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组队刷倭寇人头,戚继光靠什么挽救大明的反倭斗争

文史有声 2023-09-21 10:28:45

明朝建立之后,实行了“片板不得下海”的海禁政策,在官方关闭了正常的贸易渠道之后,许多问题也就随之产生了。 从长远来看,由于缺乏足够的对外信息交流,中国民间的科学技术开始落后;中国中央朝廷对世界局势的变动,也缺乏足够的了解与警惕。不过,海禁政策最为“立竿见影”的效果还是对倭寇现象的催生。

郑和之后,中华文明对外的探索逐渐进入低谷期 海禁政策实施之后, “官市不开,私市不止”继而 “商转而为盗”,许多原本靠海吃饭的正常职业者,不得不开始从事违法生意,与此同时,大量来自日本的流浪武士与海盗,也开始侵扰中国沿海。

嘉靖时期经过不断的矛盾累积,“倭乱”最终大爆发了,嘉靖时期许多明军的基本军制,已经崩坏,长期的军备松弛导致这些明军虽然拥有绝对的数量优势,但是却畏倭寇如虎,每每接战总是一触即溃,明军主力的不靠谱,令富庶的江南地带经常被倭寇与海盗蹂躏。

倭寇与明军之间最“一边倒”的战例发生在嘉靖三十四年,即公元1555年,这一年一股仅六七十人的倭寇纵横江、浙、皖一带,他们不但在沿途肆意屠戮、抢劫,而且还一度直抵明朝的“第二首都”南京城下。“南京兵与之相对两阵,杀二把总指挥,军士死者八九百,此七十二人不折一人而去。”(《四友斋丛说》的记载)这种悬殊的战损比,即使有所夸张,但也依然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当时明军战斗力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总结其因有四: 1、传统军制的崩溃使得军官演变为欺压军户的军事地主;2、江南地区对武人和战备的不重视,令普通军士的武器装备和相关待遇很差;3、由于待遇差,所以导致兵员素质极差;4、多年的和平生活,也让军人们久疏战阵,没有合适的战术战法。 今天我们所耳熟能详的抗倭明将戚继光,在上任之初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局面。而他的传奇,也正是从解决这4个问题开始的。

时至今日,戚继光的故事仍在被中国人民传颂 由于传统的卫所军已经难堪大用,所以戚继光采取了另起炉灶,打造全新军队的做法,他首先来到浙江义乌,在这里从农民和矿工当中招募士兵。 在义乌,戚继光得到了3-4千名素质优良的新兵,然后建立了全新、严苛但合理公正的军制。后来因为主持东南沿海剿杀倭寇有功而最终成为大明兵部尚书的胡宗宪就曾这样评价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身经百战, 勇冠三军, 持廉秉公而士心咸服, 令行禁止而军容整齐。执锐披坚, 见贼则轻身先进; 绝甘同苦, 遇士则推腹不疑。”

戚继光抗倭纪念馆 戚家军最基本的单位是“伍”这个单位类似现在的战术小组,每“伍”由五名战士组成;“伍”之上是“队”,“队”由两“伍”加一名队长和一个负责伙食的士兵组成,相当于现在的“班”;队之上是“哨”,四队组成一个“哨”,这个“哨”就相当于现在的大一点的“排”;

哨之上是“官”,四哨组成一个“官”,近似于现在的连;官之上是“总”,四官为一总,“总”相当于现在的“营”级部队;总之上是“营”,四总为一营。按人数推算,戚家军中的这个“营”就应该相当于现代的团级部队了(因为戚家军总的规模并不大,所以“营”就是最大的单位了)。

图片来自互联网

有了良好的兵员、纪律和相对合理的编制,仍然不能战胜倭寇,因为倭寇相对于明军,其个人的武器装备相对比较精良,一些作为战斗骨干的武士也拥有十分强悍的战斗力。在之前的作战当中,甚至出现过这样的场面“我兵攒枪刺之,贼斫一刀,十数枪齐折。”(采九德《 倭变事略 》) 戚家军最终克制倭寇的办法,除了勤加训练,打造优质武器以外,就是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鸳鸯阵了,仔细分析一下鸳鸯阵,就不难发现,这种阵法的精华就在于它有效的发挥了己方的长处,压制了敌方的短处。

首先,鸳鸯阵和戚家军的基本编制是相互对应的,这就使得同一个建制单位内的士兵可以长期稳定的密切配合。戚家军每一小队有十二人,除去不参加战斗的炊事兵和负责指挥作战的队长以外,还有两“伍”十人,这十人分别是持盾牌和腰刀的盾牌兵两名(每个盾牌手还配有用来投掷杀敌的标枪),狼筅兵二名,长枪兵四名(有时两名长枪兵会持别的武器),镋钯手二名。

