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心战”在古往今来战争中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往往一次极其出色的攻心战,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拿下敌人坚不可摧的城堡,实现从敌人内部快速突破的战略目的,反观,不善攻心之战的民族毫无例外的都会被无情的历史长河淹没在滔天的洪水之中。
譬如,公元前218年的第二次布匿战争,原本形势一片大好的迦太基帝国的统帅汉尼拔,将罗马帝国摁在地上摩擦起了火花,只要此时迦太基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后勤补给,全力支持汉尼拔,罗马帝国灰飞烟灭几乎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可惜,由于迦太基上层的短视,加之罗马帝国对其展开的军事恫吓的攻心战,迦太基在犹疑未决之下未能及时拨付汉尼拔充足的军需,结果致使第二次布匿战争迦太基惨败,从此迦太基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且国破家亡地消失在地中海地区;
而在中国的古今战争史上,攻心战的事例也不乏少数。垓下一战,刘邦手下的猛将韩信就是将敌人项羽团团围住后,为了尽可能减少己方损失,向敌人唱起了楚歌,勾起了项羽麾下士卒思乡之情,完美地以一曲曲楚音楚调瓦解了项羽集团的斗志,使得项羽自刎乌江。
因此,《孙子兵法·谋攻篇》就常说:“夫用兵之法,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伐谋”其实就是一种攻心之战,善用伐谋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在近代我军的历史上,战神粟裕也是一位善用“攻心战”的高手。这位横空出世的一代战神,毕生的戎马生涯创造了打莱芜、克豫东、平淮海,七战七捷等名动天下的不世战功。毛主席高度夸赞粟裕“千古名将用兵者,无出其右”,刘伯承也说:是“百战百胜”的名将,林帅更是惊叹“粟裕尽打‘神仙仗’!”,
由此来看,粟裕指挥用兵的鬼神莫测之才在我党我军中都有着不可撼动的历史地位。
然而,在解放战争年代,要论哪场战役是粟裕的神来之笔,首当其冲的无疑是苏北根据地的黄桥战役了。
在这场敌我兵力对比14:1的巨大悬殊中,粟裕仅仅以5千人马在黄桥镇打得国军中央嫡系韩德勤部7万人马全军覆没,创造了歼敌1.1万余人,俘虏敌军3800余人的巨大战绩。
不仅在此战中粟裕将自己善于指挥作战的天赋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出来,在充分运用“攻心术”的同时,粟裕还顺带创造性地扯了个弥天大谎,兑现了《孙钟兵法》中“上下同欲者胜”的理念,使得我军在即将溃败之时,士气大振,官兵上下团结一心,一举强势逆袭将敌人打得大败。以史为鉴、溯古及今,处长就和大家一起来解开历史的迷雾,拂去历史的烟尘,洞察战神粟裕的传奇之战黄桥战役的全貌吧!
1938年,武汉、广州失守后,日寇将铁蹄踏入了中国腹地,伴随着日寇战线拉长、兵力不足,敌人开始对国府实施“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进而将兵力重点投入了到了敌后战场,开辟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自然首当其冲地成为日寇重点打击的对象。
而资源丰富、新四军活跃的苏北和苏南地区便成为日寇清剿的重中之重。1940年,江北新四军挺进纵队驻地吴家桥由于距敌较近,且战略回旋空间狭小,日寇对其倾注了大量兵力后,我军不得不转战黄桥镇开辟苏北指挥部新的驻地,并以此为轴心把黄桥以北的姜堰镇也纳入了我军活动范围。
相较于毗邻日寇的吴家桥根据地,新的苏北指挥部驻地虽然战略活动空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姜堰以西的泰州是国军杂牌部队李明扬和李长江的“二李”驻地;姜堰以东是国军挺进军陈泰运的辖地,而其北面的泰兴则是“顽军”韩德勤部驻扎地,姜堰镇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四战之地。
