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诸葛亮知道蜀国的国力最弱,为何还要执意进行北伐

历史神秘事 2023-09-21 11:59:30

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开始全面接管了蜀汉的一切事务,史书记载诸葛亮治理蜀汉的时候,不管大事小事,全都亲自批阅处理。在整个蜀汉国内,没有任何一个人比诸葛亮更清楚蜀汉的现状,诸葛亮知道蜀汉的国力弱小,也知道蜀汉很难灭亡曹魏。但是诸葛亮为了蜀汉的未来,不得不进行北伐,如果不进行北伐,蜀汉必然会被曹魏步步蚕食,只有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北方土地辽阔,人口众多,曹操自从赤壁战败之后,回到北方韬光养晦,发展经济。相比于蜀汉来说,地狱狭小,人口稀少,土地贫瘠,它的发展速度比不过曹操统治的北方,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终有一天,等魏国强盛之后,会挥师南下,一举击败蜀汉的政权,诸葛亮正是看穿了其中的奥义,所以才会举国之力北伐。

北伐在诸葛亮在出山那一刻就决定了,因为诸葛亮给刘备许诺助其匡扶中原,兴复汉室。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忠心,执意北伐,辅佐少主。记得诸葛亮病重的时候还在工作,属下劝他休息,他却说先帝给予托孤之重,恐他人觉得自己不用心工作,所以才拼了命的北伐,以表忠心。如果说自己不做了,那违背了自己一直来的说辞,为了践行自己的言行,刘备遗志。

自古成就霸业者,明主加上三杰缺一不可。汉能一统天下,就是因为刘邦为明主,萧何为股肱,张良为谋主、韩信为爪牙。而刘禅并非明主,诸葛亮是股肱,蒋琬也能成为股肱。蜀汉的谋主庞统、法正、刘巴皆死,剩下的人也不足以担任谋主。爪牙指的是战克之将,而蜀汉能称的上爪牙的只有马超、张飞、关羽等皆死。诸葛亮一个人要把股肱、谋主、爪牙的事都做了,这也许是他五十四而病逝的原因。

蜀汉如此弱小,诸葛亮为何执意北伐呢?

蜀汉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最终以诸葛亮病死军中而宣告失败。那为何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三国蜀后主刘惮即位后,诸葛亮蜀国主政,屡次兴兵北伐,但劳而无功,心力交瘁,最终身陨征途,常使人慨叹不己!其时,蜀地, 国小力弱,易守难攻。为何以诸葛经天纬地之大才,竟不顾现实,以短击长,不自量力,坚持北伐?后世史学众说纷云。


三国鼎立之所以能够形成,蜀汉之所以能够割据益州,和当时中原战乱之后,人口流失有很大关系。当时的大臣上奏时说,我们魏国的人口加起来,才相当于汉朝一个郡的人口。这虽然是夸张,但说明中原的经济、社会被破坏的很厉害。同时,益州、荆州、扬州,因为刘璋、刘表、孙策的缘故,相对来说,免于动乱。甚至,从北方来的流民,使得当地可以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孙策这边,张昭自己就是北方来的的。刘璋那里,他之所以可以坐稳益州,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荆州流民组成的东州兵。一旦北方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和平,经济逐步恢复,整个南方联合起来,也没有办法抗衡北方。这种状况,隋代还是这样,唐以后才逐渐改变。简单说,对于孙刘来说,南方能够割据,只是暂时的。

诸葛亮是个很有远见的战略家,他深知益州这个小地方,发展空间非常有限。而魏国所占据的中原地区却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一旦中原地区恢复了生产力,那么魏国和蜀国、吴国的实力对比将迅速被拉大,到时候统一全国就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在实力明明不如魏国的情况下,诸葛亮还要坚持北伐,目的就在于要不断对魏国进行战略骚扰,让其无法安心发展。如果战事进行的顺利,则可进一步逐鹿中原;如果战事不顺,也可以借蜀地天险据守,同时又达到了消耗魏国国力,减缓中原地区经济恢复速度的战略目的。

