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大秦赋》引爆了暴秦的争论,问题关键之处在于要区分秦国和秦朝

华夏人文历史 2023-09-21 10:23:43

导读:贾谊《过秦论》中有一句话“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是理解秦国勃兴和秦朝速亡的枢纽。为什么商鞅变法秦国崛起之后一百多年国势蒸蒸日上,等到秦始皇亲政,短短十年就吞并六国,然而秦始皇一去世秦帝国就崩溃了呢?假如秦始皇没能迅速统一天下建立秦朝,那么之前割据西方的秦国还会迅速败亡吗?回答这些问题之后,一个比较有解释力的答案浮出水面:秦始皇急剧大一统措施引起社会文化心理层面的各种不适,加上国家汲取社会资源过度,造成了秦帝国的迅速崩溃。

《大秦赋》剧照

很多人简单把秦帝国的崩溃归结为秦国商鞅变法的制度设计——法家严刑峻法,但这解释不了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国势一百多年里蒸蒸日上。贾谊《过秦论》评价道:“秦孝公之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为什么商鞅变法秦国崛起之后不断变强,其他群雄先后走向衰败并且没有翻盘的机会呢?归根到底还是变法之后的秦国最能适应列国纷争的大环境,而商鞅变法则是看准了大时代对症下药。

经过春秋时代的长期战争,许多小的诸侯国不复存在,几个大的诸侯国为获取更多的土地、财富和人口,彼此之间不断开展兼并战争,争夺生存空间。战况空前惨烈,各国统治者都在寻求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办法。克敌取胜之道,首在富国强兵,诸侯国的统治者们争相延揽人才,不断调整国策,希望用最短的时间来达到目的。变法的星火,以不可遏止的燎原之势在各国蔓延开来。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剧烈的社会大变革,开始从早期宗法分封制国家向中央集权官僚制国家转型。

战国初期形势图

战国时期魏文侯任用大臣李悝(前455—前395年),最先实行变法,颁布“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并在各国法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第一部成文法法典——《法经》,魏国迅速跃升为最强大的诸侯国。公元前 408 年,魏国从秦国手中夺回河西之地,这对秦人来说是莫大的耻辱。

虽然秦国在春秋秦穆公时期一度爆发了一回,“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但中原各国长期以来一直不把秦国视为同类,而看成蛮夷之国。公元前362年,秦献公去世,二十一岁的孝公即位。据史载,当时的秦国,“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这位志向远大的年轻君主,立誓夺回河西之地,改变“诸侯卑秦”的局面。

然而要实现这个目标,秦孝公迫切需要一位具有远见卓识并富有执行力的能臣。于是,即位伊始,他就颁布了一道求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一位身在魏国的青年,闻听此令,怦然心动。他就是商鞅。

商鞅与秦孝公联袂导演中国古代最成功的改革

据史载,商鞅见到孝公后,先说以“帝道”“王道”。所谓“帝道”“王道”,即实行仁政,以德化民。在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帝道”“王道”只能是乌托邦式的理想。孝公十分务实,他希望在位时就能够“显名天下”,自然对这套疏阔辽远、不切实际的理论不感兴趣。商鞅最后说以“强国之术”,孝公听得入神,膝盖前移,离开了坐席,“语数日不厌”。商鞅所说的“强国之术”就是变法,即通过改革法令制度,迅速走上强国之路。

稍后几十年,魏襄王和孟子(前372—前289)曾就中国的未来进行过一次着名的对话。魏襄王问孟子:“天下怎样才能安定?”孟子回答说:“统一才能安定。”魏襄王又问:“谁能统一天下?”孟子说:“不嗜杀人者能统一天下。”

孟子深刻洞悉历史大势,指出统一才是当时中国的唯一出路,也道出了人民渴望统一的心声。然而,“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却只能是孟子的理想。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战争是实现统一的唯一途径和手段。

善养浩然之气的孟子

商鞅变法分两个阶段展开,历时十余年,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社会、风俗等方方面面。变法的基轴是爵制改革。在战场上英勇杀敌者,不管其出身是贵族、士人还是农民,都可根据斩首的数量赐予爵位。战败者,则要削夺爵级。同时制定爵位降级继承原则,男子不能无条件继承父亲的爵位,只能降若干等级,他们若想得到和父亲相同的爵位,必须凭借军功。

商鞅变法以前,秦国和其他国家一样实行贵族土地等级占有制,采邑主将土地按户分配给农民耕种,定期轮换。农民对土地没有任何权利,这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商鞅将土地占有权扩展至庶民,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数量庞大的独立的自耕农,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变法措施严重削夺了秦国贵族的既得利益,顿时引来强烈的反弹,他们纷纷用各种方法来阻挠变法,并鼓动百姓闹事。在秦孝公强有力的支持下,商鞅坚持“以法治国”的信念,通过严格的法律和“违法必罚”的铁腕手段,向敢于挑战法律权威的各方势力宣战。

