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南开之父张伯苓:儿子战死在抗日战场上,晚年参加校庆被拒绝

湘西小木鱼 2023-09-21 12:24:25

张伯苓校长在他的一生中是进步的、爱国的,他办教育是有成绩的,有功于人民的。(周恩来) 张伯苓是我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位着名爱国教育家,,是南开系列学校的创办人之一,先后创办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等学校,被誉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

张伯苓从军救国失败后,把教育救国作为毕生信念,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培养了包括周恩来在内的大批人才。

张伯苓很爱国,作为校长,他不断给学生们宣扬救国图强的道理。东北沦亡时,他站出来鼓舞大家:“中国不亡,吾辈在!。”他更是支持四子张锡祜成了一名空军,与日军在空中激战。张伯苓还叮嘱儿子说:“在战争中不勇敢,你就是不孝。”

淞沪战役中,急于炸敌,冒险飞行的张锡祜壮烈殉国。张伯苓强忍悲痛,说自己海军出身却不能杀敌报国是遗憾,现在儿子为国捐躯了,他很欣慰。

张伯苓为人清廉,他去世的时候“留德不留财”,房无一间,房无一间,地无一亩,亦无存款,口袋中仅有6元7角钱。

张伯苓先生令人敬重,但是他一生中却有一件很大的憾事。张伯苓是南开的创始人之一,一生对南开怀有特殊感情,但是在他晚年的时候,却被婉拒参加南开中学的校庆典礼。

1876年4月5日,张伯苓出生于天津一个秀才家庭,不过年轻时候的张伯苓却是爱好习武,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为了实现这个理想,1891年,15岁的张伯苓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航海。张伯苓是航海驾驶班最好的学生,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

1894年,张伯苓等十八名同学完成堂课,被派往北洋水师舰队实习。张伯苓满怀热情地前往军队,可是却受到了很残酷的打击。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因为无船,张伯苓被迫回家待命,在家闲居了一年。

第二年,张伯苓被派往同济舰服务。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张伯苓随船送清廷官员前往办理移交威海卫手续,亲身经历了"国帜三易"的屈辱场面:日本的太阳旗在威海卫降下,中国的黄龙旗升起,不过一天黄龙旗又降下,升起了英国的米字旗。

张伯苓无比悲愤,他明白自己从军无法救国,就立志教育救国,为国家培养人才。张伯苓后来回忆道,“目睹国帜三易,悲愤填胸,深受刺激,念国家积弱至此,苟不自强,奚以图存。而自强之道,端在教育,创办新教育,造就新人才,及苓将终身从事教育之救国志愿,即肇始于此时。”

张伯苓离开海军后,先是回到家乡天津做起了私塾教师。张伯苓做私塾教师的时候,认识了提倡新式教育的严修,二人志趣相投,决定办学,由严修提供资金,张伯苓担任学监。

1907年,张伯苓和严修在天津城区南部的开洼地上建起了一座学校,也即南开中学堂。张伯苓的教育救国之路,正式开启。南开中学越办越大,吸引了很多学生前来求学,甚至还有很多华侨子弟都慕名而来,到民国六年(1917年)学生已满千人。

但是张伯苓却没有满足,他认为为了国家的发展必须创办高等学校:“普通教育仅为国民教育之初步,创办高等学校乃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大计。”

1918年,张伯苓与严修、范静生赴美考察学校,然后筹办南开大学。1919年,南开大学正式成立,有文、理、商三个学院。南开大学培养了大批人才,周恩来就是南开大学的文科第一期学生。

1923年,张伯苓又建立了南开女中;1928年,张伯苓又建立了南开小学部;张伯苓还创办了南开经济研究所和应用化学研究所,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南开教育体系。

张伯苓与北大蔡元培、清华梅贻琦合称为民国时期三大传奇校长。张伯苓是教育家,他不仅重视文化教育,还强调要加强锻炼,主张“强我种族,体育为先”。张伯苓最早提出中国要加入奥林匹克大家庭,最早促成中国奥运健儿参赛,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

2008年的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国际主席罗格是这样说的:“这个首次在北京举办的盛会,圆一个中国人——张伯苓先生一个世纪以前表达的梦想。”

张伯苓是教育家,更是一个热血报国的大丈夫,他办学的初衷就是为了救国。作为校长,他不断给学生们宣扬救国图强的道理,学生们都抱着为国奋斗的目标在学习。张伯苓更是多次公开支持南开学生游行、进行爱国运动。

东北沦亡时,张伯苓在东北基督教青年会上发表了热血演讲,开场白就是:“中国不亡,吾辈在!”