戚家军这样的武器和兵力配置,就保证了每个队的武器搭配均衡,每个鸳鸯阵内既有远程投掷武器,也有长距离接战兵刃,而且还有近距离格斗及防御用的盾牌和腰刀。

队长及两名盾牌兵,基本都由老兵担任,他们沉着勇敢根据战况适时下达命令;盾牌兵之后的由竹子打造,上面挂着利刃,又很长的狼筅一旦发动,不但攻击距离远,杀伤威力大,而且其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枝叶繁多的狼筅挥舞起来之后,能起到一定的干扰、恐吓敌人的作用。

倭寇稍一分神犹豫,锋利的长枪就可能从狼筅的枝叶中猛然刺出,将其贯穿。 除了武器搭配均衡以外,鸳鸯阵的变化也很巧妙,两伍及队长合在一起进攻杀敌就是“鸳鸯阵”,若是两伍分开,成两个小队共同杀敌,就是“两仪阵”,单个的“伍”称为“五行阵”;若是队长居中,狼筅兵居队长左右,其余兵力两翼展开,就是大三才阵(横队);若是各伍的狼筅兵居中,其余兵力两翼展开,就是小三才阵(横队)。

三才阵 旗子代表队长

在由“队”组成的鸳鸯阵之上,还存在由多个鸳鸯阵配合组成的更大规模的阵型,在更大规模的阵型当中,弓弩手、火炮、火枪一应俱全。

戚家军的大规模作战阵型 这样灵活多变的阵型,使得整个戚家军的各个作战单位进可攻,退可守,只要队形不乱,那么戚家军就可以充分发挥己方的优势,攻击倭寇的短处。 戚继光的鸳鸯阵让并非职业武士出身的戚家军士兵愉快的开启了组队“刷倭寇副本”抢人头的局面。在嘉靖四十年(1561年)的一系列战役当中,明军与倭寇的伤亡比例彻底颠倒,“宁海遭遇战”中,明军一次斩杀倭寇300余,自身却无一阵亡…… 鸳鸯阵即使放在今天和现代特战军警部队的小队作战阵型相比,也不遑多让。

盾牌打头,长枪在后的阵型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戚继光将军用长短兵器结合的方式,制造了冷兵器时代的敌我交换比巅峰。今天的我们在虚拟的电子游戏当中,依旧可以通过特殊的方式感受到那种冷兵器结阵、组队厮杀的魅力与威力。

戚继光是如何对付倭寇的

戚继光这个人牛,牛到什么程度?他们家建立明朝有功。世袭山东省烟台市城防司令,他17岁就担任了这个职务。17岁登州卫都指挥佥事,烟台城防司令,然后他站在城墙上眺望大海、心潮澎湃: 云护牙鉴满,星寒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你封我当官我不觉得高兴,只要国家稳定四海安宁我才爽。所以朝廷一看,满足你的要求,你不愿意当抗倭嘛,你去吧!18岁还没成人宣誓,就以参将衔赴浙江抗倭。第一仗就给戚继光上了一课,3000明军对阵800倭寇,倭寇冲来,明军一哄而散,就剩戚继光一个人了。3000人跟倭寇说好了似的,一二三――闪就把戚继光一人撂那儿了,戚继光赶紧爬上一块巨石,连发三箭,击毙三名倭酋,倭寇散去。这家伙不好惹,别理他,散吧。

戚继光一看,这个气哟!明军一无所用,没有任何战斗力。

其实也不能怪他们,因为他们都是农民,农民主要都是插秧种地。

明太祖特高兴,说朕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你那是个屁兵啊!兵就得吃皇粮,你哪能让他自个儿养猪办宾馆,弄个歌舞团让他演去。你哪能干这个,坦克给人挖煤,鱼雷艇拉着游客,哪能干这个。军队要自己养活自己,军工厂生产冰箱摩托那还能成?所以你是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是扯淡,边境三分守城,七分种地,内地两分守城,八分种地,整个一帮穿军装的农民。

日本倭寇是武士。刀法精熟,训练有素。就那个日本刀,削咱那个铁片刀,砍你一百个都没事儿,宝刀东出日本国,那都是精钢打造。所以戚继光一瞅,这个兵不能用,我自个儿招。自己招兵在当时是很冒风险的,明朝跟宋朝是完全沿袭下来的,你哪能自己招兵,得向朝廷汇报。戚继光招兵,招沿海的渔民、矿工,尤其要有劲儿的,最好家里有人被倭寇杀害的,这样的人我一定招你。招募完军队组成戚家军,然后对抗倭寇。

倭寇武艺高强,刀法精熟,单兵作战能力奇强,二战的时候日军也是一样,精于白刃战。你一个一个打,上来就是送死,所以咱们最好的办法是一拥而上,以多打少,十二人一小队,组成鸳鸯阵。倭寇不懂阵法,打仗跟打架似的,拍马过来,来将通名,它还这么着呢!谁跟你通名,一枪崩下来就完了。所以12人一小队就上,小队的第一个不会武艺没关系,有劲就行。拿着一个几丈长的大竹竿子,这个竹竿子叫狼筅,抡圆了保护后面。江南多的是这玩意儿,枝枝杈杈都不切下去,还尖上抹上毒药,挑破一点皮,你小子蹬腿吐白沫沫。我这个大竹竿几丈长,你那个日本太刀也就三尺。竹子又滑,你又不好切,劈断一半,我还是你的四倍长,再劈断一半,一劈形成一个缺口,一扎进去你还有命吗?所以前面拿一个大竹竿,后面长枪、弓箭、短刀,长以救短,短以救长,这个都是戚继光琢磨出来的。

