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末天下大乱六国后裔纷纷自立,再到项羽分封天下后仅一年便再度天下大乱,西汉建立以前的乱世之中,总能看到曾经东方六国贵族后裔的身影,然而当刘邦建立西汉之后,六国贵族后裔却就此销声匿迹,再也无人站出来反抗刘邦,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之一:六国贵族已丧失号召力,影响力已被摧毁殆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虽然未对六国贵族进行屠戮,但为了防止六国贵族依持宗族“死灰复燃”,还是“徙天下豪富於咸阳十二万户”。秦末天下大乱之时,虽然有不少六国贵族后裔复国自立,但从其自立过程来看,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
例如楚怀王熊心,其虽被扶上王位,但不过是项梁起兵后抬出的傀儡罢了。又如赵王赵歇,张耳、陈馀最初拥立的乃是义军将领武臣,而赵歇作为赵国后裔不过是武臣被杀后的替代品而已。再如魏王魏咎,其虽为魏国公子,但其王位却是义军将领周市推让而来。至于燕王韩广,原先不过是赵国上谷小吏,而韩王韩成更是张良向项梁求来的。可以说,秦末天下大乱,除齐国田儋为自立之外,其余各国均是借助外力复国。
后章邯率兵平叛,又先后击杀魏王魏咎、齐王田儋,六国贵族势力再度遭到毁灭性打击。到了项羽分封天下之时,更是直接将六国后裔扔到了一边,反而更加重视那些真正掌握兵权的武将,六国贵族后裔纷纷被改封,于是韩广改封辽东王、田市(田儋之子)改封胶东王、赵歇改封代王,熊心虽被推为义帝,但项羽却先将之驱离、后又将其暗杀,韩成虽依旧为韩王,但项羽却不许其返回封地,最后更是被杀于彭城,而掌握兵权的臧荼、魏豹、张耳、申阳等皆被封王,原楚国阵营的英布、共敖、吴芮同样得以封王。
此外,项羽分封的武将,主要是以是否跟随自己西入关中为标准,这直接引发了其他实权武将的不满,于是先有燕王臧荼与辽东王韩广发生火并,辽东王韩广被杀。又有齐国田荣赶走齐王田都、杀死胶东王田市和济北王田安,自立为齐王。后有陈馀向田荣借兵,返回赵地赶走赵王张耳,重新迎立赵歇为赵王,齐、赵两地迅速站到了项羽的对立面。
到了楚汉争霸时期,在西魏王魏豹和赵王赵歇先后被刘邦灭掉之后,便已经没有六国贵族后裔什么事了。无论是当时得以保留的诸侯王,还是西汉建立之后刘邦新封的诸侯王,都是秦末乱世以来的实权武将。
从秦灭六国,到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再到楚汉争霸,山东六国的影响力屡遭破坏,到西汉建立之时,山东六国的影响力已经荡然无存,又何来对抗朝廷的实力。
原因之二:战乱之后百姓人心思定,汉初无为而治休养生息自春秋战国以来,中原便始终处于战乱之中,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也不过维持了十几年的稳定,天下便再度陷入战乱。王朝更替兴衰,受苦受难的永远是底层百姓,而在百姓流离失所、生活生产遭遇严重破坏的情况下,人们对于和平定然极度向往。
西汉建立之初,这个久经战乱的国家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不仅人口集聚减少,社会经济更是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就连天子车驾都找不到同样颜色的马来拉车,丞相等各级官员更是连马都找不到,只能坐着牛车上朝,而西汉出土的墓葬品甚至还不如西周时期。
于是,刘邦建立西汉之后,便采取了“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最大限度的给予百姓“休养生息”。同时,萧何依照《秦律》,制订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户律、兴律、厩律九篇(《九章律》),只要百姓不违法,那么便允许百姓从事各种活动,从而全面调动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
对于西汉初期的百姓来说,他们急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休养生息,而汉初的治国方略,又极度符合百姓所需。这种情况下,百姓又岂会再跟着他人跑去造反?