1927年,张伯苓在南开大学成立东北研究会,研究应对日本侵略问题;1932年,日军侵略上海,张伯苓在南开组织募款队,并带头捐款500元慰劳抗日官兵;1935年,在南开大学的开学典礼上,张伯苓更是对学生提出了三个振聋发聩的问题,坚定自己和学生的爱国救亡之心。

张伯苓问:“你是中国人吗?”

师生答:“是!”

张伯苓再问:“你爱中国吗?”

师生答:“爱!”

张伯苓又问:“你愿意中国好吗?”

师生答:“愿意!”

张伯苓把救国图强的思想带给了自己的学生,也带给了自己的家人。张锡祜是他的第四个儿子,从小就在南开读书,在父亲的教导下,他成为了一个坚定的爱国者。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的野心昭然若揭。中日早晚要开战,为培养保家卫国的空军人才,杭州笕桥蚕校被扩建为中央航空学校,开始招生,培养学生学习飞行,驱逐、攻击、侦察、轰炸等能力。无数爱国青年报考中央航空学校,成为了我国最早的飞行员。

这批飞行员是一个悲壮的群体,因为他们毕业后就上了抗日的战场,大部分都牺牲了。他们牺牲的时候都很年轻,只有20几岁,而这些人大部分还都是当时的富二代,官二代。

国势危殆时,在父亲的支持下,张锡祜投军报国,考入中央航校第三期。张锡祜毕业后任空军第八大队第三十中队队员,开始与日军在空中激战。张伯苓一直鼓励他英勇杀敌,还用《孝经》中的句子告诉儿子要是杀敌不英勇就是不孝:“在战争中不勇敢,你就是不孝。”

淞沪战役中,张锡祜奉命由江西吉安飞赴南京对日作战。天气恶劣,急于炸敌,冒险飞行的张锡祜壮烈殉国,年仅27岁。噩耗传来时,张伯苓创建的南开大学又被日寇的炮弹炸成了废墟。

所有人都认为张伯苓要崩溃了,但是他没有倒下。他强忍悲痛,告诉家人,儿子为国捐躯是弥补自己的遗憾:“我本人出身水师,今老矣,每以不能杀敌报国为恨。而今吾儿为国捐躯,可无遗憾...”

张伯苓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日寇摧毁了南开的建筑,但是南开的精神还在,会越挫越勇:“敌人此次炸毁南开,被毁者为南开物资,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勉!”

战火中,南开大学也没有停办。南开大学部先迁长沙,继迁昆明,与北大、清华合组成西南联大,张伯苓任校委会常委。张伯苓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但是在特殊的年代,他的麻烦也随之而来。

张伯苓的名气越来越大,在蒋介石的多次邀请下,他加入了国民党,还出任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但是不适应官场的他很快就辞职了,选择在重庆深居简出。

1949年11月底,重庆即将解放,蒋介石多次邀请他赴台,张伯苓选择留守大陆。

张伯苓将自己创办的南开系列学校都捐给了国家,他非常希望继续自己的教育。但是由于他和蒋介石的关系曾经很好,他不仅没有机会重回南开继续自己的教育,甚至连校庆都不能参加。

张伯苓作为南开的创始人之一,对南开的感情很深,可是却不能参加南开的校庆典礼,这应该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憾事。

1950年10月17日,张伯苓穿起雨衣要去南开中学参加校庆,但是被三儿子张锡祚拦住了。因为前一晚就有南开中学的一个老师来家里找张锡祚谈话,大意就是不要让老校长张伯苓去参加校庆。

得知被学校婉拒的张伯苓非常痛苦,但是他还是保持着镇定,微笑着说:"好,既然下雨了就暂时不去吧!"张伯苓明白了,南开中学,他是永远都回不去了。

好在周恩来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恩师。张伯苓夫妇去北京时,周恩来指示有关部门要妥善接待;张伯苓回到天津后,周恩来嘱咐天津市长黄敬要关照张伯苓和家人。

1951年2月23日,张伯苓在天津病逝。由于他和蒋介石的关系曾经很好,政府也还没有对张伯苓的问题明确定性,他的很多同事、朋友、学生都没有去,只有二三十位亲属、旧友前去吊唁。

张伯苓一生清廉,去世的时候房无一间,田无一亩,只有口袋里的六块九毛钱。张伯苓走得很冷清,但是周恩来没有忘记栽培提携他的恩师,他送来了花圈,上面写着:“伯苓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

有人问周恩来怎样评价张校长,周说:“张校长在他的一生中是进步的、爱国的,他办教育是有成绩的,有功于人民的。”周还表态,可以给他开追悼会。

周恩来的这番言论,算是给张伯苓盖棺定论,肯定了他吧。张伯苓有这样的学生,也可以安息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24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