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对太监管得非常严。朱元璋认为太监只能使唤来做些打扫卫生之类的杂活,不能过度使用。朱元璋甚至铸造铁牌挂在宫门中央,上有铭文:内臣不得干涉政事,违犯者斩首。然而从朱棣当皇帝时起,明朝开始频频使用太监。明宣宗朱瞻基更是派人教太监识字,让太监帮忙处理政务。到了明英宗朱祁镇时,太监开始掌握大权,甚至导致土木堡之败。后来,明朝更是诞生了刘谨、魏忠贤等专权太监,把持朝政,惑乱朝纲,明朝最终灭亡也与太监脱不了干系。
后人常常在感慨明朝太监之祸同时,把矛头指向了明宣宗朱瞻基,认为朱瞻基派人教太监识字,使得太监得以干涉朝政,导致明朝的灭亡。我认为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理由如下:
一、明朝灭亡是太监造成的吗?
明朝灭亡的原因是非常多的,主要原因还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各种制度的弊端长期积累之下,隐患越来越多,最终导致社会崩溃。例如明朝是个等级社会,皇权和官绅阶级统治大明,对百姓进行剥削,时间一长,国家及社会的绝大财富都集中到皇权和官绅阶段手中,百姓无法生存,所以被迫起兵造反。
诚然,明朝天启年间的阉党与东林党之间的斗争给大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但崇祯继位之后,阉党已经被铲除。后来的所谓的阉党余孽基本上没有太监。崇祯虽然仍然重用一些太监,但这些太监都在崇祯的掌控之下。明朝最终还是灭亡了,这跟太监可没多大关系,反倒是跟所谓的东林党和朝中一些文臣的关系更大。
二、太监不识字就不能干涉内政吗?
太监干不干涉朝政跟太监识不识字并没有关联。古往今来,我国历史上也有很多朝代是由太监掌握大权,例如汉朝和唐朝常常处于太监干政的状态,当时的太监也大多不识字,不照样干涉朝政吗?太监干政一般是皇帝授权,皇帝让太监干政,太监才能干政。
三、太监干涉内政就会败坏朝纲吗?
首先要如何定义所谓的败坏朝纲,一些史料说太监败坏朝纲,其根本原因就是太监本来不应该掌权,然后掌权了,这就是败坏朝纲,同样的还有女人。所以历史上只要是有太监或女人干涉朝政,把控朝政,在一些文人看来,这就已经是败坏朝纲。可是,谁又规定太监和女人不能干政呢?寻根究底,这是万恶的封建社会造成的。
明朝天启年间,阉党与东林党斗争激烈,阉党常常被视为邪恶的一派。事实上,在阉党之前同样存在党争,东林党和齐浙楚三党之争的斗争激烈程度丝毫不下阉党和东林党的斗争,后来齐浙楚三党都投靠了阉党。东林党打击齐浙楚三党时也是非常残酷的,只不过东林党的人都是文人,掌握话语权,对自己干的坏事一笔带过,却把阉党写成祸乱大明朝纲之辈了。
在我国历史上,皇帝是非常重要的。明君当政,朝局清明,昏君当政,奸臣当道,朝纲就会败坏,如果恰好有太监或女人干涉朝政,太监或女人就会成为背锅侠。所以朝纲败不败坏,取决于皇帝是否有作为,而不是取决于太监或女人是否干涉朝政。
明宣宗朱瞻基多半是对朝中文臣不满,才会扶持太监。朱瞻基是个开明的皇帝,他不认为任用太监会导致朝纲败坏,关键是怎么去任用?不过,如果要让太监过于参与政事,必须解决两个问题:1.太监群体出身低贱,素质低下,如指使太监处理政事,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2.太监都是身体残缺之人,且长期受压迫,在心理上也会扭曲或过于阴暗。朱瞻基派人教太监识字,为的是解决第一个问题,原则上讲,即便是古代,任何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但对第二个问题朱瞻基却置之不理,这就是朱瞻基犯的错误。须知心理扭曲之人,往往会做出一些不符合常理的事情。当然,要解决太监心理扭曲的问题,需要心理专家的疏导和治疗,在古代也是不可能做到的。朱瞻基任用太监,但却能将这些太监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没有出什么纰漏。明朝后代一些皇帝任用太监却做不到这点,这和朱瞻基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朝中的大臣肯定是不喜欢太监干涉朝政的。汉唐时代,士族掌握天下,士族最担心的是寒门子弟,因为寒门子弟会打破士族的统治地位。同样的,朝中的大臣不喜欢太监干涉朝政,因为这会分了大臣们的权力,这和士族防范寒门子弟的道理如出一辙。但朱瞻基是皇帝,为了就是对付这些朝臣,当然不能按这些朝臣的想法去做。
历史上关于太监的种种为恶,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万恶的封建社会,而不是太监本身。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23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