原因之三:郡国并行制下的诸侯王,有效稳定了地方政权如果说西汉建立之初的“郡国并行制”,一定程度上是刘邦面对形势的妥协,那么消灭各大异姓诸侯王之后,刘邦又分封九大刘姓诸侯王,那么便带有了一定稳定地方政权的意味。
在古代交通较为落后的时期,国家统治半径相对较小,对于从依托汉中、关中夺取天下的刘邦来说,燕、代、赵、齐、楚等地可以说是鞭长莫及,在中央集权统治尚未深入人心,西汉初期政局尚不稳定的情况下,如果对这些地区实行有效统治,便成为了一个问题。
分封制固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在血缘关系相对较近的初期,推行分封制无疑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汉初的诸侯王,于辖内拥有着独立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权力,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这些诸侯王对于辖内的统治自然是极为上心的,一旦有危及自身统治的事件出现,不用朝廷吩咐,他们便会立即将其扑灭。
“郡国并行制”下,分布于各地的刘姓诸侯王,不但可以成为皇室的屏障,同时也可帮助朝廷迅速稳固地方政权,而有了这些诸侯王的存在,即使六国后裔想要有所动作,也根本翻不起什么大浪。
综上所述,无论是秦二世时期的暴政,还是项羽分封天下的不公,导致天下迅速陷入战乱之中,而六国后裔凭借有限的影响力,于乱世之中的确发挥了一定作用,然而随着其影响力的逐渐崩溃,再加上汉初以来百姓人心思定,朝廷休养生息,再加上各地诸侯王的压制,六国贵族后裔已经再也无力掀起风浪。
这还得感谢咱们的楚霸王项羽啊,给刘邦从思想到现实,完完全全的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原本这秦末起义就是原六国贵族打翻身仗,其目的也不是争夺天下,而是复国。
即使是最开始陈胜吴广的张楚政权,那也是打的楚国的名号。(当然了,他们比较牛,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只是借了个名而已,陈胜自号为王,属于新政权。而且当时各方起义军也大都是张楚麾下,比如张耳、陈余等等。张楚覆灭之后,没有了带头人,六国后人才正是走向前台)
而刘邦原本就是楚人,他的起义军其实也算是楚国的一支,他和项羽共奉小怀王熊心为主。
当然,楚国也只是众多诸侯里的一支,当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原六国大地纷纷响应。那些蛰伏的六国贵族们或是自己号召旧部,或是在能人推举之下,扯起原来的老招牌。比如原魏国宁陵君魏咎被陈胜旧将周市迎回魏地,是为魏王。原齐国王族田氏同族的田儋自立为齐王;陈县人武臣自立为赵王,这哥们儿是胆子最大的,身为陈胜部下,又无王族血统,却敢自立。
但是没办法,赵国当年是秦国死对头,灭国后王族子弟也都死的差不多了。而且武臣手下有着张耳、陈余等一众人支持,势力颇大。而且没多久武臣就挂了,张耳他们立了赵王后裔赵歇为王,也就是赵王歇。张良则是拥立了原来韩国公子,横阳君韩成。燕国则是武臣部将韩广,在解放燕地之后,被拥立。
至于楚国咱们就不用多说了,项梁叔侄拥立的熊心嘛。
其实六国主要是三大派系,第一是张楚系,魏国、赵国、燕国都是张楚将领所建立。第二是楚国系,楚国和韩国都是项梁打出来的。第三则是齐国系,老田家一向很独立。
而三大势力,原本肯定是张楚系最强,周市、武臣等人开辟了大片疆土。但是在后来章邯的扫荡下,他们崩得最快。周市、武臣相继完蛋。魏国、赵国也先后易主。最后还是楚国底子硬,四处出兵救援。
当初巨鹿之战,那就是赵国在挨打,楚国出兵救援。而当时上将军宋义太怂,不敢上。而项羽比较猛,杀了宋义,拿了兵权,破釜沉舟,一举覆灭秦军主力。
所以到了战争后期,楚国已经成为了起义军的主导者。如果说要称帝,那肯定是楚国来。
没办法,这个还是要看实力的,当时楚怀王麾下,项羽最强,拥兵四十万;刘邦也不差,灭了秦国。其他五国也就看看样子而已。
当然了,话说回来,那个时候不存在称帝这么一回事儿。不管是楚怀王还是项羽,他们都没法称帝。因为这本来就是一次六国复国行动,大家仅仅就是一个结盟而已,楚国是盟主。推翻秦朝以后,那么自然是要分家的。
这便是为何项羽当时那么牛,但还是没有称帝的原因。他不是不想称帝啊,不然当年看到秦始皇,他也不会说什么取而代之的的话。他更不会杀掉楚怀王。但是没法称帝啊,如果他项羽称帝,意味这天下从秦国变成楚国,秦始皇换成了项羽而已,区别不是太大。
所以六国贵族无论是从实力还是名义上,都不具备称帝的条件。
那么刘邦这个小混混儿为何可以称帝呢?