“二李”和陈泰运两个国军杂牌部队经过我军的争取成为了摇摆不定的“中间派”,因此他们不会向我军主动下“黑手”,可作为中央嫡系部队的韩德勤部却是一支实打实的“顽军”,不仅他们反赤化的念头顽固,且手中掌握着第89军和独立第6旅,战斗力强劲,号称“苏北王牌军”。
在“二李”和陈泰运两支国军杂牌部队成为坐山观虎斗的“中间派”后,我军占据黄桥和姜堰,就意味着我军从战略地缘上撕开了通往北进韩德兴驻地兴化的“南大门”。韩德勤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实际上,韩德勤也无需从战略态势上作出过度的揣测。尽管粟裕的新四军与韩德勤毗邻而居,可当时国共都齐聚在统一民族战线的这面大旗之下,谁先挑事谁就在政治舆论风向上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粟裕不会与延安总部的统一民族战线方针背道而驰,更不会主动与韩德勤交恶,毕竟此时抗日才是首要任务。
然而,我军宅心仁厚,并不代表着国军也是这么想,况且韩德勤作为一名资深“顽固派”,在土地革命时期,他还曾参加过对中央苏区的“围剿”,不过悲催的是,他的部队在当时被红军打了个全军覆没,他本人也由师长被老蒋降成了副师长。
“顽固派”的作风加持长期以来的仇怨,即便是粟裕不招惹韩德勤,韩德勤也会主动上门挑事。并且在韩德勤看来,当年他惨败于红军之手,不是自己不会打仗,而是红军长期在崇山峻岭中穿梭迂回,就是想打都找不到人,时刻还得挨“黑枪”。属于客场作战实在对己大大的不利。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韩德勤是苏北人,在苏北的地盘他是“主”,粟裕的新四军是“客”,主场作战无论是从邻里八乡的熟悉程度,还是一望无垠的开阔平原,新四军纵有通神的本领恐怕也难以匹敌吧?无论是从天时、地利、还是人和等诸多方面来看,韩德勤无疑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因此,韩德勤认为此仗不打则已,一打必胜。
所谓“师出有名”开战总得有个理由吧?毕竟此时国共双方还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冒冒然不宣而战从舆论上来讲实在是站不住脚。
韩德勤为此就给粟裕的新四军设了个套:让出姜堰镇!只要对方肯同意,就不会兵戈相向。韩德勤认为,姜堰镇是粟裕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北面屏障,丢失姜堰黄桥镇就暴露在了国军的面前。况且,姜堰是他们辛苦从日寇手中夺过来的,流血牺牲抢来的地盘现在却得拱手让人,粟裕必然不会上这个当。只要粟裕不肯上套,他就有光明正大的理由向新四军宣战了。
事实证明,韩德勤太低估粟裕了。姜堰虽然是新四军浴血奋战得来的,可那毕竟是个四战之地,于新四军来说,实在是个“鸡肋”。粟裕和陈毅经过一番商量果断把姜堰的兵力全部抽调回了黄桥镇,并把姜堰移交给了国军。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粟裕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确实是把姜堰拱手让给了国军,可给的却是国军的杂牌部队“二李”。“二李”不也是国军嘛,给谁不是给?再说了,韩德勤也没有指名道姓要求粟裕把姜堰移交给他呀。
这下,韩德勤算是彻底气歪了鼻子,只好打掉牙齿和血吞。更要命是在于,粟裕的这招非常厉害,表面上完全按照韩德勤的话去做了,堵死了他再寻开战的理由,实则是变相制造“二李”与韩德勤的摩擦,制造紧张的氛围,可谓是“一石二鸟之计”。
更重要的是,韩德勤在给粟裕设套的时候,还大张旗鼓地让苏北名士朱履先和韩国钧做个见证人,目的是要粟裕出洋相。可惜粟裕洋相没出成,却让韩德勤出尽了洋相。
阴的既然玩不过你,那就明抢吧!谁的拳头打,谁有理,我就不信我的王牌主力军还打不过你那些装备低劣的“农民军”。气恼至极的韩德勤撕下了伪装再也不演戏了,因为他的演戏水平实在太烂,与对手粟裕压根儿都不是一个等级。
面对韩德勤出尔反尔的做派,苏北名士们从舆论上集体声讨这个背信弃义之徒,韩德勤陷入了“四面楚歌”的舆论包围之中。
