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是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在中国历史上,能够称为“千古一帝”的,不会超过五个,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元世祖,小编认为康熙是其中第五位。而其他的汉高祖、光武帝、隋文帝、武则天、唐玄宗、宋太祖、明太祖、明成祖等虽然都是历史上比较杰出的皇帝,但是其功绩难以和以上五位相提并论。我们来看看康熙皇帝的历史功绩。
一,奠定了中国版图基础
评价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帝王,一般不会选择分裂时代的帝王,因为他无法完成统一,就证明他的能力还不够。而王朝疆域的大小就是一个时代强盛与否的表现,这和帝王个人能力有直接的联系。
康熙在1662年继位,这时候华夏大地基本统一,但清朝的统治还未稳定。此时康熙才8岁,大权掌握在议政王大臣会议手中,四辅臣相互争权夺利,党争不断,腐败现象严重;在地方,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真在按照发展势力;台湾的郑氏也试图卷土重来。1667年,朝廷局势恶化,鳌拜独揽大权。1669年,年仅14岁的康熙用智谋擒拿了鳌拜,掌握了大权。很难想象,一个帝国的命运竟然就这让掌握在了一个少年手中。
康熙亲政不久,就毅然下令“撤藩”,平定了“三藩之乱”,清朝的统治至此稳定了下来。三藩之乱规模大,时间长达8年,但由于康熙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方阵,使得叛乱并没有如“安史之乱”那样破坏帝国的根基。相反,平定叛乱后,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基本稳定了下来。
全国稳定之后,康熙就开始消灭台湾郑氏。在此之前,清朝已经多次诏谕台湾郑氏,康熙甚至同意台湾不剃发,像朝鲜那样做一个藩属国,不过均被拒绝。康熙认为,必须使用武力。 1683年,康熙派遣施琅平定了郑氏,第二年设置了台湾府,至此台湾岛首次纳入到了中央王朝的版图。统一台湾后,东南沿海的威胁基本解除,海禁宣布废除。
之后,康熙又马上调集兵马进入东北。在清朝入关之际,俄罗斯人乘机占领了黑龙江地区。康熙为此发动了两次雅克萨之战,将俄罗斯人驱逐出了黑龙江。之后,又展开了边境谈判。1689年,双方签订了 《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 外兴安岭作为国界线。 签订条约时,第一次将“中国”一词作为正式国名写入国际条约,奠定了中国版图的法理依据。
康熙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进兵西藏,振兴黄教,尊崇达赖喇嘛,护送六世达赖进藏,打败准噶尔人,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他进剿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他在东北收复雅克萨,组织东北各族人民进行抗俄斗争,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保证我永戍黑龙江,取得了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为巩固东北边疆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继承的版图是康熙打下的》
之后,康熙又和准噶尔汗国大战。尼布楚谈判期间,噶尔丹乘机征服了 喀尔咯(外蒙古),使得清朝在谈判中让步。1690年年,康熙亲征噶尔丹,噶尔丹众叛亲离,服毒自杀。 1691,康熙和喀尔喀蒙古各部会盟,从此外蒙古纳入到了中国版图。1717年,准噶尔军队占领了拉萨,灭 和硕特汗国。 1720年,康熙遣军进藏,驱逐准噶尔,将 青藏高原纳入到了清朝的版图 。康熙末年,清军已推进到吐鲁番,这里曾是明朝势力的最西边—哈密卫。这为后来乾隆灭整个准噶尔汗国奠定了基础。
因为长城内外成为一家,康熙成为中国历史上不修长城的皇帝之一。当此之时,俄罗斯正在中亚地区疯狂渗透,英法正在海上较量。如果康熙没有征服蒙古西藏,那么整个蒙古高原都有可能成为俄国的土地,西域也不例外。那么,中国的疆域就基本限于长城之南了,长城是无法抵抗俄罗斯的大炮的。因此,康熙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础。
二,康熙的内政
内政也是一个评价君王的重要方面。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底层百姓在古代就基本没有过上过好的生活。不过在仁政的时代,天下相对太平,天灾能够得到及时的应对,贪污腐败现象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社会总体还是欣欣向荣的。中国的许多君王虽然在开疆拓土上比较差,但是内政却十分不错,如刘秀、唐玄宗(前期)、宋太祖、宋太宗等。而康熙的内政上,能够和唐太宗相提并论。
