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年(636年)六月,唐太宗元后长孙氏在立政殿崩逝,终年36岁。对于相伴二十多年发妻的离逝,太宗极为悲痛,扶柩大哭,并依皇后遗愿营山为陵,是为昭陵,谥号文德皇后。文德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结发妻子,也是惟一的一位皇后(文德皇后崩逝后太宗不再另立皇后,后宫之中嫔妃最高为贵妃)。文德皇后素有贤德之名,是李世民重要的贤内助,她与李世民一个后宫一个前朝,齐心协力打造了让后世称颂不已的贞观之治,她也是为数不多能登上历史课本的皇后。
文德皇后长孙氏,祖籍洛阳,小字观音婢,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母妹,十三岁时长孙氏即嫁给了李世民为妻。成婚后的二人在逆境中互相安慰,扶持激励彼此,关系越加融洽。大唐立国后,长孙氏被册封为秦王妃,玄武门之变之时,长孙氏曾亲自勉慰诸将士,并竭力争取高祖李渊及其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武德九年(626年)八月,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次年改元贞观,是为唐太宗。太宗即位不久就册封长孙氏为皇后,统御后宫。
长孙皇后出身名门,自幼喜读诗书,琴棋书画更是样样精通,并经常与李世民共执书卷,谈古论今,从容以对。这个好习惯不仅让她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聪慧过人,也让她通达理仪、深谙为人处世之道。之后在秦王府与东宫矛盾加剧时,她义务反顾的站在丈夫李世民的身边默默地支持着他,对李世民的父亲、唐高祖李渊,长孙氏也是尽心侍奉,对李渊的后宫嫔妃也殷勤恭顺,竭力消除他们对丈夫的误解,并获得她们的同情。
昭陵
太宗即位后,魏征常因直言进谏而触怒他,有一次太宗回到后宫怒骂道:“下次一定杀了这个乡巴佬!”而长孙皇后在问明事由后,盛装再拜道:“尝闻陛下敬重魏征,殊未知其故,而今闻其谏,乃能以义制人王之情,真社稷臣矣”。太宗闻言,怒气全消,长孙皇后之贤德可见一斑。贞观十年(636年),36岁的长孙氏因病崩逝,李世民誉之为“嘉偶”、“良佐”,为了缓解思忆之苦,便在宫中建起了层观,终日眺望昭陵怀念。并且直到太宗病逝,后宫之中也再也没有另立皇后。
唐太宗李世民最爱的女人是一代贤后:长孙皇后。
一代贤后:长孙皇后。李世民在16岁时便迎娶了13岁的长孙氏为妻,长孙氏家族显赫,祖上是北魏重臣,世袭封号,在宗室中排首位。后来改姓为长孙,父亲长孙晟又做了隋朝大员,娶了高士廉的妹妹,而高士廉在隋朝也是一位精通文史的大儒,官至治礼郎。
长孙氏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成长起来,从小耳濡目染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可以想象长孙氏的综合素质相当高。待到出阁年龄,舅舅高士廉为她选中了李渊的二公子李世民。
作为妻子的长孙氏,凡事张弛有度,从不越礼,因此深得李世民的喜爱。在李世民争夺嫡位时,她站在丈夫背后默默支持。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位,长孙氏被册封为皇后,母仪天下,掌管后宫。
但手中拥有了权力的长孙皇后,吸取历代后妃、外戚干政的教训,对自己及兄弟等家族成员要求也极为严格。太宗没有和她商量启用了她的哥哥长孙无忌为宰相,长孙皇后得知后,一再劝哥哥辞去此职。后来太宗实在拗不过她,只好将长孙无忌的官职改为开府仪同三司,这才作罢。
就算太宗和她谈论军国大事,她也三缄其口,直到太宗追问她的看法时,她才发表自己意见。但对于太宗所犯的错误,她总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给予太宗提示。当时的名臣魏征就没少受她照顾,每每太宗被魏征气得发誓要杀了这位口不留情的忠臣时,长孙皇后总是替魏征开脱。可以说,长孙皇后颇有一股女政治家的风范。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她居然可以做到屏蔽对其他女性的嫉妒心,为了唐室的江山,她主动为太宗选妃。按照唐朝的后宫制度,在皇后之下,有“四夫人”,即贵妃、德妃、淑妃、贤妃,再往下还有“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另外宫中还仿照外朝的尚书六部二十四司,作为管理宫中事务的女官。再加上在宫中做事的宫女,后宫的女性高达数千乃至上万。
唐初,高祖李渊和太宗李世民为了笼络民心,曾经先后共释放了五六千名宫女。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后宫编制的不足,于是,长孙皇后为了补充后宫,四处寻找贤良女子,特别是德才兼备的女子。她亲自为自己的爱夫挑选才女入宫,这种女性之间的禁忌,她都可以打破,实在不是一般的女人。
据悉,李世民最爱的女人有四个,分别是天才美女--徐惠妃,最完美的皇后--长孙无垢 (长孙皇后),唯一女皇帝--武则天,前朝公主--大杨妃!一、天才美女——徐惠妃
才气
如果说李世民是军事天才,那么徐惠就是文学天才。在别的孩子的舌头还在舔脚趾的时候,她的舌头已经开始给爹妈点名了,那时她才五个月大。4岁时,当别的孩子还只认得一二三四的时候,她已经把《四书》、《五经》念得滚瓜烂熟了。
8岁时,她已经能出口成诗了,而且辞致清丽,颇有水准,所以早早的她就出了名,而且名气翻山越岭跑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李世民虽然不荒淫,但也好色,这样的好女子岂能放过?于是一道圣旨召为才人,将一代才女揽入怀中。
入宫对徐惠来说是一件仅次于来到这个世上的好事,因为宫中的藏书超过任何一个地方的收藏,求知欲极旺的她得以有机会遍览群书,才学和见识也进步的更快了。李世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对徐惠日益礼顾,颇怀眷恋,于是将她由二十七世妇最末一级才人一下晋迁为九嫔中的第八级充容。有一次,太宗派人召人请徐惠,徐惠迟迟不来。李世民等了很久,才见徐惠姗姗来迟,便大为恼火。
容光焕发的徐惠见李世民一脸怒气,只是嫣然一笑,挥笔写下了一首诗,递给丈夫。诗文写到: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李世民看了忍俊不禁,气一下子全消了。除文学造诣外,徐惠在政事上也颇有眼光。
李世民晚年多次远征高丽,同时修建了夺处豪华的宫殿,统治渐趋腐化,搞得老百姓怨声不断。贞观二十二年(648),徐惠上《疏建》给李世民,指出“黩武玩兵,先哲所戒”,例举“秦皇并吞六国、晋武奄有三方,反成覆财之业”。
说明“地广者,非长安之术;人劳者,为易乱之符”。进谏太宗节俭,不宜大兴土木,“卑宫菲食,圣王之所安;金屋瑶台,骄主所虑;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
李世民看后顿时悔悟,称赞徐惠所言有理,并重重奖赏了一番。然而红颜薄命,太宗过世后,徐惠相思成灾,太医开方熬药,她竟然坚决不喝,铁了心想随夫而去。就爱情而言,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习惯了一个人的存在,而对方却突然消失了,徐惠这样做也在情理之中。就在李世民去世的第二年,徐惠得偿所愿,从容去世,终年24岁。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25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