商鞅变法,徙木立信

据载,商鞅一天之中在渭河边行刑的囚犯就多达七百余人,渭水被染成红色,号哭之声震天动地。严密而残酷的法律一时间令国民难以接受。新法推行一年间,前来国都上书反对者数以千计,一时间形成一股强大的反变法风潮。商鞅对孝公说:“这些人都是扰乱教化之民。”于是将他们全部流放到边疆,新法在全国顺利推行开来。三年后,变法的成效初步显现。史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人对新法心悦诚服。

孝公八年(前354 年),商鞅亲率秦军,攻打魏国。这支经过改革洗礼的新军初露锋芒,大获全胜,斩首七千。孝公十年(前352 年),商鞅再次率兵攻打魏国,获得胜利。

经历了二十年的艰难历程之后,孝公十九年(前343年),周天子封秦孝公为伯(霸)。第二年,诸侯国纷纷前来祝贺,秦国派太子驷率戎狄九十二国(族)朝见周天子,大会诸侯。

名噪一时的魏武卒

约一百年后,着名思想家荀子评价齐、魏、秦三国军队的战斗力说:“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造就这样一支骁勇善战、锐不可当的军队的正是“赏厚而信,刑重而必”的商鞅新法。

前338年五月,孝公年老病死,太子驷即位,号惠文王。惠文王痛恨商鞅,置之死地而后快,但同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商鞅可死,而其法不可废。秦自惠文王起,历武王、昭王至孝文王、庄襄王五世,对内继续发展经济,巩固中央集权统治,对外则积极采取各种军事和外交活动,不断兼并周围弱小国家,扩张领土。

公元前316 年,灭西南的蜀、苴、巴国;公元前312 年,夺取楚国的汉中之地;公元前272 年,西北灭义渠戎,置陇西、北地、上郡三郡;公元前260 年,在长平大败强敌赵国,活埋赵四十万士卒;公元前256 年,灭西周;公元前249 年,灭东周。名存实亡的周王朝终于落下帷幕。

大秦帝国崛起中的重要人物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高度评价商鞅推广县制建立官僚制的政策,将其称为“官僚化的革新政策”,认为这是秦国国力日强,并最终打败群雄,建立中华一统帝国的根本原因。公元前 221年,在商鞅变法一百三十八年之后,凭借商鞅所创制的秦法,依靠商鞅培育的强大秦军,秦始皇完成了荡平诸侯、统一中国的伟大事业。

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然而,战争也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和苦痛。人们渴望统一后能够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但秦始皇却不知道改弦更张,与民休息,而是继续发动战争,开疆拓土。

《史记》记载,秦始皇第四次巡游时,燕地方士卢生献上一本书,上面写有“亡秦者胡也”。“胡”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总称,当时主要指匈奴。秦始皇为了破除这个不祥的谶语,派兵北伐匈奴。事实上,谶语不过是个导火索,从后来秦始皇又派兵征服五岭以南和西南地区来看,他本就有吞并宇内、独主天下的志向。这个“天下”绝不仅仅限于战国时七国的界限,而是当时他所能认识和到达的世界。据估计,当时征发的士兵人数占壮年男子的三分之一强。

踌躇满志的秦始皇

古风

唐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氏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秦始皇生活奢靡,在位期间大兴土木。统一战争开始后,秦每灭一个国家,便在咸阳仿建其国的宫殿。公元前212 年,秦始皇开始在渭南上林苑营造规模更大的朝宫,“规恢三百余里”。先建前殿阿房宫,占地八万多平方米,上可以容纳万人,下可以竖五丈旗。周围修建阁道,直抵终南山。秦始皇同时修建阿房宫和骊山墓,耗费巨大,修建工匠、刑徒多时达七十万人。

大举巡狩与封禅——在当时人描摹的大一统的盛世景象中,圣明的君主要定期在疆域内进行视察,称作“巡狩”,还要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自以为功盖三皇五帝的秦始皇显然不能缺少这样的仪式,这些给人民带来了极大负担。

秦始皇海边求仙

而为了能够有效地贯彻自己的政策,秦始皇采取了严刑峻法的手段。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对外大肆兴兵,对内改革制度、大兴土木,使秦朝政治带有浓厚的刻急、残暴色彩。就像当时商鞅变法在秦国内部阻力重重一样,统一后短期内六国人民心理本来就很难适应秦国的严刑峻法,加上国家汲取社会资源过度导致民不聊生,刚刚建立的帝国很快便危机四伏。

公元前211 年,一块陨石落到东郡,有人在陨石上刻上“始皇帝死而地分”,预言秦帝国在秦始皇死后就会分崩离析。秦始皇大为光火,下令官吏迅速破案,但一无所获。秦始皇于是下令将住在周围的人全部杀光。公元前210 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去世,秦二世继位。次年七月,陈胜、吴广率领九百戍卒起义,秦始皇一手造就、盛极一时的秦帝国大厦轰然坍塌。

相对于周朝八百余年的分封局面,秦朝十余年的统一只是短短的一瞬。人们曾经对统一充满期待,希望自此可以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但秦王朝的所作所为却令他们大失所望,而且旧六国的遗老遗少也或多或少地怀念分封体制。因此秦始皇去世,陈胜吴广义旗一举,原先的关东六国从没落贵族到老百姓甚至读书人都群起响应,秦帝国大厦迅速崩溃。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21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