圣祖在位凡61年虽曰守成,实同开创。其间备历艰难,屡经风险,终能化险为夷,恢弘基业,这与圣祖本人的统治风格有很大关系,更与他的为政之道密切相关。圣祖在儒家学说的熏陶下逐渐成为明君贤主的典范。——李亭治
康熙南巡图
中国是农耕文明国家,农业的兴衰是兴衰的根源。康熙上台后,废除了 “圈地运动”,推行了轻徭薄赋,鼓励开垦土地。康熙坚持“藏富于民”的理念治国,多次蠲免钱粮。在位61年,蠲免钱粮545次,计银1.5亿两。1712年得出了新增人口的人丁税,推动了中国人口快速增长。多次治理黄河、海河和淮河,使其各归故道。康熙的这些政策,让清朝的农耕经济发展到历史顶峰。康熙也支持工商业的发展,这在历史上比较少的。1700年,康熙下令将班匠银并入田赋中征收,让工匠拥有了更多自由。康熙还废除了许多工商业的杂税(工商业税收为三十税一)、允许民间开采矿产。在康熙年间,全国兴起了7个商业市镇,而明朝只有4个。
清代广州
对外贸易方面,在平定台湾后宣布废除海禁。1685年设立了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省海关,管理对外贸易,从此海关制度取代了市舶司制度。康熙时期的海外贸易十分兴盛,康熙后期,每一年都有几十艘西方船只来和中国进行贸易,史称“西洋来市,东洋往市,南洋互市”。
再说说吏治,清朝前期的吏治总体上比较清明。康熙亲政后,恢复了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并且亲自出京巡视,了解民情吏治。南怀仁记载他“亲切地接近老百姓,他谕令卫兵们不许阻止百姓靠近。……以此向臣民展示祖先传下来的朴质精神。” 不过人无完人,康熙晚年倦勤,官吏贪污,吏治败坏。为了争夺皇位,又发生了九子夺嫡的事件。不过这些事情的危害都被控制在了很小的范围内。
康熙的统治可与俄国的彼得大帝以及法国的路易十四相媲美,而他们三人的共同特点标志着前工业时代,传统君主王权的最高阶段。——《剑桥中国清代前中期史》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在内政上和康熙媲美的,恐怕只有光武帝和唐太宗了。即使再完美的皇帝也有缺点,如光武帝未能清查土地,唐太宗晚年比较昏庸,康熙晚年也是如此。不过瑕不掩瑜,他们都足以优秀,及时放在世界上也找不到几个。
三,文化政策和胸怀
康熙是一个满族皇帝,但是却对儒家文化十分感兴趣,他“殊觉义理无穷,乐此不倦”。1677年,他明确要求提出理学为治国之本。他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南书房制度。组织编辑《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骈字类编》、《子史精华》、《朱子全书》、《大清一统志》、《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
康熙是一个十分好学的人,他不仅热爱中国古代典籍,还喜欢阅读西方书籍。他孜孜不倦地向传教士请教代数、几何、天文、医学等知识。他任用西方传教士利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去测绘全国版图,绘制成《康熙皇舆全览图》,其作被称为在当时世界地理学的最高成就。康熙还重用传教士编纂《康熙历法》。余秋雨在《一个王朝的背影》中写道:“康熙皇帝竟然在北京故宫和承德避暑山庄认真研究了欧几里得几何学,经常演算习题,又学习了法国数学家巴蒂的《实用和理论几何学》,并比较它与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差别。”他支持西方学术传播,在中国也出现了一大批研究西方学问的学者。
正是康熙这一雄才大略才使得欧洲的技艺和科学更换地输入中国。仅此而言,我认为康熙帝一个人比他所有的臣僚都更具远见卓识。我之所以视他为英明的伟人,因为他把欧洲的东西与中国的东西结合起来了。——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
传教士
当时的黄宗羲等着名的明儒也认为康熙是当之不愧的“圣君”,他说:“今圣天子无幽不烛,使农里之事,得以上达,纲常名教不因之而盖重乎?”启功说:“重用汉族知识分子,大度而主动地拜谒明孝陵,消除了明末遗老的对立情绪,稳定了人心;推行宽松的文化政策,优待人才,并注重选拔人才,促进了清代的文化建设和学术发展。”日本人将康熙称为“上国圣人”,朝鲜对康熙的评价是“康熙,千古英杰也”,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评价到“康熙又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一位精细的管理者,一位渊博的学者”。
不过康熙的文化政策也有缺陷的,他没有废除剃发令,没有废除文字狱,没有全面学习西方。不过这些都是时代局限性造成的,我们何必苛责古人呢?