那就得感谢项羽了。
项羽当年分封十八诸侯,其实就是在为称帝做准备,他将原六国贵族打散,各种矛盾安排。比如原齐国,被一分为三,原齐王被封成了胶东王,齐将被封为齐王。这也为后来齐地的叛乱埋下了伏笔。此外赵王赵歇为代王,张耳以跟从入关之功被封为常山王,同样也是大乱斗。
所以,大家应该知道的是,项羽当年在下一盘大棋,刘邦仅仅是一个针对目标而已。
而正是项羽削弱了诸侯势力,让刘邦卷土重来时没有太多强有力的对手。而且项羽此举得罪了许多诸侯,平白为刘邦添了很多盟友。
不然你以为彭城之战刘邦去哪凑56万大军。
说到彭城之战,项羽又帮了刘邦一个大忙。如果不是项羽那一顿胖揍,刘邦估计都还在和那些诸侯们称兄道弟呢。
彭城之战的惨败让刘邦明白,诸侯们不靠谱,若是齐心,五十六万大军又怎会被项羽3万人给近乎全歼?用楚云飞的话说,就是五十六万头猪,放在那里让他项羽杀,他三天也杀不完。
这才有了后来刘邦派韩信在北边儿一路向东,先把这些不确定因素给去除掉的决定。
自此,原六国贵族势力基本上就被洗掉了,刘邦后面再收拾掉项羽,这天下也就没有了阻碍他称帝的人。
当然,群雄逐鹿,菜是原罪。六国贵族实力太差,没有混出什么名堂,相继被淘汰。没办法,他们和刘邦项羽这类乱世英雄有着本质区别。他们之所以能够是挤入这天下纷争,凭借的只身份血统,并不是他们的能力,甚至有些人一开始就是傀儡。人家造反老祖宗陈胜都说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们凭啥称帝啊
列侯们并没有聚堆造反,关键有三层面缘故:一是不上迫不得已谁也不愿意造反,二是彼此之间联络并不是很顺畅,三是不一样的列侯的现象也有所不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那时候实际情况。
楚国是秦末反秦的重要能量,而楚国则由曹参和项羽所创。曹参伯侄乃楚国项燕的儿子。当曹参和项羽启动叛变时,陈涉部派秦嘉立了和他同母异父的景驹为楚国之君。但世上没有第二个,楚国不可能有两个国王。曹参派兵攻打秦嘉,秦嘉牺牲,荆驹也逃到梁国。曹参谋反后,楚威王在秦国阵亡,因此封其孙子为楚威王。曹参阵亡,项羽斩获兵权,在巨鹿之战中,他变成一方霸主。
刘邦击败项羽成为天下共主后,依次分封制了好几个列侯,这种列侯拥有自己的封地,打一辈子仗的他们并没有夺得天下的欲望,他们更想自己在封地里无拘无束日常生活,安度晚年,不到万不得已她们一般不会反的,难以发生聚堆造反得状况。
如果当年刘邦去楚地抓当年的楚文王韩信时,韩信能立刻飞鸽传信和其它列侯商议,也就不会被抓去了,但无奈当年的交通状况根本无法将信息快速的传出,刘邦拥有一一分析的时间段。
例如,韩信更多有可能是不满意和怨言,他并不乐意一统天下;彭越被刘邦祛除前,惦记着安享晚年,不想瞎搞了;燕王卢绾,乃是和刘邦从沛县出的老好哥们;长沙王吴芮,就属于整体实力小、自减翅膀的诸侯王,刘邦最终没动他。
各诸侯王之间的差别,使学生无法在一开始就高效的结合起来一同抵抗刘邦,最后他们被刘邦一个一个克服了。但无论是韩广、臧荼、陆绾,不是大燕的权势。纵览山东六国的老皇室在秦末的行为,刘邦将三秦当成自己的革命老区,实际上是秦统一六国的副本,刘邦一统六国,是因为项羽实力,才能被人忽视。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23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