不要脸的人终究是不要脸的,韩德勤就是这种人。在汹汹舆论的重压下,他脸也不要地撕下了伪装的面具,立刻动用嫡系部队第89军和独立第6旅作为主力部队,同时将凡是跟新四军眉来眼去的部分国军军官送上了西天,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杀鸡给猴看警告那些“墙头草”。
韩德勤的这招很奏效,“二李”和陈泰运不得不在他的淫威下屈从了中央军的计划。
1940年10月3日,韩德勤调集26个团共计3万余人,由李守维统一指挥,分左、中、右三路向黄桥镇气势汹汹直扑而来。
按照敌我双方的兵力来计算,粟裕所有人马加起来只有7000人,其中减去老弱病残无法参加战斗的人员,粟裕手中实际能够直接参战的仅仅只有5000人,用5000人打敌人的3万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分析,几乎都没有任何胜算。
当时的总指挥陈毅甚至都有了一旦作战失利,立马撤退的打算。陈毅有一批珍贵的书籍文稿,那是他从皖南带到茅山,又从江南的茅山带到苏北的。纵使事态再危险,他从不肯舍弃这些宝贝疙瘩。可现在的陈毅面对敌我如此严峻的态势,也不得不从铁皮箱里拿出书籍就地掩埋了起来,显然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陈毅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粟裕却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想法。他认为敌人看似来势汹汹,实则没有想象中的绝对碾压之势。
首先,右翼的“二李”和陈泰运不过是国军杂牌中的乌合之众,且先前我军曾一度打得他们爹妈都不认识,这一路人马不是不知道我军的厉害。况且在国军队伍里头,中央嫡系部队长期倾轧国军杂牌部队,杂牌部队与中央嫡系的深刻矛盾由来已久,“二李一陈”本就与韩德勤不对付,加上新仇旧恨,他们岂肯卖命做“炮灰”去攻打我军的驻地黄桥镇。此次“二李一陈”跟随着韩德勤为虎作伥,实在是摄于韩德勤的淫威不得已而为之,说白了,也就是做做样子,出工不出力,对于右翼敌军,我军大可不用太在意。
左翼是韩德勤的第89军,军长李守维是韩德勤的心腹,李守维是黄埔二期高材生,拥有着冷静的作战头脑和敏锐的战场直觉,其部队武器装备极其先进,这才是粟裕的心头大患。
不过,比起李守维的第89军,真正让粟裕感到紧张的是中路南下的翁达独立第6旅。翁达毕业于黄埔四期,黄埔四期是名将辈出的一届,光是国共双方叫得出响当当名号的就有胡琏、谢晋元、张灵甫、林彪、刘志丹等等,这些人在日后血战沙场上都打出了不俗的战绩。
翁达就是在这样阵容强大的黄埔四期大熔炉里锻造出来的一把锋利“宝剑”。更重要的是,翁达的独立第6旅麾下军官也多是正规军校生毕业,作战水平非常强悍,全旅加起来高达3000多人,且装备清一色的中正式七九步枪,每个步兵还配备9挺捷克式轻机枪。因此,当时的人们都称翁达的独立第6旅为“梅兰芳式”的部队,言外之意即装备的极其先进和人员的普遍精干。
要对付这样两支韩德勤手下的精锐部队,实在是件令人头疼的事情。
尽管困难重重,但也并非不可取胜。在人类数千年的战争史上,人数的多寡和武器的优劣,从来都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怎么样扬长避短,将手中的“烂牌”打出一副“好牌”才是一个名将的必修功课。孙武子就曾认为,战神级别的名将认定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恰巧粟裕就是这种善于出奇制胜的千古名将。在充分将敌我双方的兵力和战场态势摸了个底朝天后,粟裕决定采取“运动防御战”来对付来犯之敌。
粟裕的作战计划是这样的,首先,他将陶勇的三纵用来防守东门之敌第89军,同时,将叶飞的一纵和王必成的二纵埋伏在城外北边半人多高的荒草中。以陶勇的三纵死守城门,以叶飞、王必成两个纵队的力量率先吃掉翁达的独立第6旅。
按说,在任何一场战斗中,打仗往往都是先捡“软柿子”捏,粟裕以往的作战都是集中兵力先打弱旅再攻强敌。可当下却今时不同往日了。独立第6旅是中央军嫡系部队韩德勤手下最为强悍的部队,率先打掉独立第6旅,不仅断绝了“二李一陈”杂牌军趁火打劫的念想,还能形成里外合围将李守维的第89军一口吃掉的态势。
计划制订的很好,可真正打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执行。黄桥东门的第89军进攻势头非常激烈,陶勇三纵的战士尽管个个威猛如虎,但也难以招架敌人89军群狼的围攻,敌我双方在东门打得极为惨烈。