? 康熙皇帝玄烨,是一位励精图治的明君,正是因为有了康熙皇帝打下的好基础,才会有后世的康乾盛世,康熙皇帝八岁登基,从小就有了以天下为己任,为皇阿玛分忧的觉悟,康熙皇帝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清王朝,一生功绩无数,在他的励精图治下,清王朝由此进入了全盛时期。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康熙皇帝一生的丰功伟绩。
?
?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康熙一生都有哪些伟大功绩?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蒙古人称康熙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是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南有"三藩"割据数省,西北有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割据,东南有郑氏后代占据台湾,东北有沙俄觊觎和入侵。面对严峻局势,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成年后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另一方面,康熙帝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 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标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另外,众位皇子因为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对康熙帝晚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
削平三藩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国号周,大封诸将。未几即忧愤成疾,于八月病死。吴三桂死后,其部将迎立其孙吴世璠继位,退居云贵。此后,清军先后收复湖南、广西和四川。康熙二十一年(1681年)冬,清军攻破昆明,吴世璠自杀,三藩平定。
统一台湾
康熙二十年(1681年),郑经中风而死,明郑发生政变,年仅12岁的郑克塽继任延平王,大权实际上为冯锡范、刘国轩掌握,郑氏官员向心力开始动摇,负责与清朝谈和的傅为霖甚至愿当内应。 福建总督姚启圣认为是进攻台湾的好时机,向康熙帝推荐施琅。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出兵攻台,在澎湖大败刘国轩所率领的郑氏海军,随后明郑纳土归降。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一府(台湾府)三县,即台湾县(今台南)、凤山县(今高雄)、诸罗县(今嘉义),隶福建省,并在台湾设巡道一员,总兵官一员,副将二员,兵八千。在澎湖设副将一员,兵二千。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
驱逐沙俄
清军入关后,沙俄远征军曾多次入侵黑龙江流域,烧杀抢劫,四处蚕食。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九月,清廷勒令盘踞在雅克萨等地的沙俄侵略军撤离清领土。沙俄军不予理睬,反而率兵窜至爱珲劫掠,清将萨布素将其击败,并将黑龙江下游沙俄军建立的据点均予焚毁,使雅克萨成为孤城。但沙俄军负隅顽抗。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正月二十三日,为了彻底消除沙俄侵略,康熙帝命都统彭春赴爱珲,数日攻克雅克萨城,即行回师,留部分兵力驻守爱珲,另派兵在爱珲、墨尔根(今黑龙江嫩江)屯田,加强黑龙江一带防务。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秋,沙俄卷土重来,再次占领雅克萨城。俄军这一背信弃义的行为引起清政府的极大愤慨。次年初,康熙接到奏报,即下令反击。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七月二十四日,清军2000多人进抵雅克萨城下,将城围困起来,勒令沙俄侵略军投降。托尔布津不理。八月,清军开始攻城,托尔布津中弹身亡,改由杯敦代行指挥,继续顽抗。八月二十五日,清军考虑到沙俄侵略者死守雅克萨,必待援兵,且考虑隆冬冰合后,舰船行动、马匹粮秣等不便,于是在雅克萨城的南、北、东三面掘壕围困,在城西河上派战舰巡逻,切断守敌外援。侵略军被围困,战死病死很多,826名俄军,最后只剩66人。雅克萨城旦夕可下,俄国摄政王索菲亚公主急忙向清廷请求撤围,遣使议定边界。清廷答应所请,准许沙俄军残部撤往尼布楚。
雅克萨之战结束后,双方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二十四日缔结了《尼布楚条约》,规定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均为清朝领土。
