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陈平,他给后人留下了印象是,他是鬼才。陈平有经天纬地之才,作为谋士,所献之计屡屡得手。不过,如果你细细分析陈平的计策,你会发现,陈平的计策通常漏洞很多,但却能奏效。这就是陈平的厉害之处,对什么人用什么样的计策,漏洞虽多,计策也不高深,能达到目的就是好计策。
陈平离间项羽和范增所用的计策更是简单。陈平先让人散播谣言,说范增和汉王刘邦有来往。在项羽的使者拜访刘邦时,由陈平负责招待。陈平先假装以为是范增派来的,故作热情,然后一听是项羽派来的,再冷落使者。使者恼怒,回去之后在项羽面前说范增的坏话。项羽竟信以为真,逐渐疏远范增。于是,陈平这计策就得逞了。
陈平此计其实很简单,并不是什么高深之计,但对项羽却很奏效。原因很简单,项羽与范增之间本身就有矛盾的,陈平只是稍加利用而已。项羽与范增之间的矛盾还要追溯到鸿门宴之时。
范增年近七十投奔项梁,得到项梁的信任,并数次献出妙计。项梁死后,项羽斩杀当时掌握兵权的宋义,独掌军政大权,范增位于项羽之下。
项羽大军入关之后,刘邦畏惧项羽的实力,不得已参加鸿门宴,这是历史上最有名的饭局。范增看到刘邦入关后的所作所为,认为刘邦有大志,必须杀掉刘邦,以绝后患。但项羽并没有采纳,而是放走刘邦。范增大怒,当着项羽的面把刘邦送给项羽的玉璧用剑砍断,说:“小子不足为谋,将来夺项王天下的人,必是沛公啊,我们都要成他的俘虏。”
《史记》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范增认为项羽是在错失良机,而牵怒于项羽,怒项羽不争。实际上,范增在鸿门宴上的所作所为是值得商榷的:
1.项羽是否该杀刘邦。范增认为刘邦有大志,必成祸患,这的确没错,但是不应该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古人做事讲究名正言顺,就算项羽想杀刘邦,那么杀刘邦的名义是什么呢?
刘邦与项羽约定先入关者为王。刘邦先入关,但对咸阳秋毫无犯,而且还军霸上,显然是想把关中王让给项羽。对于曹无伤之言,刘邦在鸿门宴上已经向项羽解释清楚。刘邦之所以把身段放得这么低,就是不想让项羽抓住他的把柄。
项羽没能抓住刘邦的把柄,自然也就不能杀刘邦。如果按范增所言,在鸿门宴上动手,那就等于无缘无故杀死一方诸侯,不仅名不正言不顺,而且让已经归附项羽的诸侯心中不安,后果不堪设想。范增此举是没考虑过后果,同时是陷项羽于不义。
所以对于项羽来讲,杀死刘邦确实可以免除后患,但鸿门宴绝对不是最佳时机。
2.范增如何对待项羽?范增在鸿门宴上曾安排项庄舞剑,意在杀刘邦,而实际上当时项羽并不想杀刘邦,显然这是范增私下授意。但问题是,范增有权力在项羽不同意的情况下做这个决定吗?范增作为谋士,只能向项羽提出建议,但决策权是在项羽手中的,范增是在越俎代庖。
范增年迈,且得项羽的叔叔项梁的尊重。项梁在时,项羽不过是一名将军,位于范增之下,范增自然可能对项羽大呼小叫。但项梁死后,楚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后来项羽杀宋义,也就是说项羽位于范增之上。双方地位发生改变,范增理应尊重项羽。当项羽击败秦军主力、率军入关之时,项羽已是一方诸侯,早已高高在上,范增则是项羽的臣子。但范增对项羽缺乏尊重,鸿门宴后竟当众辱骂项羽,让项羽丢尽颜面。范增早把君臣之礼忘到脑后了,这是倚老卖老。或许他还以为他是长辈,项羽仍然那个任由他打骂的小将军。史料虽未记载范增到底几次骂项羽,但以范增在鸿门宴上的所为,估计范增平时也没少骂项羽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项羽和范增之间的矛盾是非常大的。从鸿门宴上项羽和范增两个人的表现来看,项羽是性情中人,做事较为感性,喜欢依靠自己的情绪。范增虽然谋略过人,但做事不择手段,且不尊重项羽。这就意味着两人的矛盾以后只会越来越大,且很难调和。即便没有陈平之计,项羽估计也会逐渐疏远范增。
陈平用计之时,就是考虑到项羽和范增之间已产生的裂痕,只是稍微把这个裂痕扯大了一点而已。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25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