综上,诸葛亮北伐,主要是为了迫使魏国在离开边境很远的征发兵户,消耗国力的同时,引起潜在的社会动乱,从而减缓北方经济恢复的速度。

一旦出现机会的话,进入关中,逐鹿中原。如果没有机会的话,以保存国力、兵力,巩固对蜀汉的控制。所以诸葛亮北伐,大体以稳妥为主,能够赚魏国一支军,一员将,那就很好了——这点诸葛亮做得很好。

诸葛亮也知道蜀国国力最弱,为何还要执意北伐?

《三国演义》中,以蜀国最弱,诸葛亮为何还要北伐?莫非是以战止战么?

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的历程,催生了诸侯间一次又一次的征伐之旅。无论是官渡之战还是后来的夷陵之战,这对当时的对战双方来说,虽无正义可言,可最终的结果却导致要么实力受损,要么全军覆没。从魏蜀吴三国的态势来看,曹魏和孙权,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励精图治之后,各自实力都十分的稳固。唯独蜀汉,无论从哪个方面去看,都是实力最弱小的一方。

那么在《三国演义》中,蜀汉实力比魏吴都差,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历程,难道就是为了以战止战吗?其实这和蜀汉的建国根本,有着很深的关系。

蜀汉的基本国情刘备从建立蜀汉之初,蜀汉政权就已经经历了两次浩劫。一次是关羽大意失荆州,失去最前沿阵地的同时,失去的还有关羽这员猛将。荆州人口百万,青年才俊辈出,想一统天下,用来做进取的阵地最为合适不过。荆州的丢失对于刘备来说,既失去自己的后勤大保障,又失去了与东吴争夺富庶江南的可能性。不管是从钱粮还是兵员补充上面,都是损失巨大。

另外一次便是刘备执意要征伐东吴,诸葛亮和赵云都是极力的劝谏,可惜没多大效果。以至于后来的夷陵大败,蜀汉的精锐力量,又一次遭受到了重创。夷陵之战大败之后,刘备也因为战事失利,外加多年征伐造就的身心俱疲,最终病逝在了白帝城。刘备将这个蜀汉的残破的局面交给了诸葛亮的手中,同时还有一个不成器的刘阿斗。

在经历了两次的实质性的损耗之后,蜀汉的实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以往跟随刘备一起征战的老兵,差不多也已经损失殆尽了。此消彼长,蜀汉自然成为实力最弱的那个。

为了实现匡扶汉室,报答先主世人皆知诸葛亮是个忠臣,刘备对诸葛亮有着知遇之恩。刘备从出道到成就大业的过程中,始终牢牢树立的一面旗帜便是,匡扶汉室辅佐君上。当年刘备在拜访诸葛亮的时候,同样是讲的天下大义。这当中,我们暂且不论刘备是真心还是假意,但是在重用诸葛亮这件事情上面,刘备的确是发自真心的。自隆中对两人会面之后,刘备对诸葛亮是发自肺腑的厚待。

《三国演义》中有记载: 玄德待孔明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之事。

诸葛亮在刘备的阵营当中能够有这么大的展示平台,自己主公同时也是十分信任自己。诸葛亮能够得到明主,自然是非常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如果不是刘备重用自己,怎会有展示才华,施展抱负的机会。北伐是当年诸葛亮提出来的既定战略规划,刘备也为此背书,所以即使刘备已去,北伐也是必须要继续下去的。

蜀汉为汉室宗亲,曹魏是篡汉者,师出有名。自董卓被诛杀之后,李淮郭汜发生叛乱。当时的皇帝汉献帝,被迫逃离京都。这个迎接皇帝的机会,被曹操抓取到,于是有了后来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自认为是汉室宗亲,那么皇帝蒙难,这位刘皇叔自然是想着除汉贼,中兴汉室,推倒曹氏所建立起来的大魏政权,便成为了蜀汉终生的奋斗目标。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23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