中国古代十大兵书,有两本是戚继光写的, 《练兵实纪》和《纪效新书》。孙子不就是一个《孙子兵法》嘛?李靖就是一个《李卫公问对》。岳飞都没有,什么《武穆遗书》,那是小说胡扯。结果十大兵书戚继光写了俩,够文武双全的,而且后来朝廷就调戚继光来防备蒙古,因为明朝当时是北虏南倭之祸,北京这边的长城全都是戚继光修的。戚继光自己说,“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所以他堪称是明朝第一名将,平定了倭寇,属于民族英雄。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

据记载,公元1563年明嘉靖四十二年十一月初七日,2万多名倭寇乘68艘倭船,在莆仙交界的东沙沿海登陆,进犯仙游。在仙游城郊建立东、南、西三巢,围攻县城50余日。知县陈大有一面向福州请援,一面率领全城民众昼夜坚守,倭寇用竹牌、木梯猛烈攻城,都被击退,勇士刘群芳连杀登城的倭寇多人,自己也身受重伤壮烈牺牲。

十二月二十六日,戚继光率兵2000名来仙游援救。戚家军到达今盖尾镇石马,并以石马作为前进指挥所部署作战方略。战略是先用疑兵之计迷惑倭寇,不时鸣炮鼓噪或故意调兵诱敌,夜间用长约2-3米的木板作为灯架,上面装置灯笼十几盏,命令士兵每人举灯一架(后来民间沿用至今的元宵游灯或游神),逼近县城。

倭寇探知戚家军已到,先已胆寒。又见漫山遍野灯光簇簇,以为来了千军万马,慌忙向西北转移。这时,戚家军前锋童子明率部300名士兵已抵达今鲤城镇柳坑南门时,被水深流急的木兰溪挡住去路。为了解救城中的群众,戚继光命全军强渡木兰溪。战士们一个个奋勇踏潭前进,在虎啸潭与倭寇进行殊死的战斗,大破倭兵。

不少戚家军壮烈牺牲在虎啸潭激流中,戚继光的妻弟王将军也丧身其中。因此虎啸潭成为抗战御侮的光辉旧址。戚家军强渡虎啸潭后,正给倭寇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迫使倭寇向城西逃窜。戚家军连忙乘胜追击,在今鲤城镇洪桥七级土地庙附近和龙泉的一座小山上与倭寇分别激战十八回合和九回合。

杀得倭寇丢盔弃甲、抢头鼠窜,鬼哭狼嚎、晕头转向。至此,倭寇精锐尽失,惟有残寇500多人慌不择路地往东逃窜,杀图出海,但被东门村民和守军堵住去路,只好北上大蜚山。蜚山附近一带的坝垅和富洋村民闻讯,无不同仇敌忾,英勇阻拦,倭寇只能乖乖地钻进九龙岩山的大峡谷。就在此绝地,残寇500多人被戚家军一举歼灭。

最后还有小部分残寇突围南逃,逃往龙华、大济一带,也遭到那里群众的截击,终为村民所消灭。大济三会寺僧侣奋勇参战,在抗倭中作出贡献。

戚继光抗倭都做了哪些措施?

1553年,戚继光受张居正的推荐,升任都指挥佥事一职,管理登州、文登、即墨3营25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戚继光抗倭的心愿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实现的机会,他决定倾尽全力,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痛击入侵的倭寇。他通过和当地官员、百姓,特别是渔民们交谈,了解到一年之中倭寇活动昀猖獗的时间是在3、4、5月和9、10月间,又了解到这几个月间的一般气候和风向,以及船只可能停靠的地方。在了解到倭寇活动规律之后,戚继光便按照时间和地段重点设防,同时,对卫所进行整顿,加强训练,严肃纪律提高战斗力,这样固守了山东海防线,倭寇很久不敢来此窜扰。两年后,1555年,戚继光被调往浙江都司佥事,并担任参将一职,防守宁波、绍兴、台州3郡。浙江地区倭患严重,戚继光一到任,见军队素质不良,于是向上司提出“招募新兵,亲行训练”的建议。在得到批准后,戚继光亲自到义乌、金华等地招募农民、矿工3000余人,组成新军,称“戚家军”。戚继光自己训练这支队伍,经过严格训练,这支军队成为熟悉军纪、法度、熟练手中兵器,能够奋勇作战的队伍。戚继光根据南方多沼泽的地理特点制定阵法,又给这支队伍配备火器、兵械、战舰等装备。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21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