也就在这个紧要的当口,翁达的独立第6旅3000多人也自北而来扑向了黄桥镇,倘若翁达和李守维两支部队同时向黄桥镇发起总攻,我军除了败亡再也无路可退了。
而此时粟裕提前埋伏于城北深草里的一纵和二纵就起到作用了。当独立第6旅进入了我军设伏的范围后,粟裕果断采取多路出击,将翁达的独立第6旅拦腰切成数段逐个围歼。
当进攻黄桥东门的李守维敏锐察觉到了翁达部队遭到我军的围歼时,他没有选择退出战斗去救援翁达,而是采取“围魏救赵”的方式,集中了所有重炮等一切重火力向黄桥东门铺天盖地地打来,顿时,小小的黄桥镇变成了一片人间炼狱,敌人趁势冲入了黄桥镇内,陶勇的三纵快要顶不住了。
在古往今来的人类战争史上,冥冥中的一切偶然因素往往会使得战争的天平有利地向一方倾斜。譬如,“靖难之役”中,朱棣在三次即将战败时,突遇沙尘暴,刮得敌人眼睛都睁不开,结果明明行将败亡的朱棣却意外地连续三次扳回了败局,击败了朝廷大军;又比如,彭城之战中,刘邦的56万大军被项羽的3万骑兵杀得落荒而逃时,在刘邦的小命即将葬身于一位历史上不知名的小卒之手时,又是一个沙尘暴刮得敌人睁不开眼,刘邦趁势逃亡。
这些都是战争中的偶然因素,偶然因素都是上天的冥冥安排,非人力所能为之。粟裕也遇到了这个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偶然因素,不过,他遇到的倒不是所谓的“神风”,也不是救命的“沙尘暴”,他所遇到的偶然因素是我党的一位地下工作者骑着自行车前来告诉他:江南部队赶来增援了!
粟裕听到这个消息顿时无比的兴奋,城内的三纵不是没有预备队了吗?把江南部队拉来正好可以顶用。但是很快,粟裕高兴不起来了,因为所谓赶来增援的江南大部队仅仅只有一个营的兵力。这样弱小的力量前来增援,几乎杯水车薪压根儿无法扭转胶着的战局。
老天该帮的忙都帮了,接下来怎么办得看自己了。如果是庸才将领肯定会觉得胜负已定,再怎么挖空心思都是徒劳白搭了,粟裕不愧是名将中的名将,他很快便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吹牛!
粟裕明白一个营百来号人根本无力扭转战场敌我力量悬殊的态势,可是借用下江南大部队的空头名号也并非未尝不可。反正吹牛又不用上税,更不会犯法坐牢,善意的谎言有时候还是有必要撒一撒的。
于是,粟裕跑到了东门扯着嗓子对着三纵的将士,撒出了他平生第一个弥天大谎:江南大部队马上就赶来增援了,大家加把劲给我死死堵住敌人!
事实证明,撒谎未必就是件坏事,不撒谎也未见得是件好事儿。当陶勇的三纵一听说大部队马上要赶来增援了,打了鸡血的陶勇扯下衣服,光着膀子,然后抱起一把捷克式轻机枪,大吼一声:“不要命的跟我上!”,顿时三纵战士个个犹如战神附体,冒着枪林弹雨向敌军的89军发起了猛烈的反冲锋,李守维的89军还没来得及搞清楚状况,就被三纵一个迅猛冲锋杀得尸积如山,仓皇撤出了黄桥镇。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也是粟裕撒出来的谎话的威力。如果李守维泉下有知,获悉自己的部队竟是被对手的一个谎话干翻时,他会不会气得从墓地里爬出来呢?
正当黄桥东门转入了全线反攻之际,一纵、二纵也完成了对翁达独立第6旅的全歼作战任务,翁达的部队覆灭后,我军发现了一具高级军官的尸体,他手持短枪,枪口朝着自己,看来是杀身成仁的,大概这就是翁达的尸体了吧!但紧接着在我军战士在检查这具尸体时,发现尸体的风衣上面绣着“翁达”二字,我军至此才确认翁达真的是去天堂效忠他的党国了。
一纵、二纵在彻底扫清了独立第6旅后,又以闪电般的速度杀了个“回马枪”抄到了李守维第89军的身后,我军前后夹击,89军陷入了一片混乱,最终也在我军气势如虹的攻势下,李守维的第89军也全军覆没。
经此一战,粟裕一战封神,其威名更是震烁华夏,令敌人心惊胆寒。当毛主席收到了黄桥大捷的电讯后也不无夸赞粟裕:“千古名将用兵者,无出其右”,粟裕自此在我军中成为与林帅并列的一代战神。雄哉,粟裕!壮哉,战神!
我是历史侦查处,下期精彩内容,我们再见,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公众号历史侦查处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23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