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杨钰洁
先说说这个“诏”字。很多外地人认识这个字,基本上都是因为那句话“奉天承运 ,皇帝诏曰”,而我们云南人特别是大理人,认识这个字,都是因为我们有“南诏”,这个我们发自内心的、引以为荣的、代表着西南边陲古代辉煌灿烂的文明的地方政权。
那么,这个“诏”字是什么意思呢?现在很多人都说这是“小国”或者“部落”又或者是“城郭”的意思。从字面上看倒是没有多少问题,但现在我们如果从白族话的角度去分析,我们可以基本认定这是白族话的汉字音译。我们都知道,六诏时代,除南诏外,最出名的一个诏叫“邓赕诏”,也就是火烧松明楼的女主角——白洁夫人(后被民间奉为慈善夫人)所在的那个诏,地点就在今天的洱源县邓川坝子一带。在白族话里,“邓”是豆子的意思,代表各类的豆子,“邓赕”的“赕”,指的是野外植物生长得很茂密的田地,“诏”,一方面指山中的平地,同时也是形容词,指果实累累,比如说我们云南话说的梨很结,用白族话说就是“叙利诏”。而邓川坝子,自古以来,都是大理地区以蚕豆和大豆种植为小春主要作物的地区,产量高、品质好,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所谓的“邓赕诏”的意思其实是指“豆子生长茂盛的田野”。同样的,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所谓“诏”,在大理一带,指的是“作物生长茂盛的山间田野”。
说南诏国和大理国,我们首先要提到的一个人叫史万岁。
前面说过,在汉之后,包括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云南一带都是处于游离于中原王朝之外的化外之地,黄河长江流域的君主们忙于内战和抵御北方民族,基本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顾及这个地方,偶尔会派人或者派兵来一下,也是很快就回去了,所以这里都是“强龙”与“地头蛇”的天下。到隋朝建立前后,从中原地区移民过来的一个爨姓家族已经在云南经营了四五百年,大致上已经算得上是统治起了云南,而且分为东爨(昆明、曲靖一带)、西爨(楚雄以西的大理一带),不向中原王朝称臣,当然也不会纳贡,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到隋炀帝杨广时代,这个有浓厚的北方游牧民族血统的暴君看不下去了。恰好这时候他那里也算是比较安定,不仅有时间修大运河,去江南游乐,也有兵力可以使唤。就决定派一叫史万岁的将领,带兵去云南打姓爨的这个利益集团,重点打西爨,从今天的大姚姚安一带一路打到下关西洱河一带,可以说是把爨家在云南西北部的势力都打散了、打乱了。洱河一带的被叫作河蛮的部落们(差不多都是白族和彝族的先民祖先们)都投降了,有一部分甚至逃到了东爨(后来大理国建国时的东爨三十七部拥护段思平建立大理国,这中间肯定有许多人就是从这里过去的人的后代吧?)。杨广算是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历史上把这个过程叫作“史万岁南征”。但是,结果大家都想到了,隋朝的兵一走,各部落各就各位,依然像原来一样。有一点变化是,西爨势力的退却,让当地的部落加快了兼并的步伐,一些大的群落开始把了一大块一大块的地盘,我们后来要说到的六诏,这个时期开始发展壮大了。 (未完待续)
编辑:杨若兰
审核:褚雪琴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25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