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国历史,这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都能说上几句。什么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啦,诸葛孔明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等。要怪只能怪《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太成功了,塑造了太多太多经典的桥段,让不少人以为这就是真正的历史。总的来说呢,三国演义是七实三虚。如果想了解真实的历史,还是要去看陈寿写的《三国志》。
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三国历史上最牛的几个战略家,如果单纯说他们是谋士,那简直是对他们智商的侮辱。如果排名不符合逻辑,请大家轻点喷小编,在下脸皮比较薄!
第一,荀彧
世人都说曹操帐下有五大谋士,居首席的就是荀彧。荀彧在曹操阵营的地位,相当于萧何+张良。曹操每次出征,留守后方的就是荀彧。每次荀彧的谋划都是大手笔,比如,徐州牧死后,曹操想趁机攻打徐州,这时荀彧建议暂缓,让曹操厉兵秣马,稳固自己的基本盘兖州。这一手,为曹操后来统一北方打下坚实基础。
接着,当曹操内部为要不要迎奉天子争论不已的时候,是荀彧建议一定要把汉献帝接回来。后来的结果我们也知道,曹操至此形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不仅人心归附,而且讨伐各诸侯师出有名。
而最令人称道的是荀彧的品格,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在晚年,力阻曹操称帝,始终始大汉的一名忠臣。有人说,他是自杀。也有人说他是被曹操逼死。终曹操一生没有称帝,未尝不是顾念了这位老搭档的以死明志啊!
第二,诸葛亮
诸葛亮的事迹,不用小编多说,大家都一清二楚。他未出茅庐,对刘备所谈的“隆中对”,清晰制定了三分天下的规划。未遇到诸葛亮前,刘备四处寄人篱下。遇见诸葛亮后,刘备按照隆中对的战略,一步一步实施,终于和曹操,孙权鼎足而立。实际上,诸葛亮的隆中对,只实现了一半,真的好可惜啊!
另一半是待天下有变,像汉高祖刘邦那样出川,扫平天下。此外,诸葛亮辅佐刘备父子两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了后世效仿的楷模。
第三,周瑜
赤壁大战后,周瑜提出了两分天下的规划:在攻占荆州和益州、汉中之后,和关中的马超结盟,然后再把主力撤回荆州,以荆州为主攻方向,和曹操对峙,伺机北伐。
这个计划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周瑜就英年早逝,死在打西川的路上。陈寿评价周瑜雅量非常,并且十分懂音律,并不像三国演义所写的那样心胸狭隘。
第四,鲁肃
鲁肃向孙权提出了榻上策:汉室已经名存实亡,曹操统一北方是迟早的事,趁着曹操把精力放在北方还顾不上南方的时候,扫平荆州的黄祖和刘表,在曹操统一北方之前将荆州纳入囊中,如此一来就有了和曹操一争天下的资本。
说实在的,这个战略可操作性性还是很高的。鲁肃生前一直主张联刘抗曹,他是孙权阵营为数不多的有战略眼观的人。
第五,沮授
沮授,袁绍帐下最出色的谋士,他为袁绍占据四洲提供战略规划。他的每一条规划,袁绍都能听进去,曹操就不可能胜利。比如迎奉天子,比如官渡之战建议袁绍速战速决。
真是可惜了沮授啊!说到这里,可能有人就不服了,小编你为啥不把司马懿排上去。司马家族可是最后的胜利者啊!
那又如何,司马家得位不正,把司马懿排进去我觉得丢人!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23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追寻先烈足迹】缅怀先烈杨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