西征漠北
清初,西北方居住
40岁的康熙
康熙年间,准噶尔在领袖噶尔丹的统治下,势力强盛。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底,沙俄参加中俄边界谈判的全权代表戈洛文,在伊尔库茨克专门接见了噶尔丹的代表,策动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蒙古,噶尔丹本来就与喀尔喀三部中的土谢图汗部有矛盾,遂掀起对喀尔喀的战争。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尔丹亲率骑兵三万自伊犁东进,越过杭爱山,进攻喀尔喀,很快占领整个喀尔喀地区。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与哲布尊丹巴一世决定投清,于是喀尔喀三部数十万分路南奔,逃往漠南乌珠穆沁一带,向清廷告急,请求保护。康熙一面把他们安置在科尔沁放牧,一面责令噶尔丹罢兵西归。但噶尔丹气焰嚣张,置之不理,反而率兵乘势南下,深入乌珠穆沁境内。对于噶尔丹的猖狂南犯,康熙一面下令就地征集兵马,严行防堵,一面调兵遣将,准备北上迎击,先后在乌兰布通和昭莫多大破准噶尔。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二月,康熙鉴于噶尔丹拒不投降,再次下诏亲征。噶尔丹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死去。至此康熙时期讨伐噶尔丹之战始告结束,漠北喀尔喀地区纳入清朝版图。
康熙的一生中非常伟大,他14岁就开始亲证了就开始掌管整个国家了。
他在16岁的时候除掉了当时的大臣鳌拜,鳌拜是所有的大臣中最具有实力的一个为大臣,而且他非常的有计谋,而且鳌拜在大臣中是最具有实力的一位。而康熙在16岁的时候就成功削弱了鳌拜的权势,让鳌拜也不足为虑了。
康熙还在历史上惩治贪官,康熙树立了一个清官的榜样,她关爱老百姓和陈民直接接触,也就有了微服私访这个成语。而且他还惩治贪官,表彰清官。康熙对臣民的人爱表现在这很多方面。这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整治贪官。
康熙还并没有那种排外的思想。他还曾经对西方的科学技术,还有西方的乐器不排斥,而是选择了接纳的方法。这对于一个古代的帝王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具有康熙这样宽大的胸怀是非常难的。
康熙对古代的教育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他以身作则对教育非常重视,而且言传身教,让他们的子孙跟他去打理也跟他去巡视,甚至作战的时候都让他们跟着。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教育。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康熙的一些重要功绩:
1. 创下版图基础:康熙年间,中国版图十分辽阔,东北抵外兴安岭,西北则略于葱岭左右,喀尔喀四部臣服,新疆广大地区和西藏都纳入中国版图,留下了康乾盛世的基石。
2. 巩固多民族国家:康熙年间,康熙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以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他实行了“统一战线”政策,团结蒙古和其他少数民族,废除了圈地,鼓励农耕,兴修水利,整顿吏治,减轻百姓的负担,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 推进文化发展:康熙年间,康熙崇尚汉文化,他学习汉文化,尊崇孔子,推行礼乐教化,整理典籍,弘扬文化。同时,他也支持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将西方文化引入中国,并主持翻译了大量的西方图书,促进了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
4. 维护国家稳定:康熙年间,康熙进行了多次征战,包括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击败沙俄等,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5. 开启康乾盛世:康熙年间,中国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后来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
总之,康熙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留下了康乾盛世的基石。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24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