君出塞,就产生了很多艺术作品。这也带动了与他们相关的皇帝在历史上存在感增强。相比较而言,东汉的这些皇帝,缺乏传奇性,就算把他们的故事编个剧本,写个演义,也不太容易吸引观众的眼球。
东汉的短命皇帝特别多:
东汉总共有十四个皇帝,活过四十岁的只有三个,分别是前两任皇帝光武帝(六十二岁)、汉明帝(四十八岁)与末代皇帝汉献帝(五十三岁)。其余十一位皇帝,没有一个超过三十五岁,甚至有三个婴儿皇帝,没活过三岁。短命皇帝之多,在中国各个朝代中堪称第一。
其实东汉皇帝里面,也有许多才华出众的,比如汉章帝与汉和帝。特别是汉和帝,十四岁时就发动政变,把窦宪给整垮了。如果汉和帝能像汉武帝那样,统治帝国半个世纪,估计也是一代雄君,可惜他三十岁就死了。反观西汉皇帝,平均寿命要远远长过东汉皇帝,特别是几个重要的贤君,在位时间都在二十年以上,汉武帝甚至超过五十年。一个皇帝再出色,也需要时间来完成其伟业。从这点看,西汉皇帝无疑是比较有条件的。
读者对东汉历史的了解程度,不如西汉:
读者对西汉的皇帝了解比较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多数读者对东汉历史的了解是比较少的。我写过西汉的历史,也写过东汉的历史,从读者的反应来看,我感觉多数人对东汉的历史并不了解。为什么呢?因为东汉的历史,相对来说比较压抑。从内政上看,整个东汉的历史,充斥着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擅权乱政,一部东汉史,至少半部比较黑暗,令人不忍卒读。
从对外战争来说,西汉的故事是很清晰的,主要是汉匈战争,外带大汉帝国向周边开疆拓土,线索是很清楚的。可是,到了东汉,故事就变得十分复杂。东汉与羌、匈奴、鲜卑、乌桓之间有着扯不清道不明的复杂关系,一会是友,一会是敌,没有下苦功去理清线索,就会越看越糊涂。因此,读懂东汉史,比读懂西汉史要难得多。这也造成读者对东汉的了解,远远不如西汉。
东汉的各项制度都是延续西汉,没有太多开创性:
东汉时期是我国国家机器的形成期,而国家机器的建立期即为秦至西汉,东汉的各项国家制度比之与西汉并没有太多开创,东汉开国的光武帝略微修正之后,都得以延续下来。反观西汉,从刘邦建汉到刘彻杨威,政治制度不断的提出、施行、修正、确立,而东汉主要极为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若干举措,其余皆承西汉旧制。既然没有新的制度的建立,没有开疆拓土的业绩,那么史书中所能宣扬的,今日教科书所能记述的就非常有限了。
总结:
东汉另一个存在感不强的因素实在是历史的宣传上,而东汉这方面面临的前后两名选手都太强大了。一则是西汉,一则是三国。西汉有传奇的帝业开创者刘邦,超级帝国的塑造者刘彻等等,三国人杰无数,故事太多更是不必说,有这两个历史宣传上的强大对手的“前后夹击”,东汉自然很难显山漏水。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25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